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厌胜

太子竟是凶手?他为什么要杀宁王?

在场众人脑海中都有这个疑惑,但不敢问。这些事情,无疑是知道的越少越好。

太子脸色苍白,锁紧眉头,一时无言。谁都不知道,他是骇然宁王被刺一事,抑或是被揭穿了真相,举止失措。

汉王一直凝望着太子,终于道:“太子难道无话可说了吗?”

云梦公主有些气不过,才待开口,一人突然道:“太子不应该是行刺宁王的幕后主使。”

众人均是一怔,不由向开口那人望去。就算汉王都忍不住地错愕,目光落在了叶雨荷身上。

说话的正是叶雨荷。

汉王突然笑了笑,却没开口。他根本不屑开口,可自然有人替他说出心意。

惊蛰怒吼一声,喝道:“汉王在此,焉有你说话的余地。滚出去!”他声到人到,伸出蒲扇大手,就向叶雨荷抓去。

叶雨荷见汉王手下如此横蛮,脸色愤然,才待拔剑……

云梦公主突然变了脸色,叫道:“不要!”

她知道二哥有个规矩,若有人敢当汉王面前亮刃,杀无赦!叶雨荷若敢在二哥面前拔剑,被二哥安个行刺的罪名,她都救不了叶雨荷。

可叶雨荷并不知情,绝不甘受辱,长剑将出……

一只手突然轻轻按在了叶雨荷的纤纤手背上。那只手修长、有力、微温,带了分苍白,就和主人的脸色一样。

出手之人,正是秋长风。

叶雨荷一怔,长剑终究没有拔出,可手有些冰冷,瞥见周围肃杀的面孔,明白了什么,一颗心遽然怦怦大跳。她拔剑时,并未想到出剑的后果,但现在想想,忍不住地心惊。

秋长风手按在叶雨荷略带冰冷的手背上,目光却在望着汉王。惊蛰大手探到秋长风的胸襟前,陡然顿住。

秋长风无视近在咫尺、要人性命的巨掌,只是对汉王道:“汉王殿下,对汉王无礼是有错。但大明从未有一条律例说过,在汉王面前说话也有错。”

汉王看着秋长风。

四目相交,有执著、有凌厉、有坚持、有老辣……

叶雨荷侧望那苍白的、略带执著的脸庞,心中陡然一阵惘然。她方才还恨秋长风不通情理,太过死板。可这刻若没有秋长风的死板,她不就闯下了大祸?

秋长风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对太子不假颜色,对汉王竟也公事公办,他到底想着什么?云梦公主见了,心中也有些错愕。

庭院冷静,不知许久,汉王终于点头道:“你说得不错。本王也很想听听……这个人……要说什么。”他弹了下手指,惊蛰立即退后。

太子神色有些异样,惊奇地看了眼秋长风,似乎也没有想到,汉王居然会听秋长风的建议。

叶雨荷一颗心怦怦大跳,也后退了一步。不为汉王的威严,只想不露痕迹地摆脱手背上的手。

略定了心神,叶雨荷开口道:“我虽不知宁王府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知道凶案必有目的缘由。首先,太子无行刺宁王的理由,其次,太子就算要行刺宁王,怎么会把刺客安排在自己请来的戏班子内?”

汉王笑笑不语,谷雨从汉王身后闪身而出道:“宁王最近和汉王谈得很开心……因此宁王遇刺,汉王殿下自然紧张。”

云梦公主等人脸上都露出不自然的表情。

谷雨说的话虽正常,但言下之意却很毒辣。如今汉王想夺太子之位,谁都明了,宁王既然和汉王走得近,肯定会支持汉王,太子不满宁王,要除宁王也可以讲得通。最可恶的是,谷雨说的事实明显,偏偏让拥太子一派无从发作。

谷雨微微一笑,又道:“兵法有云,出其不意、虚虚实实。常理来说,若要派人行刺,多会先撇清自己的关系,可真正的聪明人,反倒会故意从最不可能的角度出发,因为他知道,肯定会有人用此为他辩护。”

他这话说的更是昭彰,指明太子用虚虚实实之法在戏班安插刺客,反倒让人不信太子会行此蠢笨之事。

叶雨荷闻言,也有些发呆。谷雨说的虽有些强词夺理,但并非不可能。她才到金陵,对太子、汉王均不熟悉,又怎知太子会不会如谷雨所言?

