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宫廷□□

原来,八月初三,庾璟年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到达颍川郡,此时独孤容的前锋部队也抵达了颍水。

独孤容派前锋将军高望进攻刘岩把守的嘉登县,企图夺取颍水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庾璟年审时度势,为了初战告捷,提振士气,亲自带兵北上解嘉登之围,庾璟年并不蛮干,而是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是引兵至平河乡,伪装绕路攻击独孤容后方,独孤容果然分兵前来阻止,庾璟年则亲率轻骑,直趋嘉登,并于千军万马之中亲自杀死前锋将军高望,取其首级而还。

北燕军溃败,于是嘉登之围自解。庾璟年却知道独孤容数万大军转眼即至,嘉登是没有可能守住的。解了嘉登之围后,便组织百姓渡河,向大营撤退。独孤容派大将苗维率军渡河追击,庾璟年当时只有骑兵五百,而苗维军达四千余骑,且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庾璟年知道北燕军缺乏辎重,便命令士卒故意将辎重财宝丢弃于道旁,北燕军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庾璟年见状立刻调转马头,突然发起攻击,北燕军来不及组织抵抗,被一击而溃败,大将苗维在乱军之中被萧十三所杀,庾璟年带领数百骑兵施施然退回大营。高望和苗维都是独孤容手下出名勇猛的将军,却被庾璟年一战而斩,北燕军队的锐气被大大挫伤。

而独孤容也终于率领大军到达颍川,两方隔着颍水对峙。

沈沅钰把一份战报来来回回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多少松了一口气。不过如今北燕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占据着优势,庾璟年还不能掉以轻心。

接下来的战局正如沈沅钰所料的那样,令人眼花缭乱。

独孤容知道庾璟年年轻气盛,遇事冲动易怒,便派参军陈绍书写檄文并找了嗓门巨大的士兵在阵前宣读。檄文中把庾璟年骂得体无完肤,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全靠佞幸晋元帝而得以上位,甚至污蔑他乃是晋元帝蓄养的娈童。

如今两方的部队全都立足未稳,大晋一方的辎重粮草尚未运抵,若是庾璟年受不得激,立刻命令主力渡河攻击,那么独孤容只要击之半渡,大晋军必定凶多吉少。

庾璟年当时气得在营帐之中差点暴跳如雷。独孤容污蔑他可以,但是皇伯父被他看成父亲一般,绝不容许旁人污蔑他半分。

程先生吓得够呛,生怕庾璟年受不得激,从而作出什么错误的决策。就在一旁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对他进行劝说。

庾璟年恨不得当场带人杀到对岸去,把独孤容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不过想起还在建康等着他凯旋的沈沅钰,到底压下了火气。他语气冰冷地说道:“有朝一日,我必割了独孤容的舌头,以报今日之辱!”

到底沉住气,依旧叫部下构筑防御工事,并不主动渡河攻击。庾璟年明白,独孤容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加上这一段时间他的坚壁清野的战术渐渐发挥了效益,独孤容粮草辎重已渐渐跟不上了。现在等不起的是独孤容,而不是他庾璟年。

消息传到建康,沈沅钰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气,“庾将军有这份忍功,哪里还怕日后无往而不利呢!”

皇宫之中,晋元帝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是要娶媳妇的人了,安仁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语气中满满的都是欣慰和赞赏。

这边沈沅钰和晋元帝正在满怀信心地等着庾璟年收拾掉独孤容,北燕也如同沈沅钰所料一般发生了惊天变局。

烈武帝经过反复思量,终于决心对支持旻文太子最甚的梁国公于谨家族动刀子。烈武帝本人也不傻。八大柱国所代表的贵族集团乃是北燕国家的根本,他根本不可能将支持旻文太子的元家、独孤家、赵家一网打尽,他的意思是动一个于家,杀鸡儆猴,让其他几家老老实实地听话,也就是了。

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

烈武帝想要收拾于家的消息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没等烈武帝动手,这几大世家竟然极为神速地联合一气,几大世家在军中的势力十分强横,十分神速地发动兵变,将皇城包围。

