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下定决心

围圈中的神尾师团处境在国防军的四面压迫下,处境恶劣,甚至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先是各类中口径火炮打光了弹药,成为了一堆堆价值不菲的垃圾,神尾本着“不可资敌”的精神,命令部队予以销毁;紧接着是各类小口径火炮开始告罄,平均每门山炮的炮弹数下降到只有可怜的几发,但即便如此,炮击还要时不时予以继续,因为部队还在做突围的尝试,在突破国防军防线时需要动用火力压制,因此也就少不得炮兵掩护,包围圈中的参谋长咬咬牙,将有限的弹药集中到进攻部队的直属火力上,至于那些保养情况不是很好,年份稍嫌久远的山炮,同样只能予以就地炸毁,保证状态最好、效果最好的山炮有炮弹可以利用。

相应的,那些精简下来的炮兵被参谋长大人动用火线变更的本事,纷纷补充到人数受到严重削弱的联队中去充作步兵。没有了火炮的炮兵此时悲惨地连普通步兵都不如,因为后者好歹手中还有三八大盖可以证明自己的步兵身份,那些前炮兵却是连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杆,勉强通过重新分配战死者的武器而得以维持;再次是轻武器弹药的短缺,日军一贯信奉“准确度第一”的原则,片面强调“一杆百发百中的步枪好过百杆百发一中的步枪”,因此在弹药携带量上不够充足,士兵们经常被教育要发扬武士道精神,用勇猛和白刃战而不是火力来压倒对手。

无奈的是。这一愿望在包围圈中很难实现,国防军防御线地火力密度和强度是压倒性的,根本不给日军部队白刃战的机会,日军在尝试突围的过程中为了要取得火力上的大致平衡,不得不同样消耗弹药用于维持,虽然步枪的开火频率小于国防军,但机枪的消耗量却超过了规定用度的3,,:::.填。因此,平素最为普通的子弹到了此时也开始紧缺起来;再后来则是给养和物资的匮乏,登陆作战为了尽量减轻士兵们的负担,往往只让部队携带2地口粮。分通过后勤供应或就地筹措而得到满足,但神尾师团既然已经是包围圈中的困兽,根本谈不上后勤供应,包围圈中虽然有不少民居,但老百姓早在战端开启前就逃得一干二净,坚壁清野的现实使得鬼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若不是考虑到今后民众生活的需要,国防军原本是要在水源中下毒的。不过也算是将鬼子折腾的够呛。

神尾师团人均口粮先是被削减到了三分之二,第二天又被削减到了二分之一,第三天却只剩下三分之一了……一个百来斤重。需要背负近20斤装备和进行大运动量作战的战斗兵,给养下降到了可怜一个个饿得脚步发飘,两眼发直。就是这样地给养,还是通过抢回部分战死者尸体。搜刮他们身上的粮食才得以实现的。这些从战死者身上扒拉下来地饭团往往带着泥土和污血,饿昏头的士兵也顾不得了,一口咬下就是。

骑兵部队的马匹也被大量枪杀。先是轮到受伤或者年老的马,后来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哪一匹肥就吃哪一匹,因为马料不继,军马如果光吃青草不喂马料的话(马料早就用没了)掉膘很快,不抓紧吃只能是浪费。骑兵在日军中地地位颇高,待遇也较步兵高出不少,平日里双方就互相看不顺眼,很难说此时枪杀马匹的行为没有为往日遭遇出气的情绪。反正步兵开始杀马地时候骑兵是拼命阻止的,但当真饿昏头的士兵不仅杀了马匹、吃了马肉还安然无恙后,这种阻止就开始力不从心了。不时有骑兵和大队的步兵起争执,结果往往是人多势众的步兵一拥而上,将骑兵打个头破血流后开始杀马,也有武装械斗的,但没了马的骑兵如何搞得过步兵,只能是甘拜下风。

消息一层层地汇报到了参谋长处,后者脸色铁青却一言不发,突出的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前来诉说委屈的骑兵联队长。不识相的联队长本来还想再申诉两句,猛然发现参谋长面前赫然摆着的是一条已经烤成9分熟的马腿肉,上面还留有参谋长大人滴落下来的口水,他就识趣地再也不说一句话,漠然地退出指挥所。随即,有组织、有纪律的杀马行为就开始了,不过目标已经换成了肥的先吃。很自然的,失去了马匹的骑兵,不再为骑兵提供配套服务的辎重兵也被当作步兵开始编入步兵联队。当然,骑兵的荣耀还是要维护的,大队旗和原先标识为骑兵的各种符号一股脑儿带入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的官兵们也很识趣——既然已经吃了人家的马,让人家当步兵总该热烈欢迎罢!

