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辅

阴历十月十七日,汉明帝刘庄的御辇自都城雒阳出发,顺着官道只到阴历十一月初七驾临长安。

视察了前汉未央宫和甘泉宫、上林苑等遗迹,刘庄并命左冯翊郭丹、太尉赵熹为代表,分别代表皇上至萧何和霍光祠,敬献中牢(注:即以一猪一羊为牺牲),祭祀两位彪炳史册的两位功臣。

他自己又带着司徒李訢等三公九卿,亲至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敬献太牢(注:即牛、羊、豕三牲齐备,为最高规格,一般天子祭祀天地社稷时才用太牢),祭祀大汉帝国的开国帝王汉高祖和开疆拓土、功在千秋的汉武大帝。

皇帝的车队沿着成国渠边的官道,自长陵至茂陵,穿越整个五陵原。

沿途各以城邑的世家大族和黎民庶人,均跪地相迎。在路过安陵时,班固和班超也夹在欢迎的人群中。车队经过安陵之下,车队缓缓停下,刘庄面向高高的皇陵,在车上手按横木,俯身致敬。

班固和班超是史家子孙,皇帝的这趟长安之行,其帝王的威仪和对文治武功的渴望,给他兄弟二人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印象。

这是因为,刘庄此次临幸长安,是专程为迎取飞廉并铜马而来。

东汉时,凉州张掖盛产铜,凉州的冶铁技术也达到相当的水平。永平二年(公元59年)三月,武威太守、南阳析候张江上奏章,已铸飞廉并铜马,并运至长安,准备进献朝廷。刘庄接奏章后,迅速便明白了张江的意图。

当年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趾后,曾将铜鼓铸成骏马进献给光武大帝,以为名马标准。光武大帝大喜,遂专门下诏,命将此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先帝是通过这一形式,明确地告诉众臣,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张江为河西军将领之后,其父曾为河西大将军麾下越骑校尉。张江子承父业,也曾为张掖长,后因战功被刘庄拜为武威太守,封南阳析候。长期戍守河西的张江,决定参照马援将军进献铜马的做法,进献铜雀和铜奔马,希望这位励精图治的年轻皇帝,能将目光投向比河西更远的漠北和西域。

他以河西马独特的对侧步为姿势,以凉州产肃肃鸟为原型,秦时飞廉(注:即风神)为姿态,铸成铜雀和青色铜奔马各一尊,大小也完全仿照伏波将军,即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喻意为“乾坤轮回,小弱胜强。”

以刘庄之智,自然很清楚张江的意图。

永平元年,应北匈奴强烈要求,汉匈在边境重开“互市”(注:即边境贸易市场),匈奴人以马匹、皮子为主要货物,交换汉朝的丝织品、粮食和丰富的手工艺品。边境贸易从始自终呈现一边倒的格局,汉朝丰富的物产大量输入匈奴各部。

巨大的贸易逆差,让北匈奴各部很快便支撑不下去了。

亏空太多,入不敷出,北匈奴官民对汉朝的富庶丰沃已经眼红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互市做不下去了,各部已经无物可换,于是匈奴人便动手抢。抢了一个又一个市场,也就抢黄了“互市”,后来便发展到越境抢劫、洗掠边塞各郡。

云中、上谷、五原、北地、武威各郡,每年都要爆发数十起小股匈奴人越境抢劫事件。刘庄不得不改变先皇刘秀削减边郡郡兵的国策,恢复沿边各郡郡尉之职,并重设郡兵,每郡二千至五千人不等,以打击小股匈奴部民们的寇掠。

小股骚扰不行了,匈奴各部便在单于的默许下,开始大规模寇掠汉朝边郡。两年来,每年都要发生几十起边郡被寇掠事件,导致沿边汉民人口被虏掠,田地、牧场、房屋被毁,财物被洗掠。边民不得不大量向内地迁徙,田地大量抛荒,塞北一片萧条。

