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

马车将刘盛的身影抛在后面,车厢里,何三耳指头敲着膝盖,品着刘盛的抱怨,之前在庄子里向十三太爷禀报事务时,十三太爷告诫他行事谨慎的话似乎又回荡在耳边。

“歧公虽然籍在华阳,却已算是舒州王氏一脉,我们华阳王氏,不过是仗着祖辈厚泽和歧公恩荫而已。乡里称呼我们是王相公家,听听就算了,当起真来就要害了自己……”

歧公说的就是受封歧国公的王珪,王珪之父王准英年早逝,他随叔父王罕定居舒州,而后开枝散叶,华阳已只算他这一枝的祖籍。

何三耳当时不解地问:“相公太爷一直把籍贯留在华阳,大老爷不是也要回来了么?”

王珪一辈在族中已以太爷称呼,如今华阳王氏的当家人正是这一辈的十三太爷。而何三耳口里的“大老爷”则是王珪长子王仲修,年前已致仕,准备回华阳养老。

何三耳话外之意是,华阳王氏终究是王家根脉,处事谨慎没错,也没必要太过束手束脚,真当起大善人了。

十三太爷呵呵笑着,一股豪气油然勃发:“大宋这百多年来,以文华辞藻论,我们华阳王氏不如眉州苏氏,以仕宦显赫论,我们不如相州韩家。以名望权柄论,歧公不如寇晏富韩,不如范文正公和王荆公,更不如当今的蔡太师,但是……”

“眉州苏氏,就留下一堆诗词文章,现今还被禁着。相州韩家,空留名声,已远了朝堂。范文正公更是往世风流,至于王荆公,还不知身后会留下何等名声,蔡太师……更不好说。”

“独有我们华阳王氏,如你大老爷所言,‘六世词科只一家’,天下无双!唯一能跟我们比的济州晁氏,有一世还是赐进士出身。厚积而薄发,方成就了歧公之业。歧公被士林讽为三旨相公,却不知正因歧公之谨,方有我们王氏之固。即便歧公被打入元佑党籍,不还是另作别论,近前复了故官赐谥么?”

“不光如此,我们华阳王氏根脉已经深植士林。邓资政(邓洵仁)是王家的女婿,许翰林(许光凝)是王家的女婿,如今再知枢密院事,已是士林所望的郑达夫(郑居中),也是我们王家的女婿!相公之下的出色人物,李格非、余中、闾丘吁之辈,都是我们王家的女婿!我们华阳王氏不称衣冠盛族,天下再无人能称得……”

十三太爷虽只有恩荫的将仕郎官身,但道出这番话时,何三耳只觉便是他亲眼见过的翰林学士、成都知府许光凝,气度也不如十三太爷。

因此当十三太爷再淳淳训诫时,何三耳当时就屏息静气,束手而立,一个字也不敢放过。

“华阳王氏至今稳稳立着,凭的是什么?就是歧公所奉的准则!时时省己心,远恶行,不逞一时之气,不争一时之名。今时郑达夫、邓子常(邓洵武)在相,与蔡太师同仰官家鼻息,安知我们的作为,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不会被有心人捏在手里,作了争斗之柄?”

那时十三太爷看着何三耳的目光有若实质,让何三耳心中惴惴,生怕要追究自己借相公家名声强占田地,置办庄园的事。

“眼下这世道,君子小人相争,我们华阳王氏,终究还是站在君子这一边,总得撑起君子的颜面。若是行止有差,即便许翰林知成都,也难一手遮了蜀地,总有小人,或是自号真君子,实则伪君子之辈跳出来,你……记下了么?”

何三耳就觉背心潮热,赶紧点头,盘算着回去后好好清查占地之事,看有没有什么后患。

“当然,这些话也不是要你自缚手脚,操持这么大个家,行事已难纯以善恶计较,你在外经办杂事,也是一般道理,要紧的是注意分寸。”

最后十三太爷交代了这么一句,让何三耳放下心来。

思绪拉回,何三耳正敲着的指头停了下来,没错,分寸!这分寸说的可不是对下,而是对外,对上。被自己强占了田地的几户人家都是升斗细民,再要闹,给点小钱打发便是。再关照那一都的都保,把事情捂在都保下,不会传了出去,怎么都起不了风浪。

什么是分寸?这就是分寸!若是学那些没有底蕴的暴发户,动不动就出手打杀,毫无遮掩,芝麻大点事也闹得沸沸扬扬,天下人皆知,那就是失了分寸。

要拿捏好分寸,就得有眼光,二十多年前他去催租,被佃户伤了耳朵,却依旧笑脸相对,可不是揣着一颗菩萨心,而是他瞅见了旁观者里有知府吕大防的家仆。相公家用他为干人,也不是用他的菩萨心,而是用他的眼光。

用这眼光审视过了自己的事,再审视刘盛所办的王家林院事,何三耳心中笃定,王秀才不在了,王二郎还小,又隔了王麻子夫妇一层,怎么也沾不上腥。

转念将此事放下,何三耳踏踏厢板,吩咐车夫:“快一点,别让县尊老爷抢在了我的前头!”

