第107章 极端手段

一直等到天亮,丁镇南才收到了可靠消息。

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已经到达塞马沃的郊外,并且遭到伊拉克军队顽强抵抗,不得不停止前进。

主要就是,伴随的机步连没跟上。

没有步兵掩护,让坦克直接攻打城市,等于去送死。

虽然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陆军再也没有打过城市战,哪怕是在波伊战争中,也没有打几次城市战,大部分时候是在野外作战,但是历年的联合演习,无一例外的证明,城市战更加注重步坦协同。

其实,帝国陆军早就做了类似的规定,坦克只有在获得了步兵的协助之后,才能进入地形复杂的城区。

如果没有步兵,装甲部队就得留在开阔的城外。

机步连没有跟上去,就是因为沙尘暴。

按前线发来的消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坦克与战车出了故障,而且几乎全都是空气滤清器被沙子堵死。

此外,出故障的全都是在上个月送过去的坦克战车。

这些坦克战车,在送到前线之后就隐藏了起来,并没有针对波沙湾地区的独特环境进行测试。

结果就是,都没有用上由刘尊山他们想出来的土办法解决尘土过多的问题。

这个土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发动机的进气口焊接一根开口朝下的管道,然后在上面套上几层尼龙丝袜,女士在夏天穿的长袜,就能够过滤掉95%的沙尘,从而把滤清器的更换周期提高到1000千米。

如果没做这个改动,跑300千米就必须更换空气滤清器。

当然,都是小问题。

更换了空气滤清器之后,这些坦克战车都在天亮前出发,而且有望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塞马沃。

严格说来,进攻行动并没有超出计划。

其实,在17日上午到18日凌晨,主要战场是在科威特这边。

整个白天,联军都在轰炸科威特境内,以及从科威特撤出来的伊拉克军队,连接科威特与巴士拉的3号公路变成了血火地狱。

接连遭受重创之后,伊拉克军队的突围行动改在了夜间。

结果就是,海军航空兵整个晚上都在向科威特方向增派作战力量,轰炸从科威特逃出来的伊拉克军队。

为了增强打击力量,空军在当晚派出几十架轰炸机,对3号公路上的伊拉克军队进行地毯式轰炸。

因为联军地面部队已经在白天攻入科威特境内,而且帝国陆战队还在科威特城北面,两河河口的西岸登陆,所以对入侵与占领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来说,再不想办法突围,就肯定会被全歼。

正是如此,当天晚上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疯狂。

在这条长度不到30千米的公路两侧,有3个师的约3万名官兵,还有数千台各种型号的坦克战车与军用车辆。

打击行动一直持续到天亮前。

在拿到了由侦察机拍摄的照片后,丁镇南都是万分惊讶。

整条公路,全都是被摧毁的,烧得只剩下了骨架的车辆残骸,其中不少是伊拉克军人在科威特抢来的民用车辆!

此外,还有密密麻麻的弹坑。

为了增强轰炸效果,或者说是打击的力度,海军航空兵不但使用常规炸弹,还用了大量的子母弹。

在部分地段甚至用上了燃料空气炸弹!

至于结果,没什么悬念。

在吃午饭之前,丁镇南拿到了详细的战报。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出动了1400余架次,全歼从科威特突围撤退的3个伊拉克师,其中1个还是共和国卫队的装甲师,取得了歼敌3万余人,摧毁数千台坦克装甲车的战果。

此外,联军的地面部队也已经在当天上午进入科威特城。

冲在最前面的,是一支由科威特王储,阿卜杜拉亲王统帅的王室卫队,此外就是沙乌地等穆阿国家的联合部队。

因为伊拉克军队已经被击溃,而且提前从科威特城撤军,所以联军在进入科威特城的时候并没有遇到抵抗。

不过,这还没有完。

伊拉克军队在撤退之前,点燃了科威特境内的所有油井,而且在部分油井附近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在科威特城的郊外,联军在试图扑灭几处油田的大火时,已经遇到了麻烦。

这可是天大的麻烦。

其实,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为了应付联军的空中打击,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就已经点燃了部分油井。

实战证明,石油燃烧产生的烟尘,能够有效的对付各类精确制导弹药,把空中打击的效率降低几个数量级。

要说的话,在烟尘的遮挡下,根本没办法发起空中打击!

