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釜底抽薪

时间的念头本不是林广宇主张,按他的原意,民变当越快越好,否则一旦引起大规模变乱将不可收拾,但周学熙秘密发来的电报让他改变了主意。

电报指出:之所以酿成民变,纯属万知府处置不当,现既已撤职查办,民怨也小了许多。张知府的处理结果,不惟英国人大声抗议,便是有一定识见的绅商也认为不妥——即便有种种理由,矿工骚乱打砸抢总是不对,何况情急之下还打死打伤对方多人?把全部责任推到开平局头上,不是中国应有的态度与气量。

当然,周学熙的本意并不是给皇帝做道德说教,他才没那么闲,他的着眼点还在两矿竞争之上。电报隐晦地提醒皇帝,现在激起大乱,矿工人心惶惶,开平一时无法开工,生产陷入停滞。原本两个对手在市场上厮杀得你死我活,突然开平自废武功无法继续供煤,便是矿惊天利好。周学熙从危机中看到了希望,从风暴里看到了安定——处理结果每拖延一天,开平的生产恢复便要再拖延一天。

“妙!”这是林广宇看到电报的第一反应。

不过周学熙献的却是连环计,第一环是李代桃僵,第二环却是釜底抽薪。滦矿以协助处理民变为由,招募了大批开平的矿工——矿工年富力强,破坏力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恐怕激起的乱子更多,一旦进了开滦工作,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正经行当。另一方面也隔绝了开平尽快恢复生产的能力。

表面上看。开滦对开平的遭遇是异常同情地,非但在报章空开谴责暴徒对开平局进行打砸抢地恶行,而且还通过报纸公开声明:……值此多事之秋。滦矿愿单方面停止价格战,尽快平息事态。这却是釜底抽薪——一旦价格战停止,煤价就开始攀升,开平已经停工,除煤场库存之外,别无生产能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开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局面敞开售煤。更要命的是,开平和一些大型企业签订过供煤协议,现在既然供应不上,自然要承担违约责任。

原本动乱发生后因为供应量地减少,市面上煤价已有所回升,现在开滦的态度一明确,煤价一日三变,扶摇直上。很快就翻了一番有余,利润又重新回到了开,当然较之价格战发动前水平,煤价目前还略低一些。

同时。为感谢“助滦后援团”当日的仗义,矿公开宣布。凡后援团成员每购买煤一吨,可享受开退还银4,那些原本想着坐山观虎斗的企业现在吃到了苦头。

这下那森和德璀琳可真的傻眼了,眼看煤价一天天恢复,偏偏开平无法复工,一吨煤都产不出来,矿场上的存煤卖一吨便少一吨,而且面对如此庞大地需求,存煤的数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在开平生产陷入停顿之后,原本热闹非凡的矿区已经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各处巷道已经开始在慢慢渗水。

更绝的是,骚乱之后,开平名声已坏——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要拿枪杀人的魔鬼公司,谁还敢来?民众对开平登出告示,号召矿工复工的布告嗤之以鼻,想把我们再骗回去杀了是不是?反正开也在招人,工钱也有保证,不如投奔矿吧。

那森等人通过朱尔典急着找外务部抗议,但梁敦彦慢条斯理地答复到:“朱尔典先生,您的心情我很理解。前后两任知府都没能妥善解决这件事情,我感到非常遗憾,为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直隶提法道已派出了专门人员前往永平府,专职审理此案。”

“可他们动作太慢,有玩忽职守地嫌疑!”

“没有啊,本部虽然不管辖司法,但我听说案件审理专员一天12小时都在忙于工作,全面调查,不使一个细节错漏,其认真程度令人敬重。何况,前车之鉴,令人不能不慎重,亦不能不全面。”

“事情、证据俱在,有必要通过如此复杂的举动么?我以公使的身份要求贵国的朝廷迅速下旨。”

“注重证据、尊重事实是每一个案件审判地要求,古今中外概莫如此,谁也不能硬性下旨,罔顾国法。按《大清新刑律》(试行)规定,一般案件应在1个月内审结,涉及凶杀等情节之案件应在3个情节

涉及人员众多、影响面广的案件应在半年内审结,如可再申请延长。本案自立案到现在正好3月,先后两任知府因为事起仓促而坏事,岂能操之过急?”

朱尔典阴沉着脸:“您地意思我还要再等上三个月不成?“

“对不起,恕我无法回答。《预备立宪九年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司法独立,朝廷将逐步放弃对审判的干涉,开平一案涉及华洋冲突,中外瞩目,怎能不慎重?倘若硬以朝廷名义下旨判决,各国舆论又要攻击我国司法不够独立,非文明国家之典型特征……朝廷威信事小,国家主权事大!”

扯皮……继续扯皮!朱尔典拂袖而去。

新任审判专员忙得不可开交,上任伊始,便将当日所有参与骚乱的人士一个个调查审问,非但是骚乱当天的一举一动问得清清楚楚,即便是事件的前因后果也问得毫厘不差。《帝国日报》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对专员的工作予以了肯定,认为是高度负责、高度公正的——拖时间也要有章法,似这般无限勤奋、无限认真地拖时间,英国佬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朱尔典原本还想再找管部大臣奕劻抗议,但去了后居然也是如此的太极推拿——废话,这就是皇帝的意思,谁敢不从?

