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步步紧逼

为原邮传部尚书陈璧的得力助手,梁士身上庆党色浓,加上津浦路查办案中那桐千方百计对其回护、开脱的表现,足以让人认为两者间足够“情深意重”,而那桐担任邮传部尚书后对梁士的倚重更是让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视梁士为那桐心腹之人。

皇帝居然开口问梁士的评价,那不是缘木求鱼么?那桐和奕劻等人明显松了口气,对梁士的回话抱有异常高的期望;而好几个言官脸上已有不忿之色,甚至中立派的官员都觉得大异常理。但岑春煊和端方却很沉得住气,脸上表情居然未发生一丝变化。

梁士回话的声音并不响亮,但在所有人听来却无异于震天惊雷。

“臣自束发受教以来,便知‘忠、孝、礼、义’四字为人立身之本,眼下虽西学大兴,洋务时髦,然臣终不敢忘年幼所受之教诲。那大人与我相识多年,一直对予赏识有加,可谓有厚恩矣,如某有不利于其之言行,是不义也;君上拔擢臣于寻常,赏臣以功名,委臣以要职,今出言询问,若不据实回答,是欺君罔上,即不忠也。忠孝礼义,忠字为首,臣宁居不义,不可不忠。”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眼下又不是国子监授课辩论忠孝礼义时分,完全是半点差错也不能有的朝堂政争,梁士居然扯出“宁居不义,不可不忠”这么大一番闲话来,用意深沉可见一般。

那桐到底是号称“旗下三才子”的读书人,当然听得懂梁士的潜台词。早已异常脆弱地心灵仿佛猛然被重击了一下。脸色刷地变得苍白,像极了那种上好地徽云宣纸。

林广宇沉住气,严肃地说道:“朕听说有义有大义小义之别。有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之分。为一人之私恩而损天下公益虽也是义,却是轻于鸿毛之小义;为天下苍生之福而牺牲个人感情方是真义,是重于泰山之大义。今天理昭昭,卿直言便可。”

“即如此,臣便说了。”梁士扬起头,带着无限复杂的眼神扫视了奕劻和那桐一眼。稳稳说道,“端督所言大体属实,那大人自出任邮传部尚书后,与银钱事极为热衷,与政务却毫不留意,臣苦劝再三仍是不听。臣原本亦有检举揭发之意,只因个人恩义所系一直犹豫至今,请皇上恕罪。”

言讫。泪如雨下,身形踉跄,几乎不能自持。

“什么?”那桐几欲昏厥,奕劻更是连连跺脚。

林广宇心里感叹。当真不能小觑这批人物的演戏本领。梁士早在前次铁路大修时期便已决定抛弃庆、那一党,现在如此说来。倒像是犹豫再三、不离不弃地悔恨表现。“恕罪”两字,一方面点出他犹然忠于王事的姿态,另一方面也衬托出他情非得已的“苦衷”——当真是公私两便,怎么说怎么都是好人。

端方和岑春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两日端方秘密拜访了好几次,不但成功得到了岑春煊的配合与支持,而且梁士、载泽这种潜伏棋子也开始浮上水面。

果然不出所料,载泽上前一步,朗声说道:“臣亦有本奏。”说罢便言辞凿凿地检举揭发那桐前次查处津浦路案件时的受贿情形,说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捏造之词。

“臣附议。”礼部尚书荣庆同样站了出来,他一一陈述了那桐不务正业、荒废政务地事实。作为最刻板严谨的保守派,荣庆对那桐这种纨绔子弟深恶痛绝,其痛恨程度甚至更胜于开明派。套用他的话说:“假洋鬼子们毕竟还是办了些实事的,得失姑且不论,至少是想干好事。可有些人满脑子的酒色财气,比蛀虫都要可恶几分。”这有些人当中那桐便是榜上有名。

少顷,教育部尚书严修,新任军机、司法部尚书戴鸿慈也发言声讨那桐恶行,这两人近期在官制改革中没少和那桐脸红脖子粗,现在不反攻倒算,还等何时?端的是墙倒众人推,朝堂一时之间变成了声讨那桐的批斗大会,众人七嘴八舌的罪行要是条条属实,有十个那桐都不够杀。

那桐早已浑身瑟瑟发抖,奕劻心里发慌,又不便开口,只能频频用眼神向徐世昌示意,意思让他站出来挡驾一番。徐世昌起初装聋作哑,后来实在捱不过去,硬着头皮说道:“端方,张勋造反被诛,坊间皆风传你与之有牵连,不知可有解释?”

