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多方密语

“无妨,有您在,我心中就有底了!”明中信笑道。

“赖皮!”陆明远笑骂道。

“是啊,别人我还赖不着呢!”明中信嬉皮笑脸道。

“看来,我这趁京师是来错了!”陆明远轻叹道。

刘大夏好笑地看着这老少二人,谁能想到当年叱咤风云的陆先生,居然与一位少年如此相得!这明中信究竟是如何得到陆先生的垂青的?他深深感到不解!

石文义却是有些瞠目结舌,要知道,这位可是牟指挥使的授业之师啊!中信居然能够与他如此的谈笑风生,真真是妖孽就是妖孽啊!

“哪能呢!陆先生来此可真是对明家来说是雪中送炭啊!反正中信必会以师礼相待的!”明中信一副嘻皮笑脸的模样。

“你小子啊!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陆明远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

刘大夏在旁边则是抚须微笑,欣慰异常,之前自己还担心明中信于官场之事有些生疏,在官场之中行走会中圈套,如今有陆先生在此,自然不会让他吃亏的!而且,还多了一个缰绳,套着明中信,不让他做更出阁之事!此时,他也就放下心来。

“来,咱们定下今后的发展策略,否则,明家一盘散沙,很容易会被分而食之!”陆明远面色一肃,轻声道。

这下,刘大夏、石文义、明中信再不敢开玩笑,围坐一起,细细商议起来。

就在他们商议之时,皇宫御书房之中。

啪,一声,一个手掌重重地落在了案几之上。

座上之人冷哼一声,“一个个打着小算盘,真真是好啊!”

“陛下,万不可气坏了身子!”一个悦耳的女声响起。

“哦,是皇后啊!”弘治压住火气,转头看向来人。

“陛下,这是又和谁在置气?”张皇后巧笑盈盈地望着弘治,问道。

“哼,还不是那些大臣!一个个只是惦记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朝廷养着他们就是让他们为自己谋私利的吗?”说着说着,弘治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愤然道。

“陛下息怒,说说什么事儿,臣妾虽然不懂朝政之事,但可以为陛下舒缓一下心绪!”张皇后笑道。

“也好!”弘治稍稍平息一下心绪,沉声道,“你也知晓,此番云南发生叛乱,王守仁他们正好身处叛乱中心,故此,也被卷入了其中,本以为,他们无法身免,却未想到,在平乱之中立下了功勋,其本职赈灾除疫之责也尽数完成。尤其是那明中信,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番回京更是进献了一件利器,足以让大明的军事实力提高一个档次。本来,朕想要给明中信以更大的赏赐,以安抚有功之臣,却未曾想居然有大臣予以阻止,更有人无耻地陷害于他,这,令朕心中极是不适!”

“那几位阁老就没有阻止?”张皇后也是一惊,连忙追问道。

“阁老?”弘治冷哼一声,“各有各的盘算啊!”

张皇后吃了一惊,难以置信地望着弘治,“难道阁老们也陷害明中信?”

“倒也说不上是陷害,只不过,居心有些险恶,让朕的一些赏赐无法成行而已!”弘治摇摇头,“显然,他算准了朕会大加封赏,却提前提出一些有争议之封赏,一下将朕的路给堵死了!”

想想,他就有些憋气,那谢迁岂会不知自己的提议存在极大的漏洞,只不过,他诚心提出,让人反对,将他的封赏之言堵了回去,那倪岳也是,自己又不是昏君,岂能如谢迁所言,将明中信直接赐官,让一代仕林俊才未及成长,就毁了!可惜,还未等自己开言,顺便将封赏之语讲出,那倪岳就直接借与谢迁辩解之语,将封赏定了性!

这两个家伙,无论是诚心的,还是无意的,都有意无意地在阻止自己加恩于明中信,他们的心思如何,自己还真心无法揣摩。

但真是气人啊!

尤其是自己已经退了一步,依他们所言,只是赏赐了一些金玉物事,心下有些愧对明中信,故此,才想要将明中信收入东宫,以作太子伴读,也算是为太子今后的成长储蓄了人才。

可就连这,他们也反对,真真是不当人臣啊!

弘治将这些言语向张皇后一阵抱怨。

张皇后听后先是震惊,随后又有些掩嘴失笑。

“陛下!”张皇后轻笑道,“这样岂不也好!”

“这有何好?”弘治一怔,看向张皇后。

“陛下啊!您此番提议明中信入宫伴读,有些鲁莽了!”

“嗯!”弘治眉头一皱,轻应一声。

“明中信此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如果冒然将他收入东宫,只怕于他有害无益啊!”张皇后轻叹一声。

这下,弘治有些明了了,轻轻点点头。

“要知道,现在东宫伴读可是有无数人在觊觎啊!如果明中信得入东宫,只怕这明里暗里的明枪暗箭就会令他躲避不能啊!”

