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17章 为人父者的骄傲

“传平阳公主进宫。”

内侍出去后,圣人略作沉吟,又吩咐了一句。立即有人出去传圣人的口谕。等人来的功夫,圣人又拿起薛朗的三策细细看起来……

“儿见过父亲。”

太子前两天刚从外地回长安,东宫就是太极宫隔壁,自然来的比秦王快些。

圣人放下东西,抬头:“建成来了?坐吧。”

太子建成正要找矮榻坐下,抬头才发现紫宸殿内已经没矮榻了,摆着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家具,不禁一愣。

圣人一看,不禁笑起来,从龙椅上起身,走过来道:“这是使人新做的家具,是薛朗送我的图纸,坐着比坐榻舒适,我儿也试试?”

“喏。”

建成试着在左边第一个椅子上坐下:“不用盘腿,不用跪坐,确比坐榻方便些。”

说完,看看圣人的御案,眼睛一亮,道:“这书案倒是大气、宽敞!”

圣人摸着胡须笑道:“书写也十足方便。”

父子俩就这么一边讨论新家具一边等着秦王和平阳公主入宫……

秦王与平阳公主是一起来的,两人几乎前后脚一起进的皇城。

“见过父亲。”

姐弟俩儿进来先行礼,圣人正给太子介绍他的新家具,见平阳公主和秦王来了,这才止住,笑道:“世民和建瓴也坐吧。”

“喏。”

平阳公主坐到右边的座椅上,秦王则直接去太子下首的座椅上坐下,看他坐姿和神情一派从容,完全没有如太子般的陌生新奇之色。

圣人笑问:“世民坐过这椅子?”

秦王答道:“父亲,阿姐府里也有这些家具,我和王妃去阿姐府上拜访时曾坐过,确实比坐榻舒适,央阿姐使人给做了一套。”

圣人点点头,眼角瞥了太子一眼,太子安然坐着,无有半点反应。圣人心中微微一叹,道:“你姐弟二人处得倒好,不错,你等乃是一母同胞之姐弟,当多多往来才对。”

“请父亲放心,儿知道的。”

秦王和平阳公主齐声应着。太子

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笑问:“多日不见阿妹,上次一别,阿妹的伤势犹未痊愈,如今可好否?”

平阳公主道:“多谢大兄关心,伤势已然安好。”

问完公主,太子笑吟吟的望着秦王,道:“二郎的气色看着倒比我离京时好些,可见歇一歇也是有好处的。”

秦王抬头看太子建成一眼,答道:“多谢太子关心。”

一家人闲叙几句,圣人重又坐回御案后的龙椅上,道:“今日让你们三人过来,乃是有一要事,只能与你们三人议一议。此事出得我口,入得汝耳,不许外泄一字!”

三兄妹面容一肃,齐声应道:“喏。”

殿内并没有多少内侍,圣人看薛朗献上的三策后,便把内侍赶了出去,只留了自己最信任的。

见三人已然明白他的意思,圣人向身旁的内侍看了一眼,内侍立即上前,拿起那三份稿纸,分发到三人手中。

圣人道:“第一份和第二份,只需初略看看便好,今日宣你三人来便是为了第三份!”

太子手里拿到的就是第三份,第一份在秦王手里,第二份在平阳公主手里。三人各自低头细看手中之稿纸。

平阳公主才拿到手里,拿稿纸的手便顿了顿,抬头看圣人一眼,复又低头看,凝目细细读手中的稿纸。

秦王和平阳公主手里拿的,涉及专业知识的地方太多,两人只是通读一遍即可,不需详细阅读,自是比太子先看完。

看太子还没看完,两人还交换着互相看了对方接到的那份。待两人把交换后的稿纸也看完,太子方才看完。不过,脸色阴沉得可怕:“儿恳请父亲诛杀薛朗!此策居心叵测,祸国殃民,实不该留也!”

不用说大家都已看出这疏奏乃是薛朗所写。纵观全朝甚至全国,会用大白话写疏奏,字写得笔画纤细的唯有薛朗。

秦王一怔,平阳公主捏着稿纸的手微微一紧,出声道:“大兄可否让小妹看看?”

太子冷哼一声,道:“阿妹竟然收这样的人进府,有失察之责也!”

