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离乡情怯

已是二月光景,武昌城外,火车站前,禁卫军官兵们排列得整整齐齐,个个精神抖擞,像极了在冰天雪地中依旧傲然挺立的青竹。

他们完全有理由如此骄傲!

在武昌之战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关于革命党起初气势汹汹,后来又兵败如山倒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孙传芳率部牢牢守住了楚望台军械库,使得叛军无法利用军械库中的枪械子弹武装自己,力竭而衰;第二条,陈宦率部牢牢坚守了钦差使团驻地,在武昌城九成以上要地为叛党所占据的前提下,禁卫军防区的巍然屹立成为了叛军的心腹之患,也成为吸引众多叛军的最佳诱饵若无这种吸引,第二天天亮时分的里应外合就不能如此顺利。

而这两条原因都与陈宦有关,第一条是陈宦当机立断下的命令,第二条是他直接参与并指挥的。是役过后,陈宦威望如日中天,原本禁卫军上下对林广宇重用陈宦作为良弼副手的用意还看不真切,对非经留洋深造而能获此高位的陈宦有所非议,经此一役,不但陈宦的地位为人重视,皇帝用人至明的声誉也愈发隆响。

平定武昌叛乱之后,为帮助湖北方面维持治安、巩固秩序,协助黎元洪整顿、清理湖北新军 4000来名禁~全权指挥,听候新任湖广锡良的差遣。在陈宦的全力帮助下。锡良很快稳住了阵脚。不但清剿了隐藏在武昌城内地革命党,而且还将在兴 国、大冶等地活动地会党一网打尽。在这个过程中,禁卫军不但扮演了军队的角色。更多的时候还扮演着警察和教官地角色。

巡防营裁撤后,武昌城的治安便由禁卫军所接管,原本在巡防营监管之下流弊丛生的武汉三镇,仿佛一下子便清静了不少。往日许多欺行霸市的地痞流氓要么被禁卫军就地正法,要么慑于禁卫军的威力而不敢煽动。那些乌烟瘴气的赌馆、烟馆、妓院也在整顿之中收敛了不少。

说是教官,是因为黎元洪在重建第八镇地过程中。招募了一大批新兵入伍。禁卫军官兵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训练的任务来,不但用禁卫军训练法牢牢教导着这支新建的部队,还且还抽调了30来名连排 升两级后出任新军的骨干军官。

禁卫军人虽少,地位和意义却是重大,今日返京,有这么多大员相送,足以说明他的地位和意义。

目睹着禁卫军军旗的徐徐落下、收好,在场的禁卫军们无不满含热泪。望着武昌这片禁卫军自成立以来浴血奋战的土地,这片近名军中袍泽长眠与此地土地,挥洒着他们的热泪。

今日是驻鄂禁卫军返京的日子,湖广总督锡良领着一帮文武官员前来相送。今日清晨。等陈宦自总督衙门辞行开始,锡良就一路送将过来。走了一程又一程,已经从武昌城走到了火车站里,他还舍不得走。

身后的随从早就从总督大人如此反常地态度中看出了端倪,这种送法,不要说上级送下级不曾会有,即便下级送上级也同样不是如此,瞧两人的做派,倒像是相交至深地旧友呢。

“大帅,您请留步,不可再送了。”陈宦眼中闪烁着泪花,“宦受大帅恩深重,百死不能报答,此番驻鄂协防,固是职责所在,但在卑职心目中,亦是报大帅昔年知遇之恩的一部分苦心。如不是甲冑在身,学生必定承欢膝下,侍奉大帅终身。”

陈宦的言语是有前因后果的。二十多年前,湖北安陆县有兄弟两 人,一耕一读,父亲早亡,留下无衣无食的老母,日日以泪洗面。兄弟二人中,老大不好读书,老二却一天到晚读书,老大认为是个不会生计的书呆子,很瞧不起他。##有一次气他只知道念书,便用铁条重重打在老二头上,老二被打,昏了过去,可他并不因此而憎恨哥哥,仍然笑脸相向,埋头读书这人就是陈宦。

陈宦后来实在是因为受不了老大的闲气才离开家乡,他在武昌进过自强学堂,在北京住过南学,中过拔贡,入过武备学堂,替河南学政代阅过试卷,闯荡多年,林林总总下来却仍是穷困潦倒,不受重用。

但人的际遇真的很难预料,就在他最为

时候,幸运忽地落在头上。五年前,四川总督锡良  声而特意招揽,甚至为纾解陈宦的困境,特意先汇了八百两纹银请他入川。这位总督大人实在是位可敬可爱的人物,他不但能够识拔人才,而且礼贤下士。他没有像普通官僚一般等着别人上门求见,而是当夜就微服简从去陈宦下榻的小旅馆拜访,并且通了个假名,为的就是考究陈宦的真才实学。

陈宦丝毫不以不速之客来访而诧异,反而执礼有加,与其促膝畅 谈,谈到得意处,两人开怀大笑。第二天入总督府拜访时方知昨夜之人居然是总督大人。由此,锡良对陈宦大为倾佩,认为其不但懂礼仪,有学问,而且知兵。实际上陈宦虽熟读兵书,入过武备学堂,但没有正儿八经地当过兵,毫无军中阅历,但锡良用人之明便在如此,第二天就发表陈宦为四川讲武堂提调的任命,锡良为了防止底下人议论陈宦资历不够,还暗中出钱给捐了一个四品京堂的顶戴。过了两年,锡良调任云贵总督后,又把陈宦调到云南任讲武堂堂长,前次禁卫军选拔,陈宦便是经锡良推荐而入了禁卫军。