云梦公主按捺不住,喊道:“谷雨,你闭嘴。我大哥没你们那么阴险。”

谷雨立即收声,汉王脸色一沉,气氛僵凝如冰。

太子突然笑了,说道:“云梦不要生气,也不用多想,高煦不过是紧张皇叔罢了。”转望汉王道:“高煦,宁王遇刺,刺客竟藏在我派去戏班子中,无论如何,我都有疏忽怠慢的过错。你来找我,当然是想和我一起去见父皇谈及此事了?我和你走。”

云梦公主急道:“大哥……”

太子微笑望着云梦公主,摇头道:“云梦,你担心什么,我们是多年的兄妹,有什么信不过的?有什么话,去父皇面前说就好。”他肥胖的脸上,没什么惊惶,反倒带了分从容之意。

叶雨荷见了,突然觉得这个太子倒还有点太子相,最少他很镇定。

汉王听到兄妹二字的时候,凌厉阴沉的眼眸中有分异样。终于转过身去,护卫让出一条路来,汉王当先行去。

太子有些苦笑,身边的高矮两个护卫快步上前,搀扶他向前走去。

叶雨荷这才发现,太子的腿脚竟然也有些不利索。望着那胖胖的背影,有些艰难地移动,叶雨荷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有分凄然之意。

太子好像并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勉强跟着汉王的脚步,喘息道:“二弟,雨天要到了,你还好吗?”

汉王身形微凝,冷漠道:“不好能如何?”他当年在浦子口一役,身中九箭,几乎送命。箭虽早就拔出,但箭伤却终年缠绕着他,每到阴雨的天气,都会做疼。

太子望着汉王那孤高的背影,微笑道:“我请人从长白山那面买了些熊筋虎骨膏来,是关外的老字号,很灵验的。你我兄弟很少见面,本来想托人给你送去,不过你既然来了,不如就拿去用吧。”

汉王止步,回头冷冷地望着太子,冰冷道:“我这辈子要的东西,会自己去取!不劳你费心。”

云梦公主虽想忍,可见到热情的大哥对着冷冰冰的二哥,还是心中有气,不满道:“二哥,你怎么不知好歹。大哥是关心你,你难道一点也不领情?”

汉王冷冷一笑,“我为什么要领情?”

云梦滞住,她在谁的面前都能发脾气,唯独在这两个哥哥面前无法发作,见两个哥哥如今势如水火,她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难过。

太子见状,苦涩道:“云梦,是大哥多事。你不要生气了。”向旁边的一间屋子望了眼,喃喃道:“膏药就在那屋子里。”见汉王不为所动,太子摇摇头道:“走吧。”

他才待举步,汉王却脸色一变,望向那木屋,只是一摆手,就有两人到了那木屋前。

秋分和霜降。

那二人均是汉王身边的好手,此刻脸色凝重,盯着那木屋。

木屋前靠门不远,竟有只软底布鞋。那布鞋尖头如弓,色泽红赤,赫然就是戏子所穿的戏鞋。

秋长风脸色发白,神色凝重起来。他已认出,那就是假扮猴子那人穿的鞋子!

刺客果然到了这里,刺客就在木屋?

刺客为何别的地方不去,偏偏到了这里,难道说刺客真与太子有什么关系?