此言一出,奕劻大喜,庆党人物精神为之一振,摩拳擦掌,大有卷土重来、反攻倒算之态势。

端方脸上露出极其愤怒地神色,吼道:“张勋造反,某有识人不明之误,绝无同流合污之罪,我一片忠心,苍天可鉴!”说到激动处,他直起身子、用手指着那桐高声嚷道:“为示臣清白,臣极愿待罪颐和园,与此人当面辩驳,求皇上成全。”

这一招还是上次那桐对付盛宣怀所用的,没想到循环报应如此。自连端两个贪污集团后,赏颐和园疗养已是朝廷重臣们最为害怕之事,原本山清水秀、风光绮丽之处居然如地狱般让人害怕。

没有什么比小骂大帮忙更厉害的劝解水平了,徐世昌的政治力在林广宇心中又额外加了两点,端方地回应更是老辣,招招直逼那桐的要害——前一天晚上徐世昌和端方就排好了双簧。徐世昌地诘问看似步步杀机,实则有惊无险。

“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有一方是错了的。王商,传朕旨意,邮传部尚书那桐

总督端方劳苦功高、经年操劳,特赏假3月于颐和息!”

真是赏假颐和园,谕旨一下。群臣哗然。恨得咬牙切齿与惴惴不安等各种神情无一例外地写在脸上,让人颇觉人类表情的丰富性。

奕劻手足无措,望着林广宇眼里投射过来冰凉的眼神。话到嘴边又不由自主地缩了回去,只能低头不语。那桐原本最后还指望着奕劻能够出言相救,但现在既如此,他气血直往上涌,大叫一声后瘫倒在地不能动弹了。

“戴鸿慈,此事事关两位重臣。非同小可,你看可以担纲查办重任?”林广宇一边想着问题,一边字斟句酌地准备言语。

“臣以为岑中堂多年老臣,办案素有经验,为人公正无私,由他办理此事最是适合不过。”

奕劻急得满头大汗,岑春煊办案?这不等于案子还没定就判了那桐地死刑么?不成,绝对不成!可这话他又不能亲口说。否则又在朝堂之上造成公开对立,可让谁说话呢?他眼珠子转来转去,稍远处地党羽全都垂下了脑袋,没有一个敢迎着他的目光。让他颇为气恼。

“庆叔,你说呢?”

“嗯……嗯。”奕劻急得抓耳挠腮。老半天才挤出一句,“岑中堂的能力固然是没得说,不过正如皇上所说,事关重大,涉及重臣,不能不予以慎重对待,奴才以为以岑中堂为主审官,另再设两名副审官协助查办。”按着他地考虑,岑春这个主官肯定拿不下了,就看能不能利用两名副官来限制主官权力,使这个局不至于太过难堪。

“庆叔言之有理。”林广宇一眼就洞悉了奕劻的用意,但还是沉住气,不动声色地问道,“不知推荐何人为副审官?”

“奴才斗胆推举徐中堂和戴中堂,徐中堂久在中枢,老成谋国,人情练达;戴中堂执掌法部,律法精通,办案娴熟,奴才以为都是异常合适的人选。”

推举徐世昌和戴鸿慈?这倒是个不偏不倚的主意,林广宇也不能不点头,否则如果公开在朝堂之上质疑这两位大臣的任事能力,将来何以面对众臣?

“照准。”

“皇上,关于会审官员一事,臣有本启奏。”一直冷眼旁观的岑春忽地站了出来。

“讲。”

奕劻心里冷笑,你岑春煊好大地胆子,皇上已亲口答应之事你都要唧唧歪歪半天,真不把君上权威放在眼里?且听你到底说什么话,若有差池,本王直接就揪住了你。

哪知岑春煊居然说道:“臣有一桩旧案需要核查,与此案有利害关系,不能不予以避嫌,故恳请皇上免去臣主审官之职,另请他人。”

这又是为何?今日端方所言已极为骇人,难不成岑春煊还要讲出更多惊天动地之言语来?朝臣们议论纷纷,分外不明。

“哦?”林广宇来了兴趣,“卿有何旧案要查?朝廷多事,可不时兴翻老账了。”

“皇上所言自是人君仁厚之言,偏臣执拗,以为老账不明,新账便有疙瘩,这老账还非翻不可。”

“既如此,那便说罢。”君臣两人打着哑谜,台下一片迷糊?有人十分紧张——“官屠”要翻谁的老账?

