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进攻方向

日置益不知道的是,在他刚刚离开公使馆前往外务部进行抗议的时候,比昨日遭遇雷区更具震撼性的消息亦传到了大本营。

在收到潜艇报告作战结果后,彻夜守候在无线电前的参谋班子迅速地将消息传递给了王士珍。

“好!这可给了小鬼子一个下马威……”

“总座,我建议天亮之后派飞机出去侦察一番,看看到底是何,然后方便回报大本营,也利于下一步作战安排。”

“有理。天一亮就赶紧派出去,一个中队,不……两个中队。”

由于潜艇在偷袭得手之后就撤走了,再加上夜色朦胧,也确实看不清楚,所以所有的战况报告都比较模糊,但在两个中队的飞机抵达作战海域后,情况就一目了然。

海面上漂浮着两三艘倾斜了七八度的军舰,甚至还有人在水里挣扎。凌晨时分的雷场、鱼雷和误伤简直要了加藤舰队的命。满载着物资和士兵的运输舰被击沉了数艘,大批官兵落水,虽然就近的军舰紧急赶去支援,但又不慎触雷,甚至于还有两艘驱逐舰因为海域狭小、避让不及而撞在一起——落水的人就更多了。

“小鬼子居然也有今日?”领头的长机远远就看到了敌人的窘样,兴奋之情几乎溢于言表,若不是各机之间还没有无线电联络,他的声音怕是要穿透整个机群。

杀下去……长机摇动着翅膀。对着身后地机群发出了跟我来的指示。

不是说来侦察的么?扑那么下去干什么?众人虽然有些迷惑不解,但一看场面,全部兴奋起来,不看个究竟简直对不起自己的眼睛。

“敌机……支那人的飞机。”本来窝着一肚子火,正着急地指挥手下救援的加藤忽然听到参谋的叫声,下意识地便抬起头来,只见两队飞机已经飞奔而来。

“哒哒哒”长空里,一马当先的长机喷射出一道怒火,机腹下面的机枪开始了点名。

明白了……

后面紧随而至地飞机亦飞扑之下。用机枪奏响了中国军人的怒火奏鸣曲。

本来落水的日军已经被救援的七七八八了,机枪声响起地时候,神尾的心猛地一沉——坏了。

过来,那一个个在水面上浮动的人头成为飞机扑面过来最好的靶子。一梭子下去,海面上一片红色,挣扎了大半晚上,早已筋疲力尽地日军根本无从招架。子弹破空而来,颗颗咬肉,收割的就是他们的性命。

等到日军军舰上反省过来,准备动用武器还击后才发现这样令人沮丧的事实:舰炮根本够不着那么高地角度。而机枪只有陆军才有,很多已经随船沉没,即便没有沉没的。一时也找不到地方可以施展开来还击。

“哒哒哒”。长空中道道火镰收割着性命。直朝甲板上扫去,便是加藤的参谋军官也被击伤了几个。若不是随从眼疾手快将加藤扑倒在地,加藤同样也得挂彩。

“八嘎!”神尾气得跳脚、加藤气得吐血,却发现丝毫不能奈何飞机。

若宫丸上本来就几架水上飞机,正着急着想放飞,在空中盘旋扫射地战鹰哪容得敌人还手,直接两梭子打下去将敌机击个粉碎。

反复盘旋射击,直到每一架飞机都清空了自己地弹药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战场,下面,则是一片狼藉和满目疮痍地舰队。

龙口附近海面,骄横跋扈的日军先是收到了水雷阵,然后遇到了潜艇,清晨又碰到了飞机这个煞星,损失惨重。触雷地、中鱼雷的运输舰有4,7艘,随船沉没的日军官兵有C,扫射中毙命的日军亦有100人。虽然但从数字上看日军损失并不大,但却是给了这支骄横的军队以沉重打击。

收到飞机侦察的回报,指挥部里大大说好。

“快!”王士珍挥舞着拳头,“将战况报告给大本营,报告给皇上。”

“好!”内阁会议上,听了铁良的战况报告后,原本对战事不无揣揣的大臣们吃了老大一颗定心丸,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了。

“初步

芒,不知大本营下一步有何打算?”徐世昌眯起眼睛之后,他连续数夜没能安睡,一方面担心交战不力,为国家带来更多忧患,另一方面又愤慨于日本的咄咄逼人,觉得已经被逼到角落里,再不奋发,恐怕真是亡国有日了。

“国防部研究后认为,以山东方面目前的兵力和部署,要抵抗日军的登陆和骚扰是绰绰有余,即便日本再增加1~2个师团,也握予以应对;但我们的不利情况亦相当明显,日军占有制海权,可以任意挑选登陆场所,一旦在长江以南的省份登陆,恐怕鞭长莫及……当然,若在东南沿海一带登陆,等于是向我国全面宣战,况且,英美诸国在南方商业利益甚多,也决不容许日军胡来。”

“铁大人言之有理。”梁敦彦接口道,“目前中日外交交涉虽然陷入僵局,但局势尚不至于如此恶化,英国虽然与日本是盟国,也参与了对胶州湾德军之战,但在北上登陆一事上,依然同日本保持着距离。朱尔典公使向我保证,英国没有进攻中国、破坏帝国中立地位的想法,但是也不愿意中日就此失和。”

“日人挑衅再三,即便失和,也是日人所为。”皇帝为这事定了调子,“英国人自顾不暇,这种声明不听也罢,美国人有什么表示?”

