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宫夜色

围观的庶民、士人们也都愣住了,高大巍峨的望楼下,一时间鸦雀无声。只有傍晚刮过的一阵一阵清风,吹得宫前和御道两旁的老槐树叶,簌簌作响。

他眼里没有本官哪,似乎只有皇上才能为他申冤!

这穷小子莫非是疯子,要么是见过大世面的。周乙心里有点恼怒,他堂堂的公车司马令兼尚书侍郎,已经报出自己的衙门、官号,可这落泊小子却没有求他收下诉状,而是直接恳请面见当今皇上。

班固被拘押,是因为私修国史,皇上的诏书还是尚书台和司隶校尉部共同派出专门驿吏,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急传至京兆府的呢。如果是一般的公务,只需责令京兆府驻雒阳郡邸抄回(注:汉代各郡在京城设邸,为郡守、上计吏等官吏入京后的栖身之所,主要功能是待朝宿用),并派驿吏送回本郡即可。

老天哪,这可是皇上钦定的大案、铁案啊。班家公子虽然落泊,然史学世家之后,如果没有天大的冤屈,谁会舍命诣阙上书?!

想到这里,周乙脊梁上便冷汗直冒。当今皇上容不得官员犯错,对枉法的官员是零容忍,轻则笞挞,有时甚至是皇上亲自笞挞。重则下到雒阳诏狱(注:东汉最大监狱,由雒阳令与河南尹二府共管),就是贵为三公,也是死路一条。他隐隐觉得,一场暴风骤雨将至,朝内定将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

如果班固果真有冤屈,周乙脑海出现一幕可怕的景象,那个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的人,三辅(注:汉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一大批失责、甚至渎职的官员,纷纷在雒阳诏狱内人头落地……

他不敢往下想了,原还想再抖抖威风呢,这下一点也不敢再耽搁一丝一毫了。虽然心里大为不悦,但他还是放下身段走到班超身前,躬腰挽袖,伸手接下诉状,并朗声说道:

“世子班超,故徐令有功国家,且文章人品有口皆碑。念汝乃河西军(注:窦融大将军麾下的原河西五郡军队称河西军)功臣之后,汝兄果真有冤,朝廷自会还尔班家公道。本官也不和汝计较,现接下诉状,定然亲呈皇上。然汝需明白,状中如有诳言,便是欺君之罪,尔可知后果么?!”

兄长大冤在身,吾状中怎么可能有诳言?周乙的话让班超急火上攻,便拧着脑袋,躬身强辩道,“大人,草民大冤大身,如有虚妄之言,愿领重罚。倘能为兄申冤,还草民公道人心,即便碎尸万段,班超亦在所不惜!”

周乙接了诉状,又狠狠地瞪了一眼这个狂傲、邋遢、衣衫破碎、头发纷乱、浑身脏兮兮的士子,这才缓缓返回宫内。

周乙接下状子,没有返回公车司马署,而是直接来到尚书台的二千石曹。皇帝亲自下诏,刚刚抄捕了班固,现在他的二弟就不顾生死,亲自来皇宫鸣冤。二千石曹的尚书侍郎及令史们已尽知原委,他们无人敢碰这两捆书简,更不敢自专,便连夜将奏章呈递进内宫。

周乙走后,南宫卫士令杨仁又从宫门内走出。他手扶腰中宝剑,围着班超整整转了两圈。

身为皇帝的侍卫长,闻名天下的内宫带剑侍卫,看着这个衣襟褴褛、形容憔悴、邋遢不堪的士子,他的心里直痒痒,也觉得难以置信。

身负重名,何故如此不堪?

但他很快便放弃这个想法了,大汉奇人隐士多。自中兴以来,无数高人隐于青山绿水之间。最有名的是余姚人严光(字子陵),乃光武大帝早年太学时的同窗。帝国中兴后,光武帝令绘形貌寻访,三聘而不就,却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

琅琊人淳于恭(字孟孙,与窦固字同),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但因剑术已至化境,故而名贯天下。建武年间,琅琊郡举其为孝廉,司空府也征召他,但淳于恭皆不应,隐于琅邪黔陬山耕读整整数十年。

想到这些大隐士,杨仁看着这个跪着的世子,目光中自然多了一分尊重,可心里是渴望能与他分出个高下。虽然身在内廷,杨仁可是知道,这个把自己弄得如此不堪的世子,其实在雒阳剑坊和大汉民间剑坛声名却如雷贯耳,“大汉第一剑士”金绶带一直由此人保留着。

“哼!”

