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绸缪

“……拍卖的时候,每个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和技术使用权,要根据地区不同,设定一个底价,每次最少加价多少等等也要有个章程,毕竟,有些地区适合种植红薯和土豆,有些地区不一定适合。具体的细则,稍后臣会写一个细则陈条上来,请圣人和诸公阅览。”

薛朗三言两语把拍卖的事情说清楚后,顿了顿,续道:“除了以上这些措施,还需要一个政策的支持,那边是把粉条纳入赋税里!但是,怎么纳入赋税,比例是多少,还是一个原则,按地区不同要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薛朗才说完,就响起一阵击笏板的声音,显然,大家都觉得薛朗的提议不错,薛朗谦虚的起身,朝在座的诸位大臣们拱手致谢后,道:“启禀圣人,因臣缺乏地方施政经验,于各地的人口情况等等,并不熟悉,所以,各地粉条的产出,纳入赋税的比例,就只能有劳诸位臣工核算了。”

圣人点点头,转首问下面的其他大臣们:“诸卿以为薛朗这两策可行否?”

太子当先道:“父亲,幼阳这两策,臣以为是极好的,结合他先前之疏奏,可在能进行土豆秋种的地方先施行,可为明年之春播积累推广经验,以备来年,也给朝廷留下腾挪、调配的余地。只是,想在全国推广,只怕人手不足!”

秦王忍不住道:“太子此言多虑矣。长安已试种一年,在幼阳的指点下,想来已培养出一批会耕种红薯、土豆的农夫,正好紧接着就是秋种,把这些农夫拍下去,指点秋种。待来年春播时,想来会耕种的农夫更多,届时,人手更多矣!”

薛朗想了想,补充道:“太子,秦王,若是忧虑人手的问题,可于长安城内举行红薯、土播种技术培训讲座,专门挑选一个口才便给的团队出来,于全国各地举行巡回讲座,免费授课,只要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听。至于巡回的费用,可以从拍卖所得中出,想来应该绰绰有余。”

“啪啪!”

又有人击笏板了!秦王还笑眯眯的给了一声喝彩。

定下大致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细则方面的讨论。圣人直接把筹划拍卖会的事情交给薛朗,直

接让他主管、筹划。

大家重点讨论的是粉条要纳入赋税的比例。这个薛朗没什么发言权,毕竟,他是外来客,对本地的情况算不得熟悉,所以,这些涉及细则的政策,他一般只围观,很少发言,即便是有建议,也只是替大方向上的建议,从来不涉及细则。

毕竟,一条政策下去,涉及的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家无恒产,几乎没什么抗风险能力。因为穷,因为没有足够度过风险的存粮,所以,稍微一点儿天灾人祸,百姓就容易流离失所,天下就容易大乱。

唐朝的赋税,特别是唐初,施行的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比之前朝隋朝时期,赋税是轻的,但比之后世的宋明清,又是重的。

唐初在均田制的保障下,租庸调制的税法,这个税法是适宜的。及至安史之乱后,因战乱、土地兼并等破坏了均田制,租庸调制自然也没有了施行的基础,才改革税法,采用两税法。

所以,租庸调制与均田制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是适用于唐朝初期的,在这点上,薛朗并没有什么异议,他只是希望能在赋税结构中,加入粉条,适当的减去一些粮食的缴纳比例,让民众的生活更好些,目的仅此而已。

赋税关系国本,只一次朝会是议不完的。朝廷的诸公们,还有得讨论。薛朗只是提供大方向上的建议,细则他是不管的,于是,就只参加了这一次的朝会,之后几天的朝会,他一次都没参加。

之后,薛朗把关于拍卖会的筹划写了个细则出来,呈给圣人,圣人看后极为满意,全权交给他去筹办。

于是,薛朗找上平阳公主,先印刷了一摞儿公告出来,长安每个里坊的公告栏处都贴上,东西两市贴的更多,争取先在长安把拍卖会的事情宣传开。

然后,薛朗还把培训教授红薯、土豆播种技术演讲团的事情也揽了过来,由他亲自培训,成员自然是要从熟悉农事的人员中选取,所以,薛朗直接拿着圣人的手敕去找司农寺的杨正卿,请他挑选人员出来。

杨正卿自是知道他挑选人员是要干啥,讶然问道:“幼阳与公主大婚

在即,这巡回演讲团,难道是幼阳带队?”

薛朗笑着摇头:“我只需培训好他们就行,带队的人选,另有其人,既知农事,又懂得如何播种红薯、土豆,让他去,比我合适。”

“哦?还有这样的人才?不知在哪里任职,我可认识?”

