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锦衣卫并非烂货

李定国很早就有在张献忠、孙可望身边安插卧底的想法,只是一直心存顾忌,怕张献忠、孙可望等人发现从而前功尽弃,今日听了徐以显的主意,豁然开朗,正可借防止内部叛逃的名义在义军其他大营内安插经自己训练洗脑过的卧底细作。

李定国笑着给徐以显沏茶:“先生所言极是,过些日子我就向父帅提出,在此之前,希望先生能在父帅面前进言一番,到时咱们的计策便能顺利实施。”

徐以显胸有成竹地捋着胡子朗声笑道:“定国无须担心,大帅对叛逃者深恶痛绝,你我的提议定中他下怀,他肯定会在让你负责对外情报之外还负责对内监督。到时候我向大帅进言的可不仅仅只是让你负责内部监督。”

李定国笑道:“先生还有更好的主意,定国洗耳恭听。”

徐以显掩饰不住满心的快意,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在此之前,以将军为首,我们和孙可望等人联合劝谏大帅整顿军纪,等大帅被我们成功说服后,他同意设立军法官,但他却第一个想让孙可望执掌这个权位,可是孙可望怕行严刑峻法得罪人,就婉言谢绝了,结果这个差事就落在你头上。从这件事上,我老徐就看出孙可望见识短浅。诚然要恩结将士,但一味笼络纵容将士只会造就一支只能同富贵不能共贫贱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打得顺风战,却不能在逆流中团结一心共同向前。古往今来,真正的百胜名将,哪个的军法疏松一味放纵?上至姜子牙诸葛亮,后至徐达、王阳明,哪个不是靠着严明的军纪,从而以弱胜强。”

徐以显说得有些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清甜的蒙顶云露,续道:“再后来,在将军的建议下,大帅同意在咱西营设立一个权位,专司扬义军仁义之名抚慰万民,大帅套用两宋时一个官名,称之为宣抚使,大帅本想让刘文秀担当,我劝大帅说刘文秀擅长联络交通,不善文墨,大帅又见艾能奇粗鄙少文,只得将宣抚使交给你兼任。后来我又劝大帅,言说少将军你身兼两职,领着两套人马,甚为不便,不如将你的两个权位合并,也利于你便宜行事。”

李定国拱手笑谢道:“我说怎么我升官这么快,原来一路上都有先生的提点。”

徐以显捋着胡子,得意地看着李定国:“为了少将军尽快上位,我老徐可谓煞费苦心。像这次,大帅个性过于磊落,渐渐不喜甚至厌倦跟细作们打交道,便想将这个胆子交给你们四人中的某一个,他更多想将这事交给刘文秀,多亏我老徐在此之前对此早有进言秀寡断犹豫,而细作首领必须要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你们四人只有定国将军多谋果断,比较适合,经此一说,将军才能适逢其会,顺利执掌情报大权。”

李定国这才知道自己顺利执掌情报大权的幕后也有如许波折,再次亲自斟茶厚谢。

徐以显见李定国执礼甚恭,不由心道自己没看错人,满心欢喜道:“如今少将军已执掌军法刑罚、情报侦查大权,可谓大权在握,炙手可热,让我不禁想起朱明皇帝所掌握的最让天下胆寒的力量。”

李定国听了徐以显这句话,有些迷惑不解,忽地他想起那让大明官吏闻风丧胆的两大秘密力量,惊道:“锦衣卫?!东厂?!先生竟拿我跟这两个臭名昭著的势力做比!”

徐以显眉头一皱:“我向来认为少将军你是能看透世情不受奸人蒙蔽的智者,奈何在此事上,你也犯了世人常犯的毛病,人云亦云,被某些别有用心之徒牵着脑袋走”

李定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道:“先生何出此言?!”

徐以显细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冷厉之色:“诚然锦衣卫、东厂里害群之马甚多,偶有祸害平民之事发生,但那绝不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主流。锦衣卫和东厂是为了加强皇权而产生的,本来就是为了监督不法官吏豪绅而设,平头百姓无权无势威胁不到皇权,根本不值得锦衣卫浪费人力。那些凶横吵嚷着厂卫祸害的世人都是些什么人呢,正是少将军您之前曾指点出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他们因出身士绅所以不纳田赋,开矿设场开店铺仗着势力逃避商税,还巧取豪夺良田,致使朝廷能收上来的田赋钱粮越来越少,少到不能支付军饷,少到不能从容赈灾,太祖洪武帝辛辛苦苦驱除鞑虏好好建起的华夏大好国土就渐渐颓败至此。崇祯之前,依靠锦衣卫、东厂还能从那些士绅处搜刮一点以为国用,但崇祯一上台,受东林党人蒙蔽,大肆削减锦衣卫、东厂,使之完全丧失原先监督不法官僚豪绅的能力,东南那帮大地主大官僚更横行无忌地贪赃枉法、偷税漏税、强夺良田与民争利。哼哼,不要说那都察院和那些给事是东南那些土豪劣绅豢养的狗,哼哼,什么东林党人,一群欺世盗名、祸国殃民的伪君子。”

李定国听了这番话,豁然开朗:“真正明智的皇帝本就要限制文官群体的贪婪,不然这些鼠目寸光之徒是只图私利,不管国计民生的。”同时,他心里也叹道,没有皇帝存在的时代,其实就是文官集团在管理这个国家,实际上是某个群体的独裁。看似国势增强,民众生活提高,实际上,相对于所有草根民众旷世无双的勤劳程度,国势和草根阶层生活水准提高幅度大大滞后,归根结底,就是某个独裁群体缺乏独立于这个群体的监督约束。哼哼,如果那个时代有完全不受那个独裁群体管束的类似锦衣卫的势力出来,即便它偶尔害民,但只要它限制那个独裁群体自私自利肆无忌惮消耗国力,李定国也能容忍。哼哼,可惜没有,独裁群体的监督力量跟明末的都察院、给事中没啥两样,哼哼,东林党在历史上并不是孤单的。