杨仁轻轻哼了一声,转了两圈,他到底还是忍住了。

班家陡遭大难,人家已经够落泊了,自己此时提出较量,未免有乘人之危之嫌。于是,他命四名南宫卫士,站立在班超两旁,将他看管起来,并不许他再胡乱叫喊。一切安排完了,这才很不情愿地返回宫门内。

www тTk Λn C 〇

一边往宫内走,还一边想道,“臭小子,汝不是第一剑士吗?那好,雒阳近来不太平,汝给吾出点力吧!事办完了,等皇上杀汝头前,吾定要领教你一下,再砍汝脑袋!”

杨仁这么干,并未征求肖愚意见。这在站在一边的肖愚和公车司马尉眼里,与其说是看管,不如说是保护更贴切。不管怎样,南宫卫士令是接管班超了,南屯司马肖愚只好与公车司马尉交待了一句,便怏怏不乐地带着四名平城门卫卒返回城门去了。

而班超则依然跪着,他虽然疲惫至极,但心里已经好受了些。

刚才周乙接下诉状后,他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呢。刚才有人围着他转啊转啊,一股强大的气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却坚持着跪得好好的。等人家返回宫内,他便身子一软,差一点瘫睡下去。

夜色已渐渐笼罩了巍峨的帝宫,雒阳城如羞涩的少女,用丝绢遮住了华丽的面容。班超极度疲惫,也有点恍惚,自己不过是五陵原一介农夫,一番胡乱鸣叫,皇帝竟然真的派大臣出宫接下状子,这似乎让他感觉有点不真实。

他跪在丹阙下,扭头望着南方黑沉沉的星空,想着惊惶不安的阿母、师母、嫂嫂和两个小侄,热泪便止不住掉落膝下的丹樨之上。

……

华灯初上,雒阳城殿宇幢影,流光溢彩,夜色斑斓。

当浓浓的夜色渐渐笼罩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汉宫时,东汉帝国第二位皇帝刘庄正在明光殿御书房内批阅奏章。书房内明烛高悬,如同白昼。地上铺着安息地毯,毯上是一张大案,与无数小案,摆得如同今日小学教室一般。

帝宫的这个夜晚不寻常,一项关系华夏千年安危的重大国策,即将在明光殿内诞生!

第四十五章 醉生梦死第十一章 艰难决策第五章 汉宫夜读第二十六章 兵败罗谷第六章 东勒浮屠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四章 河西阵图第二十七章 当廷杂考第十四章 耿恭自荐第十七章 谋取鄯善第四章 封爵之争第十五章 再犯于阗第十章 闭门思过第十三章 初露峥嵘第二十三章 天总瞎眼第五章 家国重托第三十七章 致命节点第十七章 蒲犁锁钥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一章 虎口脱险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三十章 兵陷绝境第七章 声东击南第一章 焚姑墨仓第十章 斩蛇灭魔第四章 郑众出使第二十七集 围魏救赵第四十章 一门三将第十章 斩蛇灭魔第二十三章 烛下美人第四章 御前会议第二章 苦尽甘来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三章 尖山遇袭第四十四章 钟鸣鼎食第七章 隐秘北上第四十三章 火焚庄园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将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十六章 绝境生机第十七章 文武世族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旧第三十三章 伏击援军第三章 尖山遇袭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战第二十一章 大案骤发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辅第三章 尖山遇袭第四章 商队进山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四十一章 华涂赵统第一章 再度抗诏第六章 东勒浮屠第二十五章 全军倾覆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七章 势均力敌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章 触及灵魂第三十七章 官道历险第六章 千古贤后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烧第八章 元气大伤第五章 钦赐婚事第十章 又爱又恨第三十四章 柱玺之谜第二十七章 火焚鹫巢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章 落难贵族第二十七章 汉廷震怒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一章 关中田舍第一章 瞒天过海第十一章 一伙强人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三十四章 胆大妄为第十八章 冯菟被截第八章 乌夜有啼第二章 西池密报第十七章 暗藏天机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章 又爱又恨第二十章 御史自参第三十章 徐干娶亲第二十五章 兵行险招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仓第二十五章 秋风自怜第十八章 单于南下第五章 十年之约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七章 书蘅失言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将第二十七章 噩耗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