通过各种手段,想尽各种办法,富有“机智”的参谋长将几个联队在战斗中的损失力量充实了不少,使得某些个原先不成模样的部队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人气和战斗力,至于能不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神尾师团在回复大本营和神尾的电报中,“不无吹嘘”地表示:本师团结构编制依旧完好,战斗兵员和部队人员较为充足,依然具有70%的力量,所虑者……天知道这七成的战斗力是怎么算出来的,反正在神尾师团长和参谋长眼中,只要补充完毕步兵联队,其他支援和配属力量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份自大和傲慢让他们吃足了苦头,大本营方面据此就认为:“……神尾师团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应该坚守防线,等待增援部队一起完成山东攻略……”

实际上此时的日军深陷险地、苦苦挣扎,无论是物

弹药都陷入前所未有地窘迫中。每个人都翘首以待不管战斗力量是否还真的有八成,士气起码没有八成。甚至于每隔2小时就要呼叫一次“我部请求战术指导”。好不容易盼来了东京方面的增援消息,却被告知由于动员缓慢,起码还要再坚守9天。一干将佐牙齿咬得嘎嘣嘎嘣,在指挥部里破口大骂军部的饭桶却也只能悻悻然地等待那遥远的1个师团。

客观地说,包围圈中的神尾师团并非没有突围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在两个限制面前变成了不可能。第一,被分割包围的后卫部队需要营救。鬼子是断然不肯放弃一部一人地。何况后卫有近1万的[.顾友邻,这是一个优点,可以最大限度激发本方的士气,但现在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缺点。这部分被重重包围地后卫部队就成了神尾师团的拖累,不仅伤病员比例最高,境遇也是最惨;第二,东京方面的瞎指挥。大本营以为派出援兵这一事实足以给被包围部队支援,因此没有命令神尾师团断然突围,那帮只会纸上谈兵的大本营参谋甚至还在做着内外夹击,反攻国防军的美梦。当然,板子也不能光打在东京身上。军舰上的神尾、包围圈中的参谋长等人的“7成论”也要为此负责。

套在神尾师团脖子上地绞索越勒越紧,与粮弹两缺的日军相比,国防军的情况可要好了多了。山东前指除了在战前通过军事演习地幌子囤积了大量物资、弹药外。此时又通过铁路线运来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弹药。水,套在敌人脖子上的钢铁链条就是用这样的人力物力打造而成,成为敌人愈发绝望、愈发困苦地绞索。

……

“困敌9天,我军从容调动。有序应对,敌军狼狈不堪,场面凄惨;在力量对比上。我军完全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说话者口风一变,神情愈加严肃,“形势变化很快,日本国内已经在争吵的基础上达成了初步地一致,决心陆续加派三个师团到中国参战以挽回局面。根据情报,目前正在集结兵力,征集弹药、补给,估计最快明天傍晚便可准备完毕,最快后天下午3,最迟后天午夜出发……大本营以为,需要尽快解决山东问题。”

说话者不是别人,正是帝国国防大臣铁良。在前方战事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保住胜利果实、体面结束战争,给国家保留元气”成为内阁较为主流的意见,在大本营内部,大家也有不同的考虑。

“从态势上,基本可以说诱敌、困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即便日本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举措(当然,步的动作;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自然是把敌人完全拖死、拖垮最为合算,但方才铁公也说了,形势有变,继续再拖下去恐怕不适合。目前,我国防军主力均云集山东,物资、弹药补给亦以山东战场为主,倘若日军在东北发难,极难应付……我以为山东方向的总攻,应尽快发起,哪怕提前24小时也在所不惜,虽然提前发起总攻有可能会增添度,加大损失,但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否则一旦等鬼子增援部队登陆,解决问题的难度将成倍增长,反而得不偿失。”

