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后

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大事。

无论是朱门大户里的达官显贵,还是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都在兴致勃勃的谈论这件大事。

登基五年的皇帝,终于要有皇后了。

长安人谈论这件事的热烈程度,跟他们对皇帝陛下的拥戴程度如出一辙。在大家的心目中,现如今的皇帝陛下雄才大略、泽被四海,是罕见的明君仁君,别的不说,仅是功绩就足以名震千古。

早年间诛宦官、除权臣,而后平定黄巢之乱,荡平作乱的各路诸侯,又马不停蹄收复被异族侵占的祖宗疆土,登基称帝后,更是普传修炼功法,拓土开疆,威服四夷.......

各种传奇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这样的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大家只会认为理所应当,喜闻乐见,说不定还要写点传奇小说,拐弯抹角的歌颂一番。可陛下偏偏一直没有纳妃,这就让人很是纳罕了,毕竟陛下还这么年轻,这件事完全没有道理。

街坊中有好事者,曾经信誓旦旦的传言,说陛下不好女色好男风,为了印证自己的推断,还言辞凿凿的说,陛下跟岐王往来甚多,出游时举止亲密,绝对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

这种事大家起初是不信的,觉得有碍陛下在自己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后来三人成虎,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就信了。

反正好男风也不是什么太稀奇古怪的事,这天下就两种人,除了女人就是男人,陛下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好像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达官显贵家的人,不也有很多都好这一口嘛?

为此,也不知多少家世显赫、待嫁闺中的女子,哭废了自己的手帕,礼部官员更是痛心疾首,多次变着法儿暗示陛下,该选宫女了,该选美人了,可陛下总是装作没看见。

从来都是劝谏皇帝少选几回美人,少弄些女子进宫的御史们,现在都眼巴巴的看着陛下,希望他“劳民伤财”一回,好好“劳民伤财”一回。

一些心善又没事可做的老妇人,每日晨昏都要向上苍祈求一番,让天上下凡几个能让陛下看得上眼的仙女来......这可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的大事。

总而言之,在传出皇帝要有皇后的风声后,长安城沸腾了起来。

大家都很激动,变着法儿的打听皇后是何许人也,竟然能改变陛下那颗只喜欢男人的心,这对大唐来说可是泼天大功啊,必须敬仰,必须膜拜,必须感谢。

长安城里多得是消息灵通之辈,很快就有人从礼部官员那里得知,原来皇后就是郦郡主!郦郡主是谁?怎么这些年没见过?于是有关郦郡主的事迹,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开。

什么跟陛下青梅竹马,在陛下被断定不能修行的时候,依旧日日陪伴不离不弃,为了陛下不惜以身挡住道门诛仙剑,又被重塑了肉身拥有了仙人之躯,帮着陛下拉拢了妖族,这些年一直在仙域为陛下征战等等。

一个接一个故事,被传得神乎其神,引发了无数人的赞叹,最终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一致认为郡主绝对是陛下的良配,皇后之位舍郦郡主其谁?

后来,昆仑重开、郡主下凡的事,又从修士群中传到了所有人耳中,长安百姓这才得知,原来陛下不纳妃,一直都是在等郡主下凡!

这份深情立即让无数多愁善感、向往好夫君的女子,自动想象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画面,一个个都把自己哭成了泪人儿,于是郦郡主的人气达到了顶峰。

皇帝迎娶郦郡主,册封其为皇后的那一天,长安城万人空巷,热闹程度甚至还要超过上元节。

上元节的时候,大家虽然也喜欢出来看灯市,但年纪大的人是不会轻易出门的,走不动了,不喜欢热闹的人,也最多观赏一下自家的花灯。

但这回不一样。

皇帝陛下与郦郡主的婚事,既有社稷意义,又有市井吸引力,长安人都是拖家带口走上街头,想要一睹皇后真颜,看看是什么样的绝色女子,让陛下能一等五年。

当然,最终亲眼看到郦郡主面容的,都是真正的达官显贵,多半之前就认识郡主了。普通百姓在人群的海洋里,连挪动都是问题,伸长了脖子,能看到皇帝与皇后的身影,那都是莫大幸运。

