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而这不明势力自从伏击陷害弥勒会不成之后,就再未出现,相信他们应该与中信甚至明家没有真正的生死之仇,这样的话,排除之后,就剩下弥勒会了!”刘大夏继续道。

这下,陆明远倒没有再行补充,反而是低头沉思,仿佛有些问题没有想清楚一般。

虽然如此,但他们的这番分析却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啊!明有仁听得寒毛都竖起来了。

相应地,他感到了深深的伤害,毕竟,平日里相处中还不觉得什么,现在通过此番分析,这些智计过人的妖孽居然能够将人心算到这么深,相形之下,自己又要如何在这京师之中立足呢?

当然,这些只是他心中的想法,绝不会说出来的!

明中信缓缓点点头,认可了刘大夏的说法。

而陆明远却是依旧沉思,并不接话茬,甚至根本就如同没有听到一般。

“对了,那与李士实平起平座之人又是何人呢?”明有仁问出了一句。

这话一问出口,瞬间,气氛为之一凝,是啊,此人究竟是何人,能够在弥勒会中任如此高职,还与二品大员李士实平起平座,这人在弥勒会中的身份又是如何的高绝?又是如何重要?这个问题,令他们心中胆寒。

明中信、刘大夏、福伯纷纷闭口不言,陷入沉思。

他们也不敢随意开口啊!毕竟,此事事关重大,不由得,大家将目光投向石文义。

“诸位,”石文义苦笑一声,一抱拳,“大家不要这般看我,就连李士实我现在都没有把握能够查出端倪,更何况是这弥勒会暗中的高层!”

不过,就在他话说出口的一瞬间,明中信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怎么?中信你有所发现了?”石文义正好看到明中信眼中的亮芒,连忙追问道。

一瞬间,大家皆看向明中信,希望他有所见地。

就连陆明远也抬头看向明中信。

“这?”明中信沉吟片刻,缓缓道,“我怀疑,这李士实与那弥勒会之前逃走的余孽有关。”

说着,他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诸位,我认为,这可能与那萧府中消失的贼人有关!”

什么?大家懵了,这句话可大了。如果这李士实与之前在京师搞风搞雨的弥勒会贼人有关,那么,这事只怕真的要捅破天了啊!咱们要如何应对呢?

“中信,从今天开始,你只怕真得随时小心了!”陆明远开口了。

“陆先生指教!”明中信连忙躬身道。

“中信啊!”陆明远深深看了他一眼,“如今情势危及,你已经触及到了弥勒会的底线了!”

明中信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若有所思道,“您是说,那些证据本来是弥勒会针对我,要将我置于死地的铁证?”

陆明远苦笑一声,“不错,如果单纯是那贼人刺杀于你,我还不是很担心!但是,如今居然运用到了朝堂之中的势力对付于你,这就说明,你已经真正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后,必将数管齐下,务必要制你于死地啊!这下,麻烦了!”

“陆先生多虑了,如果是之前没有暴露意图之时,中信也许还担心,但现在既然他们已经将目的暴露,那中信却还真心不怕了!”明中信却是笑笑,沉声道。

陆明远一皱眉,但看着满脸自信的明中信,却也不再说什么。

“中信,切不可大意,你不知晓,朝堂势力如果发动起来,只怕还真心不是那些刺杀所能比拟的!”刘大夏却是有些急切道。

“是啊!”明有仁担心地望着明中信,“刘大人说的是,你终究乃是官场白丁,根本没有什么经验,俗语说的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明中信见大家皆是如此担心,收敛笑容,拱手道,“诸位长辈,中信虽然愚钝,但却也有自知之明,但现在你们也知晓,中信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又何惧之有!大不了,鱼死网破罢了!”

这下,陆明远也皱眉不已,诧异地望向明中信心中怪异无比,难道,自己判断错误?这明中信真的得了绝症?

之前他还是心中赌定的,毕竟,依他看来,明中信根本就是拿这个理由当愰子,拒绝与兰馨儿成亲,其实那是另有理由,但依他现在所言,却有些不对啊!

但他却没说什么,反而是目光更加紧紧盯着明中信,希望从他的言行中获得蛛丝马迹,以验证自己所猜测之事。

刘大夏却不管这些,沉声道,“中信,此言不可再言,要知道,你的性命可是事关无数人的死活,如今虽然你觉得得了重症,但是在没有得到太医的诊断结果之前,还是不要妄言的好!”

