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超级重磅人物

(噔噔噔……我最喜欢的人物即将登场了,我感觉好鸡冻啊……求各位手中的推荐票票啊~)

三月初八,五皇子上官长治大婚,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自然都去五皇子府参加婚礼了,沈宁和荣平郡主,则在郑家喝了喜酒。

随着五皇子大婚、二皇子妃待产,这两个皇子府似乎暗地里的动作都消停了,京兆朝局出现了难得的平静。

这日沈宁去和鸣轩给沈俞氏请安的时候,发现她满脸的喜色,那扬起的嘴角和她素日的威严沉静并不相符,就连俞妈和和鸣轩几个大小丫鬟走路的脚步都是轻快的,显然她们的心情也极好。

这样的情景,在和鸣轩可是极少出现啊!

“母亲,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大家都这么高兴?是有什么喜事吗?”见此,沈宁便好奇地问道,问得还很多。

“你外祖家要来人了!从杭州来的书信这才寄到,算算日子,父亲他们过几天就到了!”沈俞氏笑着回答沈宁的话题,将从杭州来的书信递给了她。

随即她急急地说:“俞妈,快,吩咐下去,将明远堂收拾妥当,父亲和兄长们就在那里安置下来!被褥都要将换一新,将我的库房里面那尊紫檀佛像拿出来摆在明远堂,还有……算了,还是我自己亲自去库房找吧!俞妈,你亲自去明远堂监看着……”

沈俞氏将一条条的命令分发下去,显得极为忙乱,哪里还是那个沉稳的沈氏女主人?可见她对即将到来的父亲和兄长是多么欢喜和期待,连容行都失了分寸。

“母亲,外祖和舅舅们还有五天才到呢,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明远堂又一向有人打点着的,也不用太过紧张,母亲切勿慌乱,万不可错漏了。”见此。沈宁笑着说道。

就在沈俞氏吩咐俞妈做事期间,沈宁已经将外祖家的来信看了一遍,知道了他们大约到来的时间。五天的时间还很充裕呢,完全可以将一切准备得妥妥帖帖。

“对!我得再想想,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听了沈宁的话。沈俞氏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无果,她依然有着压抑不下的兴奋。

她嫁给沈则敬二十多年了,和父亲、兄长团聚的次数屈指可数。成亲之后。她一直随沈则敬在丰南等地任职,极少回杭州老宅,更别说去溪山看望父母和兄长了。

早几年又随沈则敬来到了京兆,离江南道更是远了,虽有思念父母之心,却无相见的机会,沈俞氏不是不愧疚的。

想一想,沈俞氏已经有八九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和兄长了。没想到现在父亲和兄长们竟然要来京兆了,而且还有五天。他们就来到了!

一想到即将得见的娘家人,沈俞氏就平静不下来,既紧张又期待。

沈宁看着继续忙乱的沈俞氏,心中有微微的讶异。外祖一家这个时候到来,而且来的都是那些人,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从书信中得知。这次外祖家来的人虽然不多,却囊括了溪山俞氏的四代人!外祖带着、儿、孙、曾一共四代七人,将不日到达京兆。

这样巨大的阵容,实在是沈宁前世今生都没有听说过的阵容。前世就连长兄沈余宪成亲,外祖家也只是派了一个舅舅前来的。这一次。竟然来了那么多人!难道这次外祖家来京兆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沈宁仔细回想起前世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想起了外祖父一家。

前世这个时候,外祖已经过世了。没过两年,几个舅舅也相继过世了,溪山俞氏的荣光随着舅舅们的过世,已经减弱了不少。直到她被囚禁冷宫的时候,溪山俞氏虽然都在,后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外祖家这次来人是为了什么?而且还来了那么多人?沈宁实在不知道。

到了晚上,沈宁在沈则敬书房随伺的时候,就听见沈则敬这样说道:“你外祖父和舅舅们很快就会来到家里了。你外祖和舅舅们都是了不起的人!他们来到之后,你要好好侍奉他们、尊敬他们!在他们留京期间,你要跟他们好好学习,保证你会受益匪浅。”

