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狗急跳墙

方就任直督后,虽然获得了“疆臣之首”的尊荣,但由于不兼北洋大臣的差事,在权势上不要说与李鸿章、袁世凯相比,就是与杨士骧比较起来都要差一大截,而且自抵达天津后,接连被林广宇下旨训斥了好几次,虽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后果,但却足以让其感觉郁闷,尤其是永平事件、张勋事件以后,让他愈发认识到直隶局面的棘手。

对于朝廷改良盐政的提议,他从心底并不以为然,认为这将剥夺天下督抚对于地方财政的控制权,是朝廷与地方政权的开始。但在直督这个位置上,他没有了往日担任南洋大臣的本钱,而且屡屡为林广宇所训斥,至少在表面上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当然,朝廷所宣布的查办盐商说得由朝廷与直隶一家一半的好处也让端方怦然心动。经过维新元年的财政清理,直隶和北洋巨大的财政窟窿已经显现,端方虽然不必为这个窟窿负责,但却负有填补窟窿的义务,朝廷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既然拦不住查办的势头,那么干脆顺势而为,为直隶捞取一些好处便成为他次优的选择。

而岑春煊作为钦差大臣的到来,更让端方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受——“官屠”名声在外,维新元年打了三个贪污集团,岑春煊在其中出力甚多。在疆臣任上,端方与其余官员一般。并非毫无可供指摘之处,所以对岑春煊亦极为忌惮。有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岑春煊铁了心要查办不法盐商,端方断然没有强行作梗地必要。

是故,当盐商利益集团求见端方之时,他的态度是极其微妙而复杂的。但在表面上仍然是不动声色。

“大人,朝廷此举我们俱认为对大人的仕途和将来的前程不利。这不是何老板和张大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长芦盐商和您地问题。”来人是长芦盐商一致推举出来的总代表,姓高,实力在长芦盐商中首屈一指,握有大量的引票。

何老板是杨翠喜一案中的关键人员,正是他接受了袁世凯瞒天过海的招数,为段芝贵贿赂载振的行为遮掩。诡称杨翠喜是他府上丫环,案情大白与天下之后,此人便作为庆-那余党而投入了监狱,一审之下,不但供出了长芦盐商界历来与权贵们的利益勾结,亦直接交代了盐商与直隶盐运使张镇芳之间的非法勾当。

“不知高老板这话是何解?”长芦盐政这潭水到底有多深,自然也不便贸贸然趟进去,所以听明白对方来意后只能揣着明白当糊涂。

“大人难道真不明白?”来人虽然不愿意当面拆穿端方装糊涂地做派,但言辞间依旧犀利。“盐政改革,表面上只是朝廷与长芦盐商之间的交涉,但岑春煊与泽公明着打张大人,矛头却是指向大人。”

端方一脸苦笑:“张镇芳其罪如何,目前并未定论,如何又涉及到我?而且即便张镇芳有罪。他亦不是我保举之人,干我何事?”

“大人,您这话便有点言不由衷了。”来人压低了声音,低声说道,“我听到可靠风声,财政部这次不仅要查办几个关联之人,更重要的是收拢盐政管理的大权。”

“是又如何?”

“这便有巨大干系。”来人愈发神秘,“长芦盐商每年除正经盐税外。还额外报效直隶与北洋若干金钱,其数额决不在盐税之下,今后如收归朝廷,这笔报效就不能为直隶所用。而且……”

来人拖长了声调,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递给了端方:“大人,这是您每年的例份。”

端方接过来一看,暗暗心惊,银票上分明写着见票即付20两的字样,看来这帮人物的能量真的不小,一出手便是这么大的数字,李鸿章、袁世凯前后几任直督恐怕都捞足了。

看着端方眼中流露的羡慕与向往,来人已经….1 暗暗偷笑——说了半天闲话都不顶用,还是20万银子来得有效。

但是,端方却把这张银票慢慢推了回来,虽然十分依依不舍,但还是推了回来。

“无功不受禄。”

必苛求自己?”高老板再度把银票推了过去,“此事你知我知,绝不会……”

“不让,某极惭愧。”端方再度推了回去,“你们地要求恐怕办不到。”

“只求大人办,不求一定办成。”银票再度推回来……

来来去去几个来回,端方拒绝的力度越来越大,言语亦越来越坚决,来人无法,道一声“叨扰”,怏怏然地走了。

这人走后,端方最得力的心腹幕僚便从里间走了出来:“大人何苦拒绝?”

“不然,其人所托之事绝难办到。”端方抿了口茶,“泽公对盐政大权思之而欲得,又有岑春煊虎视眈眈,这20万两,虽说是:<知我知,可将来会变成怎样并不好说,万一传到官屠的耳朵里,岂非前功尽弃?”

“那大人就眼睁睁地看着财政部下手?”

