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势在必然

一路喷洒口水,一路签订合同草约,签到后来连代表团三人组都记不清签了多少回字,倒是几个随员机灵,一路留意着数据,统计半天后说道:“怕是已有3亿马克的光景了。”

“什么?”溥伟吓了一大跳,按1海关两约等于3.06马克的汇率计算,差不多一万万两银子已经出去了。

“七叔,这到底行不行?”溥伟不敢问荫昌,只能和载涛商议,“要是洋鬼子拿着合同找上门来,咱们拿什么钱履行?若是酿成外交纠纷再来一次庚子国变,咱们非得给皇上抽筋剥皮了不可。”

“不碍事,不碍事,大政是皇上的定见,出了事也不是我们自作主张。何况临走前皇上再三交代由荫大人负总责,咱们可别僭越了,到时候闹个吃力不讨好。”

“说是说这个理,但我总觉得心里直打鼓,一个多月了还不见柏林有什么动静,怕是人家当咱们开玩笑,听过就算数呢!皇上这釜底抽薪的计策固是英明,可毕竟相隔万里,不能随机应变,咱们这些当差的得有个计较。到底行不行?心里一定得有定见,洋人即便不上门来找麻烦,这些合同传回国去也是不折不扣的丑话……我可不敢再签了。”

被他这么一劝,载涛也有些坐不住,急着去找荫昌商议。后者却是若无其事,只哈哈一笑:“咱们的差事差不多办完了,接下来便可寄情于山水间。”

“您倒是好兴致,可这一揽子方案?”

“该我们唱的戏已经唱了,该点的火也点了,这锅水到底能不能开,还要看萨镇冰这把火。”说着,荫昌便递过来一张从柏林发来的电报纸。

原来后脚出发的萨镇冰已率领海军考察团抵达柏林,看他这幅胸有成竹的模样,载涛心中大定,只不免有些诧异:“不是说老六也要出来放洋么?怎么不见他名字?”

荫昌嘴上敷衍,心里暗想:幸亏没来,要不然这3亿马克经他上下一折腾,还不知道得折损多少!

有禁卫军考察团的良好印象,中国海军考察团也受到德国方面的热情接待,萨镇冰与提尔皮茨早先在中国仅有一面之缘,彼此并不熟络,但由于一揽子方案隐隐作祟,急于打探虚实的海军上将干脆不惜屈尊屈尊纡贵地陪同代表团考察。

萨镇冰有意无意地回避提尔皮茨的旁敲侧击,只直截了当地提出希望向德国定购4艘快速巡洋舰,并拿出了原则性要求——吨位在4000吨左右,尺寸与德国新近服役的“埃姆登”号较为接近,但细节上有较大不同。中国方面要求采用最新式的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航速要求达到29节以上,后者仍采用燃煤动力,最高航速仅有23.5节;布局上中国方面要求装备5门6英寸火炮,采用前3(三联装)后2(双联装)配置,可全部转向同侧射击,而后者却采用10门单管4英寸火炮侧舷分布,火力不够集中;在防护力上,中国方面较后者多出来的几百吨吨位将用于加强防护,特别是非要害部位装甲厚度要从18mm强化至25mm以上(关键部位仍保持80~100mm不变);水下火力上,埃姆登号采用2组450mm鱼雷发射管,中国改成3组,且口径提升至533mm.

提尔皮茨更为关心的则是中国的港口建设。中国决定将开商埠秦皇岛港改建成军民两用港口,主要在原有防波堤外东南侧并行修筑一个设计总长为1500米的栈位码头,新建可停靠5000吨以上船舶的泊位九个,另在原防波堤外再修建五个泊位,同时还将对泊位前沿和航道水深进一步加深……等所有工程完工后,该港口总可停泊吨位将上升至十万吨,最大单独泊位能停靠一万两千吨左右的轮船。除秦皇岛外,中国海军将在葫芦岛附近兴建第一海军基地,在浙江洋面的舟山群岛兴建第二海军基地,将来拟在马尾以南港口兴建第三基地。萨镇冰隐约提到:如果德国海军愿意促成一揽子方案,这些港口工程与海防工事可全部委托德国公司主持修筑,中国自有港口(不分军民)在和平时期可向德国远东舰队开放。

好大的手笔,好大的诱惑!

禁卫军代表团不知道,海军代表团不知道,看似逍遥自在、无动于衷的德国高层其实正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得知整个一揽子计划后,德意志巨头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第二反应便是力争达成。克虏伯公司与毛瑟公司代表密谈时就指出:“这实际上意味着德意志工商界在未来20年内对中国市场特别是高利润市场的独占,谁不答应这样明显有利可图的计划,谁就是德意志的罪人。”