沈则敬想起自己泰山大人的学问和为人,对沈宁说的这一番是发自肺腑。该提前说的话,他已经说了,就不知道女儿从中能得益多少了。

“女儿晓得了。父亲,外祖和舅舅们这次来京兆是为了什么?”沈宁先是点点头,继而疑惑地问道。外祖家的书信并没有说道所为何来,就连沈俞氏也不知道。一整天了,沈宁都觉得心头盘桓着这个疑问,如今终于问了沈则敬。

“是你祖父邀请他们来的。去年门下给事中的事你还记得吗?你外祖家来人,主要就是为了这一件事!顺便,来看看你母亲及外孙、孙女。”沈则敬回答道,他自然清楚泰山大人此次来京兆是为了什么。

去年给事中吕务厚因为封驳长泰帝擢升左良哲为门下侍郎的诏书,被长泰帝迁怒,后被廷杖至;,另外三名给事中卢祖升、鲍起明、李子善则被长泰帝调离门下省,换成了长泰帝的心腹耳目詹成、柯汉琳和林楚君三人,这件事情是大永的悲哀。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恶劣的影响还没昭著,但是沈华善在中书省任职,作为长泰帝的近臣,他自然察觉到了给事中一职的暗暗变化。

无论长泰帝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给事中詹成等人都以为是对的,甚至还大力推崇长泰帝错误的旨意,这表明给事中一职逐渐丧失了限制皇权的职能,这是长泰帝专权独断的第一步。

更甚至,长泰帝隐隐透露出来的意思,是想撤掉给事中一职!

这引起了沈华善的惊恐,也想着种种应对的办法。在和沈则敬商量过后,沈华善就火速给江南去了信。

一给溪山俞氏,一给叶正纯,说的都是同一个事情。在叶正纯前去拜访溪山俞氏之后,溪山俞氏诸人也即沈宁外祖一家就已经有了打算。也因此,才有京兆此行。

“就算是这样,外祖一家并不出仕,又能做什么呢?”听了沈则敬的解释。沈宁还是觉得不明白,就算外祖一家前来京兆。就能能阻止得了皇上吗?

“傻女儿。你在鉴华堂上了那么久的课还不明白吗?枉你这么聪慧,你这是一叶蔽目啊!”沈则敬摇摇头叹息道。

年轻人啊,聪明有余历练不足。眼界还是太窄了,所以才会没有想到这个道理。

“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很重要,没了它,寸步难行,很多人孜孜以求一生,所谋都是为了它,这就是钱财!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比钱财更重要。没有了它,钱财也就没有了意义,有了它,才最终有一日能开万世太平,只有坚守它,所行之道就是对的……”沈则敬缓缓说道。语气低沉。

“整个东西,就是道心!你外祖是当世道德学问大家,他影响着众多的学子士子,也影响着他们的道心。所谓道心,即人心所向。惟道与义;所谓道心,又是匡正之道,朝直之意。影响京兆士子道心,这就是你外祖要做的事情!”最后,沈则敬肃穆地说道,语气铿锵。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沈宁听。

道心所向,匡正之义,他可以想象得到,泰山大人此番到来,会给京兆士子带来怎样的震荡,甚至,会给整个大永带来怎样的震荡。

“……”沈宁一时沉默。是了,她忘记了,自己的祖父、自己的父亲,现在到了自己的外祖父,他们心中都有坚守的道心,为了坚守这种道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若是外祖影响了京兆士子,阻止了长泰帝在皇权上的谋算。外祖家、沈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不言而喻,最坏的结果无法预料,最差的结果都是失了帝心,以后种种谋算,都会艰难受阻。

可是,祖父还是请了外祖来,外祖还带了溪山俞氏四代人前来,他们的选择,也不言而喻了。

这,就是道心吗?