至此,弘治眼中闪过一丝恍然,惭愧道,“是啊,朕有些想当然了!太久安逸,当年的一番宫斗朕还真是忘记了!皇后,幸亏有你提醒啊!”

张皇后轻声一笑,“陛下这些时日太过劳累了,思虑一时有些盲点,也是在所难免啊!”

弘治笑笑,轻轻拉过张皇后的手,一脸温柔地道,“幸亏有你啊!”

“陛下,您过誉了!”张皇后眼中闪烁着温情,含情默默地望着弘治。

“对了,照儿呢?”弘治突然话题一转。

“哦,就是照儿没有回来,臣妾才前来询问一下陛下,照儿这几日为何神出鬼没,一不小心,就不见了踪影!”张皇后也是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是吗?”弘治眉头一皱,沉声喝道,“陈准!”

“陛下!”陈准神出鬼没地出现于当地,躬身道。

“太子呢?”

“启禀陛下,太子现在依旧在宫外,应该快回来了!”陈准躬身回道。

“他身边有何人?”弘治眉头紧锁。

“刘瑾、谷大用等人随伺!东厂中人暗中护佑!”

“那为何天色已晚,怎么还不回来?”弘治面色一沉,问道。

陈准苦笑一声,“传回讯息,太子正在外与友人相聚,暂时还无法回来!”

“友人?”弘治面色一沉,看向陈准。

“其实,这个友人您也认识!”陈准苦笑连连。

“我认识?”弘治一愣。

“就是那明中信!之前就已经入了明宅,遇袭之后,太子也曾出现于现场,如果不是明中信相劝,只怕太子还真要随其进宫了。但是,明中信进宫之后,太子也执意回明宅等候!直至现在!”陈准详细地将事情经过一一讲述。

不错,相信各位看官已经知晓,那位朱寿正是当今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两岁时即被立为皇太子。由于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其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因此朱厚照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予求予取,养成了为所欲为的性格,就连二位爹娘,也无法管束于他。时常独自出宫,也无人敢拦,至于弘治与张皇后,对其宠爱有加,自然只能是暗中派人护卫,却不敢强制压制他不得出宫。

故此,才有了与明中信的相见、相识。

“太不成体统了,快去,催促一下,令刘瑾他们带太子回来!”弘治眉头紧锁。

“陛下,刘瑾他们也未在太子身边,太子现在只身在明宅当中,今日明宅之中戒备森严,其中情形难以探查!”陈准觉得真是冤枉啊!但又不得不回禀。

“什么?”弘治一下从龙椅上跳了起来,“混帐,你们就允许太子一人进入明宅,就不怕他出事?”

“臣有罪!臣有罪!”陈准吓得单膝跪地,连连请罪。

“陛下,息怒!”张皇后也是面带严霜,但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深深叹息一声,“您还不知道咱们这位祖宗吗?一直以来,为所欲为,自作主张,此事怨不得陈总管,想必,刘瑾等人也是被照儿驱赶走的!他们自是不敢跟着进入明宅。至于暗中的东厂保护之人,更是不敢露面!”

“哼!刘瑾等人擅离职守,此番回来,必然有一番惩戒!”弘治怒气未息,沉声道。

“是,陛下,臣遵旨!”陈准连忙应命。

“你东厂也脱不了干系!”弘治余怒未消,冲陈准喝道。

“是,待那些小崽子回来了,臣必会惩戒于他们!”

“哼!”弘治冷哼一声。

“陛下,这也是好事啊!”张皇后沉吟片刻,插话道。

“咦!”弘治一怔,望向张皇后。

“之前陛下说,想让明中信入宫伴读,但现在已经胎死腹中,况且,那明中信的品性与才学也得再行评定,再行观察,倒不如就此让照儿与他深交,也好观察一下此人,看他是否真的是栋梁之才!是否值得培养!而且,还避开了大臣们的阻拦,令他们反对无声。到时,如果照儿有所长进,那明中信也显露出能够独当一面之能,那咱们就再行提出让其入东宫。到时,岂不是一举两得?”张皇后双目放光,开解道。

对啊!弘治面上一喜,这权宜之计真心高明啊!竖起大姆指,赞道,“皇后,真乃慧质兰心啊!”

张皇后一听,面如桃花,横了弘治一眼,那般风情,令得弘治心痒难耐。

“陈准,你且去督促太子回宫,不可在外逗留太久!”弘治强压下心绪,沉声吩咐道。

“诺!”陈准自然应命,快步而去。

御书房中沉静下来,面如桃花的张皇后,深情款款地望着弘治,二人对视,弘治一阵心动,拉起张皇后的小手,向后室走去。

京师李府。

“父亲,这不公平!”李兆先满面愤然地望着李东阳。

“不公平?你要如何公平?”李东阳面沉似水地反问道。

“这?”李兆先一阵哑然。

良久,“就算不予好好封赏,那也不能让功臣之心寒了啊!”李兆先急叫道。

“功臣?谁是功臣?”李东阳问道。

“功臣?还有谁?不就是中信吗?”