秋分、霜降一动,汉王手下众人剑拔弩张,各个手按刀柄,神色肃杀。沉凝只是片刻,秋分突动,他身形一展,就如落叶般飘到窗前。

喀嚓、咣当。

窗子被秋分撞破,门板被霜降一脚踢裂,二人不分先后地破门裂窗而入,目视周围。

那木屋内整洁干燥,有书画悬挂,还有两排书架,靠窗处有张桌子,上有文房四宝,看来是太子的书房。

太子身为南京监国,居住东宫,但有时也会出宫散心,这里就是太子常在的一处住所,虽简陋,但书房不能少。因为太子除喜蟋蟀,也好读书,这里设置书房也是正常。

可眼下书房内“嘁里喀嚓”声响不绝,字画扯落,桌椅掀翻,那书房片刻之后,就变得和柴房差不了多少。

太子的手下眼中都露出愤怒之意。

汉王仗着天子的宠爱,历来不把太子放在眼中,这是事实。可汉王手下如此对待太子的书房,实在是有些过分。

太子在房外看着书画被毁,眼中现出分悲哀之意,却不阻拦,反望着云梦公主笑道:“云梦,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最爱到大哥的书房来,也喜欢翻箱倒柜,把大哥最喜欢的书画都涂得乱七八糟的……”

云梦公主眼中含泪,忍不住冲到汉王的面前,大喝道:“住手,你们在做什么?那是大哥的书房,你们认为会藏贼吗?”

汉王看着云梦眼中的泪光,又斜睨了一眼太子,带着血色指甲的小指弹了下。

谷雨立即明白汉王的用意,喝道:“走!”

汉王的命令,素来令出必行,不想这次发出,却有些失效。霜降、秋分还在木屋中,并没有立即出了书房。

汉王不待多说,谷雨察觉异样,纵身到了木屋中,竟一时间也没有出了木屋。

隔远望去,只见谷雨、霜降、秋分三人都是站在房中,有如木偶。那些兵卫人在木屋中,亦是呆如木鸡地望着房间的一角。

房间中,仿佛突出了妖魔鬼怪,刹那间,将所有人使了定身法。不然为何这些身经百战的精兵,居然会不听汉王的号令?

叶雨荷才待去看,就感觉到手臂被人扯了下,身边有身影一闪,飘到了木屋内。叶雨荷看到那是秋长风,知道拦阻自己的也是秋长风,秋波微冷,可看了眼手臂,不知为何,竟没有再入木屋。

她猜秋长风不想让她入内,只因这里的事情牵扯过大,她参与其中并非好事。她蓦地这般猜测,心中突然带分不安。

她因为一些往事,一直异常厌恶锦衣卫,甚至感觉锦衣卫比罪犯还要可恶。但她为何会对秋长风另眼看待?想到这里,她突然握紧了剑,神色居然带了分警惕。

没有人留意叶雨荷的脸色,秋长风也没有。他到了木屋内,向众人投目的方向望过去,眼中陡然闪过分惊怖之意。

木屋内的那张书桌早被推翻,不经意地错动了几块木屋地面上的青砖。

那铺地的青砖,竟能移动,可见本身并未封死,常被人移动。

如今那青砖早被掀开放在一旁,露出了下面的一个孔穴。那孔穴并不算大,不过尺许见方。

青砖、孔穴都算寻常,但孔穴中有个托盘并不寻常。

托盘是青铜打造,色泽黯黯,托盘上放着一个木人,全身赤裸,身上涂着油彩,颇为诡异。但更诡异的是,竟有七根铁针钉在那木人的身上。

秋长风眼中惊怖之意更浓,居然也和谷雨他们一样,一时间动弹不得。他目力敏锐,早看清楚,那木人的面容,竟和汉王有八成相似。

孔穴、木人、银针……给这幽静的木屋中,带来冰雪般的冷意。众人惊立,如中魔咒,更显得木屋阴气森森。

一只手伸过来,轻轻拿起了托盘上的木偶,静静地观看。

那只手稳定的如同铁铸石刻,伸出来后没有丝毫感情,可那只手的主人眼中,突然现出了千古寒冰般的冷意。

汉王拿着那木偶,转望跟进来、神色错愕的太子,缓缓道:“这是你的书房?”他多年以前,就一直称呼朱高炽为太子——不是大哥、更罕有直接称呼你的时候。

太子望着那针刺的木偶,眼中亦露出惊诧莫名之意,仿佛没有听到汉王在说什么。

汉王也不用太子回答,他问的本来就是废话,他不过是用发问平静下心情。半晌后,他才道:“我知道自古流传一种诅咒之法,叫做厌胜……”