至于风险,工业巨子不以为然——德国政府在当中享受了巨大的成果,理所当然应该为其背书,至于外交纠纷,过惯火中取粟日子的巨头们耸耸肩——如果我们通过这样“和平”的方式还要横遭他国阻挠,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剑保卫我们的犁,我们的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政府内阁会议上,提尔皮茨已经被东方的活动据点和利益空间“征服”了,伏尔铿船厂,日耳曼尼亚船厂的代表盼望着这3000余万马克的订单早已垂涎欲滴,等不及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巡洋舰图纸,自然极力赞同;小毛奇与荫昌等人并无深交,但克虏伯、毛瑟、莱茵金属各大巨头的来头太大,参谋总长大人感觉不能失去这些德意志军火库支柱的支持;比洛首相背后的容克地主阶层虽然置身事外,但金融寡头与工业界大亨已经三天两头上门拜访,隐约提到如果某位政治家无法完成德意志的伟大,那么他就不配首相这个光荣职位的威胁,更有甚者直接指出,“若俾斯麦首相在,这一揽子方案早就实现了。”可怜的首相大人内外交困,又无俾斯麦的魄力,只能表示赞同。威廉二世本来就是一揽子方案的赞同者,前次开会被务实派官员用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所制约了一下,现在得到了陆海军与首相大力声援,纵然有外交部长的强烈反对,依然通过了原则性赞同的意见。

4月30日,在德国上下形成一致性意见后,《中德友好协定》正式签约,荫昌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皇帝特命全权大使。

条约第一条冠冕堂皇地表示:《友好协定》是中德两国为维护东亚稳定与和平而签署的友好条约,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寻求结成军事同盟破坏地区目前的均衡状态——矛头直指英日同盟。

为不刺激美国,协定第二条特意重申:尊重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不触及各国已经在华享有的相关商业利益与最惠国待遇。

第三条则约定:中德友好基金用于协助中国在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多领域的进步,亦为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德国的奖励基金,其使用方式由中德双方协商后决定——至于人数、规模云云,早就消解在秘而不宣的《附则》里。

从字面上决计看不出任何阴谋与不良企图,反倒像是对美国退还庚款的跟随者,德国驻华公使就公然宣称,这是纯粹友好、互助与和平的协定。

谁信?

中国人信!《帝国日报》公布协定内容后,各地电报如雪片般飞进了报社,或是大力赞扬皇帝的高瞻远瞩,或是极力称赞帝国外交人员的折冲樽俎,或是赞扬威廉二世的远见卓识……总之是一片叫好声,在5月3日中德发表公告,决定双边关系由公使级提升至大使级后,这种热情就愈发洋溢。

日本人不信!俄国人不信!法国人不信!英国人不信!……除了美国人有条件地表示嘉许与奥匈帝国无原则的支持外,几乎所有《辛丑条约》签字国都冷眼旁观着事态发展。英国公使朱尔典在向外交部汇报的电文中写道:“中德两国在敏感时期签署了这样一份协定,我本人直觉地认为是一个阴谋,是德国企图独霸中国的开始,大英帝国应该努力寻求对策……”

事态发展已经不可遏止。在新任驻德公使到位前,荫昌作为特命全权代表签订了令人震惊的《中国皇室昭信债券发行和约》,将一枚重磅炸弹甩向全球政坛,所谓的《中德友好协定》与之想比几乎是一块惊不起任何浪花的小石子。

全球关注的目光再次转向东方……

第42章 五体投地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章 错综复杂第23章 商讨对策第7章 多事之秋第58章 回心转意第43章 日新月异第94章 虚晃一枪第6章 暗潮将起第85章 事有反复第67章 纷至沓来第26章 应对之策第93章 步步紧逼第44章 颠扑不破第28章 深谋远虑第77章 群情汹汹第18章 职官考试第74章 暗度陈仓第83章 煞费苦心第28章 心乱如麻第50章 众矢之的第13章 伪托神迹第34章 排除干扰第20章 诱之以利第81章 密谋方案第35章 额外插曲第19章 推心置腹第35章 额外插曲第62章 悲情诉说第51章 积极稳妥第26章 应对之策第8章 海雷神威第18章 防御歼敌卷首语第64章 大惊失色第8章 改弦易辙第87章 神兵天将第8章 改弦易辙第4章 暗度陈仓第39章 平地惊雷第9章 以暴制暴第33章 以退为进第79章 逃之夭夭第69章 盖棺论定第84章 利器准备第26章 冠冕堂皇第76章 校阅大典第19节 棋高一着第15章 步步进逼第54章 国会大厦第18章 精兵强将第65章 心有灵犀第37章 争吵不休第20章 恩威并施第59章 宪法草案第29章 高深莫测第2章 浴雷重生第15章 兵事兴革第48章 始于海关第4章 智困枭雄第92章 善后处理第28章 心乱如麻第25章 煽风点火第89章 最后摊牌第92章 斗争哲学第87章 神兵天将第90章 危在旦夕第22章 方寸大乱第53章 帝国国会第9章 以暴制暴第42章 五体投地第2章 火上浇油第54章 国会大厦第13章 伪托神迹第60章 投机倒把第15章 兵事兴革第32章 海阔天空第54章 国会大厦第31章 半推半就第15章 步步进逼第79章 面授机宜第61章 明察暗访第4章 东亚角逐第12章 千钧一发第2章 火上浇油第32章 官制改革第14章 百感交集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1章 果有天书第25章 因势利导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44章 颠扑不破第14章 各怀鬼胎第18章 职官考试第43章 风云际会第10章 纵横捭阖第29章 音若沉雷第45章 若有所思第81章 渐次推行第64章 痛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