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

提起那位郑州兵马使的光荣事迹,这位于大人也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虽说李大人并不相信他,可战报上也只能这么写,毕竟他是那一战唯一回来的。若不是几个被俘的将士,趁着辽军看押松懈逃了回来,讲述了当时真正情况。”

“恐怕那位英勇战死的守备,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抚恤,而且全家也要跟着遭殃。那次对这个家伙,实在忍无可忍对的李大人,将其所作所为上奏皇上,将其罢官赶回了京城。谁知道这个家伙,又走通了那位大神的门路。”

“还是皇上想要在给他一个机会,半年过后居然又被起复,还升了半级调任郑州兵马使。以此人的做派,别说本就混日子居多的地方卫军,便是一等一的精锐交到他的手中,这两年恐怕也都要烂透了。”

“郑州那些卫军,到了骁骑营别说充当主力,便是让他们当杂役恐怕都没有资格。若是拿他们当主力使用,恐怕景王连郑州怎么丢的都不知道。景王若是起用此人统军,末将以为这一仗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只是有些事情,末将还一时想不明白。此人虽说草包了一些,可也在边军打过几仗。而景王就算在不知兵,可这个书也没有少读。兵贵神速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清楚,怎么还会如此的迟疑不绝?”

“皇上现在一再的劝阻,都没有起到作用的情况之下,足以说明景王反心已定。既然如此,那就应该火速起兵,以图在朝廷反应过来至少要先拿下虎牢关,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一个进退两便的地位。”

“现在这种磨磨唧唧,即不遵守朝廷号令,又始终没有真正起兵。他们在等什么?或是说他们还在观望着什么。难道真的等着朝廷大军进剿?郑州地处要冲,虽说周围也有一定的山地。但府城所在却是除了一条黄河之外,几乎是无险可守。”

“就他们那群乌合之众,待朝廷大军一到四面合围,估计连朵浪花都兴不起来。当断不断,军心也是必乱的。不过末将认为朝廷还是应该等一等,等他们出城在说。现在便动手,我们屯兵于坚城之下,无论是围困还是强攻,都不利于我们迅速解决叛军。”

“这群乌合之众,虽说野战能力肯定不行。可依靠坚城死守,却未必不能坚持下来。围城战一旦陷入僵持,不仅会造成我军重大的伤亡,而且也会给城中百姓带来灾难。如果景王杀民养军,那百姓死伤可就大了。这样的结果,有违皇上与王爷爱护百姓之心的。”

“其实有些话,末将不说王爷也是清楚的。景王若是真心叛乱,大行皇后丧期期间实际上是最合适的机会。大行皇后驾崩,皇上与朝廷的注意力都放在大行皇后的丧事上,对郑州的关注度肯定是不够的。”

“如果景王当时叛乱,从郑州起兵一鼓作气,先行拿下虎牢关。以虎牢关到京兆之间,无险可守的地形来说,极有可能在最短的时日之内,攻到京兆府城下。到时候,那就是天下震动了。”

“即便是朝廷这边反应再快,可一支大军从集结到出发,在安排好粮草供应没有个七八日是很难完成的。如果那个时候景王起兵,很可能会陷入被动。哪怕他就算集合起来的真是一群乌合之众,可对朝廷的威胁也很大,毕竟郑州距离京兆太近了。”

“可眼下,朝廷已经有所准备,其却依旧迟迟没有行动,坐视大好战机流逝。会不会是景王并非真心想要叛乱,或是有其他什么难言之隐,末将就不得而知了。末将是武官,眼下唯一能做到的便是整顿军马,随时等候朝廷的旨意。”

“末将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能够一击制胜。至于朝堂上的倾轧,与末将与骁骑营无关。骁骑营是朝廷的军队,只忠心于朝廷、忠心于皇上。”这位于指挥使说的这番话,其实已经是很直接了。

他这是直接告诉眼前这位王爷,皇子之间的争斗与他无关。也通过这番话告诉黄琼,他不是任何一位皇子的人,他忠心的只有朝廷与皇帝。他这番表态倒是有些像是几百年后,我是军人我只服从国家的 命令,政治上的事情我不会参与的风范。

黄琼告诉他,皇子之间的事情他不要参合。他则更加的干脆,却是连提起都不愿意提起。哪怕是大家心里面都有数,可这位于都指挥使,也变相的将自己的态度告诉眼前这位年轻的王爷。意思就是我只忠心于皇帝,你也不要想着拉我下水。

你的话我听进去了,但我的话希望您也听进去。我希望你之前的那些话是由衷之言,我知道皇帝的底线是什么,是绝对不会去碰触的。你也不用通过着这种有意识的示好,变相的想要将我拉到你那边去。

听完于都指挥使的话,黄琼却只是笑笑。看来这位于都指挥使,也是一位乖觉的,闻歌知雅意的人物。看着这位于都指挥使望着自己坦然的眼神,黄琼道:“于大人,本王希望你记住今日的话就好,至于其他的,你我心里有数便可。”

“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时日来验证的不是吗?要不然,怎么说日久见人心呢。我这个人虽说毛病多一些,但有些东西也知道不是自己能碰的。至于你,与本王在一起,做好自己就是了。本王也不是君子,你其实也不是。你我都是同路人,所以有些事情看透不说透便好了。”

说罢,黄琼沉吟了一下后道:“于大人,你说的那些东西,都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事情。景王那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咱们一时也猜不透。不过你最后一段话,本王认为说的极有道理。围城战,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的选择。”