他正要赶去万里桥南的对江楼,新任华阳知县到衙不久,这位赵知县的父亲十多年前也知过华阳县,留下了老大善名,县人都以“小赵知县”敬称。借几位与老赵知县有交情的乡老搭桥,何三耳在对江楼摆酒宴请,与小赵知县熟络关系,这才是要务。

马鞭爆响,瘦骨嶙峋的建昌马加快了步子,马车悠悠朝北行去。

“小赵知县……”

林院书房里,王冲正一边与毛笔作斗争,一边听着邓五的回报。

邓五不愧是包打听,两三天里就探来了何三耳的近况,还颇有职业精神地作了延伸调查,将最近上任的华阳知县也摸了摸底。

“十来年前,小赵知县的父亲老赵知县重修沙坎堰,灌田三万多亩,华阳一县人感恩戴德。前些年老赵知县死了,县里乡老还为老赵知县修了赵侯祠,就在南面十多里处的江湾那,我跟爹娘去拜过,秀才公肯定也带二郎去过。”

邓五如邀功一般喋喋不休:“朝廷就是念着老赵知县的善缘,才又把小赵知县派了来。小赵知县年方三十,据说是个方正君子,不过……”

邓五盯着笔下正龙飞凤舞的王冲,带着点敬畏地劝解道:“能作到县尊老爷,方正也该是有分寸的。二郎真要跟何三耳对上,闹得大了,王相公家面前,小赵知县还能不能方正,可就难说了。”

王冲搁笔,见邓五的目光投过来,不动声色地将已写满的宣纸揉作一团。他虽融合了原主的记忆,但写字的手感还没完全到位,一手毛笔字惨不忍睹,可不好让邓五瞧见。

“我哪会跟何三耳对上呢?不过是理清与叔婶的关系而已。既与何三耳无关,这华阳知县,不管是老赵还是小赵,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与我都不相干嘛。”

他一边揣摩邓五取来的王何氏画押,一边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邓五可不是已自带干粮住进家中,正挥着一根哨棒,在林子里跟虎儿比比划划的王十一,对王冲的盘算隐隐有些感觉,苦笑道:“二郎还是信不过我,就不说实诚话,是怕五哥我多嘴漏出去么?”

王冲看住邓五,认真地道:“当然不是了,五哥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沉吟片刻,王冲再道:“就算跟何三耳对上,他毕竟是王相公家的人,行事也是有分寸的,毋需多虑。”

邓五不知是敬佩还是无奈地叹道:“二郎你啊……真是君子。”

君子?真当我会把何三耳看作善人?如果我不是名声在外的王二郎,而是邓五你这样的细民,怕早就被何三耳这种人吃得骨头都不剩了。至于分寸,分寸是斗争出来的,不是求人施舍来的。

王冲心中翻滚着来自上一世的感慨,又摊开一张宣纸,举笔提腕。邓五不好再扰他,摄着步子出了书房。

“使力得有法子,别看十一哥你力气大,可不会法子,棍子上的力道还不如我呢!看仔细了……”

林子里,虎儿正有板有眼地教导着王十一,王家祖辈传下来一些粗浅的武学要则,小子也是有技在身的,正在过教头的瘾。说话间一个马步抢前,旋腰抖臂,小哨棒兜起呜呜风声,啪地拍在碗口粗的青竹上,哗啦啦落下一片竹叶。

把虎儿比作幼虎,那么身后的王十一就像是头人立的巨熊,他憨憨一笑,也不动身形,手中那足有虎儿胳膊粗细的哨棒愣愣轮了出去,就听波地一声脆响,青竹应声而裂,上半截喀喇喇倒栽下来。

王十一笑吟吟地问:“是这样吗?”

虎儿“哇噢”惊呼,嘴巴撑得大大的,好半天都合不拢。回过了神,却高声喊道:“是十一哥干的!不是我!”

果然,瓶儿的脆声几乎是同时自灶房里传出来:“三哥你又在捣蛋了!”

纤弱的身躯追着声音出现,瓶儿一手叉腰,一手指住一大一小两个汉子,板着小脸道:“你们是要把这片林子刨平呀?有这力气,还不砍柴去!老在这扰二哥!”

王十一也挠起了脑袋,跟虎儿相视苦笑,两人乖乖丢下哨棒,取斧头砍柴去了。看着这一幕,邓五忽然有些妒嫉王十一,这小子沾着也姓王的便宜,快跟二郎他们混成一家人了,而自己……

瓶儿也瞧见了邓五,甜甜招呼道:“五哥还要忙吗?吃过饭再走吧,二哥教了我作蛋炒饭,很好吃的。”

小姑娘的脆声像是熨斗,烫得邓五心头发涨,那点妒嫉顿时没了,他扬声道:“还有事要帮二郎办,下次再尝瓶儿的手艺。”

说完向王十一示威般的扬扬下巴,大踏步迈出了院子。一边走一边还翻腾着杂念,真是奇怪了,之前不是不想趟二郎这摊浑水么?现在听二郎那话的意思,跟何三耳杠上的可能性很大,为什么自己一点都不怕,还觉得做事格外有劲呢?