“不错,事情不能这样看!也不能破罐破摔,毕竟,即便你得了重症,天下间不是还有那么多的大夫吗?难道就没有一位能够治你的病了?”明有仁在旁劝说道。

“少爷,家中可还有明老夫人呢?您就忍心,让她老人家为你操心?”福伯助攻道。

明中信一脸无奈地看看大家,只能闭嘴不言。

如果再说下去,只怕自己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了!还说什么!

“行了,大家还是回到正题上来!”陆明远轻咳一声。

一瞬间,大家齐齐望向他。

“你们想过没有,那李士实究竟是弥勒会中人,还是另有势力所属呢?”陆明远沉声问道。

啊!这一问,令大家异常意外,之前不是已经断定,那李士实其实就是弥勒会中人吗?怎么会如此说?

“诸位,你们可想过,既然那李士实乃是弥勒会中人,为何他如此做法?这般冒失?将那般重要的证据就这样抛了出来,你们就不觉得奇怪吗?”陆明远看着大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依您的意思是?”石文义抢先问道,毕竟,这个消息可是太过劲爆了,甚至比李士实是弥勒会中人还要劲爆!他作为一个特务头子,必须有所警觉,毕竟,弥勒会就够让他们头痛的了,再加上一个势力,他们岂不是要忙死!

“我的意思是,其实,李士实根本就是属于另一股势力,而且是与弥勒会同气连枝的势力,不然,这些猜测就不成立。”陆明远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

此话怎讲?众人心中齐齐问出一句。

“石大人,你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几股新的势力?”陆明远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向石文义问道。

啊!石文义没有料到陆明远居然在此关头截住话茬向他问话,一时有些呆滞。

“石大哥,你说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新的势力?”明中信补充问道。

石文义恍过神来,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些时日,京师确实热闹,除了你与王大人回京之外,其实,南疆也频频派来了使者,或者说是一些刺探朝廷口风、担心受到牵连之人的代表。”

“还有就是,南疆的一些蕃王也纷纷进京,向陛下提出了一些要求,当然他们的理由是助朝廷平乱,今后再行助朝廷安定南疆。”

“再有就是那些平乱有功的官员们向朝廷送捷报,也可以说是来邀功请赏的。除了这几类,也就没有什么势力了!”石文义收尾道。

“这样啊!”陆明远缓缓言道,但他的眼神却是迷了起来。

作为熟知他习惯的福伯与刘大夏,眼中泛光,齐齐望着他,等候他的下一步指示。

明中信却是另有思绪,根本就游离于场外,并不关心这些。

明有仁却是只是关心明中信,其他,对他还说没什么意义。

“石大人,你说,蕃王们前来有什么要求?”突然,陆明远开口了。

石文义连忙回道,“回陆先生,那些蕃王除了要求一些兵权之外,还要求有些物资供应,更甚者,还要求恢复旧时编制,将护卫恢复!”

护卫恢复?这话一出口,刘大夏倒吸一口凉气,眼中闪烁着莫明的光芒,望向了陆明远。

陆明远却是皱着眉头看向石文义,“石大人,这恢复护卫之事乃是何人所提?”

“宁王!”石文义回道。

宁王?陆明远瞬间恢复沉思状。

而旁边的刘大夏却是面色骤变,却也不再言语。

石文义一想,哦,明白了,这些人乃是想到了之前之事,也就是初代宁王之事。

明初藩王的权利是很大的,明太祖朱元璋将他的儿子们封建在边境要镇,是为国之藩篱。第一代宁王朱权三护卫是带甲十万,还有精锐的蒙古雇佣军,是后来成祖靖难的主力之一。至于削藩实在建文帝时开始的,因为藩王们实力都很强大,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谋划下开始削藩,最后导致的成祖起兵靖难。而成祖登基后,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将实力强大的边塞诸王迁往内地,削减护卫。比如宁王的封地就从大宁迁到江西,一卫只留三千人。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当然,到了这一代,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于南昌,弘治十二年(1499年)年初袭封宁王。

“宁王到了京师?”刘大夏一阵讶异,“他以何名义来京?陛下允准了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蕃王,可是不允许私自离开属地的,如果想要离开,一是奉旨,一是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

对了,天灾!刘大夏恍然。

但是,不对啊!宁王可是分封在江西南昌一地,那里可没有发生天灾。

对了,人祸!刘大夏灵光一闪,贼寇!要知道,整个南疆叛乱频发,各地围剿纷乱不堪,如果这宁王以此为借口,倒也能蒙混过关,不过,他去南京就好了,为何要来京师呢?难道,就为的这恢复护卫?