“根据军情处的分析和了解,这一次的增援行动,是军部方面以牺牲造舰费用和新设师团扩充费为代价进行的,没有进一步动员,说明日本方面还没有到几欲癫狂的地步,山本内阁也是相当无奈和骑虎难下,将其逼急了只能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这对帝国并没有好处。仗打到现在,我们是占了上风,甚至是占了大便宜,见好就收并不丢人反而是明智之举。”

面对重臣之间不完全一致的态度,皇帝本人陷入了沉思。

干净、漂亮地解决神尾师团是皇帝的期望,也是这场战事应有的一个体面。单纯从军事角度上讲,将敌军围困的愈久就越容易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自身的牺牲和代价也会最小。但从目前整体战略上来衡量,久困不决的围困战不大加大了消耗,而且还会培养敌方困兽犹斗的心态,特别是在得知有确切的增援部队后,不尽速解决只会带来被包围敌军士气的反弹。

从大局观来衡量,如果不能在增援日军抵达山东前解决包围圈中的猎物,势必将增加下一阶段作战的难度,要么是在解决被困之敌时不得不面对包围圈外敌军的夹攻,要么是刚刚解决猎物还没来得及喘息就迎来下一波生力军。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战事的延长与扩大,这是相当不利的。

当然,如果包围圈之敌解决的太早,增援日军失去增援之意后大胆突进,抛开一切顾虑和束缚,直接在渤海湾登陆,国防军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讨论了一阵,似乎也没有更为妥当的办法。

会议气氛很热烈,但压在每人心头的疑问却是沉甸甸地。怎么样趋利避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非常难以取舍和判断的话题。

会议整整持续了6个钟头,各方反复推演、激烈争论、深入权衡利弊,最后皇帝亲自拍板,下定了决心——“对神尾师团总攻开始不得迟于明日午夜,解决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残阳如血,在猛烈的徐进弹幕和昂扬的冲锋号中,对神尾师团的总攻开始了……

第32章 海阔天空第71章 国造机枪第46章 幕后操纵第67章 国防经费第67章 国防经费第42章 各种心思第16章 夜袭得手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2章 方寸大乱第72章 恶有恶报第96章 皇位继承第27章 相互妥协第65章 财政预算第43章 日新月异第15章 两相权衡第60章 投机倒把第97章 深入调整第38章 锋芒毕露第51章 釜底抽薪第9章 进退失据第32章 官制改革第70章 饭馆说书第53章 帝国国会第35章 虚虚实实第70章 饭馆说书第23章 商讨对策第16章 紧锣密鼓第38章 动之以情第85章 事有反复第81章 渐次推行第72章 校场展示第86章 特殊使命第74章 暗度陈仓第18章 敲山震虎第68章 弥留之际第19章 推心置腹第23章 内外有别第90章 铁的手腕第11章 绵绵不绝第24章 两全其美第14章 各怀鬼胎第40章 雷霆震怒第6章 惊心动魄第57章 推心置腹第28章 体察圣意第87章 表面功夫第17章 战术转型第47章 过于轻敌第20章 咬牙坚持第35章 以华制华第85章 事有反复第18章 敲山震虎第4章 阴谋诡计第18章 敲山震虎第43章 盐政改革第46章 幕后操纵第62章 另有用意第25章 因势利导第46章 置身事外第22章 别出心裁第81章 密谋方案第40章 雷霆震怒第39章 晓之以理第37章 心心相印第5章 建章立制第22章 别出心裁第8章 改弦易辙第99章 最终清算第35章 虚虚实实第63章 釜底抽薪第83章 煞费苦心第2章 浴雷重生第83章 箭在弦上第3章 铁厂之辩第1章 全面推进第84章 睚眦必报第4章 智困枭雄第86章 猝然发动第35章 作茧自缚第79章 面授机宜第95章 循序渐进第72章 恶有恶报第62章 另有用意第38章 刺客来临第17章 盖棺论定第70章 台前幕后第55章 首日议程第6章 惊心动魄第84章 利器准备第45章 不虚此行第37章 心心相印第86章 猝然发动第20章 诱之以利第54章 国会大厦第40章 殊途同归第78章 步步为营第2章 链锁效应第38章 动之以情第73章 革新兵器第90章 铁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