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西宁侯之争

左良哲听到郑棣恒这么说,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再一次佩服太后左氏的计谋。

在演出宣政殿这一场大戏之前,左氏就知道,如今的局势,金吾卫对上禁卫军,没有什么好处,说不定还会落败,白白成全了沈家;她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由朝臣们提议安抚之举。

朝堂已经对沈家及禁卫军安抚,作为皇家主子的她和新帝,已经有了动作。不管沈家接不接受这个安抚,大永朝廷都已经处于上风了。

昨晚,左良哲在慈宁宫听着左氏的安排,所为的,就是宣政殿今日的这一幕。

“安抚,哀家定会给足诚意,就看沈家敢不敢受了。不管沈则敬受还是不受,以后沈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左氏用护指挑出了其中一本奏折,轻飘飘地说出了这一句话,话语中的冷意,让左良哲感到森寒。

他瞬间就明白了左氏的意思。

沈家若是接受朝廷的安抚,那么沈家起兵,就是为了名利为了权力。禁卫军会怎么想?他带领的那些兵将会怎么想?

若是沈家不接受安抚,那么沈家所能做的就是谋反,就是攻入城中,金吾卫和禁卫军就有一死战。有了宣政殿中的一场大戏,大永占了大义,魏延庆定必会带着金吾卫死战,京兆的朝臣和百姓要守住性命,就只有和沈家死战,未必会输。

怎么想,左氏都将最危险的局面丢给沈家了。

“那么众卿家以为,怎么安抚驻扎在京兆城外的禁卫军?”

左氏这样问道。新帝已经被抱了下去,她并没有坐在正中的御椅上,而是坐在了旁边的椅子,听着朝臣的建议。

左氏这个做法,是让朝臣们认可的。坐在侧边,起码不会有让他们有直观上的牝鸡司晨之感。

“沈家带着禁卫军来势汹汹,一般的安抚恐怕不奏效;况且沈则敬在西宁道还灭掉了西燕的三十万敌军,守住了西宁道,不如就封他为西宁侯,准许他驻守西宁道,以安抚禁卫军。”

左良哲这样提议。这个提议,真是令朝臣大吃一惊。沈家封侯?朝堂这个安抚,真是大手笔!

邱盛年站在朝臣当中,冷眼旁观着宣政殿上的这一场大戏,一言不发。

若是沈家没有起兵,凭着沈则敬守住西宁道之举,封侯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封沈则敬为西宁侯,可以解决京兆、朝堂的危局吗?

邱盛年不知道。他和魏延庆等人一样,觉得大永局势到了这种地步,怎么走都不对。大厦将倾无可扶持,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不管邱盛年等朝臣心里在想什么,朝臣们都一致赞成了左良哲的提议,同意将沈则敬封为西宁侯,以此让他们退出京兆,以保住京兆的和平。

最后,左氏以太后的名义,通过了左良哲的提议,并让魏延庆为宣抚使,去京兆城外的宣布这个旨意,着令沈家退出京兆,退居西宁道,一心一意做西宁侯。

领旨的魏延庆,拿着那卷明黄的圣旨,感到手心发烫。沈则敬会不会接受安抚?禁卫军会不会退离京兆?

这些,在魏延庆去到沈则敬营帐之前,都没有答案。

沈则敬对于魏延庆的到来,一点也不意外。宣政殿上的那一场大戏,还有太后左氏的决定,早就送到他的营帐中了。

西宁侯?难为左良哲和左氏有这个安排!能成为大永的勋贵,是多少官员渴求的事情,但这个封号,对沈家和禁卫军来说,有何意义呢?

“大将军,倘若我不应旨,会如何?”沈则敬为魏延庆斟上一杯酒,笑意盈盈地说道。

他的身边,有沈则思、虎贲军,根本就不担心魏延庆会对他不利;况且魏延庆只带着几个内侍前来宣旨,可见心中磊落。

沈则敬对魏延庆这个人,说不上有什么不满,甚至是敬佩的。在蒋博文带着陇右卫围攻京兆的时候,魏延庆身先士卒,是打算死战守城的。

这样的大将军,当受人敬佩!

魏延庆看着眼前翩翩君子样的沈则敬,不知该说什么。谁会想得到,是这样的一个文官,守住了西宁道,击败了三十万西燕敌军?

就算沈家起兵谋反,魏延庆在立场上和沈家不同,就冲着昆州一战,他对沈则敬也是敬佩的;更何况还有京兆救助,敬佩之余,魏延庆也多了一丝感激。

“倘若沈大人不应旨, 本将军唯有带着金吾卫和禁卫军决一死战了。”

魏延庆也不废话,回了这么一句。在这样的立场下,只有二选一的抉择,不是此就是彼了。

沈则敬笑了笑,再次为魏延庆斟满了酒,伸手请他干杯,仿佛他们就是杯酒论旧情一样,而不是在说朝政大事。

待魏延庆喝下了酒之后,沈则敬才说出了沈家的选择。

“如果蒋博文攻陷京兆,那么京兆几十万百姓还能得存吗?禁卫军前来京兆,是为了这几十万性命而已。敢问大将军一句在,左家专权,大永可有太平之时?”

沈则敬目光深沉,紧紧盯着魏延庆,想听听他怎么说。

大永可有太平之时?魏延庆一下怔住。他作为大永的金吾卫大将军,历经了三朝,经历了长泰帝、景兴帝、新帝这三个时期,眼见着大永朝政一日一日败坏,眼见着大永七道一日比一日动乱,百姓也一日比一日艰难。这些,他都知道。

“只要将左家灭掉,沈家和禁卫军就会退出京兆,沈大人的意思,是这样吗?”