刘大夏心下一惊。

“陛下允准了吗?”陆明远缓缓开口问道。

“那倒没有?”

“嗯!”陆明远舒了一口气,“他是以何名义启奏要恢复护卫的?”

“还能如何,他就是以贼寇四起,官兵们围剿不力为说词,又回顾了宁王先祖护卫的威名,措词恳切,义正言词,再以宁王家眷自身安危都得不到保障,有损天家威仪为名,要求恢复旧时护卫,围拱西一地,闲时也可助官兵平乱!”石文义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屑道。

“想必陛下应该是看出了这家伙乘火打劫之意,所以并未允准!”刘大夏冷笑一声,在旁总结道。

“不错,应该如是!”福伯点头道。

“不然!”陆明远却是摇头不已。

“陆先生有何高见?”刘大夏不敢怠慢,连忙问道。

就连石文义都望着他,想要知晓陆明远有什么高见。

“只怕那宁王此来并非是为的这护卫一中!”陆明远断然道。

不是?刘大夏、福伯、石文义愣了,明明是啊!否则,那宁王大老远跑到京师所为何来?

“石大人,你还是查查,这宁王是否来到京师之后频繁与大臣们或者是富商们来往!”陆明远饱有深意地望着石文义,缓缓道。

石文义第一时间明白过来,瞬间面色变白了一下,躬向为礼,“谢陆先生提点!”

第七百八十八章 明家大乱第十六章 厨师“秦奋”第六百一十八章 风波起始第八百七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五章 云南势变第六百三十六章 计捉于千六百九十六章 传播途径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亭践行第三百四十八章 消除隐患第七百六十二章 贼寇退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学堂扩充第三百八十三章 宴会开始第二百五十章 兄弟定交第二百二十四章 烧粮后患第九百四十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弥勒报复第四百章 谋划有变第五百六十五章 黑手初现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马施威第五百九十七章 有人下绊第五百二十七章 危机乍起第九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九十章 变身香饽第一百四十三章 碾压历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训张采第二百五十章 兄弟定交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信脱身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新起航第二百四十八章 马良拜见第八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夹带事件第四百零五章 说服寿宁候第三百七十一章 致谢武雄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家评鉴第三百七十八章 诸事繁杂第六百三十四章 国公反目第五百二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疯狂袭击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识试验第二百八十四章 全无争议第三百一十三章 原来是他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登门第六百九十四章 残酷阴谋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三百零七章 提学有请第八十章 准备接触第三百三十一章 中信诊病第五百零一章 那一刀的温柔第八百一十三章 应对布置第二百一十五章 劝慰老夫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风起云动第八百三十八章 圣旨突至第一百五十五章 馨儿来访第二百八十一章 杨邺显才第九百七十七章第七百二十章 变数再生第九百三十二章第三百零四章 降服李山第五百四十一章 测试开始第四百七十章 语嫣赠药第一百零八章 萧森败退第六百八十七章 骇人论断第一百四十二章 回文诗作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众人脱身第七百六十三章 中信猜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场“发案”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识张延龄第六十六章 贼人授首第七百零七章 特使到来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亭践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互诉遭遇第七十五章 客栈怪客第二百七十三章 条件谈妥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九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敌友皆惊第二百四十五章 明马相见第八百一十一章 部署应变第九百五十三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各方琐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悲惨往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进见娘娘第八百一十六章 诡异平静第三百三十五章 老小孩斗嘴第二百五十三章 临别告诫第九百章第五百四十四章 真实对战第五百一十八章 塔中惊变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方关注第五百四十一章 测试开始第八百零一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启程返乡第七百二十一章 钦差发怒第六百五十二章 中信定计第五百零五章 重榜消息第五百八十二章 禀明命案第七百二十九章 中信遇险第七百二十三章 贼人来袭第四百二十章 震撼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