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诱之以利

听荫昌说起要退还庚款,威廉二世的脸一下子阴沉下来:“美国确已答应退还一半庚款,但这并不是等于德国也必须如此,两国存在着显着不同。第一,美国的赔款数字大大小于德国,而且只退还一半;第二,申报赔款时美国进行了夸大,而德国赔款经过精确计算,非常符合实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第三,美国退还庚款是附有条件的,绝非是廉价施舍。”

“陛下,您说得都没错。”荫昌仍然满脸微笑,“但我刚才说了这是一笔生意,所谓生意,自然是双方互惠互利之举而绝非单方面付出,所以我需要告诉您德国的收益——它将通过另一个渠道折返,我坚信,你一定认为这是一笔好买卖。”

荫昌从公文包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威廉二世静静地期待下文:

——以德国所退还之庚款设立中德友好基金会,由双方共同管理,聘请德籍人士担任总会计师;

——当年聘请300名德军现役军官赴华担当军事教官,今后逐年增加,5年后达到500人规模,以其人员编为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聘请德国高级将领担当中国皇帝的军事顾问;

——当年聘请300名德国各类工程师与熟练技工,今后逐年增加,5年后达到500人规模,聘请其中最具名望的专家担任工业顾问;

——当年聘请100名德国各科教师在中国各大学及高等学堂中进行任教,今后逐年增加,5年后达到200人,聘请其中最具名望的学者担任科技顾问;

——在京城设立留德预备学堂,培养留德人员,由中德双方共同派员筛选;

——中国当年派遣100名军官赴德国陆、海军或军事院校学习,以后逐年增加,5年后达到200人;

——中国当年派遣100名留学生赴德国各大学学习,以后逐年增加,5年内达到200人;

……

——前述所聘请之德方人员报酬以其上一年实际收入为基准,加发20%的远东津贴;中方派遣人员留学开销由德方按本国学生学费标准结算,其生活费由中国驻德国留学总监确定;

——前述所有费用由中德友好基金一体支付,当年若有结余则滚存至下一年使用,如出现赤字,则由中国依缺口补足。

好一派全面合作的架势,荫昌一口气读完了长长的条款,倒把对方吓了一大跳。

“这是个很宏伟、很庞大的目标。”德皇明显换了口气,“我本人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不感兴趣才有鬼,这意味着德国势力将在军事、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全力向中国渗透,这对做梦都想在远东扩大德国势力的威廉二世而言无疑是一根极其为粗大的胡萝卜,太对这位好大喜功者的胃口了。

荫昌不失时机地趁热打铁:“按《辛丑条约》条款,德国总共可获赔款本息合计9007万余两白银,按现行汇率计算约为每年700余万马克。表面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相对贵国每年11亿马克的军费,28亿马克的财政收入而言只是一个小得可怜的数字,即便没有这样宏伟的计划,也不会影响德国的大局,以如此微小的投资换取这样宏伟的成绩,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会认为是一笔异常划算的买卖。

由于美国率先退还庚子赔款并一再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国内的亲美势力急剧增长,中美关系急剧升温。最近一段时期先是两国彼此的外交关系由公使上升为大使,鄙国向美国贷款修筑锦瑷铁路的合同亦已正式签字,而美国银行团加入湖广铁路大借款的交涉也得到了鄙国政府的支持与理解。我认为,这都可以看作是美国退还庚款的红利,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还会有类似的友好红利。陛下方才也提到了德国所获庚款数额远大于美国的事实,按投入产出的约束,贵国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回报。

庚子赔款的造成固然有鄙国的错误,但不可否认,这对中国国民是一种耻辱感,如果陛下能以大政治家的智慧毅然决策,不惟鄙国民众会油然而生亲切之感,鄙国政府在外交决策上所做出的努力也将有回旋余地。”

马屁人人爱听,荫昌一句“大政治家的智慧”让威廉二世笑容可掬:“这几条很有道理,我能理解,亦有同情,只是事关重大,我需要和内阁进行讨论、研究才能答复与你。”

“陛下,自李中堂去世后,中国国内的亲俄法派已经受到抑制,目前鄙国外务部为首的文官势力是亲英美的,我们几个包括国防部的要员是倾心于德国的,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哪一方能够率先取得外交突破将有可能决定中国将来的外交方向。一旦确定,我作为皇帝的亲弟弟,禁卫军练兵大臣,不管在心底多么倾心于德国,在政治上将不得不与其保持一致;荫昌大人虽然是陛下多年的故交,但也只能服从于这个立场。”载涛插话道,“中国处于历史大变革的关键性时期,哪个欧洲强国能对中国予以帮助,不但这一代中国人,乃至下一代中国人都将与之表示友好。”

“陛下,方才所说的交易只是本次商谈计划中一部分,我们有一揽子全面计划,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经过第一轮轰炸后,荫昌抛出了第二条大萝卜。

“请讲!”

