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时到

内侍和兵部的官员一下子就安静了,沈则思身后的士兵,咋看去也有上千人。

他们猛然意识到,沈家的背后有二十万兵力。沈家遵旨与否,不是他们可以决定的。沈则敬连圣旨都敢不遵,他们这些内侍和区区三百士兵,在沈家眼中根本不算一回事!

宣旨内侍和兵部的官员,先前底气那么足,凭借的是景兴帝的圣旨,这圣旨如今失了效,他们就没辙了。

“那么请诸位在西宁道稍待,等本官将事情昨晚,再随大家上京。可好?”

沈则敬笑着说道,看了看西宁卫士兵。随即,西宁卫士兵都拔出了腰间的大刀,一副杀气腾腾地样子!

这是明晃晃的威胁!这是明晃晃的仗势欺人!

内侍和兵部官员都知道这一点,沈则敬也一点都不介意他们知道这一点。他就是明摆着告诉他们:就是仗着这些兵力,沈家就不去京兆,那又怎么样?

的确是不怎么样。内侍和兵部的官员迅速判断着形势,知道不能和沈则敬硬对上。

如今你朝廷在西宁道势单力薄,沈则敬有兵力有民望,内侍所能做的,就是乖乖在西宁道好吃好玩地等待而已。

见到内侍和兵部官员们停息,沈则敬吩咐士兵们“好好”陪着这些朝廷来者,便再无一言。

“大哥,西宁卫组编已经完毕,西宁道的官员,必会追随大哥。至于岭南道。袁焕是和我们同一阵线的,朱敦实也会帮助伯父。”

在安置好那些内侍和官员后,沈则思这样说道。抗旨不遵不是难事,难的,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沈家之所以拖延着时间,是因为沈则敬争取西宁道官员的支持,需要时间;沈则思和彭瑾整合西宁卫,需要时间;岭南道和西宁道作好准备,需要时间。

不知道朝廷接下来还有什么旨意。争取时间调兵,作好充足准备,就是沈则敬要做的。

先前,沈华善已经送来了书信,道是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沈则敬十分相信沈华善对局势的判断。既然他说现在不是最合适的时机。那么他们就只能等。

这些年,沈家努力开拓西宁商道,积聚了大批的铁器和财富;又开辟兵器司,制作了大批弓弩,还研制出胡弩床,兵器准备也妥当了;再有西燕入侵。沈则敬坚守昆州,奇计歼灭西燕敌军。赢得了西宁道的民望,也使沈则思和彭瑾得到了西宁卫。

财富、兵器、民望、兵力,这四样东西,沈家都有了,而且也准备充足。如今,缺的,就是一个时机。一个大义而起的时机。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顺德而昌,逆德而亡。这个道理,沈则敬当然很清楚。

大义所在,才合民心,才有成势。不然,就算沈家有再多准备,都不会成功。正如蒋博文如今气焰冲天,沈则敬心中也判定了蒋博文最后必会失败。

无他,蒋博文勾结突厥,致五万安北府兵殒命,这非大义之举,必遭失败。

在这个时代,固然是成者王败者寇;刀笔刻录的是非功过,后世固有定论。但是沈则敬作为一个文官,就算是抗旨起兵,也想寻求这个大义名分。

他趁势而起,是为了人间太平,所以要顺应天时。

不知该说沈华善沈则敬迂腐还是什么,总之沈家上下,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

沈华善和沈则敬并不知道,沈宁已经在暗中为他们营造最佳时机了。天时太过渺茫,人力却是可为,这就是沈宁心中所想的。

她作为重生之人,只知道一点:人力可以逆天改命!所以,她不像沈华善和沈则敬那样耐心等待,而是促使这个时机的到来。

做这一切的时候,沈宁心中没有半点杂念。手段阴险又怎么样?只要有守正之心,沈宁心中无愧。

京兆的局势,固是景兴帝自取、左家谋划,也有沈宁在其中推波助澜。左氏提前产子、景兴帝昏庸传言,都有如流处在其中作用。

沈宁历经两世,知道上官皇族和大永朝政,是如何昏庸腐朽。皇权威严,其下是累累白骨。沈宁在算计景兴帝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只是沈宁没有想到,会有国子监请愿一事,以致天下文道有损。却也证明了,国运将尽会有妖孽四出。

自古谋太平,就没有不流血的。沈宁为国子监生悲痛,却也知道,这是不能阻挡之势,她抓住了这个时机。

景兴帝昏庸无德,左家专权狠戾,朝局大乱。沈家势起的那个最佳时机,才会到来。

这是沈宁瞒着沈华善和沈则敬做的事。当然很快,沈华善和沈则敬就知道,沈家等待的那个时机,到来了。

皇上昏睡不朝,定下沈家七大罪状!朝中大臣有失,左良哲监国!国子监为民请命,却被砍杀,却被定罪!