杨正卿追问了一句。薛朗笑道:“不瞒正卿,此人名叫万思明,乃是平阳公主府中职事,当初我在苇泽关试种红薯、土豆,便是他做我的副手,协助于我哦,为人踏实肯干,又能吃苦,让他来带队,再适合不过。”

薛朗对万思明印象挺好的,在苇泽关的时候,与他配合的还算满意,建议筹建这个演讲团的时候,薛朗便想起了他,也不枉两人当初合作一场。

薛朗有圣人手敕,杨正卿自然不会对他提议的人选有异议,想了想,转而问别的:“不知这个培训如何做?幼阳可有章程否?”

薛朗笑眯眯的道:“很简单,圣人已挑选好人手,我也选好了种子,即日起便要开赴中原各地,进行土豆秋种的试种,这些挑选出来的人员,正好跟着一块去,实地学习一下,有什么疑问,待回京后再来找我,届时,学得必定十分深刻,不至于纸上谈兵!”

杨正卿先是一愣,旋即笑起来,赞道:“幼阳好盘算!此策极好!”

薛朗谦虚的拱拱手,把演讲团的事情定了下来。

告别杨正卿,薛朗下班回家,心中默默盘算——

他要与平阳公主经营自己的势力,武事上,有叶卿、江临、马三宝三人足矣,再多恐引起忌讳;文事上,目前只有薛朗一个,略弱了些。

所以,从现在起,有合适的位置,他都会把平阳公主府出身的人推出来任职。不争高官,就任职做事的官职,不求高官厚禄,不求权力,就是有机会的时候,就在各职事部门安排人。

平阳公主又不可能去争皇位,所以,这样安排她府里的人,既不太过引人注目,又不至于让平阳公主因为隐退而对朝政一无所知。这些职事官的存在,就是平阳公主的眼睛,以公主殿下的能力,只要这些人的存在,就足够她了解时局了。

(本章完)

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会第七卷_第562章 规劝第四卷_第307章 尽心尽力第三卷_第212章 解决之道第三卷_第233章 战歇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139章 江临娶亲之内情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冲突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七卷_第578章 应对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来意第一卷_第43章 敦亲睦邻新方法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57章 床弩登场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灯如昼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五卷_第434章 试探第三卷_第229章 善后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计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后的第一个惊喜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二卷_第72章 仪式第二卷_第128章 苏医生的“真面目”第四卷_第346章 谏臣薛朗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变化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三卷_第255章 谜底第三卷_第220章 叶卿的谢仪第二卷_第60章 两份消息第一卷_第48章 惊而不喜的答案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结束第四卷_第307章 尽心尽力第五卷_更新说明第三卷_第213章 新仆人上岗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换人心第二卷_第58章 所谓的奇花异草第二卷_第127章 指点第七卷_第577章 灾害连连第二卷_第126章 队伍初成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会第四卷_第280章 来吧,互相伤害!第四卷_第393章 离京避暑第四卷_第376章 平阳公主的旧伤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两全第二卷_第119章 长兄之责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数学第一课第二卷_第68章 请教第六卷_第509章 财帛利禄动人心第三卷_第187章 过堂三问第二卷_第116章 论功行赏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四卷_第297章 系统:叮!圣人好感1!第六卷_第480章 安顿第三卷_第197章 庆功酒宴第四卷_第340章 论好席纠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19章 豆浆生崽第二卷_第139章 江临娶亲之内情第四卷_第336章 后顾之忧第七卷_第580章 取舍定计第四卷_第408章 两处忙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们第四卷_第334章 准备宴客第一卷_第25章 论开发菜品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59章 论蝗第四卷_第348章 筹谋功成第三卷_第184章 走亲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三卷_第187章 进府衙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开矣第二卷_第61章 论收钱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33章 章节名取不出来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四卷_第373章 仓惶无声第五卷_第458章 铁面第二卷_第92章 诸般准备第一卷_第37章 库房增肥第一式第二卷_第69章 个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节第七卷_第588章 触景伤情第三卷_第229章 善后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干吏薛幼阳第一卷_第24章 论食材丰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忧第一卷_第25章 论开发菜品的重要性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一卷_第41章 闻香而来第三卷_第253章 为何介怀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庆第四卷_第409章 风云涌动第七卷_第548章 平阳之怒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二卷_第97章 苇泽县城第五卷_第456章 惯例第七卷_第554章 爱屋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