本来北燕皇宫的宿卫由烈武帝最信任的宇文世家把持。哪里知道宇文世家不知怎么的竟然被策反,不但没有阻拦四大世家杀入皇宫,反而大开宫门,引着四大世家的人直接杀进皇宫中去。

兵变之时,烈武帝正带着小妃嫔在御花园的海池之内划船,忽然之间看见皇宫之中涌入这么多士兵,不由大惊。

此时元家、独孤家、赵家、于家的几位家主在宇文家家主宇文廷的带领下走到池海边,将他团团包围,烈武帝戎马一生,他从船上下来,看见这样的情形并没有害怕,而是厉声道:“你们这是犯上作乱!”

看见宇文廷他更是痛心疾首:“宇文廷,你这个背主求荣的狗东西!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出卖朕?”

宇文廷朗声道:“陛下不分忠奸,听信小人之言,不但欲除掉我大燕的擎天玉柱旻文太子,还要对有大功于国家的八柱国家族动手!如今国家已经被您搞得一团糟,再这样下去,不用北魏和南晋前来攻打,我们大燕自己就得完蛋。陛下说臣是背主求荣,臣只是不想先祖费尽鲜血打下的大好江山断送在您的手上而已!”

烈武帝气得浑身发抖。“你们以为杀了朕,你们就能够得逞了吗?朕已经把京郊大营十万精锐兵马交给了庐陵王指挥,他一旦听到消息,就将挥军杀进长安城,到时候你们一个也跑不了。”旻文太子死后,烈武帝有意把太子之位传给庐陵王慕容齐,因为时间的原因册立太子的大典尚未举行,但已先把京郊大营交给了他掌管。

如今的京郊大营的确是一支可以左右政局的力量。

他犀利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面对如此绝境却没有丝毫退却之意。只是宇文廷等人的目光里却只有淡淡的不屑。

正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遽然响起,“您说的是这个废物吗?您要指靠的难道也是这么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说话之间,一个英俊绝俗的男子走到众人面前,随手将一颗头颅扔在烈武帝的脚下。

那人圆睁双目,满脸惊恐,死得极为不甘,正是被烈武帝寄予厚望的庐陵王慕容齐。慕容齐满心想要取代旻文太子成为北燕国未来的皇帝,竟不知如何被人砍下了脑袋。

而烈武帝看着这名刚刚出现的男子,简直像是见到了鬼一般的大喊道:“你,怎么是你?你没有死?”

来人那般潇洒清贵,风采照人宛若初升的太阳,不是旻文太子又是谁呢。

旻文太子讥讽道:“难道父皇就这么希望我死?”紧接着他朗声道:“庐陵王慕容齐,勾结朝中大臣,意欲发动兵变,染指社稷神器,如今已被本宫诛杀!”竟是恶人先告状。

宇文廷带头跪了下来道:“庐陵王慕容齐有勇无谋,并未为我大燕立下足够多的功勋。却嫉妒太子功劳大,威望高,策划阴谋诡计,妄图加害太子。如今,太子已经诛杀他,太子功盖寰宇,天下归心,请陛下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我大燕从此安矣。”

元家、独孤家、赵家、于家的几位家主立刻跟随着宇文廷跪了下来,一起大声道:“请陛下退居太上皇之位,请太子登基为帝!”

“你们,你们……”烈武帝全身颤抖,一时说不出话来。

旻文太子身边的夏侯元已经拔出了宝剑,若是烈武帝再敢说出一个不字,他就一剑解决了这个昏君。

这时宇文廷等几位家再次说道:“请陛下退居太上皇之位,请太子登基为帝!”