边地生灵涂炭,爱民如子的刘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他看着张江的奏章和附带的画像,知道这是长期镇守边塞的边将,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在启示他应效仿汉武大帝,重振大汉雄风,击破北匈奴对大汉帝国北方边境的威胁。

虽然国力尚未恢复,此时的汉朝还不堪大战。但刘庄第一时间便决定,自己亲自临幸长安,专程迎取铜马、飞廉。

在五陵原,刘庄祭奠了长陵、茂陵和萧何、霍光祠后,君臣才来到京兆府,看到了张江进献的铜雀、奔马。他伫立在铜马、铜雀前半晌无言,忽然对转身对太尉赵熹、司徒李訢道,“速传朕旨意,着司空府、将作大匠在宫城上西门起平乐观,以安置飞廉、铜马!”

诏书发出,汉明帝命择吉日,将飞廉、铜马起运雒阳。而他自己,则取道河东郡,于阴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才返回京城北宫。

皇帝虽然离开长安、离开五陵原了,但圣上亲自来迎取飞廉、铜马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还是让史家子孙班固和班超读懂了皇帝的心思。居安思危,养精蓄锐,富国强兵,只待时机一到,朝廷对匈奴用兵,定将成为国策……

尤其是班超,可谓深受刺激。他在暗暗期盼着,期盼着那青青的草原和茫茫的大漠,期盼着那个属于他的辉煌时代,期盼着那个战旗猎猎、金戈铁马、英雄倍出的伟大年代,更快一点到来。

只不过,当时班二公子的世界仅属于那四顷田地和田舍中,嫂嫂已经生养了两个小儿,可他却连婴儿的呱呱坠地需要伴随着阿母的痛苦都不知道,他更不知道这个伟大时代的到来,更是伴随着班家的无穷痛苦……

时间如同成国渠奔腾不息的流水,班超在五陵原农耕的日子,就这样平平静静地流淌着。似乎日复一日,无穷无尽。然而,当时间进入到了永平五年(公元62年)之后,平淡了八年之的班家,再一次进入了多事之秋。

第四十七章 计取坚城第十八章 引敌入瓮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二十章 沙门败类第二十二章 坐阵汉苑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将第三十一章 奇耻大辱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七章 歙渠脱险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五章 怜香惜玉第三十四章 气势磅礴第十七章 文武世族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十八章 起兵大计第十五章 再犯于阗第二十二章 身后之事第八章 昆仑宝地第一章 长亭惊马第十二章 断崖喋血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国第七章 势均力敌第二章 清算旧政第七章 顺藤摸瓜第二十三章 汉家神箭第二章 西池密报第十三章 千里东进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章 汉宫暗潮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处第十一章 为将之要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三十一章 远古时代第四章 商队进山第十五章 昆仑有变第十一章 女中豪杰第十一章 夺命雪崩第十八章 起兵大计第二十四章 闪击燕然第十一章 华山遇袭第二章 苦尽甘来第一章 想死也难第十八章 且战且走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四章 胆大妄为第十七章 通风报信第二十四章 横扫千军第十四章 血腥杀戮第十一章 天兵骤至第十三章 扎根韩苑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十二章 军无戏言第六章 白山溃败第二十章 阁间夜谋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试第十七章 笑擒贼酋第二十四章 莫非为难第十五章 险铸大错第十八章 挫败政变第三章 巅峰论剑第一章 帝戏秦娥第四章 封爵之争第二十章 沙门败类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二章 夺取盘橐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十四章 王妃不语第六章 帝求良将第三十五章 自接纳采第二十六章 乌垒遗恨第十一章 铁血雄师第四十一章 窦融仙逝第十五章 三征车师第六章 夜咒毳贼第四章 海底捞月第二十二章 摸岭人家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十五章 三征车师第四章 封爵之争第十八章 起兵大计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烛第四十七章 潜入白山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三十三章 伏击援军第二十二章 兵行险道第一章 瞒天过海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二十一章 劫后重逢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六章 血腥砺兵第一章 突出重围第三十八章 诣阙上书第四章 窦氏封后第十八章 名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