虽说没看到皇后的真容,让大家很是失望,但场面的浩大壮观,还是弥补了大家心中的遗憾。其实大家就是来凑热闹的,参与第一,回去后能有谈资就行。

但这回三省六部明显是铆足了劲,把礼仪弄得无可挑剔、把场面排得能多大就多大,别的不说,仅是各种赏赐发下来,很多百姓就收获了相当于半年收入的财富。

这种大手笔史无前例,也印证了大唐现如今的强大无匹,让长安百姓满意至极,各种歌功颂德的声音海浪一样,一直延续到黄昏。

大臣们终于完成了“劳民伤财”的心愿,一个个都是捻着胡须,笑得欣慰愉悦,临了还互相行礼祝贺,一副“弹冠相庆”的样子。

当然,长安百姓回去后,免不得互相吹嘘,自己距离皇后与皇后是多么近,亲眼看到了陛下是何等的身形伟岸,皇后是何等的倾国倾城,在互相赞同一番。

彼此都得到满足后,大家就揣着朝廷的赏赐,或者去酒楼宴饮,继续吹捧陛下英明神武、皇后贤良淑德,或者是买了肥鸡肥羊回去,跟媳妇儿孩子美餐一顿,享受人间欢乐。

......

吴悠获封为皇后之后,宫城终于多了不少生机活力,不再像之前那样冷清。李晔在处理政事之余,有吴悠端上来的各种糕点,身心都会得到放松。无事的时候有自己喜欢的人陪着说话,心情也会愉悦很多。

有时候,李晔就算是看着吴悠双手叉腰,一本正经教训宫女宦官,整顿纪律散漫的后宫,都会忍不住露出温暖柔和的笑意。

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皇后端来的休闲解乏食品,基本都是一碗银耳莲子羹,糖还放得特别多,这让李晔叫苦不迭。

后来问了原因,才知道这是太宗的皇后长孙喜欢做的事,吴悠立志成为一代贤后,自然要以长孙为模范,先学习模仿,再寻求超越。

吴悠说这话的时候,认真的挥了挥小拳头,看得李晔觉得这件事可能性不大。不过联想到吴悠到了宦官宫女面前,就没有半分小女儿姿态,恩威并施很是得人敬重,李晔又觉得吴悠未来可期。

简单来说,有了吴悠这个皇后,李晔的日子过得舒坦了不少。

“张长安已经出了玉门关?”

李晔得到宋娇禀报的消息,有些为对方的行程之快感到诧异。看来在接到调令后,张长安几乎没有停留,而且称得上是日夜兼程的赶路,“该给他的人手和资料,都已经给他了?”

“在他经过玉门关的时候,就已经全都给他了。”

宋娇犹豫片刻,还是问道:“你既然说张长安有宰相潜力,为何又让他在草原消磨了两年时光,这回不提拔他到中枢任职也就罢了,怎么还让他去西域凶险之地?”

李晔放下手中的折子,奇怪的看了宋娇一眼,“既然是宰相人选,自然需要好生雕琢,康庄大道可培养不出国之栋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惩办兵部钱侍郎后,李晔没有立刻提升张长安的官职,就是在刻意磨练他的心智。但李晔又没有给格桑州派遣刺史,这就在事实上让张长安有了主政一方的经验,可谓互不耽误。

“与大食之战,是国之大事,张长安自然要参与其中,但如何参与,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的才能,让他学到更多东西,就需要好生安排。

“时至今日,他带过兵打过仗,也主持过一方政务,成绩都很好,现在让他接触一下青衣衙门,也是必要的,还能直接跟大食人交手,了解大食人,好处不用多说。”

李晔屈指敲打着桌案说道,“有了这些经历,他往后再身居高位,看问题就能更全面。能知道各个衙门的存在状态、办事方式,也有助于协调各方。”

宋娇蹙了蹙眉,“你就不怕把他用得太狠,用坏了?”