烈武帝心知大势已去,脸上透出心灰意懒的表情。“罢了罢了,你们爱怎么样便怎么样吧!”本想将这个威胁自己地位的儿子一举除去,立一个听话些的慕容齐为太子,哪里知道自己千般算计却依然斗不过他,最后反而搭上了慕容齐的一条性命。

晋元帝隆兴二十一年八月十三。旻文太子“死而复生”,在长安城联合宇文、元、独孤、赵、于等几大世家,诛杀了意图谋反的庐陵王慕容齐,旻文太子掌管了朝政,并趁机对反对他的政治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

一时长安城人人自危。北魏和大晋则全都跌破了眼镜。

对于这个结果,沈沅钰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正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仍然让她心里堵得难受。

旻文太子实在太阴险了!

从引诱她去陈安县去救沈昀开始,旻文太子就布下了一个大局,将北燕君臣、大晋君臣全都玩弄于鼓掌之上,什么一心爱慕前世的沈宜,全都是狗屁。他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弄死自己名义上的老子,自己当皇帝。

可笑自己还花费了不少心思,利用信鸽和庾璟年取得联系,让他去接应自己。想来就是自己什么都不做,旻文太子也会想办法通知庾璟年,要不然他如何能够“假死”?

而独孤容进兵徐州,以及方峻的叛乱,都是旻文太子策划的结果。沈沅钰当时就觉得方峻叛乱的时间点拿捏的太到位了,现在想想他的目的就是扰乱众人的视线,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大晋来,从而他在北燕的活动才能更加隐秘安全。

再往深里想,旻文太子甚至从出使大晋开始就策划着这场政变了。

他竟将天下英雄全都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个旻文太子实在太可怕,也实在是太可恶了!

沈沅钰越想越心寒,也越想越郁卒。

北望斋中,沈弘沈昀父子俩相对无言,爷俩桌子前面放着的一份情报,上头写着旻文太子此次政变的详细过程。

老太爷良久才叹了一口气,道:“此前人们一直以为元家、独孤家、赵家、于家是旻文太子的铁杆支持者,现在才知道,这宇文家才是旻文太子真正倚重的家族。”

宇文世家历来忠于皇室,宇文廷和烈武帝一同长大,从小情同手足,有兄弟之谊,两人更是儿女亲家,世代联姻,宇文廷有两个儿子作了驸马,还有一个女儿送到了慕容齐的府中作了正妃。所以一直以来,宇文廷都是烈武帝第一信任的臣子,烈武帝所有的机密他都有份参与,烈武帝更是把宫中的宿卫交给了他来打理。

其实有了宇文廷,慕容圭想要弄死烈武帝只不过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是他却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挖了这么大一个坑,骗烈武帝和慕容齐自己往里跳,等两个人把北燕的权贵得罪的差不多了,他再出来收拾残局,杀掉慕容齐,逼迫烈武帝退位。

选择了这样一种丝毫无损他的名声和威望的方式,里子面子全都是他的了。真是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沈弘看了儿子一眼,慕容圭心机太深,他当了皇帝,可比原来的烈武帝难搞一百倍,以后大晋大概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沈弘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意思是以后咱爷俩肩上的担子恐怕更重了。

沈沅钰因为旻文太子的事儿连中秋节都没过好,远在颍川的庾璟年心情则很是不美丽,他自然想明白自己这是被旻文太子给耍了。加上这一次,他已经被旻文太子给耍了两回了,庾璟年长这么大没有吃过这种亏。

一时恨得不行,只把火气冲着慕容圭的马仔独孤容使。仗着地形熟悉,派左卫将军袁焕截击北燕的运粮部队,烧毁军粮车数千辆,北燕本来就补给困难,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

一个月后,烈武帝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慕容圭,自为太上皇。第二天,太子慕容圭于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为孝文帝,并大赦天下,决定第二年改元贞观。

消息传出,北燕民众一片欢腾。

贞观?贞观?!