他望着那木偶,眼中露出厌恶憎恨之意,“这种方法是用法术诅咒,来让厌恶的人死去。”

云梦公主早跟了进来,听到汉王这般说,又看着那木偶,眼中也露出惊骇欲绝的神色。

汉王舒了一口气道:“青铜做盘、木做彩偶、七针连刺人体的三脉四轮,埋于地下,这在厌胜之法中叫做七破,听说轻则可使人周身酸痛,重则让人经脉阻塞,痛不欲生、吐血身亡。”

太子脸色惨白,突然道:“高煦,这事儿不是我做的。”

汉王缓缓站了起来,望着太子道:“这是你的书房,这个洞挖得很不错,想必有段日子了。”

在场不少人都是目光如炬,当然看到那孔穴平整干净,绝非仓促挖成。

汉王又道:“若不是宁王的事情,我也根本不会到这里来,发现不了这里的秘密。你不要告诉我,有别人为了好玩,做了这个木偶,埋在地下,放在你脚下!”

那孔穴就在书桌下的地内,太子读书时,不每次都踩到?

那木偶很像汉王,太子每次来这里的时候,都把木偶踩在脚下。

众人想到这里,望着太子的眼神都大不一样,就算是云梦,也有些惊疑不定。

太子肥胖的身子有些发抖,突然颤声道:“高煦,我们是兄弟。”

汉王朱高煦叹了口气道:“是,我们是兄弟。所以你不辞辛苦的为我买了熊筋虎骨膏来,在哪里?我想看看。”

太子闻言,踉跄地奔到了书桌旁,翻动那破散的书桌。他的两个手下见太子吃力,慌忙过来帮手。

只是一地狼藉,笔墨四散,太子翻了半晌,一无所获。

太子抹了下脸上的汗水,神色焦急,又有些茫然不解道:“本来是放在这里的,怎么会没有呢?”

云梦公主也急了起来,跳过来道:“不会没有的,我帮你找。”她才要弯腰去找,就听到汉王的声音如从寒天雪地传来,“不用找了。”

那声音飘荡在木屋中,有着说不出的冷酷嘲弄,“你也知道,根本找不到的,是不是?”

太子半晌才道:“高煦,你怎么这么说?”

汉王嘴角突然露出了分哂笑,“我们是多年的兄弟,很多年的兄弟。我了解你,你当然也了解我的。你知道你给我什么东西,我都不会要。但你还是要送,送个根本没有买的东西,你知道我不会收,你想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不近人情,对不对?”

太子脸色大变,汗水不停地流淌。

众人再望太子时,神色已大不相同。

太子很可怜,被汉王逼得已退无可退,手下的三杨一解死的死、囚的囚,手下的文武走的走,散的散,偏偏天子对这一切好像不闻不问。

很多人都觉得天子有了废太子的念头,因此默许汉王的过火举动。除了杨士奇还在苦苦支撑外,很多文臣对太子早就敬而远之。

太子看起来仍和以往一样,好读书、喜斗蟋蟀、处处隐忍、对谁都一团和气,甚至被叶雨荷一脚踢在脸上,都不动气。

可太子也是个人,太子也会恨!

宁王帮助汉王,太子不满,会不会找人杀他?汉王咄咄相逼,太子不满,会不会用厌胜之法诅咒汉王?