官场那句“受恩深重、感激涕零”的口语通常只是敷衍,唯独陈宦对锡良来说是却是千真万确的。

“二庵,你能有今天,说明我当时没看错人。”锡良的情绪也十分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只是,你这一去,我们何时才能再会面 啊……”

锡良其实也是话中有话。陈宦留驻湖北后,锡良便向国防部打了报告,要求调陈宦为第八镇统制,由其全面辅佐。陈宦其时虽已步入高级将领的行列,又系禁卫军的要员,但仍然没有担任一镇统制来得吸引 人。在锡良的心目中,黎元洪虽然也是一名不错的将领,知兵善用,谦虚谨慎,对自己也尤为恭敬。但不管怎么说,用生不如用熟,黎元洪再好,锡良也感觉没有陈宦用起来贴心。

这种情形不独是锡良有,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有,几乎成了上位者的通病。昔年北洋水师,明明刘步蟾等一干留英新锐足以担当水师大局,李鸿章偏要安排丁汝昌为水师提督,甲午之败,原因固然很多,任命丁汝昌做这个水师提督的败笔也是原因之一。同理,原先湖北军界张彪和黎元洪相争,虽然张之洞知道张彪无论能力还是个人品行方面都不如黎元洪,但就因为张彪俯首帖耳,又有一层夫人方面的关系在,内心十分欣慰,还是将第八镇统制的位置送给了张彪。

由于陈宦是禁卫军体制,虽然锡良极力争取,陈宦本人也极为犹 豫,但铁良等人还是不敢怠慢,只管请了圣谕而行。

听了锡良与陈宦之间的故事后,林广宇淡淡一笑:“将帅相知,上下齐心,固是一大幸运。可国家多事,哪里来那么多上下齐心呢?陈宦为人品行能力如何,朕清楚的很,不然也不会委以重任;锡良用人有 方,朕也是明白,不然不会委以总督湖广重任。但此风决不可再长,张之洞之于张彪便是前车之鉴……”

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什么,那一句“防止兵为将有,将只为帅驱使”的概括就足够了,陈宦的任命后下来后,依旧在禁卫军担任副师长。

锡良心中即便有一万个舍不得,自然也不便多言,只管依照行事,现在送别时分,更勾起他这份伤感,如何能够不提?

见微知著,何况陈宦跟随锡良经年,早将对方的心理摸得一清二 楚,但君命难违,他还是硬着头挤出笑脸:“但凡学生稍有空暇,必定会来看望大帅。现在铁路交通方便,说不定今年中秋便可前来探访大 帅……”

“如此,也好,也好……”锡良紧紧握住陈宦的手,“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去年将你推荐去禁卫军任职,便是希望你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你我都是为皇上当差,你既然供职禁卫军,自然也不便强留。”

“大帅保重,卑职去了……”就在刚才那一番交谈的时候中,排列整齐的禁卫军已经都上了车,上千号人的目光只在陈宦与锡良处。

“去吧……”锡良挥手致意,兀自克制着那份惆怅……

第91章 强力弹压第39章 晓之以理第20章 恩威并施第43章 盐政改革第28章 心乱如麻第35章 作茧自缚第6章 惊心动魄第84章 睚眦必报第21章 双管齐下第8章 满头大汗第36章 自求多福第66章 群策群力第98章 国内建设第14章 否极泰来第4章 暗度陈仓第41章 广而告之第32章 官制改革第76章 黑虎掏心第95章 制度改良第48章 始于海关第80章 亡命天涯第56章 中外同理第41章 广而告之第33章 以退为进第91章 祸水旁引第三十三章第47章 过于轻敌第30章 圣意难懂第60章 五权制衡第73章 革新兵器第5章 胶东风云第15章 两相权衡第35章 虚虚实实第15章 步步进逼第87章 神兵天将第30章 原来如此第43章 风云际会第87章 表面功夫第88章 控制局面第24章 走出阴影第58章 帝国宪法第24章 怒不可遏第35章 以华制华第25章 因势利导第64章 痛下决心第8章 箭在弦上第37章 狗急跳墙第23章 深明大义第75章 禁卫军容第40章 雷霆震怒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0章 进攻方向第41章 章程既定第44章 各有所第1章 独辟蹊径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13章 暗藏杀机第83章 箭在弦上第8章 改弦易辙第5章 果断决策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31章 中日博弈第5章 错综复杂第75章 禁卫军容第21章 出动新锐第59章 锦囊妙计第10章 纵横捭阖第49章 本位之辩第77章 暗云飞舞第94章 虚晃一枪第26章 冠冕堂皇第28章 心乱如麻第93章 步步紧逼第6章 暗潮将起第19章 推心置腹第73章 明修栈道第38章 锋芒毕露第65章 财政预算第68章 规划编成卷首语第17章 盖棺论定第44章 强行贷款第93章 步步紧逼第15章 两相权衡第39章 晓之以理第38章 锋芒毕露第3章 慈禧归西第27章 相互妥协第13章 转危为安第23章 商讨对策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44章 各有所第15章 兵事兴革第11章 血战武昌第31章 暴起发难第3章 决不退让第17章 战术转型第49章 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