“我先向陛下透个底,随着鄙国国防建设的加快,对军火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今年大概需要进口价值大约1500万马克的军火,包括步枪、重机枪、手枪、火炮等等,今后这个数字还将以年均20%的比例递增;其次,鄙国将加快海军重建步伐,随后将有海军考察大臣前来考察,其军舰订单额每年将不少于500万马克的,且同样以20%以上的比例递增。就我个人而言,我恨不得每一样武器都是德国造,不但方便,而且用起来舒坦。”

“德国的武器是世界上最为精良与先进的。”德皇也不失时机地替本国军工企业吹嘘一番。

“但任何军事采购都受制于外交关系与政治需要,如果陛下不肯在庚款上让步,我无法拿出有利证据去说服鄙国皇帝,更难以说服鄙国政府中那一批亲英美的人士。”荫昌接着描绘这些交易的美妙前景,“陛下应该对军火的利润有所耳闻,一般均在30%以上,个别种类可能还不止。即便中国以大订单采购,德方所获利润水平也在25%以上,2000万马克的销售量贵国企业从中至少可获500万马克的利润,而且每年还以20%的水平递增。”

面对这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数字,威廉二世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子来转了好几个圈,显然在斟酌应该如何答复。望着他思考的模样,荫昌等人会心一笑,抛出第三个让威廉二世目瞪口呆的方案:“鄙国皇帝愿意以其皇室费用(年收入6000余万马克)为信用基准,面向欧洲金融市场发行6亿马克债券。原则上我们倾向于由德意志银行组成联合银行团承揽,要求99折交付(另1%作为发行手续费),年息5厘,分30年还清(前10年只付息不还本,后20年陆续还本付息),债券由贵国银行界单独包销也可,公开面向德、英、法、俄、比、美各国民众发行也可以。但我方只认准德方一家,将来还款也以马克为支付货币,并且希望由德国政府对该债券予以背书,承担有条件的连带责任。”

“什么条件?”威廉二世已完全进入了商人的角色,先不管成与不成,打听起交换条件最为要紧。

荫昌嘿嘿一笑:“生意从来就是互惠互利,如果德国政府为之背书,鄙国将有四项回报,保证令陛下满意。”

——进一步密切中德特殊关系,提升德国在远东乃至欧洲的决策影响力;

——皇帝将聘请德国籍人士担当皇室财政顾问;

——我国承诺五年内每年至少从贵国进口4000万马克以上的成套设备、工业技术、航运船只诸如发电机、大型炼钢炉、大型化学工厂等,按工业设备至少15%的利润率计算,保守估计德国所获利益在3000万马克以上;

——德国金融界将在事实上垄断今后10年的对华贷款。

“太棒了!”威廉二世顾不得溥伟诧异的目光,搂住荫昌又来了个大大的熊抱,“明天,不,今晚上我就召集内阁讨论这一揽子交易的可行性。”

那么,静候佳音吧……

第8章 改弦易辙第4章 阴谋诡计第97章 图穷匕见第6章 宁缺毋滥第33章 现成题目第6章 宁缺毋滥第28章 心乱如麻第81章 渐次推行第13章 转危为安第16章 内紧外松第78章 借力打力第96章 皇位继承第17章 盖棺论定第29章 深不可测第21章 另辟蹊径第53章 帝国国会第17章 战术转型第38章 不欢而散第12章 大张旗鼓第10章 进攻方向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6章 当头一棒第46章 置身事外第42章 五体投地第48章 沉着应战第18章 敲山震虎第5章 建章立制第29章 音若沉雷第82章 如履薄冰第9章 进退失据第21章 双管齐下第7章 大浪涌来第18章 职官考试第39章 晓之以理第8章 改弦易辙第34章 心有灵犀第33章 以退为进第30章 原来如此第2章 试点湖北第42章 五体投地第27章 暗度陈仓第16章 离乡情怯第11章 雷霆万钧第35章 额外插曲第73章 明修栈道第18章 敲山震虎第93章 步步紧逼第29章 高深莫测第2章 火上浇油第29章 音若沉雷第95章 循序渐进第41章 广而告之第28章 心乱如麻第2章 火上浇油第22章 势在必然第32章 官制改革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41章 革命前途第51章 积极稳妥第62章 另有用意第98章 国内建设第15章 兵事兴革第85章 军歌嘹亮第34章 生离死别第19节 棋高一着第86章 特殊使命第12章 快速炮击第25章 山穷水尽第91章 强力弹压第82章 如履薄冰第19章 火从天降第35章 虚虚实实第29章 高深莫测第47章 华美篇章第51章 积极稳妥第3章 铁厂之辩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考题买卖第71章 利益交换第74章 暗度陈仓第27章 相互妥协第3章 铁厂之辩第25章 因势利导第9章 短兵相接第7章 真才实学第10章 变乱纷呈第15章 步步进逼第5章 胶东风云第8章 箭在弦上第12章 千钧一发第25章 山穷水尽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7章 心心相印第4章 智困枭雄第98章 国内建设第12章 快速炮击第63章 釜底抽薪第11章 绵绵不绝第93章 真相大白第80章 亡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