当时,军情局就发出了警报,即伊拉克军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采取点燃油井的极端方式,给联军制造麻烦。

对此,丁镇南也是高度重视。

可问题是,根本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造成误伤,在前期空中打击阶段,联军一直都在竭力避免轰炸油田附近的军事目标。

显然,不可能通过轰炸来阻止伊拉克军队破坏油田。

丁镇南能做的,其实也就是提前做要预防措施,比如提前订购了一批消防设备,还让空军改造了十几架战术运输机,以便装载这些非标准尺寸设备,并且直接送往靠近着火油井的野战机场。

当然,主要是组织消防队伍。

按照丁镇南提出的,准确的说是联军司令部发出的请求,帝国国防部已经召集几千名预备役工程官兵,还搞到了不少的专业器材,甚至组建一个专门负责相关事宜的部门,应对可能出现的灾难。

只是,这些专业队伍要等战斗结束之后才能送过来。

至于现在,那些被伊拉克军队点燃的油井,也就只能让其继续燃烧下去了。

到了傍晚,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来。

因为油井燃烧所产生的烟尘,随风飘到沙乌地境内,所以联军不得不取消在当天晚上的部分轰炸任务。

受到烟尘遮挡,根本没办法准确轰炸地面目标。

此外,地面部队也受到影响。

原本应该在夜间北上的联军,只能留在科威特境内,处理伊拉克军队埋设在油井附近的地雷,并设法扑灭大火。

黑烟遮天蔽日,能见度极低,飘落的烟尘,以即蒸发之后上升到高空凝结,像雨水一般落下来的“油雨”,也对部队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大批部队没办法行动,自然谈不上继续进攻。

此外,就是救治与转移平民。

虽然在被伊拉克军队占领后,大批科威特人设法逃到沙乌地,但是仍然有200多万科威特人没能逃走。

现在,这些科威特人都需要救助。

只是维持秩序,就是一件麻烦事。

按照之前做的估计,在反攻之后的半个月之内,得向科威特运送数十万吨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并分发给需要救助的难民,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及时开展重建工作。

虽然在科威特城的北面,也就是两河河口,帝国陆战队已经成功登陆,但是总共只有两个步兵营,而且担任的佯攻任务,并没有携带多少弹药物资,哪怕能发动进攻,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准备。

在南面进攻的地面部队,没能按计划向巴士拉推进,也不知道何时能向巴士拉推进。

如果科威特那边的局势没有得到控制,恐怕东边这一条进攻线路就得废掉。

虽然在丁镇南的作战计划中,东路也就是佯攻,除了没有战斗力的科威特王室卫队,还有战斗力同样堪忧的沙乌地皇家军队,以即穆阿国家的联军之外,在东路打主力的,其实是高巨王国的一个装甲旅。

之前还有巴铁的一个装甲旅。

只是,在大战爆发之后,出于本土安全的考虑,特别是梵罗国已经提高了战备级别,巴铁就把这个旅调了回去。

靠一个旅,显然成不了气候。

可问题是,东路进攻的重要性并不低,或者说需要靠这边的进攻,牵制驻守巴士拉的伊拉克军队。

如果能吸引伊拉克军队的注意力,那是再好不过了。

东路停滞不前,所有作战压力都要落到中路上,而那边就只有第5陆战师。

靠一个陆战师,在后勤保障未必能顾跟上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从塞马沃一路推进到巴士拉。

正是如此,在吃了晚饭之后,丁镇南做了安排,派遣一名少校参谋乘坐直升机去了科威特城。

不是传达命令,而是去督战。

去告诉高巨装甲旅的指挥官,无论如何都要在天亮之前继续向北挺进,按照计划攻打巴士拉。

当然,丁镇南也对部署做了调整。

让空军调集运输机,把一批重型装备送到科威特城,把负责佯攻的2个陆战队的步兵营武装起来。

主要就是步兵战车。

当然,步兵营的官兵只能驾驭与操控步兵战车,因为没有坦克手,所以就算给他们主战坦克也玩不转。

通过提供装备让陆战队步兵营达到陆军机步营的战斗力。

陆军步兵战车,就算跟陆战队的两栖战车有一定的差别,在操控方面也难不倒陆战队的官兵。关键是,步兵战车与两栖战车使用的都是30毫米机关炮,而且观瞄设备与火控设备基本相同。

此后,这2个营将随同高巨装甲旅北上攻打巴士拉,解决高巨装甲旅缺乏机械化步兵掩护的问题。

当然,肯定能在攻打巴士拉之前赶到。

做好安排之后,丁镇南也离开了哈立德国王军事城,搭乘一架观察飞机赶往塞马沃。

显然,丁镇南并没有把希望放在东路。

在根本上,其实是信不过那个装甲旅。

虽然在外人的理解当中,高巨王国是东方集团当中仅次于梁夏帝国的存在,但是对于高巨王家军队的作战能力,帝国军人都不会抱太大的希望,或者说并没有指望能够获得高巨军队的帮助。