“前几日臣会见了几位直隶来的旧友,虽然上了年纪,但对往事却是过目不忘,他们拿给臣一张旧报,却是御史江春霖旧日的手笔。”

江春霖?奕劻一听,顿时有五雷轰顶之感,面色不安,神情大变——果真是一桩旧案!

数年前,东北开省之际,袁世凯为了布局三省,曾下了不少功夫贿赂奕劻父子以便安排人手,这其中又以段芝贵购买歌妓杨翠喜献给载振最为出名。载振素来好色,段便投其所好,献上一名貌极美的歌妓杨翠喜。载振大喜过望,后来回奏之时便全数按袁世凯的名单安排,把东北搞成了北洋的自留地。段芝贵一跃而成黑龙江布政使并署巡抚。

此事被岑春煊和瞿鸿畿知晓后,两人便命令御史赵启霖上疏弹劾,但袁世凯老奸巨猾,在得到风声之前抢先将杨翠喜说成是天津某大盐商的使女而调包。慈禧当时派出了大臣查办,但查办之人均为袁所蒙蔽,回来后糊里糊涂报了“情况属实”之言,赵启霖因而丢官去职。另一名御史江春霖锲而不舍,深入调研,在报章写成“疑点六条”,质疑袁、庆地“瞒天过海”之计,但又被袁世凯强行封锁,此案后来便成为丁末大参案的前声。

但无论如何,杨翠喜的案子一直定性如此,没有翻身过来。现在岑春旧话重提,倘若一朝翻身,恐怕丁末年的事情都要整个翻过来——奕劻能不着急么?心里急偏又不敢声张,只能把乞援地目光投向徐世昌,因为徐当时任东三省开省总督,一旦翻案也会受牵连,希望他能本着唇亡齿寒的意思加以援手。

但徐世昌显然会错了意,反而奏对说:“皇上,既岑中堂对该案表示怀疑,臣当年也是涉及者,不能不加以避嫌。”

你溜得倒快!奕劻急了,顾不得太多,心急火燎说道:“皇上,昔年旧案太后早有定论,此刻再提,难道是要质疑她老人家地决断?岑中堂受太后恩最重,如此忘本,奴才以为要予严辞斥责。”

又抬出慈禧的名头吓人?林广宇眉头都皱了起来。

“王爷言之有理。太后确实当年定论,但那定论实是基于旧有调查,现既有新发现,为何不再调查?”岑春煊毫不放松、步步紧逼……

第94章 趁势改革第63章 亲王闹事第33章 各显神通第4章 东亚角逐第73章 革新兵器第19章 考题买卖第22章 怒不可遏第52章 狗急跳墙第4章 智困枭雄第62章 悲情诉说第6章 惊心动魄第10章 惊天巨变第84章 睚眦必报第23章 深明大义第9章 先易后难第5章 果断决策第80章 亡命天涯第3章 决不退让第89章 最后摊牌第13章 暗藏杀机第44章 颠扑不破第69章 盖棺论定第12章 大张旗鼓第5章 建章立制第7章 多事之秋第92章 善后处理第28章 深谋远虑第6章 折戟炮战第51章 釜底抽薪第8章 箭在弦上第74章 创新思路第89章 最后摊牌第11章 绵绵不绝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3章 各显神通第20章 诱之以利第61章 近代要素第35章 以华制华第55章 左右为难第31章 中日博弈第28章 心乱如麻第96章 皇位继承第33章 各显神通第18章 防御歼敌第17章 盖棺论定第25章 山穷水尽第1章 秘密布置第89章 最后摊牌第31章 暴起发难第7章 多事之秋第50章 废两改元第35章 作茧自缚第65章 财政预算第24章 下定决心第92章 善后处理第95章 循序渐进第66章 群策群力第89章 杀气逼人第10章 纵横捭阖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0章 惊天巨变第33章 各显神通第85章 军歌嘹亮第2章 火上浇油第35章 作茧自缚第42章 五体投地第70章 台前幕后第20章 咬牙坚持第50章 众矢之的第74章 创新思路第44章 强行贷款第37章 狗急跳墙第50章 废两改元第21章 伟大母爱第28章 心乱如麻第4章 暗度陈仓第24章 走出阴影第41章 广而告之第44章 各有所第26 将计就计第14章 百感交集第53章 不可收拾第2章 火上浇油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8章 敲山震虎第68章 弥留之际第28章 直言不讳第21章 伟大母爱第13章 转危为安第2章 浴雷重生第1章 独辟蹊径第4章 智困枭雄第9章 以暴制暴第88章 各有所谋第90章 铁的手腕第4章 东亚角逐第67章 国防经费第59章 宪法草案第14章 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