说着,直接把稿纸丢给内侍

,让他拿过去给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不急着辩解,而是接过内侍拿过来的稿纸,飞快的读了一遍后,之后便交给一旁等着的秦王。而太子也把先前秦王与平阳公主所看的那两份一起看完,但脸色依旧阴沉,怒色未减。

圣人道:“我宫里的家具乃是薛朗提供的图纸所制,我今日召他入宫,问他想要何等赏赐,他献上此三策。一策增天下盐税,以丰国库;二策造纸,以增民智;三策……你们也看过矣,有何想法?尽可说来。”

太子当先道:“父亲,此策不可取也!此策直指世家根本,若是用此策,则天下士族必乱!士乃国家之根本,我朝初立,外有突厥侵扰,内有乱匪未平,此时若与世家士族对立,则国本不保矣!以今时今日而论,与世家当以和为贵,倚重士族,而非对峙。此策大逆不道,实锅国乱民之策也!”

圣人点点头,不置可否,转向秦王问道:“二郎,你的想法呢?”

秦王道:“父亲,我的想法与大哥不同。薛朗大才,凭此三策,可见一斑也!”

圣人饶有趣味的看他一眼:“哦?细细说来。”

“喏。”

秦王神采奕奕的道:“儿闲暇之时,曾读过许多史书,纵观前朝数代,亡国因由看似各有不同,究其根本,皆有士族势力大于皇族之势。人心趋利,士族也不例外。或有那真国士肯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然也有那家大于国之辈。这类人,在历史之中比比皆是。”

在座诸人皆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能听懂秦王话里的意思。秦王接着道:“父亲,我以为,士与民当如何平衡、如何处理,方是立国之根本。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士的势力过于庞大,则民必失其田,必有民不聊生之况,民不聊生则天下大乱矣!”

“好!好一个‘君如舟,民如水’!我儿读史能读出这般心得,阿耶甚是欣慰。想必你阿娘在天之灵看了也足以告慰。”

圣人满脸皆是为父者的骄傲与自豪,秦王立即谦辞了几句,父子之间,颇为相得。

太子微微抿嘴,略低下头,没说话。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39章 江临娶亲之内情第三卷_第226章 惟愿平安第五卷_第461章 谋算将来第五卷_第458章 铁面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间第三卷_第255章 谜底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单身宿舍第三卷_第187章 过堂三问第二卷_第61章 论收钱的重要性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议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场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数学第一课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儿志在四方第四卷_第373章 仓惶无声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闲的年第四卷_第354章 农历三月三第三卷_第151章 启程第四卷_第389章 著书立传第一卷_第17章 献“宝”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断的献礼第一卷_第33章 最后的视频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传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断的献礼第三卷_第163章 饮宴麟德殿第七卷_第543章 众生之态第六卷_第542章 诸般安排第四卷_请假条第二卷_第139章 江临娶亲之内情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圣训第三卷_第220章 叶卿的谢仪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识第四卷_第314章 圣人召见第四卷_第297章 系统:叮!圣人好感1!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冲突第四卷_第392章 毛脚女婿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长安第四卷_第329章 结个善缘第一卷_第33章 最后的视频第七卷_第585章 临时主官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请第二卷_第73章 推广方案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劝慰第四卷_请假条第五卷_第456章 惯例第六卷_第519章 转危为安第一卷_第29章 初论政第四卷_第346章 谏臣薛朗第四卷_第385章 骄狂小人第六卷_第520章 两难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临第二卷_第134章 与吃货为邻第二卷_第68章 请教第二卷_第137章 红薯宴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四卷_第291章 来做个自我介绍吧第七卷_第575章 叙旧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难测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二卷_第133章 章节名取不出来第一卷_第3章 苇泽关第三卷_第177章 颉利入关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谋略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为进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传第二卷_第125章 叶卿入伙第三卷_第278章 万民送行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节到任第三卷_第213章 新仆人上岗第二卷_第143章 来自公主的请教第四卷_第325章 圣人翘班打猎去第二卷_第141章 圣人御使到第一卷_第23章 小结第四卷_第340章 论好席纠的必要性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二卷_第119章 长兄之责第六卷_第481章 暂居四水村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节到任第四卷_第340章 论好席纠的必要性第四卷_第329章 结个善缘第六卷_第499章 殇逝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五卷_更新说明第四卷_第295章 宫宴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开门方式不对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万岁第三卷_第182章 长安里坊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让一二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一卷_第6章 康复如初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当第一卷_第3章 苇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