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论画

苏寅恪道:“不必拘礼。现在既不在朝中,便无须为官位所限,我现下不是宰相,只是来友人园宅作客的一闲时人。”

徐琅听之,大笑道:“你虽自认为闲时人,我却不敢苟同。连当朝宰相都为闲时人,我等岂非闲外人?”

苏寅格道:“你可不闲,居于山水园宅,视其色,闻其声,嗅其香,食其味,眼、耳、鼻、口怎能闲之?”

苏寅恪的趣语让云束忍俊不禁。

苏寅恪望见她,道:“还未请教这位娘子的身份。”

陈均白替她回道:“其乃破岩之妻。”

他们便围坐在石桌旁,对着天光水色,饮酒谈话。

苏寅恪道:“ 恪有一愿,藏之日久,还望子嵚成全。”

徐琅道:“请言。”

苏寅格道:“我听人言,你宅中所养画师画艺甚好,可比媲宫中画师。所以,我想请贵宅画师为我作一幅画。”

徐琅道:“苏兄言重了,那不过是外人虚传,我宅中的画师平日信笔随画还行,一旦让他在宴饮集会上作画,便会频出纰漏,惹人耻笑,又怎么能够为你作画呢?”

苏寅恪道:“子嵚过谦了,贵宅画师所作之画技法成熟,线条细致,章法严谨,为京中王公官吏所赞。子嵚不愿让其为恪作画,何必以此搪塞?”

徐琅觉察到苏寅恪言语上的忿意,摇首道:“我不曾欺骗你。我宅中画师已经被我遣走了。”

苏寅恪讶异道:“你怎甘心将手中这块玉石拱手送给他人?”

徐琅只道:“他若是玉石,也仅是块杂玉,而不是一块质感细腻的美玉。”

苏寅恪被他的话弄糊涂了,遂询问:“你的意思是他作画手法不到位?不应该呀。”

徐琅亦道:“不是。”

“他德行有亏?”

“也不是。”

“那你为何如此贬低他?”

徐琅并没有立即解答他的疑惑,反是意态闲适,自斟自酌了起来。

云束虽然面上沉稳,心里也是极其好奇答案。在苏寅恪的几次催促下,徐琅喝足了松花酒,才搁下酒杯,伸了个懒腰,含笑道:“因为他不实。”

苏寅恪越发不解,追问道:“何为实?”

徐琅危坐正言:“实乃画师作画之根蒂。如果画家只一味抽摹、借鉴前代画家的作品,而不加以思辩,所作之画必然缺乏神韵灵性。”

陈均白道:“翰长是说那位画师只知师古,却不注重写实?”

徐琅道:“正是。”

陈均白问:“那你以为什么样的画作才可称为大家之作?”

徐琅道:“山水画首推画坊郭大家,花鸟画余崇野逸人徐氏。虽然郭氏与徐氏善工领域不同,他们的画作却有共通之处。”

陈均白问:“是何?”

“形神兼备,笔锋灵活,意境闲逸。”徐琅朗声道。

苏寅恪道:“按你之言,国朝有几人能称得上大家?”

徐琅道:“三人,其中两人便是刚才提到的徐氏与郭氏。”

苏寅恪好奇地问:“那第三人呢?”

徐琅作揖道:“琅愧忝其列。”

苏寅恪愣了片刻,仰头大笑,笑甫,亦作揖道:“如此,还请徐大家替恪作副画。”

徐琅笑道:“苏兄之求,小弟焉敢不从。不知你要何种类型的画?”

苏寅恪道:“我想要一副山水画。”

徐琅道:“山水画上未有人,便少了几分趣味。今日大家有缘得聚于此,不如把今日聚会之人移到春山上,作幅《春山宴饮图》。如何?”

