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59章 论蝗

“大家,芮国公薛朗薛驸马递了牌子入宫,请求面圣,言道有急事禀报。”

李二一下朝,贴身近侍就来禀报,不禁微微一愣,这还是这一年余来,薛朗第一次主动递牌子请求面见。

阿姐这一年余来,甚少出来走动,来的最多的便是进宫看望父亲,皇后过去请安的时候,遇到过许多次。

近侍看圣人也不说话,只那么静默着,也不敢多言,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跟着,片刻之后,才听到圣人一句:“宣进来!”

“喏!”

不一会儿,薛朗进来,身上还穿着裘衣,行礼:“臣薛朗拜见陛下。”

这位小李圣人跟他爹老李圣人不一样,两口子的寝殿还跟在东宫一样的风格,哪里离藏书库近就住哪里,并且,帝后同殿而居,立政殿已经可以算前宫的范围,倒是方便大臣们觐见。没办法,人两口子感情好,御史也不敢多言去触碰眉头。

“平身,免礼。幼阳在我这立政殿可谓稀客,稀客临门,可喜可贺。”

登基一年余,小李也不是过去了小李了,身上的气势比之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若说过去还有些稚嫩,现如今,可却是满身的帝王气概。

薛朗微微一笑,道:“圣人政务繁忙,臣下自不敢随意打扰,如不是事态紧急,耽搁不得,也不敢来打扰圣人。”

小李圣人是知道薛朗的性情的,闻言立即问道:“不知是何事?且说来听听。”

“喏!”

薛朗心里挠头,干脆的道:“请陛下看疏奏。”

说着,把疏奏递给内侍,让内侍呈上去。小李圣人接过看了起来,越看表情越发的凝重起来,待看完,沉声问道:“幼阳,此事可准?”

薛朗坦然道:“陛下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八九不离十几乎可以确定了!为此还特意去田地里查看过,今日进宫也带了挖去的土块进来,请陛下观之。”

“土块?”

想起平阳公主说的蝗虫乃是鱼虾所化的

话语,薛朗恍然,解释道:“蝗虫可以说世界各地都有,种花家也曾有,农桑之事,国家之本,无论哪一国都重视。种花家既有专门研究农事的学者,又有专门研究田地里的虫子的学者,蝗灾危害极大,自然也在研究之列,对蝗虫的习性等研究的还算透彻,臣略知一二。故而,方才敢确定,并在确定之后,一刻也不敢耽搁便进宫来禀报陛下。”

小李圣人点点头,沉默了一阵后,方才问道:“所以,蝗虫并非鱼虾所化?也非上天之罚?”

薛朗斩钉截铁的道:“当然,种花家早研究明白了,蝗虫就是一种昆虫,跟什么天罚之类的没有丝毫关系。蝗虫亘古以来一直存在的,气候适宜的时候,产卵量就高,气候不适合的时候呢,产卵量降低不说,孵化的成功率也低,只跟气候有关。”

君威日重的小李圣人面上神色无有分毫改变,只胸膛悄悄地起伏了一下,想是松了口气。在这个问题上,薛朗其实满同情他的,在古代做个皇帝也是不容易,稍微有点儿天灾人祸的,就往天子身上扯。特别李二这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的,对这个更是介意。

为了这个问题,薛朗昨晚上还跟平阳公主商讨了一下,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反正他也没有掺杂私心,纯粹就是不想让明年的蝗灾造成太多损失,预先准备、防治一下,干脆就实话实说,直来直去,也不绕什么弯子了,尽人事听天命。

小李如今正是憋着劲儿要大展身手给世人和先前不支持他的人,证明他比李大更适合皇位的时候。弯子绕多了,就怕李二脑补过度,造成什么误会。天知道薛朗真是没有半分私心,对目前的生活也没有改变的意图,所以,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更好。

若小李听了,那就尽心尽力的去办,若小李不听,那他管好自家就成。至于会不会被治个妖言惑众的罪……反正最多明年开春便能看出端倪来,做几个月牢也不是无法忍耐的事情。关键的是要把蝗灾的危害降到最低,不然,不知要饿死多少平民百姓,那都是一

条条人命,薛朗无论如何也无法忍下心不管。

心头这般想着,静静的等着小李圣人做决断。就听他问道:“那什么气候之下,蝗虫会多产卵并且孵化出更多幼虫呢?”