“不至于。”李晔笑了笑,“我心中是有数的。再者,要做宰相,心志自然得比旁人坚韧许多。”

之所以是此时让张长安离开草原,李晔也是有考虑的。在此之前,对他的压制、锤炼还不够,但要是继续让他呆在草原州,对方的热血就会被真的消磨掉。

热血不比操守,也不比性格,这东西是经不起太长时间冷却的,久了就会结冰,而且再也无法解冻。

能够为国而死的,大多是年轻人,没见过谁生活困顿不堪,遭受了社会黑暗面的虐待,身无长物到了中年之后,还有为国舍身热血的。

宋娇还想说什么,李晔已经摆摆手,示意对方不必多言。

张长安有宰相潜力,却不是唯一的宰相候选人,对李晔而言,对方最终能不能做到那个位置上,还是要看他自己。择优用人,是李晔这个皇帝必须有的素质,经受不住磨练、考验的人,统领不了未来的大唐的百官。

李晔本以为宋娇该离开了,自己已经准备继续批阅奏折,拿起玉笔,才发现对方没有告退的意思,而且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对。

李晔心思何其灵敏,这便恍然大悟,原来宋娇跟自己在张长安的事情上掰扯,其根本用意,并不是要为张长安鸣不平,或者为他争取什么。

她是青衣衙门大统领,又不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张长安跟她还非亲非故,怎么都轮不到她来为其说这么多话。

所以宋娇一直不走,就是要在李晔面前多晃一会儿,彰显一下存在感。

意识到这一点,李晔就明白了宋娇看自己的眼神,为何隐隐透露出一股幽怨之意。那分明就是在说,你有了皇后,就不再关注关心我了?你这个没良心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计划第一百零五章 诛心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五十四章 危机与胜利(2)第一百零二章 原因第一百四十章 铁血手腕第五十六章 生死第十六章 野望与难题第九十七章 是分是合(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本事与能耐第二十二章 书生与军卒第二十七章 相得益彰第一百章 梵音起 大雪落第二十九章 他所在的江湖第九十章 有礼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村四十年第一百零八章 惊喜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寒而栗第五十九章 离长安第七十八章 争斗第七章 有什么厉害第九十二章 胜负已分(下)第四十六章 仙庭,苍生,大道第一百二十章 宫变(5)第六十四章 渐渐习惯第三十五章 论装逼还是你们厉害第三十二章 远见卓识(第六更)第五十四章 布置第九十五章 决战(5)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二十九章 妖族的依仗第一百零八章 惊喜第一百零五章 诛心第七十章 煽动情绪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惊第四十四章 此间酒尽 再无故人(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老朋友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鲜第一百一十一章 见面即分生死第二十八章 群贤毕至 风云际会(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存孝之死(二更)第十四章 无所不能第六十六章 忧伤与愤怒第六十七章 四境平(3)第三十九章 成全第四十四章 拨云见日第六十二章 新的秩序(上)第十九章 神子第十九章 整军第八十八章 配合第七十八章 彼此彼此(二更)第五十四章 危机与胜利(2)第十五章 惯于不惜死(已修改)第二十三章 家常菜的味道第八十三章 牧羊女的光辉时刻(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谓之天理第一百一十五章 胜利的成果第八十章 丢了多少节操第三章 招摇过市第一百二十五章 终点与起点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鹿洞之谋(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宫变(7)第十六章 改变自己的对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误解第十一章 不要面子的(第二更)第八十章 顺之者昌第五十八章 危机与胜利(6)第九十五章 攻防应对第二十八章 祖孙有三人 东望是长安第一白零四章 名望第五章 相信我的名字第四十章 得逞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鹿洞之谋(上)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门第六十一章 天下第一(二更)第一百二十章 宫变(5)第十八章 错误第八十五章 布局第四十九章 叫奴家好找第八十八章 王来了(5)第四十七章 秒杀(第三更)第五十章 兵家战阵第五十三章 寒箫第三十六章 下来受死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四十七章 徒使竖子成名(2)第六十章 袁天罡(第三更)第九十五章 攻防应对第二十七章 大少司命与黑白小鱼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马海战(4)第八十六章 杀机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异象第二十八章 相视而吐第八十章 他们的面目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这了(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天师传承第一百二十四章 送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