谁都不敢肯定,就算云梦都犹豫起来。

太子看到众人的表情,神色惨然,对汉王道:“高煦,我知道我现在怎么说,你都不会信我……可是……”

汉王望着太子,一字字截断道:“你若是我,你信不信?”

太子默然。

众人沉默,然后就听汉王悠然道:“你是太子,其实你什么都不用对我说的。要说,对父皇说好了!”

父皇当然就是大明的天子——永乐大帝朱棣。

朱棣不在顺天府,到了南京城。他才北伐鞑靼阿鲁台回转,不在顺天府休养生息,就马不停蹄地南下,到了南京城。

谁都知道,朱棣其实很厌恶南京。虽说南京城的到手,正式宣告朱棣取代朱允炆成为大明天子,但朱棣却一直厌恶父亲朱元璋亲手所建的帝都。

他若不厌恶,也不会在皇后死后,就将皇后葬在顺天府。那个和他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人儿,死了当然要和他葬在一起。

朱棣这么做,显然准备死后,也要和皇后一起葬在顺天府,而不是南京。

南京六朝古都,金粉汇聚,江南风月繁华,尽聚于此,不知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天堂圣地。

但朱棣不喜欢。

一个地方的好坏,不看风月,只看心境。

可朱棣既然不喜欢南京,他来南京做什么?没人知道,没人敢问。朱棣行事,不需过问别人的心意。

眼下朱棣就在南京城皇宫。

太子闻言有些苦笑,才待点头,突然脚步声急响,竟又有人到了这木屋前。

汉王双目一厉,神色不悦。这虽是太子的地方,但有他的侍卫,无形中就是他的地盘,还有谁敢不经通传前来?

谷雨早就拦出去,喝道:“汉王在此,哪个前来,还不……”他正要让来人报上名号,可倏然脸色大变。

只因来人一伸手,展开一张纸道:“圣旨到。”

谷雨立刻跪下,众天策卫的兵士齐刷刷地跪倒,就算汉王、太子都是目露惊诧,出了木屋,见那手持圣旨的竟是宫中司礼监的太监,只能跪倒道:“臣接旨。”

大明内宫二十四衙门,有十二监、四司、八局。

而这二十四衙门中,以十二监的司礼、御马两监最为重要。朱棣规定,只要从这两监中出动人手宣读圣旨,不得有违,违抗者可立斩无赦。

司礼监有旨意传达,无疑是最急迫的那种,就算太子、汉王也只能听,不能问。

就听那太监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天子有诏:宣太子、汉王、云梦公主、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锦衣卫千户秋长风五人即刻华盖殿觐见。钦此!”

华盖殿,就在金銮殿之后,渗金圆顶,圆顶之上,还有个硕大的金球。远远望去,金光夺目,气象万千,但也让人略微有些奇怪——奇怪圆顶之上的金球是什么意思?

在重檐飞脊、雕梁画栋的皇宫建筑群中,华盖殿显得极为突兀别致,落落不群。

这个殿虽怪,可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无事的时候,都喜欢在这个殿里面闲坐,而少去南面的奉天金銮殿和北面修身养性的谨身殿。

虽然那两个大殿均是气势恢弘,琉璃金瓦,阳光照耀下,熠熠光彩,可朱棣偏偏选择在这两殿之间、略显黯淡的华盖殿见人。

众人不解,可无人发问,等从中左门进了殿中时,只见到一人对着描金雕花的窗子而站。

那人轻衣缓带,没有坐在殿中最雄浑萧索的龙椅之上,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不起眼的窗前,好像看着窗外的景色……

窗外同样是金碧辉煌,有斜阳西下,带着血色的残红扑到殿中,偷偷地染着那人很是斑白的发髻,悄然留下道瘦长的身影,无声无息。

他发丝早白,但身子没有半分弯曲,岁月能染白他的黑发,但无法击垮他的壮志豪情。他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众人望去,突然觉得金殿失色,残阳无光。

只因那金殿的威严、残阳的光辉、宫中兵甲的杀气,尽数汇聚在那人的身上。

那人无需金椅龙袍来衬托身份,不必铁甲兵卫宣示威严,他只站在那里,就算强悍无边的汉王、深沉似海的秋长风见到,也不由屈膝跪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人跪拜,异口同声,心怀尊敬……

因为那人值得他们尊敬,因为眼前这人就是朱棣——傲笑天下、叱咤风云的大明永乐天子朱、棣!

