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釜底抽薪

日的颐和园到处郁郁葱葱,树叶像是绿得要滴下水来 盎然;恰到好处的亭台楼阁围绕着嵯峨宏伟的大殿往往点缀其中,远远望去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丝毫不觉得突兀;昆明湖上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好一派炫丽风光。这座慈禧挪用大批海军军费、耗尽清廷剩余财力、靡费数万人工的皇家园林在这样的特殊时节,散发出她的独特魅 力。

若是真的游赏其间,把玩风物,倒也可能让人流连忘返。可惜兴致总由心情决定,心态坏了,便是最好的良辰美景都难以挽回。林广宇一声令下,第二天禁卫军便簇拥着那、盛两人搬了进来。“赏颐和园避 暑”的说法听上去无比尊崇,让人充分享受皇太后的待遇,实际上却是一处死地。上一位颐和园的过客杨士骧就在园中“养疴”期间病 死,死后身败名裂,家产抄没,所幸圣君仁慈,没有享受到开棺戮尸的待遇。

一想到此节,盛宣怀当场就魂飞魄散,差点瘫倒在地,心情恶劣得无以复加。进了颐和园之后茶饭不思,不到三天便形容憔悴,整个人活活瘦了一圈。

那桐虽是胸有成竹,还有点且看西洋镜的想法,脸色虽也有变化,终归还算平静,只是腿肚子依稀有些抽动。进了颐和园后佯作镇静,每日吟诗作词,一派自得模样,但偶然之间却还有一种抹不过去的焦虑。

群臣虽然一时之间弄不清楚到底是那倒还是盛倒,但两人终究要倒掉一个,那些对那、盛俱无好感的大臣倒是暗喜。只是经过这番捣腾。“颐和园”三字名头大响。逐渐成为贪赃枉法之徒地禁地,只要去了便没有好下场。后来,大臣相互之间攻讦骂到紧要处。最具火药味地一句便是:“我看,你离去颐和园的日子也不远了。”

“维新年间,‘颐和园’三字足为乱臣贼子惧!”

《国史讲义》,中华书局1966 版。

……

养心殿里,皇帝先行召见作为重要证人的梁士 ,岑春煊原本打算一早上就动身去上海。但召见之时却依然出现在养心殿,眼神颇值得琢磨。

“那桐条陈中地情况都是你提供的?”

“是,臣敢担保句句属实。”

“他什么时候变成青天大老爷了?你要参谁、劾谁,放着朕这里不来进言,放着成群的御史不去呼吁,放着法部、大理院不去举报,偏偏要找他,骗谁呢?”

这是什么意思?一听这话。梁士 脸色大变,额头上汗潺潺而下,嘴上却兀自强硬:“那中堂前次来查李德顺一案,偶然谈起有人大肆盗卖国家路权中饱私囊而义愤填膺。臣以为中堂上达天听,为人老成谋 国。此事又事关机密,臣以下属劾上官,已属惊世骇俗,非格外谨慎不可。”

这当然是假话,梁士 虽和盛宣怀不对路,但并没有非去盛不可的念头,所作所为实是出于那桐的授意他极欲倒盛,自然要不遗余力搜罗各类资料,但那、盛两人往来并不频繁,职责亦无交叉,如何能探知得详?故梁士 的角色便当仁不让。

但反过来说,那桐地用心就异常值得怀疑。这幅为民请命的假模样林广宇只消一句话便戳破了:“恐怕,大义凛然是假,挟私报复是真;痛心疾首是表,取而代之才是里吧。”

“那中堂如何办事,臣不敢妄加揣度。”

“好一个‘不敢妄加揣度’,他的心思你真的不明白?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被这么一质问,梁士 反倒冷静下来,说道:“皇上,不管臣动机如何,办这事于理于法并无过错。事情缘由,不在私心在公道,首在事实,臣只求无愧于心便好。”

“无愧于心?哼哼,梁士 ,你很会说话。”林广宇冷笑一声,扔下一本折子,“你自己看看,如何无愧于心?”

揭开第一页,便是“参劾大学士那桐贪赃枉法折”一看具名,居然写着岑春煊三个字,梁士 背上一阵寒意,刚刚用眼角余光偷偷瞥了一眼,只见一旁侍立的岑春煊眼神炯炯,目光如剑般犀利,直朝自己刺 来,唬得他当即低下头去。

越往下翻,梁士 越感到手足冰冷

颤抖,查办李德顺一案时原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之举 里面赫然陈列,虽然没有罗列具体数额,但字字句句无一不指向他用钱封住两个钦差之口的事实。

“这……这……臣不清楚,会不会是弄错了?”

“弄错?朕倒也希望弄错了。不过按你刚才的说法,错不错不干私心或动机,只干事实。若查证属实,错与不错又有何区别?至于属实与否,简单,熊希龄既然能将北洋这潭混水探个清楚,想必也能将铁路总局查个明白,要不要明天便派督查官去铁路局清理账目?”