“是女儿愚钝了。”沉默之后,沈宁说道,语气是欢欣而坚定的,她为有这样的家族而感到高兴和自豪。更愿意,为了他们这种道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与此同时,沈华善也在书房吩咐管事秋风道:“明远堂的一切,自有儿媳打点,但外面的事情,你要留心了。出入车马、随伺仆从等,都要安排妥当了。我向少府监借了一辆马车,过两日就会到了,到时你派人将马车的皇室标识都移除了,再花点功夫,绝不能让别人看出那是少府监的马车。另外再挑选些身壮力健的家丁,随时候用。”

待秋风领命退出书房之后,沈华善想起了那个年迈的亲家,自己也是没有办法了,才让他路途遥远的奔波。

想到亲家来京兆之后的事情,沈华善的心情也很复杂。在这个夺嫡之争最紧要的时候,自己及沈家一系实在不能失了帝心的,但是想起长泰帝的苗头,他觉得,亲家这一趟是非来不可了。

就算失了帝心,这个事情沈家也一定要做的!

在沈宁紧张等待着外祖父一家到来的时候,京兆的动态又是一变了。

二皇子妃陈婉柔终于诞下了皇长孙,膝下空虚多年的长泰帝终于有了自己的皇孙,而且还是二皇子正妃所诞下的,皇嗣得以延绵,长泰帝的高兴简直是无法形容,赏赐源源不断地往二皇子府送去。

长泰帝更是在皇长孙诞下的当天,就诏了礼部尚书魏晋度和司天监君复乐,让他们两个为皇长孙判八字属行,尽快起名等等。

德妃和二皇子的欢喜就更不用说了,二皇子一系的姻亲官员莫不兴奋异常,太仆少卿张星华和前兵部尚书陈知浩等都笑了出来。

皇长孙诞下,大局将定了。——这是他们的想法和期待。

就连不少朝臣都松了一口气。自从太子薨后,这夺嫡之争就硝烟弥漫,二皇子府诞下了皇长孙,这太子之位,应该离二皇子不远了吧?

真希望早日定下太子,他们也不用那么提心吊胆,生怕站错了队惹下大祸。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愁的。

五皇子一系听到这个事情就不太痛快了,上官长治连新婚燕喜都没心情享受了,李贵嫔在春熙宫也发了两场脾气。

慕妃和容妃,脸色也不大好看,慕妃一想到当年的落胎之恨,对德妃抱孙之喜的憎恨就难以言说;容妃也想召沈家人进宫好好商讨一番,想到荣平郡主已经搬出宫中去了郡主府了,这才作罢。

沈家人根本没有多想皇长孙的事情,他们都在等待着溪山来人呢!

ps:

三更!

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110章 沈家避势第121章 长泰帝隐闻第496章 拖你下水谋反第404章 奶娘有毒第34章 喜事多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28章 北疆之局第197章 将相城府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68章 结果第238章 东宫忧患第535章 帝都乱第45章 余绪第490章 岭南卫到!第334章 一家登台第194章 不虚此行第141章 廷杖(一)第25章 互市之争第350章 初定典谟第332章 小登科第33章 第一次见他第233章 准卿所奏第396章 道不同第236章 东宫属官第47章 慈宁宫刺杀第361章 和谈准备第117章 红袖死第147章 毒妇第334章 一家登台第30章 临近过年第80章 棋局之后第188章 内情第547章 西宁侯之争第446章 惊变第243章 千钧之痛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472章 蒋博文反第256章 杀伐第40章 天宁寺踏春第98章 春闱案一第25章 互市之争第317章 觉醒第82章 考第之危第546章 死胁第435章 明白人第414章 檄文第355章 私产第304章 换命第373章 见太后第4章 晚梅有香第97章 借一隅揽天下第47章 慈宁宫刺杀第410章 犯令当诛!第349章 新势力第56章 再遇应南第168章 人都到齐了第27章 简在帝心第350章 初定典谟第130章 抢人之战第45章 余绪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193章 国子监论道第240章 独夫之心第328章 应召进宫第36章 三十万人情(一)第372章 妖孽出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38章 猜猜我是谁?第530章 后宅之功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97章 借一隅揽天下第388章 千秋钱庄第380章 朝京行第165章 风向变了第192章 诛九族之论第376章 谁的人第28章 北疆之局第333章 新婚悸动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382章 立功第413章 两路叛军第80章 棋局之后第54章 水患始现第509章 国子监事件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86章 刺杀后续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91章 合二为一第265章 旧情第333章 新婚悸动第412章 将才第57章 赈灾之心第71章 应南图的心意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245章 太子妃之争第296章 保住第478章 英雄前传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175章 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