“不过,本王感觉你的心中,对此战已经有了大致的定数。既然咱们两个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那么也请于大人不要在吞吞吐吐的,有想法干脆一次性的都说出来,正好咱们也可以商议一下。”

“如果于大人的计划可能,本王自然会支持的。于大人不要把本王想的太过于狭隘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王可不是那种不懂装懂的人。本王虽说为人年轻,可虚心纳谏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大家都是老车夫,你也就不要在这里卖关子了。”

见到黄琼如此的痛快,这位于都指挥使抛弃了最后一丝的顾虑,将黄琼引到他的都指挥使大堂后面,挂着的河南路地图前道:“王爷,虎牢关位于郑州与京兆府之间,为关东地区进入京兆府唯一一条路。

“叛军如果想要避开虎牢关,就要北上进入山西路,或是南下绕行几百里。那样,他们的战线拉的实在太长了。在缺乏骑兵的情况之下,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将领,都不会做出如此的决策。”

“而虎牢关南接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其地形极其险要。又因为是京兆府东面的门户,所以朝廷年年都维修,城关修建的极其坚固。叛军若是真的敢西进京兆,虎牢关为其必经之地。”

“以虎牢关的地形和坚固,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再加上关内的三千精锐,叛军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夺取虎牢关,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我军只要固守虎牢关,那样一来屯兵于坚城之下的就成了他们。”

“到时候,我军或是在虎牢关之下与其决战,或是出奇兵一部奔袭其背后,都可一举奠定胜负。不过以末将以为,这两个办法虽说都是上策,可未必就是上上策。末将还有一个办法,不仅可以让叛军腹背受敌,还可以在最短的时日之内彻底解决郑州的叛乱。”

说到这里,他的手指指向了京兆府北面的黄河道:“早在接到殿前司与兵部行文的时候,末将便已经派人控制了黄河上的漕运。其实也不用末将有意的控制,黄河上的那些漕商的嗅觉比谁都灵敏。郑州那里生变,他们都不敢将自己的商船下行。”

“这几日,孟津渡口上积累了大批的商船。在王爷到骁骑营的当日,末将觉得出战已经不可避免,便派人利用骁骑营兼孟津巡检司的便利,控制了一批商船。其中大部分,都是上百石的大船。”

“我的想法是,在我军与叛军在虎牢关决战期间,以一部兵力乘船顺流而下,直插郑州叛军老巢。景王如果真的叛变,那么他肯定打的是先到咸阳为王上,胜了在京兆坐面南为君。若是败了,大不了同归于尽的想法。”

“肯定会破釜沉舟倾巢而出,郑州未必留下多少兵力。而郑州距离京兆的路程,自然也会让叛军不会携带太多的粮草。我们若是趁虚而入能夺取郑州,切断叛军的粮道。到时候叛军屯兵于坚城之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再加上乌合之众,甚至可能不战自溃。”

“这样,不仅骁骑营的伤亡会降到最低,而且也会使得郑州百姓免于生灵涂炭,更有利于我军速战速决,减少朝廷粮饷的靡费。末将在拦截孟津商船的时候,没有及时禀告王爷,还请王爷恕罪。”

对于这位于都指挥使的这个做法,黄琼多少有些不满。如果他这么做,在自己到骁骑营之前,那倒是无所谓。可偏偏是自己到了骁骑营之后,他才开始着手扣船,这岂不是不把自己放在眼睛里面。

看着面前这个前倨后恭的家伙,尽管有些犹豫,但黄琼还是道:“于大人,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不是想要追究什么。但今后类似这种事情,你最好与本王商议一下。这次的事儿,本王先给你担下来。如果再有下次,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你也是文官出身,做过两任知县的人。你真的当那些商人,都是没有后台的吗?你这一扣船,知不知道会背后多少你得罪不起,甚至本王都有些忌讳的人?你我既然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有些事情最好还是提前打些招呼为好,这种事情我不希望再有下次。而且于大人,你的有些想法也用错人了。”

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来吧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六百五十七章 两个要求第六百二十一章 战事起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声算个屁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难猜第四百零七章 今后便是敌非友第三百五十章 坚持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边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军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萝的转变第一百零一章 那个人是谁?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计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静下面的不平静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七百七十六章 夺爵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吗第一百五十章 还是有所准备吧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吗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么都算计到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愤怒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只不过是条狗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三百七十四章 来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踪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斗第三百九十一章 输的不仅仅是蜀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颓废的老爷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隐含的危险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八百九十一章 静江鼙鼓动地来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一百五十七章 记住你今天的话第十一章 帝王心术第二百零五章 老爷子很精明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无眠的人很多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讯与家事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个女孩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变天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胁我?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二百章 英雄不问出处第八百五十八章 听墙根的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来保护你们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无一利第八百一十五章 顶撞第八百六十二章摊丁入亩第六百五十六章 杀人诛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说服朕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踪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无可恕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七章 这是什么朝代?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不过是一个马前卒第五百七十五章 换人、换马第二百三十八章 侠之大成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齐朝的动物园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于江湖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里面拔大个第七百六十六章 犹豫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无庸的担心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个都不能少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十六章 往事并不如烟(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个开始第五百二十五章 没良心的爹第一百零九章 没那么简单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还是百姓第三百零一章 弹劾第六章 文武兼备?第六百七十四章 十有七八是心病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愤怒第九十五章 驾驭之道第七百七十三章 迁怒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七百七十九章 别样的叙家常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拨离间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红的心思第二十四章 与父亲的第一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