这些事情,先后被如流处迅速送到岭南道和西宁道。大永尚未解决蒋博文谋反、河内道大洪灾的事,京兆朝堂就已经乱成了一团。这么快的局势进展,令沈则敬和沈华善愕然。

愕然归愕然,沈华善和沈则敬马上行动起来。在他们的授意下,皇后左氏牝鸡司晨、左良哲专权独朝、左家残害忠臣良将这样的种种消息,迅速传遍了岭南道和西宁道。

先前已有将沈则敬、袁焕夺职的旨意,朝中再有这样的局势,西宁道、岭南道的官员将领,都接受相信了这样的局势。

皇上和左家,在这两道民众的心中,就是那戏中的奸角。一个昏庸,一个专权,大永就是由这样的人在主理,才会有种种祸事。

与这些奸角相比的,就是沈则敬骑着祥瑞碧云骢,击退西燕敌军保护百姓的神勇形象。这,就是西宁道和岭南道的舆情局势。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雷致远带着沈家七大罪的旨意,还有吏部的任命书,欲接管西宁道的政事和兵力。

有鉴于第一道旨意,莫名其妙没了下文,宣旨内侍和三百士兵,都没有返回京兆。雷致远来之前,是做足了准备。

这一次,他带着金吾卫两千多名金吾卫士兵前来。一个文官就职,需要这么士兵伴随,的确好笑。

但当雷致远来到西宁道的时候,他才发现,两千士兵还远远不够!

“皇上有旨,沈家众人接旨!”又是昆州府衙内,又是宣旨内侍在大声唱道。只是,这一次,接旨的沈家人,有了不一样。

听到内侍这么宣唱,沈则敬没有跪下,就连一旁随伺的官员下人,都略带鄙视地看着内侍和雷致远他们。

这样的情况,是雷致远和内侍没有料到的。沈家见到圣旨,连跪都不跪,这是怎么回事?

“听说皇上昏迷,怎么会有这个旨意?本官没记错的话,雷大人是左良哲的姻亲啊……”

沈则敬笑着说道,他拖长的语气,似乎意有所指。他直呼左良哲之名,根本就没有将门下侍中、监国大臣放在眼内。

雷致远听着沈则敬的话语,再看看沈家不敬的态度,心中猛然起了警觉,随即大喝道:“沈家被皇上定下七大罪状,胆敢抗旨,意图谋反!兵将们立即将沈则敬拿下!”

雷致远打算先发制人,将沈则敬拿下再说。沈则敬在西宁道威望太重,不将他除掉的话,自己西宁道观察使一职,很难做得下去。

莫怪雷致远这么有倚仗,他是带着两千金吾卫精兵的,而且在进入昆州府衙之前,他观察到这里只有普通守兵,控制住沈则敬,轻而易举!

沈则敬听了雷致远的话,心中感到好笑。左良哲怎么会派了这么一个蠢人来西宁道?初来乍到,尚不知水深水浅,就要行事?

会不会太儿戏了些?

不管沈则敬是否觉得好笑,在雷致远下令后,他身后的金吾卫将领就动了起来。

那金吾卫将领双手成虎爪状,朝沈则敬冲过来,打算将沈则敬抓住。可是他尚未靠近沈则敬,就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冲力,一下子就将他扫了开去,“砰”的一声,那将领摔在了门边,口吐鲜血。

沈则敬身边站着的,是应南图。他一手别在身后,一手往前伸。刚才就是他的一挡一推,就化解了金吾卫的攻势。

“雷大人,西宁道人人都知道,左家专权,迫害忠贤。这七大罪状,恐怕不是皇上的旨意吧?沈家向来忠心耿耿,怎么会有这些罪?”

沈则敬抚了抚袖子,好声好气地说道,仿佛刚才的攻击阻挡没有发生。

他绝不会承认这个罪状和旨意,事实上,他周围的官员和下人,也都是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这样的罪状、这样的圣旨,绝对是朝中奸佞陷害忠良之举!

不知道是沈家的宣传做得太成功,还是民心自有判断,此刻他们都仇视地看着雷致远,还有他身后的金吾卫士兵。

在雷致远和沈则敬说话之时,那名吐血的将领,张开嘴巴,急促地号了一声,给在门外守候的发指令。

两千余名金吾卫士兵,接到这个指令之后,却没有迅速动起来。因为,昆州府衙出现的一幕,直接让他们呆住了。

第430章 左氏血脉来换!第326章 思考班底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337章 夺爵第242章 三策第14章 花朝节第484章 争时第111章 再相见 啸三声第367章 皇家宴第467章 赶紧走!第312章 保不得!第269章 局势影响第205章 一线生机第301章 伏杀第36章 三十万人情(一)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458章 关联第478章 英雄前传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351章 朝南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295章 惊涛第438章 这个局有点大第136章 叔祖来了第397章 大采选的忧虑第543章 死后第400章 首乱第451章 守城死战第210章 韬光养晦第281章 盯梢第203章 大难临头第218章 斩尽第393章 一彼一还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340章 背后之人第84章 军户税事件第317章 觉醒第201章 白氏身份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460章 这下坏了!第84章 军户税事件第160章 庐江榴花谢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386章 静养第477章 后方努力第248章 两难第201章 白氏身份第125章 给容嫔送死人头第288章 朝征第50章 流言四起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谁第291章 出手第285章 最好的时机第32章 过年和元宵第321章 顺平第34章 喜事多第182章 代价第163章 登闻鼓真相第312章 保不得!第232章 草场案第328章 应召进宫第371章 最终目的第174章 和亲使团第26章 尘埃落定第117章 红袖死第292章 纵横捭阖第50章 流言四起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227 千里奔丧第327章 变数第61章 开始热闹了第358章 兵器司!第312章 保不得!第48章 百官出动第299章 密谋第32章 过年和元宵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430章 左氏血脉来换!第548章 意外调兵第186章 贵人谋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118章 沈华善回京第373章 见太后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558章 噩耗第448章 帝有疑第98章 春闱案一第347章 本心第494章 杀谢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173章 先机第58章 赈灾之策第246章 变故第262章 潜行第394章 复起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540章 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