魏延庆怔忪过后,便问了这么一句。禁卫军的旗号不是“诛左氏,清君侧”吗?那么到了这个境地,魏延庆也不介意帮沈家做到这个旗号。

只要将专权的左家灭掉,他们这些朝臣就能将大永匡正,使它往正道上行。如今这些动乱、天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大永在,这些局面就能改变。

就算大永再怎样败坏,魏延庆都没有想过,会有谋反的一日。他一日是大永的朝臣,就永远都是!这是根植在他心中的皇权观念,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大将军有没有想过,灭了专权的左家,会不会有专权的右家?就算灭了左家,大永已经气绝,怎么会好得起来?治而后乱,这就是大永如今的局势的!弊端在于上官皇朝,而不是在于左家。”

沈则敬这样反问道。魏延庆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弃左家保大永,可是大厦倾倒滚滚潮流,是怎么都挡不住的。

“我们是大永的朝臣!主子有病,就应该要治,怎么能够将他杀死呢?你们沈家谋反,终非正道!”

魏延庆忽而发怒,狠狠大声说道。大永是有种种弊端,可是作为大永的朝臣,怎么能起兵谋反呢?

越这么想,魏延庆就越觉得沈家起兵谋反之举,是失了大义;沈家为了争得天下,才会救助京兆、逼近京兆。

沈则敬一时哑口,脸上的笑意也艰涩起来。魏延庆的想法,才是一个大永朝臣应该有的想法吧。他们是大永的朝臣,皇权深烙在他们身上,他们认为,起兵谋反,就是不对!

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并没有错;然而在沈则敬看来,大永已经气绝,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救不会来了!

杀死大永的,不是他们这些起兵谋反的人,而是上官皇族自身!

新帝会怎样,尚不自知。但是长泰帝、景兴帝已经将大永一步步拖死了。如今的京兆,百姓可还有何生计?被蒋博文攻占的北疆、陇右道和关内道,还有多少生息?

还有河内道,范载常死去,还有那么多官员死去,大永怎么会去救助?

是那些一个个为大永死去的人,一次又一次提醒着沈则敬,真正的太平,是什么。

对于一个死绝的人,沈则敬不会试图救他的性命,而是将他的尸体好好埋葬。这就是沈家对大永皇朝的做法!

俞谨之,吕务厚、申科、君复乐、沈余宏……

这些人,用他们的性命,为沈家提供了一条前行的道路。此刻,沈则敬没有半点存疑,不管魏延庆说什么,想什么,沈则敬的初衷,也不会有半点动摇。

“这个西宁侯,沈家是不会受的;沈家也不会罔顾京兆百姓的性命,硬要攻入京兆城中,不然,就违背了禁卫军的初衷。我只是希望,大将军能顾念京兆百姓的心愿,不会作出违心之举。”

沈则敬没有对魏延庆说他内心的想法,而是说出了他最后的选择。

这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语,听得魏延庆一愣。沈则敬的意思,就是拒旨?什么叫京兆百姓的心愿?什么又叫违心之举?沈则敬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沈则敬的意思,就是抗旨不遵?那么金吾卫和禁卫军定有一场死战!

就算禁卫军对金吾卫有活命之恩,为了京兆,为了大永,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心软!

只可惜,很快,魏延庆就知道,沈则敬说的那一番话语,是什么意思了。RS

第2章 破局之策第29章 布谋北疆第7章 随伺书房第556章 得了!第146章 太子薨第258章 边陲小镇第117章 红袖死第45章 余绪第215章 有奸第347章 本心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377章 君有疑第30章 临近过年第442章 一代帝师第404章 奶娘有毒第40章 天宁寺踏春第361章 和谈准备第495章 民心所归第219章 围绝第232章 草场案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3章 前因后情第424章 一月尚书第552章 路上第157章 三皇子妃人选第155章 打老虎的决心第261章 洗心第274章 登场第398章 天象现第311章 前奏第126章 容家恩怨第1章 吴越沈 七月沉第236章 东宫属官第237章 见太子第399章 人祸第62章 姑姑用意第26章 尘埃落定第46章 第一次进宫第510章 礼崩第113章 哭灵小产第288章 朝征第两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537章 布防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366章 二王回京第161章 大理寺审讯第495章 民心所归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500章 荒谬的争论第200章 不和第182章 代价第461章 君臣义断第548章 意外调兵第31章 三叔和大哥回归第150章 夺嫡开始了第407章 转运司之因第65章 兵部尚书丁忧第156章 背家谱第132章 人哪里去了?第222章 全力诛杀他!第24章 使团比试第357章 南越一族第474章 有温情第391章 帝为棋第32章 过年和元宵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329章 世仇第9章 新生第301章 伏杀第470章 岭南人事第395章 拿卞家开刀第386章 静养第211章 露端倪第438章 这个局有点大第246章 变故第22章 人才储备第386章 静养第467章 赶紧走!第252章 移势第152章 春熙宫闹鬼第414章 檄文第515章 清君侧第287章 顺遂第469章 礼乐征伐第37章 三十万人情(二)第492章 一战成名第555章 打开生路第366章 二王回京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376章 谁的人第458章 关联第266 三代送嫁第464章 气数尽第197章 将相城府第85章 出事了第130章 抢人之战第360章 首领第90章 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