那一抹残阳还在留恋着晚霞,吃力地支撑在天际。

天已暮。

秋将至,华盖殿早有些凉意。朱棣还在望着天边的残阳,并不转身,缓慢道:“杨学士,听说太子和汉王又在争吵?”

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并未刻意提高声调,但众人均听得清清楚楚。真正有威严的人,素来不会和泼妇骂街一样比谁的嗓门要高。

杨士奇一惊,不想天子开口就会问他。他刚才本来不在汉王、太子争吵的漩涡中,但天子宣召,他赶来的路途中,早就把事情打听的明明白白。

但这里有太子、汉王和公主,杨士奇本以为天子从顺天府来到南京,会先和太子、汉王、公主叙叙天伦之乐,可朱棣竟两天闭门,不见任何人。

太子、汉王也不见!

朱棣开始见人后,一见就是五个,不问太子、汉王,先问他杨士奇,看似器重,可其中的福祸旦夕,早让杨士奇胆战心惊。

虽迟疑,但不再犹豫,杨士奇立即道:“是。”他只说了这一个字,可好像用了全身的气力,背心竟有汗水流淌。

朱棣沉默片刻,并不回身道:“秋长风,你把经过道来……”

众人又是一惊,就算是太子、汉王都忍不住诧异。朱棣召见,二人一路上,早准备了满腹说辞,本以为殿上会唇枪舌剑,哪里想到根本一句话都不让说。

到如今,太子、汉王的命运,竟然握在一个区区的锦衣卫千户手上?

当初天子宣召之时,他们都没想到,秋长风竟也有见天子的荣耀,到如今,他们更没有想到过,天子问的第二个人,就是秋长风。

难道说……朱棣早认识秋长风。抑或是,因为秋长风是姚广孝器重的人,朱棣因此也器重?

秋长风虽睿智、有性格,但在太子、汉王眼中,不过个是千户,官居五品罢了,这里又怎么有他说话的地方?

可朱棣认为秋千户可以说话,没人敢反对,汉王也不敢。

秋长风神色肃然,并不迟疑,立即将从入宁王府,到众人贺寿,从宁王遇刺,到追踪敌凶,再到遇见太子,汉王赶来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他说得简练,但切中要害;快捷,但事无遗漏。云琴儿、田思思的名字,他都不忘上报,太子的蟋蟀叫做狼抗,他也如实禀告。

锦衣卫本来就是天子的耳目,太子、汉王都知道。但他们亦是没想到,锦衣卫汇报的情况,会是这般的详尽——详尽而准确!

汉王皱眉,太子流汗,云梦公主虽一直对秋长风不满,但也不能不承认,秋长风说的事情,完全和事实相符,没有半分的偏袒,就算措辞,都没有夹杂个人丝毫的情感。

残阳已沉,天际只留下了一抹余红。

有燕子归来,燕子徘徊在华盖殿前,徐徐不去,啾啾鸣叫。

除此外,再无声响。

过了许久,朱棣这才说道:“炽儿,朕知道你心中也有不满的。”

太子朱高炽脸上又是畏惧,又是感慨,那一句炽儿,他许久没有听过,但后面的那句话,让他如何作答?