李定国进一步想到:“先生,我不妨这样理解,明智的皇帝跟草民们都希望这个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他们都克制自己的**,不过分贪婪,以避免伤害到彼此,伤害到这个国家。但处于中间的官僚士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贪婪无厌只图私利,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从来都没放在他们眼里,就是偶有王安石、张居正等目光远大的能人志士也最终失败。明智的皇帝必须要想法设法限制官僚士绅的贪婪,而像崇祯那样被东林党人蒙蔽,撤走各地的监察力量,只是自取死路。我吸取他的教训,从今而后,吸收锦衣卫的成功经验,完善他们的制度和组织。”

徐以显捻须大笑:“孺子可教!老徐我比你多活了二十年,才刚朦朦胧胧看出点门道,没想到你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很好,我的想法就交代给你,再过几日,我再向大帅建议,说你同时领着两个组织,兼着两个位子,多有不便能不能将你的职权更统一,权限更大些,如果顺遂,你在咱义军的位置便是朝廷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兼东厂厂督兼都察院都御使,如此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某种程度上,连大帅和少帅(孙可望)都在您的监控之下,到时候您就可从容布置,在义军中安插亲信,在大明各地遍插你的势力,苦心经营若干年,天下都会被您的威势笼罩,到那时,想怎么样就怎样,再无禁忌。”

李定国听到东厂厂督一词,心里略微有些不爽,靠,那不是死太监才担当的吗,老徐竟然拿此来跟他的职位做比,不过他明白老徐指的是权势之比。

这一天,李定国释怀了对历史诸多误解,也坚定了打造精锐特工队伍,搞特务政治的想法也从此萌生。他渐渐有些明白,其实军统之于蒋介石是利大于弊,同样中情局之于美利坚,军情七处之于英格兰,虽都有不河蟹的事情发生,但同样都利大于弊,不可或缺。同样,明代的锦衣卫对大明朝也是利大于弊,那些狂喊“明亡于厂卫”的家伙他们是什么货色人士绅,阿呸,代表自身集团利益的人说的狗屁话霸占了数个世纪的舆论界,这就是明代历史真相之一,明并非亡于厂卫而却有一部分亡于崇祯的弱化厂卫。

(呵呵,有些不太河蟹的言论,希望不要被河蟹。说真的,洒家写架空历史的一大动机就是借古讽今,窃以为如果不可以借古讽今,历史的价值大为打折)

第112章 ,十大纪律!第134章 ,成都府第185章 ,乱局已成!第88章 川中四怪(二)第193章 ,不一定要用强的!第163章 ,凭你也配第61章 ,出卖赵允第94章 ,返军第39章 ,赌诗会(三)第48章 ,御批第201章 ,多嘴的黄之栋第14章 ,布局平台关14第18章 ,原国公主第47章 顶风犯案第252章 ,琼林宴11第2章 ,布局平台关2第169章 ,家常早饭。第168章 ,拼了算了第141章 ,打击!第80章 ,奇袭10第46章 ,事情办砸了第185章 ,乱局已成!第54章 ,猛字营第98章 ,意外3第35章 逃脱重围第57章 ,河南府3第214章 ,这是一个意外,2。第74章 谋算秦良玉第159章 ,原语歌第30章 ,平台关之战8第36章 独领大营第78章 ,奇袭8第33章 全因不适应第206章 ,再见胜老第181章 ,日巡检报告第245章 ,琼林宴4第204章 ,取名字第86章 西营镇抚司和明末特工第67章 ,五千两的作用第20章 整肃军纪第81章 ,妒忌的发狂!第103章 ,不醉不归第227章 ,文人的盛典1第112章 ,太原城之战3放上大纲暂时中断此书更新第237章 ,京人或将南下?第61章 ,出卖赵允第114章 ,旗舰店的改造!第29章 设计杨嗣昌第42章 转战兴归第12章 ,邀旨第14章 ,闲逛第40章 ,赌诗会(四)第44章 ,徐英明的老师第11章 大败左良玉第3章 ,布局平台关3第72章 ,徐掌柜第45章 ,有惊无险第136章 ,开明的皇帝第12章 ,布局平台关12第213章 ,这是一个意外,1。第98章 ,意外3第170章 ,过房一叙第53章 功劳奖赏令第106章 ,龙体抱恙!感恩的心第59章 ,政事堂第100章 ,调戏娜仁格日乐第168章 ,拼了算了第107章 ,明德殿议事!第212章 ,醉仙楼第91章 情报贩子第110章 ,娜仁的怒火!第182章 ,跟着大哥干了第206章 ,再见胜老第16章 ,布局平台关16第108章 ,草原。第236章 ,以菜为诗2第94章 ,返军第49章 ,苏宁远的诗第110章 ,太原城之战第43章 ,教而后诛1第151章 ,民啸第103章 ,不醉不归第94章 ,返军第105章 杨嗣昌之死(二)第76章 ,奇袭6第76章 放走秦良玉第26章 锻炼战士体能第91章 ,再回金陵4第19章 整顿降兵第86章 西营镇抚司和明末特工第226章 ,特别的一天。第136章 ,爱爱第173章 ,管钱用钱的差使第57章 与罗汝才结盟第239章 ,试探2第68章 ,侍卫统领查大人第59章 ,政事堂第110章 ,太原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