薛朗道:“干旱发生的时候!”

“且详细说说。”

“喏!”

薛朗道:“干旱的天气,土壤里的水份含量就低,土壤比较坚实,气温也比较高,蝗虫就喜欢在这样的气温和环境中产卵。加之因为干旱,河床之类的水位降低,给了蝗虫更多可以产卵的地方,然后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水份也低,蝗虫吃了生长的较之往常水份充足的时候快,所以,多种条件因素相加之下,干旱的年份,蝗虫就会比往常多,干旱之后才会较容易发生蝗灾。也因为干旱发生后,河床干涸的部分比较容易生长植物,蝗虫喜欢在这些地方产卵,所以先人才会有鱼虾所化的推测。”

李二恍然:“原来如此。”

薛朗又道:“这两年皆是暖冬,雨季雨水稀少,有些干旱,气候条件对于蝗虫的生长繁殖来说十分有利,所以,这两年我都关注着土壤情况。为此,特意采集了去年和今年的土块,也就是采集今年的土块的时候,臣才觉得明年有极大的可能会爆发蝗灾,请陛下明鉴。”

薛朗说了这么多,李二也知他不是无的放矢,毫不迟疑的吩咐宫人:“传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过来。”

“喏!”

宫人立即小跑着出去,薛朗知道小李这是信了,便耐心地等着那三位小李的心腹过来。

李二端坐上首,目光炯炯的看着薛朗,突兀的开口:“为何要向我禀报蝗灾之事?”

薛朗一怔,有些奇怪:“蝗灾事关农桑,农桑关系国本,既然看出来了,当然要禀报陛下,哪里需要什么理由!”

李二哼了一声,道:“我以为你与阿姐夫妻一体,阿姐是不愿我做这皇帝的!”

这话说的!

薛朗有些蛋疼!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81章 任务完成度80%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为进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对第三卷_第233章 战歇第二卷_第110章 论读书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课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经第五卷_第432章 万万没想到第四卷_第341章 基础建设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会第五卷_第476章 论储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庆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识普及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长安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结束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七卷_第557章 尘埃落定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闲假期第六卷_第480章 安顿第二卷_第53章 试犁第七卷_第592章 聚众府门第二卷_第149章 “经验教训”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伤第六卷_第523章 大医之心第六卷_第484章 契机第三卷_第204章 消极怠工第四卷_第392章 毛脚女婿第二卷_第62章 论盐第四卷_第403章 论教育第七卷_第581章 赈灾之策第二卷_第85章 师者第二卷_第115章 画风不同须谨慎第三卷_第186章 进展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干吏薛幼阳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五卷_第424章 补救措施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儿志在四方第一卷_第49章 变化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论水第二卷_第101章 时势在我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环境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与坏消息第五卷_第 457章 为难第二卷_第114章 好买卖第三卷_第189章 评语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间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六卷_第537章 惊变玄武门第四卷_请假条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轨第四卷_第341章 基础建设第三卷_第220章 叶卿的谢仪第二卷_第61章 论收钱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六卷_第511章 旧情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无量薛幼阳第五卷_第421章 新贵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四卷_第290章 点歪的技能点第四卷_第381章 差异第三卷_第181章 任务完成度80%第五卷_第474章 圣人探监第二卷_第78章 为了一致的目标努力第一卷_第20章 搭档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对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议事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七卷_第554章 爱屋及乌第二卷_第128章 苏医生的“真面目”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结束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让一二第二卷_第135章 热闹的夜第五卷_第434章 试探第七卷_第570章 “农神”的传说第四卷_第293章 年来了第六卷_第521章 忧心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会第三卷_第168章 圣人欲留人第三卷_第174章 安顿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第五卷_第456章 惯例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七卷_第587章 叮嘱第三卷_第151章 启程第二卷_第132章 论突厥第三卷_第189章 评语第三卷_第151章 启程第七卷_第570章 “农神”的传说第三卷_第253章 为何介怀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购物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