“美国人对目前的局势表示遗憾,对帝国的地位表示同情,但对方也说,他们只能声明维持‘门户开放’政策,不太会直接插手中日之间纠纷的解决,由于日方已拒绝了美国居间调解,所以美方也无能为力。”

“日本人盘算着老甜头,哪肯这么容易就让步。”皇帝一声冷笑,“两个字,‘照打’!”

“龙口湾附近的战斗,固然予敌以重大杀伤,但对其主力并无太大影响,登陆器械和船舶也仍旧足以维持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从心态上看,日军前次被我预设地雷阵和新式兵器所趁,实属轻敌大意之故,心中未必服气,仍有在原址重新试探、报复的可能。综上所述,臣大胆预测在山东沿海仍将有一次较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矛头直指我国防军,其余地方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动作,动也是佯动,目的在于吸引我们的视线。”

“铁良,依你说当在何处?”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铁良身上,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臣以为还在此处。”

“龙口湾?”众人窃窃私语。

徐世昌出面维持秩序:“请诸位听铁大人将话说完。”

“第一,既然日军认为是过于大意,那么心中必然不服,在哪里受创仍然会在哪里支持;第二,龙口湾此处确实适宜登陆,日军准备许久,倘若因这一点就退步,实在难以接受;第三,兵法有虚实结合的法子,日本人自然也深得其中道理,认为已在龙口湾吃过一亏,我方必然大意,如果雷霆一击,说不定效果更好。”铁良娓娓道来,“当然,在原址反扑和报复只是国防部分析的、可能性较大的战事走向,其中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需要前敌总指挥临机把握,我主张是在战略上要着眼于击退任何来犯之敌,但在战术上却不必拘泥于区域防守,山东海岸线较为漫长,要一一分兵把守几乎毫无可能,而应保持部队的机动性,便于随时堵漏补缺。”

“八嘎!”得到确切消息的山本权兵卫首相勃然大怒,将一串串的骂声送给了远在山东的加藤。

一旁的长州派陆军虽然带有看热闹的快意,但无论如何,海军在龙口湾吃瘪对于陆军并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葬身鱼腹的绝大多数都是陆军将士。

“下一步怎么办?”外相加藤高明脸色铁青,日置益添油加醋地向他汇报了梁敦彦的答复,再结合目前的战报,让他更加怒不可遏。

“不必多说,继续进攻!”

“地点呢?”

“这里!”山县有朋重重地在地图上画了圈,“如果海军再办不好,我要求对海军进行改组。”说罢,拂袖而去……

第48章 始于海关第27章 暗度陈仓第41章 革命前途第69章 军工事业第33章 各显神通第17章 鞠躬尽瘁第17章 盖棺论定第25章 煽风点火第37章 心心相印第2章 浴雷重生第24章 两全其美第39章 晓之以理第29章 高深莫测第68章 弥留之际第42章 各种心思第25章 山穷水尽第20章 恩威并施第73章 革新兵器第14章 否极泰来第26章 冠冕堂皇第25章 横生枝节第23章 深明大义第40章 最后时刻第93章 步步紧逼第88章 控制局面第64章 痛下决心第21章 另辟蹊径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1章 绵绵不绝第86章 猝然发动第13章 英魂不灭第63章 亲王闹事第23章 深明大义第8章 海雷神威第10章 惊天巨变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9章 晓之以理第28章 体察圣意第11章 宪政精髓第43章 盐政改革第76章 黑虎掏心第7章 真才实学第90章 铁的手腕第8章 海雷神威第12章 大张旗鼓第66章 群策群力第86章 特殊使命第3章 铁厂之辩第10章 纵横捭阖第19节 棋高一着第12章 大张旗鼓第11章 血战武昌第16章 离乡情怯第12章 快速炮击第19章 考题买卖第17章 弦外之音第53章 帝国国会第58章 回心转意第40章 革故鼎新第17章 盖棺论定第57章 推心置腹第95章 制度改良第71章 利益交换第7章 多事之秋第21章 另辟蹊径第2章 火上浇油第26章 彻底解决第97章 图穷匕见第84章 睚眦必报第31章 中日博弈第13章 英魂不灭第2章 火上浇油第94章 趁势改革第5章 建章立制第69章 军工事业第38章 刺客来临第33章 各显神通第59章 锦囊妙计第53章 帝国国会第37章 头头是道第2章 火上浇油第53章 帝国国会第25章 横生枝节第55章 首日议程第41章 革命前途第20章 出人意料第2章 试点湖北第1章 秘密布置第41章 广而告之第79章 逃之夭夭第34章 排除干扰第65章 财政预算第7章 多事之秋第26章 彻底解决第23章 深明大义第28章 深谋远虑第90章 危在旦夕第92章 善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