“皇上……”梁士 匍匐在地,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

“朕倒是不清楚,你所谓无愧于心,不知道无愧的是哪个心?李德顺本来就有罪,你花钱也没保住他;你本来就无罪,也用不着花钱。这一花钱,现在反倒有个挪用公款之罪。”

“臣死罪,死罪。”

“你不用‘死罪死罪’说得这么凄凉,你梁士 是命硬之人,当年梁头康足地评断也让你挨过来了,可见还有两把刷子。要治罪,朕只要下道圣旨,让你一起去颐和园避暑便可,何必多费口舌?”

一听到“颐和园”这三字,梁士 浑身发抖,进了那里还会有好下场么?

Wшw_Tтká n_Сo

“你不要以为办事隐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你的所作所为,朕所知甚详。抬头三尺有神灵,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朕思来想去,只觉得人才难得,不忍如此对你而已……打点各方、取媚上官、专以结交为能事不是你一人过错,板子全打到你身上也有失公平。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些规矩一直以来都没做好,朕也理解你们的苦衷权臣当道,不正之风横行,就是想办点为国为民的好事都要四处孝敬,‘政以贿成’,这国家怎一个弊字了得?”林广宇顿了顿,“宽宥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要说实话。”

“皇上……”梁士 感动得痛哭流涕。

岑春煊插话:“梁士 ,你既是邮传部地老人,便该知道朱宝奎之事,朱当年何等跋扈,老夫劾之还不是手到擒来?难道你还硬过他去?之所以隐忍不发,实在是觉得你无大错,为人亦算正派,挽回铁路利权一节上又多有建树,故一直在皇上面前替你求情,希望给你一个幡然醒悟的机会,难道到现在你还要顾左右而言他么?”

响鼓不用重擂,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梁士 再不明白,就是天下第一号白痴。赶紧爬上前两步:“多谢中堂大人回护之恩。”

“该谢地不是我,是皇上。”

梁士 重重地磕头:“皇上,臣知错了……”

林广宇和岑春煊相视一笑,一番敲打过后,梁士 乖乖服了软。

“差事好生办着,把能耐显出来,朕如此保你,可不能让朕失望才是。”林广宇见火候已差不多,又使出怀柔大法,“昭信债券资本即将到位,铁路修建便是大头,张库铁路(张家口至蒙古库伦,南北向,与京张铁路相连)、张绥线(张家口至绥远,东西向,同样与京张铁路相连)陇海铁路(海州至甘肃,东西向,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相交)贯穿要害之地,关系国家命脉,与国防至关重要,朕极为着急,极欲早日建成。除一般事务可允德人参与外,各项大权都要统于本国,不可再假手他国,你回去后好生思考一番,究竟如何着手,如何分期,尽快拿出方案。”

一听这事,梁士 眼睛顿时放亮,皇帝欲大修铁路,又点明这件事由自己全权主办,赏识、重用之意跃然纸上,心情极为激动,直起身子大声应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这事便由你主办,办得好,邮传部现成有尚书的位置空着;办不好,我看……”

“办不好,请皇上将臣前有之罪一并惩处。”梁士 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岑春煊也是面露笑容,这招釜底抽薪,既为皇帝收揽了一名人才,又给那、盛斗法釜底抽薪,真不枉我一番苦心……

第79章 面授机宜第28章 心乱如麻第39章 分道扬镳第35章 虚虚实实第38章 动之以情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47章 过于轻敌第98章 国内建设第21章 双管齐下第18章 敲山震虎第24章 走出阴影第30章 语重心长第40章 最后时刻第51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多方触谈第58章 回心转意第94章 虚晃一枪第13章 英魂不灭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1章 伟大母爱第17章 鞠躬尽瘁第95章 循序渐进第30章 语重心长第33章 以退为进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3章 以退为进第1章 独辟蹊径第22章 别出心裁第13章 暗藏杀机第5章 果断决策第8章 改弦易辙第4章 阴谋诡计第81章 渐次推行第32章 海阔天空第9章 短兵相接第5章 果断决策第23章 商讨对策第24章 两全其美第43章 盐政改革第5章 建章立制第50章 废两改元第89章 杀气逼人第33章 各显神通第83章 箭在弦上第26章 冠冕堂皇第5章 建章立制第84章 利器准备第28章 心乱如麻第25章 山穷水尽第31章 中日博弈第17章 盖棺论定第8章 箭在弦上第22章 方寸大乱第59章 锦囊妙计第25章 山穷水尽第23章 内外有别第20章 诱之以利第34章 牵动心弦第51章 釜底抽薪第12章 唇枪舌剑第32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三章第7章 真才实学第53章 不可收拾第14章 否极泰来第65章 心有灵犀第1章 独辟蹊径第39章 分道扬镳第55章 首日议程第12章 大张旗鼓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40章 革故鼎新第32章 官制改革第17章 盖棺论定第6章 折戟炮战第22章 方寸大乱第74章 创新思路第4章 东亚角逐第5章 胶东风云第24章 怒不可遏第4章 东亚角逐第87章 表面功夫第64章 大惊失色第46章 幕后操纵第8章 海雷神威第99章 最终清算第81章 密谋方案第83章 煞费苦心第9章 进退失据第69章 盖棺论定第55章 左右为难第27章 瞒天过海第10章 变乱纷呈第23章 人才荟萃第23章 人才荟萃第19章 推心置腹第36章 多方触谈第68章 弥留之际第23章 内外有别第93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