沈沅钰听说了燕文帝慕容圭的年号,不由冷笑不已。沈沅钰明白慕容圭这是想要效仿李世民,统一天下开创一代盛世。

沈沅钰只是觉得恶心。

慕容圭即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独孤容为太子少师,并且派大将军李未为行军元帅,统帅步骑兵三万兵逼兖州。其目的是很明确,就是为了接应独孤容的大军。

本来按照慕容圭的计划,独孤容在徐州意思意思,吸引一下北燕君臣的目光,方便他搞一些间谍活动也就是了。没想到大晋军队太不经打,独孤容轻轻松松就占领了大半个徐州。

徐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占领了徐州,就相当于锁住了南晋的咽喉,以后渡过长江荡平南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块肉既然吃到了嘴里,再吐出来,慕容圭和独孤容都有些舍不得。

不过独孤容手下这十万大军可是北燕的精锐部队,北燕虽然兵多将广,家底厚实,但是一旦损失了这部兵马,慕容圭就是再财大气粗也消受不起。

所以才立刻派了李未出兵接应独孤容。

慕容圭的意思,若是吃不下庾璟年,便退兵保存实力好了,徐州能拿下一半,他也已经很满意了。

不过独孤容却叫苦不迭,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想要退兵,那得先问问庾璟年答应不答应。两军在颍水对峙已经有两个月,大小战役打了不下数十场,如今北燕军队大概还有七万人,庾璟年一方大概有四万人,单从人数上说,他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可是他却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庾璟年将兵力分作十部,骚扰、偷袭、伏击、断粮道,各种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对于部队的指挥也是越来越娴熟,越来越得心应手,简直就是拿他当成靶子,来练习兵书上的各种战法的。简直让他疲于奔命。

但无论他如何挑衅,庾璟年就是不肯和他展开决战。

独孤容简直憋屈极了。加上粮草吃紧,他一连数次打算在颍水上搭建浮桥,挥军渡过颍水和庾璟年展开决战,都被庾璟年发现,并且将之击退。

直到听说李未出兵兖州,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李未能够攻下兖州的济阴郡,就能和他打下的徐州的地盘连成一气,保证了兵员和粮道畅通,他就不怕和庾璟年打一场持久战。

接下来想要速战速决的就该不是他独孤容,而要换成庾璟年了。

大晋的反应也很快。晋元帝采纳了谢涵和沈重的建议,一方面命令兖州刺史封辛紧守门户,一方面派出使臣出使北魏,意欲与北魏结盟,共同对付慕容圭。

所以武成帝拓跋湛本来对此前大晋联合北燕攻陷司州有些耿耿于怀,只不过此次出使的人选不是别人,乃是正五品中书舍人路萧然。

路萧然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口才、胆识都是第一流的。

他在北魏的朝会上侃侃而谈,指出北魏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爱好和平的大晋,而是侵略成性的北燕。而旻文太子此人比他老子厉害一百倍,慕容圭初登大宝,内部未稳,此前北魏丢了晋州,正是夺回故地的好时机。

一旦等他稳固了朝政,腾出手来,凭借慕容圭的手段和北燕强横的军事实力,到时候北魏首当其冲,恐怕亡国就在眼前了。

一席话说得北魏君臣心悦诚服,很快便在结盟书上签了字。很快北魏便兵分两路,一路两万军马出冀州奔兖州,打算于兖州刺史封辛夹击,吃掉李未的三万大军,一路大军五万,从邺城出发,趁慕容齐已死,晋州防守松懈,直取晋州。

北魏为了收复故土,也是蛮拼的。

一时间神州上下,烽火处处燃起。

兖州和晋州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牵动人心决定战役走向的还是徐州战局。

而且徐州的战役打得也极为精彩。独孤容是北燕数得上的名将不提,庾璟年的表现也越来越叫人刮目相看。如果说当阳之战庾璟年只是小试牛刀崭露头角的话,徐州的大兵团会战就让他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流名将。

渐渐地,独孤容已经有点跟不上庾将军的思路,七万大军居然被庾璟年的四万步骑压制在颍水东岸挪不了窝。而大晋的军队在庾璟年的调、教之下磨合的越来越好,他指挥起来更是如臂使指。

这样的相持又持续了半个月。旷日持久的大战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北燕和大晋两方的军队都有些士气低落。沈沅钰不由为庾璟年捏了一把汗。这种时候正是考验耐心和毅力的时候,独孤容的年龄比庾璟年大了一倍带拐弯,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场战役,而庾璟年血气方刚,万一一时冲动,犯了什么错误,此前取得的优势可就要荡然无存了。