朱棣又道:“人不满,总会有恨,人之常情,不足为奇。因此你做了过火的事情,朕也不会怪你。”

太子色变,嗄声道:“父皇,你难道真的认为,是儿臣要杀宁王,诅咒二弟?”他不能不分辨,他心中真的不满,委屈尽数写在了脸上。

朱棣还是望着窗外的余晖,说道:“你若承认了,这件事,朕就不追究了。”

太子惊立当场,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朕就不追究了。

区区的六个字,其中的含义实在太多太多。

若太子真的做了这两件事情,他完全可信朱棣的话——朱棣说的话,从来没有不算的时候。

但太子若没有做这两件事情呢?

朱棣只凭秋长风的叙述,好像就认定了太子是暗杀厌胜两件事情的主谋,太子如果否认,会不会因此触及朱棣的逆鳞,反倒引发朱棣的震怒?

汉王最近对太子咄咄逼人,朱棣视而不见,谁都觉得朱棣在继承大统一事上还是属意汉王,偏袒汉王,朱棣这时候说出这句话来,难道根本就想太子认罪,借口废了太子?

最后一抹阳光都已散去。

华盖殿漠然地没入了暮色之中,很快暗了。灯未燃,所有人都笼罩在暗影之中,太子也不例外。

太子不语,朱棣也没有再追问。朱棣说话,素来不会重复第二遍。

不知许久,太子汗水涔涔而下,云梦公主见了,心中一阵难受,再也不怕朱棣的威严,叫道:“父皇,这不公平!”

杨士奇汗水也流淌下来,想要止住云梦,却又不敢。

朱棣“哦”了一声,看着殿外一对飞燕落在枝头呢语细细,缓缓说道:“朕没有问你。”若不是云梦的话,哪个臣子敢这般做,只怕早被推出去斩了。

云梦公主望着朱棣威严的背影,咬牙道:“这些事很是蹊跷,行刺宁王的人就在大哥请来的戏班之中,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根本就是在嫁祸大哥。再说大哥宅心仁厚,如何会使用龌龊的厌胜之法?二哥从宁王遇刺追凶到发现厌胜,之间太过巧合,女儿只怕……这些事情……”终于顿了片刻。

暮色下,朱棣的背影看起来肃杀肃然。

云梦公主望着那高大冷漠的背影,心中忐忑,可看了眼大哥,终于开口道:“只怕这些都是二哥所为!”

一语出,黯淡清冷的华盖殿中,心跳都听得见。

那枝头的飞燕振翅飞远,投入了蒙蒙的夜色。

汉王的脸色,刹那间,沉得如同坠入云际的残阳,不见红血,只见萧肃!

第十五章 做戏第七章 过招第五章 连环第九章 秦淮自序第六章 藏地第十七章 厌胜第七章 过招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三章 神迹第七章 过招第二十章 灼心第二十章 灼心第二章 火鹤第十七章 厌胜第十九章 夕照第十六章 幕后第四章 寻踪第十二章 魔军第二十四章 锦瑟自序第五章 连环第二章 火鹤第十七章 厌胜第三章 命案第五章 连环第九章 秦淮第二章 火鹤第十章 汉王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五章 做戏第十八章 龙颜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二章 火鹤第十六章 幕后第十章 汉王第十六章 幕后第五章 连环第十三章 神迹第十四章 预言第十章 汉王第七章 过招第五章 连环第三章 命案第七章 过招第十七章 厌胜第八章 日月第十章 汉王第三章 命案第十一章 红粉第七章 过招第十章 汉王第五章 连环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章 汉王第五章 连环第九章 秦淮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九章 秦淮第十九章 夕照第九章 秦淮第十八章 龙颜第十六章 幕后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八章 日月第四章 寻踪第六章 藏地第二十五章 亮刃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八章 日月第二十章 灼心第二十二章 定边第十二章 魔军第二十三章 天意第十章 汉王第三章 命案第二十五章 亮刃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二十一章 玄机第四章 寻踪第二十四章 锦瑟第三章 命案第四章 寻踪第二十章 灼心第二章 火鹤第十九章 夕照第十四章 预言第五章 连环自序第十章 汉王第十三章 神迹第十二章 魔军第十一章 红粉第五章 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