苏寅恪道:“便按你的意思来办。”

他们于湖心亭中饮至夕阳渐隐,群鸟归山才散。

徐琅和苏寅恪醉卧于霞光晚风中。云束和陈均白只饮几杯,还未到醉的程度。陈均白向酡颜主人告别。主人只半撩开眼皮,虚虚地睇他一眼,再度闭合上眼。

前来的仆役驾着一叶小舟载他们到岸边,又一路送至门口才停下。

仆役为开门时自己冷淡的态度而道歉。他道:“二位可能有所不知,近两年朝中实行新政,废除部分没有实际用处的官职。大人的职位虽袭先制,仍然为圣上草拟诏令,但由于与其他文官的职事相重,地位渐渐下降,俸禄也不复从前了。半个月前,又因为宅中妻妾不和睦的小事,被朝中谏官参了一本,安了个治家不当的名头。圣上降了他的官职,让他在家中反省。过去和大人交恶的小人趋上门来嘲讽他。大人受不了他们的打扰,趁夜搬离家宅,住到冷落已久的私人园宅里,又怕那些人再找到这儿来,便叮咛我们把外面的落叶保留着,营造没有人居住的假象。”

陈均白因连续几月未出门,并不知道这些事,当下面呈凝色,道:“未曾想子嵚竟遭遇如此窘境。我却全然不知。”他话中透露出几分痛心和愧怍。

他又问道:“我称呼他‘翰长’,他为何没有纠正?”

仆役道:“大人说,名字只是一个代称,与一个人的才学、品行不挂钩,因而叫什么都无所谓。我想大人未纠正郎君,多半是这个原因。”

见陈均白神色黯然,仆役遂安慰道:“郎君不必自责。其实,今日能够同郎君和夫人见面,大人很高兴。住在这冷落的园宅,不时有朋友登门,这件事比做高官更让大人开心。”

云束与陈均白顺道搭上归家商客的牛车往城内去。

云束见他一直缄默,遂摇了两下他的手臂,问道:“圣上又实施了谁的新政策略?”

陈均白迟缓须臾,方道:“苏相。”

云束怔了怔,遂也着眼思索,良久,转望明暗交织的夜色,开口道:“快到了。”

他们下车后,又在夜市州桥中吃了碗馄饨,才回宅中。

第十一节 烟火第二节 离阁第十九节 毓璃第十四节 归家第四十节 温成第十三节 诞子第二十九节 宫变第三十一节 窃物第三十八节 求官第二十五节 国丧第八节 上香第十四节 恩宠第十节 献舞(2)第二十五节 幼悟第三十节 贵妃第二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一节 夜访第三十五节 红瓷第八节 处罚(2)三十四节 委蛇第二十九节 宫变第十五节 靖荣第二十四节 论画第十七节 三愿第二十四节 皇子第二节 帝后第七节 书斋第七节 书斋第十二节 太后第十九节 毓璃第二十节 越史第二十节 越史第十三节 御侍番外 十年生死两茫茫(壹)楔子 国灭·繁华歇(贰)第十二节 太后第三节 欲求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九节 献舞(1)第五节 新婚第十六节 昭君三十四节 委蛇第七节 处罚(1)第二十二节 探病第十八节 东宫第二十二节 探病第四十节 温成第十四节 恩宠第三十二节 离间(1)第八节 处罚(2)第六节 丢玉(2)第十九节 毓璃第八节 上香第二十八节 议亲第三十节 贵妃第二十三节 春赏第四节 藏钩番外 十年生死两茫茫(贰)第二十六节 太子楔子 国灭·繁华歇(壹)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节 回宫第三十二节 离间(1)第十八节 发冠第二十四节 论画第十二节 太后第二节 帝后第九节 献舞(1)第十节 上元第二十五节 国丧第三十二节 离间(1)第四十节 温成第十一节 圣上第十一节 圣上第七节 处罚(1)第二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一节 夜访第十七节 安寿第四节 藏钩第十节 献舞(2)第四十节 温成第三节 集欢(1)楔子 国灭·繁华歇(贰)第四十节 温成楔子 国灭·繁华歇(壹)第四节 集欢(2)第十九节 毓璃第三十九节 花朝第三节 醉语楔子 国灭·繁华歇(贰)第十一节 烟火楔子 国灭·繁华歇(贰)第三十五节 红瓷第七节 书斋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节 回宫第十二节 有孕第八节 处罚(2)第十二节 太后第十三节 御侍第十六节 昭君第十六节 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