“不然,我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动一番脑筋。”

高老板府上打探消息的人已经等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一看他垂头丧气地回来,不免有一丝遗憾,但又不肯放弃最后的侥幸,问道:“大事如何?”

“不行,端午桥拒绝了。”

“这可如何是好?”众人一脸焦急,仿佛已经看到了手中引票转换为一张张废纸那样的可怕情形。

“端午桥虽然拒绝了,不过并没有把话说死。”高老板定了定神后说道,“他的见解同我们一般,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兼之被岑春煊吓破了胆,不敢动作罢了。”

众人心想,这济什么事?心头大惧,脸上神色愈发焦急。

在原地踱了三个圈后,高老板的脸色忽地掠过一丝狰狞,随即又消逝在无形中,只淡淡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束手待毙,等着人家发落我们吧。”

“这如何使得?”众人都是几十万两银子的身家投在里面,利益攸关之下那容如此淡然,有几个跳起脚来说道,“要么再去找找几位周老板,请他们转一二?”

“无用!我已经打听过了,周大人放洋出去考察了,恐怕半年都不见得能回国,等他回来再疏通,黄花菜都凉了。”

唉……一声长叹。

“诸位若是信得过我,这20万我还另外去想办法……”

“自然,自然……只要有办法挽回,不要说这20万,便20万亦无妨。”众人已是病急乱投医,平素都是极为精明的铁公鸡,此刻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不必,看吾行事。”

张镇芳府上,原本车水马龙的局面最近却出人意料地寂静。

看着高老板的到来,张镇芳只抬起了头,面无表情地说道:“如何,端午桥处走不通吧?”

“确实不出大人所料,岑春煊处不必走,端方处走不通,载泽处与虎谋皮……”

“那就束手待毙喽?”张镇芳惨然一笑,“我张某倒是咎由自取,可你们呢?一大票家业可就便宜了人家了。”

“大人何出此言?我们多年的交情,岂能说断就断?再说,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无非是先死后死地区别罢了。”

“难得你还如此清醒。”张镇芳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兔子急了好咬人,何况你我?”

听这个口风,高老板知道对方有话交代,便问,“该如何?”

“听说最近革命党十分猖獗,暗杀、爆炸之事屡有发生,倒不如……”

“诚如大人所说。当年五大臣出洋考察,被革命党一炸弹耽搁了半年之久,如果天津城里也如此,恐怕就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了……”

哈哈哈哈,两人狂笑。

笑声过后,张镇芳压低声音:“事不宜迟,立即动手。此次钦差使团并无禁卫军护卫,倒是……”

“大人所想与某略同,只是到哪里去物色革命党?”

张镇芳看似漫不经心地掏出了一个纸条,“喏,就是此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干!……

第17章 战术转型第65章 心有灵犀第15章 惴惴不安第95章 制度改良第34章 心有灵犀第74章 暗度陈仓第29章 深不可测第7章 身陷雷区第86章 特殊使命第11章 宪政精髓第71章 国造机枪第54章 国会大厦第84章 利器准备第12章 千钧一发第9章 短兵相接第22章 方寸大乱第49章 同仇敌忾第18章 精兵强将第86章 猝然发动第44章 强行贷款第68章 弥留之际第12章 唇枪舌剑第9章 短兵相接第12章 大张旗鼓第24章 怒不可遏第24章 下定决心第11章 雷霆万钧第22章 别出心裁第29章 高深莫测第39章 平地惊雷第11章 绵绵不绝第73章 革新兵器第61章 明察暗访第6章 折戟炮战第37章 争吵不休第24章 走出阴影第47章 针锋相对第81章 渐次推行第28章 心乱如麻第35章 虚虚实实第72章 校场展示第46章 置身事外第30章 原来如此第27章 相互妥协第60章 五权制衡第27章 暗度陈仓第29章 深不可测第24章 下定决心第29章 左右为难第56章 中外同理第59章 锦囊妙计第2章 浴雷重生第39章 分道扬镳第41章 革命前途第60章 投机倒把第86章 猝然发动第53章 帝国国会第13章 转危为安第15章 步步进逼第23章 内外有别第28章 心乱如麻第4章 东亚角逐第82章 如履薄冰第34章 生离死别第5章 胶东风云第42章 五体投地第87章 表面功夫第50章 众矢之的第71章 国造机枪第65章 财政预算第1章 独辟蹊径第72章 校场展示第17章 弦外之音第8章 箭在弦上第13章 暗藏杀机第16章 内紧外松第35章 额外插曲第50章 众矢之的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82章 剑指广州第13章 转危为安第55章 首日议程第7章 多事之秋第8章 海雷神威第86章 特殊使命第83章 箭在弦上第14章 百感交集第86章 特殊使命第51章 积极稳妥第60章 投机倒把第50章 废两改元第78章 借力打力第43章 盐政改革第68章 规划编成第24章 怒不可遏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54章 国会大厦第41章 章程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