原因无二,在波伊战争期间,高巨王家军队的表现足以说明问题。

在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争当中,高巨王国先后派遣了大约20万名官兵参战,伤亡超过了5万。

非常惨重,可取得的战果却不成正比。

最有代表性的一场战斗,发生在阿巴斯港。

当时,由2个高巨王国的步兵师守卫这座港口,总兵力接近3万,而且能够依托海运获得充足的弹药物资,还能得到舰队的支持。结果是,只坚持了不到1个月,高巨军队就被缺乏重武器的敌人击溃了。

最后,还是在帝国海军的掩护下,才依靠海运撤了出来。

撤退时的场面,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因为组织出了问题,有一批伤员没有能够撤走,全都被敌人俘获,在十多年之后才通过中立的第三方回到高巨王国。高巨王国还在几年前,拍了一部由此事改编的电视剧,宣扬高巨军人顽强不屈的精神。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该电视剧不但在高巨王国,在其他国家也是广受欢迎。

这部电视剧还有一部非常响亮的名字:太阳的子孙。

也就是丢掉了阿巴斯港,导致进出波沙湾的航线受威胁,让帝国无法继续维持数十万的作战兵力。

坚持了1年多,损失了大量舰船之后,帝国不得不从波伊国撤军。

说得直接一点,高巨军队能够不拖后腿就很不错了。

当然,高巨军队的装备水平那可是一点都不差。

凭借跟梁夏帝国的友好关系,高巨王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新式武器,而且在进口武器方面几乎不受限制。

高巨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保住了在东方集团里的二当家地位。

其他方面,高巨王国其实算不上突出。

比如,人口总共还不到7500万,而狭夷皇国已经超过1亿,巴铁更是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超过了2亿。

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与战略地缘,高巨王国更排不上号。

即便是之前让其引以为傲的工业水准,随着狭夷皇国在战后迅速发展壮大,还有在现代化建设浪潮中日新月异的东骆沙,高巨王国也被拉开了距离,最多算洞房集团中的第四,而且肯定会在不久之后被巴铁超越。如果把奥国算上,那么高巨王国的综合实力在集团当中的排名还要降低一位。

要说的话,丁镇南对高巨军队的印象不是很好。

不止是他,而是所有的帝国军人都有点看不起高巨王国,看不起高巨王家军队。

正式如此,他才来到了前线。

如果高巨军队不太靠谱,那就只能把希望放在第5陆战师上,看看能否在中线加快突击速度。

第337章 敌人的雷达第193章 接二连三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62章 低空之虎第229章 飞来噩耗第289章 陆军的备用计划第317章 决战姿势第45章 主动撤离第147章 伪装欺骗第95章 惊天计划第55章 快马加鞭第397章 同化的开始第623章 天下大乱第114章 怀疑上苍第291章 还施彼身第181章 情况有变第167章 军人的价值第513章 环环相扣第402章 厉害的对手第212章 作战平台第325章 步步紧逼第13章 预料之中第279章 锦上添花第133章 内在关系第176章 这是幻觉吗第197章 真实目的第219章 满目疮痍第169章 东方东方第316章 大战局第491章 推动者第47章 理想主义者第511章 要害第207章 最佳人选第476章 准备阶段第638章 善后安排第402章 厉害的对手第99章 半支舰队第623章 天下大乱第107章 极端手段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162章 暴露行踪第489章 战术欺骗第242章 死神镰刀第220章 全是坏消息第540章 第二战场第79章 黄蜂的毒刺第557章 连夜突袭第448章 撤退的信号第165章 军人荣誉第156章 故意刁难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467章 取舍第308章 替身第40章 九天雷霆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184章 曾经心动第81章 一招输招招输第38章 战机出逃第351章 出谋划策第125章 突袭得手第587章 运气因素第83章 三驾马车第444章 一无所获第568章 围困战第279章 锦上添花第13章 遮断战术第328章 一分为三第415章 风雨飘摇第207章 胜乎败乎第196章 最后一吉第502章 纽兰军队的反击第140章 担忧成真第603章 回家第590章 最后的远征第590章 最后的远征第552章 兜底第27章 悬而未决第44章 重点栽培第601章 空操心第374章 不是好事第533章 变通之法第592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100章 正式宣战第183章 鸣金收兵第361章 完美的表演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177章 主次有别第184章 曾经心动第48章 一锤定音第505章 登陆中转岛第168章 主动后撤第17章 奇迹序 命运的交响曲第437章 不成功则成仁第523章 蒙混过关第229章 飞来噩耗第389章 只欠东风第573章 防空作战第102章 计划周密第27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