“他有何功?”李东阳反问道。

“难道那云南赈灾除疫之事、云南平定叛乱之事,不应该是明中信的功劳吗?”

“云南赈灾除疫、云南平定叛乱?这些,真的是明中信的功劳?”李东阳再次反问道。

“难道不是吗?如果没有中信代王守仁引开追兵,如果没有明中信除疫之策,如果没有明中信拿出利器,只怕那王守仁也要灰飞烟灭了!”

“你确定,这些能够摆在台面上讲?”

“难道不能?”李兆先有些瞠目结舌。

“你啊!幼稚!”李东阳满面的恨铁不成钢,“云南赈灾除疫之事,乃是钦差大人带领之下,有朝廷的除疫之策,钦差卫队、当地官府的齐心协力之下,才能够成功!”

李东阳稍稍停顿,沉声道,“至于云南叛乱之事,此乃云南布政使司、沐王爷以及云南都司齐心合力之下,才予以平息的,与钦差何干?与明中信何干?”

李兆先懵了,望着父亲,哑口无言。

“你以为,陛下赏赐一些金玉物事就是薄待功臣了吗?”李东阳问道。

“那也不能任由那谢迁老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吧?”李兆先强辩道。

“你也知晓谢迁老儿在从中作梗啊!”李东阳翻个白眼。

“你以为,陛下不知道这些吗?你以为,陛下就想这样吗?你以为,陛下真的看不到谢迁的私心吗?”

接连几个疑问,问得李兆先都傻了。

李东阳叹息一声,“政治,并不是纸上谈兵,也并不是黑白分明的!”

“你啊!仔细想想,李代桃僵,千里逃亡,插手地方政事,平定叛乱,明中信的这些所作所为能够拿到台面上讲吗?”看看李兆先,李东阳轻声解释道。

李兆先心中一动,面上激动之色稍稍化解,侧耳倾听。

第一百零三章 中信迎战第六百九十五章 吴起中招第三百四十八章 消除隐患第七十章 明教援兵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思各异第七百九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九百五十四章第七百四十三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了解病症第三百二十七章 准备回乡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尊驾临第九百五十三章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五百二十一章 重塑神识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九百一十四章第九十九章 景泽离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股势力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网成擒第六十九章 轮盘升级第五百三十六章 各方琐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萧飒试探第五十八章 盗案频发第七百七十六章 各方应对第五百六十九章 临场惊变第七百八十五章 南疆乱势第三百一十三章 原来是他第九百九十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两个奇葩第四十七章 酒楼开业(一)第一百八十章 拜谢县尊第三百一十七章 搞定唐寅第一百零七章 学员归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算计中信第三百九十三章 马良赶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真实对战第八百二十八章 准备出行第七十六章 县衙来人第六百九十章 船头惊变第二百六十四章 萧飒宴请第四章 暂掌家权第七十一章 处置后患第八百零三章 殊荣临府第四百七十三章 彻底决裂第三百三十三章 技惊太医第一百零四章 一题三诗第三百八十三章 宴会开始第三百四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十五章 琐事繁多第三百六十四章 敲定合作第四百零七章 泼皮上门第七百八十四章 中信遗泽第五百七十七章 诡异气氛第五百八十一章 御书房争议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告风波第二百一十二章 灾民惨状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信治伤第五百三十五章 测试定档第四百三十六章 刘老讯息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阁现世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信遭劫第四百五十七章 底细暴露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三十章 试验成功第七百六十一章 鲜血狂喷第六百六十二章 攻势如潮第一百四十五章 老人训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云南惊变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三百三十四章 刘老脱险第五百五十五章 前程往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铁骑冲杀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股势力第五百九十章 集团雏形第二百五十六章 定计援府第十七章 “疯子”账房第三百三十章 临行安排第九百六十四章七百七十四章 搅动局势第二十五章 学堂开班(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谣言风传第五百一十三章 焦头烂额第二百八十四章 全无争议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雄抢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宴乡邻第六百一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二百零一章 赈灾建言第二百零九章 知府训诫第五十章 酒楼开业(四)第二章 惊悉奸谋第四百四十四章 强势开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强制疗病第二百八十一章 杨邺显才第一百七十四章 扫兴而归第九百二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旖旎展示第三百八十八章 余孽来袭第四百七十八章 桌球现世第八百一十章 首提入宫第五百六十一章 各方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