因为北燕军队粮草不济,独孤容只得再次派车运粮,将两个粮仓中的所有粮草全都运了过来,并命令骁将蔡金率兵一万护送,粮草屯积在北燕军大营以东约三十里的新关县。

一时北燕军士气高涨起来。

庾璟年立刻召集属下召开军事会议,他的心腹幕僚程先生建议以轻兵奇袭新关县,烧其辎重。庾璟年考虑良久,决定遵其计而行之。庾璟年仔细研究地图后发现,新关县位于颖水下游,乘坐木筏顺流而下,再一个叫做胡杨口的地方登岸,距离新关就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新关县本来在北燕大营的后面,本来要想袭击新关,就要通过北燕的大营,从胡杨口登陆的话,正好可以绕开北燕大营。

真是个适合偷袭的好地方。

庾璟年当机立断,命令工匠用最快的速度制造了上百条木筏,然后找了个月黑风高之夜,先是派左卫将军留守营垒,守好大本营,又派右卫将军率领一万兵马,佯装渡河奇袭北燕大营,吸引独孤容的注意力。然后自己亲自带着五千步骑上到木筏之上,顺流直下,在胡杨口登陆。

蔡金能被独孤容命令看守大军粮草,自然不是个缺心眼的,他本来派了数十名的精锐士兵在胡杨口放哨,一旦发现敌踪,就立即点燃烽火。不过庾璟年早已有所准备,提前送了一木筏的兵马到了岸上,由萧十三带领,斩瓜切菜一般将那几十个放哨的哨兵全给结果了。

加上上游杀声震天,火把照得半边天都亮了。所以直到庾璟年花费了两个时辰将大军运到了对岸,蔡金仍然懵然不觉。

庾璟年重整部队,打着北燕的旗号,穿着北燕的军服,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偷偷接近新关。庾璟年的时间拿捏的十分准确,达到新关的时候正好是凌晨,正是北燕士兵睡得最香的时候,一路上倒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斥候兵,但是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萧十三带人给杀掉了。

等蔡金发现南晋的步骑兵奇袭而至,根本来不及整合队伍。庾璟年亲自引弓搭箭,一箭射死了蔡金。他的手下早已开始四处放火。守军一万人几乎没有组织起什么有效的反抗,大多数都被烧死在营帐之中。

这一次的突袭之成功甚至连庾璟年都没有预料到。新关县储存的上百万石粮食被庾璟年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这时独孤容也得到消息庾璟年偷袭新关的消息。大惊失色之下,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亲自带领率重兵渡江,准备将庾璟年的大营一口吞下,因为他也隐隐知道,新关的上百万石粮草大概是不保了,所以破釜沉舟赌一把。

右卫将军则趁机烧毁浮桥,独孤容亲自拔出腰刀督战,敢不奋勇向前的直接就被砍了脑袋,北燕军丢下大批的尸体,颍水几乎断流,北燕军才终于渡河,并在河边抢占了一个据点。等大军渡过颖水,独孤容组织军队开始攻打大晋的营垒。

哪里知道庾璟年这么长时间早就把营垒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左卫将军又被庾璟年面授机宜,只死守不出,独孤容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可就是打不下来。这时独孤容派去援救新关的将领还没有赶到新关,就被萧十三在半途设伏,损失惨重,统兵大将张全见新关县的粮草已经被烧干净了,审时度势之下,向大晋军投降。

庾璟年已经接到了前线的最新消息,他清点人数,整顿兵马,发现自己手里加上刚刚投降的张全,还有四千兵马。他将张全投降过来的北燕兵和混编在一起,稍事休息之后,立即向北燕的大营疾行而去。

此时北燕渡过颖水的军马有四万,大营之中还剩下大概一万余人,因为晋军穿着北燕的军服,又有张全带领,因此骗过了守将,庾璟年带人进入营帐之后四处杀人放火,北燕军兵败如山倒。