颐和园里,载泽再一次见到了盛宣怀,他惊讶地发现,原本踌躇满志、精明能干的盛宣怀早已神情大变,怕是只能用惊弓之鸟来形容——在听到郑观应“背叛”的消息后,盛宣怀的精神已经几乎崩溃了。

“泽公……泽公,您救救我吧。”见到了载泽,对方犹如捞到了最后的那根救命稻草,非但号啕大哭,差点就要跪下来给他磕头了。

“杏……”载泽有心无力地叹气,岑春煊查办结果已经一样样呈递给了朝廷,包括盛宣怀多年来的挤占挪用的档案、贪污受贿的所得、营私舞弊的证据、个人资产的封存,一桩桩、一幕幕都在那里,足足价值1500万两。

面对这一事实,载泽早已经哑口无言,1500,都不可能的,何况主办人还是号称官屠的岑春煊呢?

“泽公,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你啊……”

“杏,前话就不提了。”被隆裕一番敲打过后,载泽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现在盛宣怀张口就说“为了你”,居然还要拖自己下水,他心里最后的那点怜悯与恻隐之心都消逝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巴不得对方越早消失越好的心态。

“这里有一封信,是郑观应托我带给你的,先看看吧……”

“我不看,我不看,这个无耻小人,我便是做鬼也不放过他。”被触及最痛处,盛宣怀歇斯底里地如同一头暴怒的狮子,三下五除二便将信撕扯得粉碎。

载泽一脸无奈,此人已陷入了不可理喻的地步,算了,还是直接说吧。

“杏,岑中堂已将江南所有财产都查封了,清点后累计两,详细报告过几天朝廷就能看到……”

“泽公,我冤枉啊,我冤枉啊!”

“冤不冤你自己心里清楚,我无能为力。今日是来见你最后一面。”载泽叹息着,“你当然可以在大理院审判之时为自己喊冤,但恐怕将是更痛苦的过程。依皇上的性子,这案子免不了有人去菜市口走一遭,何必呢……郑先生也是这个意思,事到临头,你风风光光了还是……”

意思让盛宣怀自杀,后者虽然精神已不太正常,但理智尚存,他听清楚载泽的言语后,瘫倒在地、屎尿直流……

载泽厌恶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临走时补了一句:“盛公,徒劳无益,不如早日解脱!”

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着盛宣怀在那呼天唤地。

两日后,《帝国日报》发表新闻通告:以盛宣怀为首的贪污集团大案日前水落石出,共查获大小案犯共15名,涉及不义之财2300万两,其中盛宣怀一人即占1500余万两。迫于王法森严,盛犯前日已自裁……

第80章 深度介入第51章 釜底抽薪第5章 胶东风云第53章 不可收拾第64章 痛下决心第63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紧锣密鼓第27章 瞒天过海第80章 深度介入第19章 推心置腹第49章 同仇敌忾第47章 华美篇章第81章 密谋方案第23章 人才荟萃第71章 利益交换第27章 外交折冲第80章 深度介入第32章 新的方案第63章 亲王闹事第28章 直言不讳第11章 宪政精髓第49章 本位之辩第75章 人心惶惶第2章 浴雷重生第12章 大张旗鼓第84章 睚眦必报第75章 人心惶惶第13章 英魂不灭第44章 颠扑不破第37章 心心相印第40章 最后时刻第56章 弄巧成拙第4章 暗度陈仓第41章 广而告之第40章 革故鼎新第36章 当头一棒第37章 心心相印第4章 阴谋诡计第35章 作茧自缚第53章 帝国国会第8章 海雷神威第83章 箭在弦上第10章 变乱纷呈第78章 借力打力第84章 利器准备第43章 日新月异第24章 两全其美第17章 盖棺论定第9章 短兵相接第58章 回心转意第26章 冠冕堂皇第38章 动之以情第10章 纵横捭阖第60章 五权制衡第37章 头头是道第38章 不欢而散第60章 五权制衡第38章 锋芒毕露第23章 人才荟萃第15章 步步进逼第72章 校场展示第52章 狗急跳墙第20章 出人意料第35章 额外插曲第16章 内紧外松第26章 应对之策第40章 雷霆震怒第71章 国造机枪第55章 首日议程第32章 海阔天空第3章 勾心斗角第79章 面授机宜第80章 亡命天涯第14章 否极泰来第80章 亡命天涯第26章 应对之策第14章 否极泰来第16章 内紧外松第64章 大惊失色第24章 下定决心第7章 身陷雷区第26章 应对之策第87章 表面功夫第8章 改弦易辙第42章 五体投地第80章 深度介入第35章 虚虚实实第48章 沉着应战第54章 国会大厦第15章 步步进逼第89章 杀气逼人第60章 投机倒把第33章 以退为进第66章 群策群力第81章 渐次推行第96章 皇位继承第9章 短兵相接第14章 各怀鬼胎第7章 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