回味着心中那股暖流,再想想之前成年累月撅着屁股战黑土的日子,邓五又觉得,就是这样,活着才有意思啊。

“再活一遍,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夜色已深,王冲依旧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桌上已堆起了厚厚一叠纸,上面写满了字。若是一张张仔细地看,就能清晰看出,最初的字迹很是不堪,但越到后来越有样子。而此时王冲笔下,一手端正清秀,又显圆劲飞动的小楷如清泉一般,绵绵不绝地铺洒在纸上。

“最有意思的是人生能够从头来过,弥补上一世的缺憾。”

一篇《尚书-五子之歌》写成,王冲搁笔,欣慰地出了口长气,总算将写字的手感找回来了,不仅是原主的手感,还融入了新的变化。

原本的王冲,书法临摹自黄庭坚,书房里还能见黄庭坚的字帖,但一板一眼,很是凝重。现在他写出的字迹,虽还缺些精致谨细,却多了一丝跳脱灵动,再没了宛如雕版匠刻出来的死硬之气。

上一世的缺憾在于执迷商场,忽略了人心和亲情,以至于疏远了父母,也总留不住身边人。而这一世的缺憾,又是受累于过目不忘的神通,不知人情冷暖。

既已再世为人,两世的缺憾,他都要补回来,要作到这一点,现实的路子只有读书,对读书人来说,一手好字就是立身之基,可马虎不得。

当然,此时还想不了那么长远,他连夜练字,还是要应对此时的处境,完成谋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他两世为人,又熬过了灵魂之痛,意志力远强于常人,练字的苦累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油灯映亮了书房的窗纸,也将王冲执笔伏案的身影投在窗上,虎儿瓶儿就坐在对面厢房的门口,痴痴地看着。直到眼皮酸涩,哈欠不断,才依依不舍地进屋入睡。

“十一哥,要听故事吗?”

进屋前,虎儿扯着还手握哨棒,端坐门前的王十一,来了这么一句。

“是王三郎娶亲的故事我就听。”

王十一嘿嘿笑着,举掌握住了虎儿砸来的小拳头。

第140章 三王端蔡须细尝第158章 雾里看人浮暗影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节第107章 生死辗转志破险第134章 人心易改钱为利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帅帐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赌船第24章 笔下生数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乱定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计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势志第65章 前程种种各有梦第23章 海棠楼争锋第131章 私心为公权争逐第81章 潜龙在渊见祥瑞第77章 心思各处自护忙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险第48章 贤能奸邪一卷显第161章 三月造曲为绸缪第119章 兴文屯田新途启第71章 大梦如香人自迷第57章 酒不醉人钱自醉第87章 宏图初露细说商第14章 意外的转折第107章 生死辗转志破险第120章 白纸作画论齐民第8章 相公家的规矩第41章 我心为天根在易第32章 连升四级第81章 潜龙在渊见祥瑞第167章 变中有变再生变第148章 龙威曲影鸦雀争第154章 群盗分赃国作私第153章 恨铁不成遇王伦第121章 新政窥弊改青苗第40章 知行之论谈儒变第7章 人心之能第71章 大梦如香人自迷第163章 借力预推历史磨第35章 风未迷眼人自乱第132章 复古书痴真面目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计第59章 真君真经机缘牵第121章 新政窥弊改青苗第124章 危机四起明暗来第77章 心思各处自护忙第116章 火猴破敌也抄袭第82章 烈日久旱风雨积第165章 点检后路迎风浪第73章 恩仇两难说情怨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东西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39章 伊川门下辨知行第14章 意外的转折第149章 飓风始卷犹偷闲第67章 变乱骤起人心慌第149章 飓风始卷犹偷闲第125章 转危为机杀劫现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结解第4章 兄长之责第61章 盛春时节心始热第79章 国事当先心自正第40章 知行之论谈儒变第107章 生死辗转志破险第53章 士子如妇见节义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乱定第3章 二郎再世第43章 无礼不成君子仪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恶咒第16章 菊花开,二郎来第88章 情怨痴缠**乱第162章 讲武预为十年备第166章 巨碾滚滚挡者碎第44章 君子以自强不息第97章 以彼还彼双星竞第87章 宏图初露细说商第86章 未成功业先入魔第28章 华阳县学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61章 盛春时节心始热第121章 新政窥弊改青苗第60章 谁入道中谁为道第148章 龙威曲影鸦雀争第166章 巨碾滚滚挡者碎第60章 谁入道中谁为道第56章 旧梦如烟新梦渐第26章 酒席听旧事第116章 火猴破敌也抄袭第49章 无负天命我自行第29章 惊心散花楼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恶咒第100章 百战初历试阵前第99章 离愁在后剑在前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显第115章 故地重游僰王山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谁身碎第20章 再世为人正心性第2章 天罚王家第102章 初战试刃犹有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