另一方面,独孤容见老窝都被庾璟年端了,知道大事去矣,只得回师救援,这时庾璟年早已踏平了他的大营,引军回来攻击,另一方面在龟缩在营垒之中的左右卫将军,也率兵出战,死死拖住了独孤容,独孤容腹背受敌,单单是渡河时被庾璟年的军队趁机射死的就不计其数。

等他好不容易渡过了颖水,七万大军所剩不过一万而已。大军几乎损失殆尽,粮草也全都被烧光,就算是神仙来了,这仗也不可能再赢了。独孤容只好收拢残兵败将向北方退去。

彼时庾璟年所部经过连番的血战,所余兵马已经不足一千,若是独孤容反应过来,死命带人扑杀过来,说不定还这能杀了庾璟年扭转战局,只是独孤容慌不择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庾璟年也真是艺高人胆大,竟带着不足一千兵马一路追了下去。于是战场上形成了很神奇的一幕,不到一千人追着近万的北燕军,一路横冲直撞,独孤容已经被庾璟年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回头和庾璟年打一场,就这么被庾璟年咬着尾巴,一路斩瓜切菜地杀死了无数北燕军。

连一直跟着庾璟年冲在最前头的萧十三都有点不敢相信。

直到独孤容进入广陵郡的平安城,庾璟年才算打住追击的步伐。这时候他不断收拢后头跟上来追击的晋军,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越追人数越多,这也算是奇闻了。

到这个时候萧十三才反应过来,他家将军带领他们,已经将北燕威震一时的名将独孤容给打得永远翻不了身,四万对七万,这一仗以少胜多,赢得实在太漂亮了。

说起来容易,从偷渡胡杨口开始,他们不眠不休整整战斗了三天三夜,光是在颖水就打了两天一夜。

这是元帝登基以来,对北燕军事行动中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53章 教训庶妹第233章第29章 再访西府第69章 诡计连环第127章 面见太后第113章 温泉之行第103章 皇后密谋第20章 初见表哥第194章 公公刁难第203章 王府妻妾274第245章 永绝后患第186章 得寸进尺第127章 面见太后第122章 仗义出手第206章 纷争迭起256第73章 落花流水第91章 成功翻盘第155章 下旨赐婚第126章 设局换亲第21 6章 自食苦果257第27章 三十大板284第192章 再生事端第2章 筹谋回府第125章 从中作梗第58章 嫡庶之辩第114章 田园山居第163章 宗子之位第193章 夫妻同心第61章 姐妹争夫第111章 殉情未果第183章 一心备嫁第88章 不负所托第231章 垂死挣扎298277第58章 嫡庶之辩第105章 谢纯来探第48章 扭转局势第238章 情敌见面第231章 垂死挣扎第122章 仗义出手第101章 渣男现形第100章 试探情郎第108章 洞房争宠第211章 葵水来了第240章 妙慧出手第21章 商量未果第245章 永绝后患第145章 我心悦君291第142章 识破身份283270第197章 真相败露第165章 定下婚期275第180章 白驹过隙第30章 遇三皇子第97章 收编金灵第88章 不负所托第137章 连番挑衅第107章 皇子大婚第135章 沐九公子第154章 放手成全第93章 故布疑阵第103章 皇后密谋第80章 借题发挥第66章 遇熊孩子第56章 未来小姑第166章 离别依依第133章 自作自受第21 5章 赠送小妾第49章 个中情由第5章 针锋相对第236章 罪有应得第46章 进献贺礼第23章 玉林大师第107章 皇子大婚第239章 钻牛角尖第156章 讨好岳母第152章 身世之谜第237章 遣散妾室第16章 东府齐聚262第166章 离别依依第3章 狭路相逢第133章 自作自受第7章 雪中罚跪第188章 盛大婚礼第109章 三哥外室第148章 轩然大波第174章 阴谋酝酿第53章 教训庶妹第4章 英雄救美第115章 亲密接触第24章 打脸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