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二十四 给东汉帝国收尸

所谓正坐胡坐虽然也有些道理,但是在更多人看来,皇帝的意思最重要。

你在皇帝手底下当官,还要和皇帝唱反调。

说句难听的,你以为当今天子是前汉天子那么好糊弄的?

很显然,不是每一个士族出身的官员都那么看中所谓正坐和胡坐之间的区别的。

士族也不是铁板一块,不是没有叛逆者。

一如黎庶出身的官员里一样也有贪腐之辈。

有背叛阶级的个人存在,这是可以肯定的。

再说了,这种事情不过是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图个新鲜,真要上升到华夷之辩,那也太多余了。

诸葛亮就是经常去酒肆喝酒吃饭的士族官员之中的一员。

他觉得这种方式很有趣,很有新意,吃起来也很愉快,很舒服,而且价格也不贵,是他这种囊中较为羞涩的官员也能负担得起的。

应邀者有徐庶,有孟建,有石韬,还有司马懿。

一共五个人的小型宴会,也不对外开放,五人简单地吃一顿饭,喝一顿五人都喜欢的酒,算是给诸葛亮送别。

“孔明,你到底为什么要选择外放?我还是不明白。”

徐庶敬了诸葛亮一杯酒,一口干掉,满脸费解的看着诸葛亮:“离开洛阳,也不去长安,却要到敦煌……那么遥远的地方,可真的没有酒肆,也没什么可以寻欢作乐的地方,更没有满眼青翠,你真的想好了?”

诸葛亮笑了笑。

“陛下圣旨已下,我已经不得不走,元直,何须多言?”

石韬也敬了诸葛亮一杯酒。

“孔明,你比我们都聪明,总是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你能不能说句真话,你到底为什么要离开?”

“真话?广元,我有说过假话吗?”

诸葛亮摇头道:“理由我已经说过了,在这个我等即将受到重用的时候,我想积累更多的实际经验。

我要知道今后我在洛阳城内到底该做些什么才能对魏国有好处,这种事情一直待在洛阳城里可弄不明白,我要出去看看。”

“可是敦煌……也太远了,关中不行吗?”

孟建也敬了诸葛亮一杯酒。

“关中都已经被治理的差不多了,我想去更加荒芜的地方,从头建设一个地方,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庶,如此一来,才算是真正的政绩,我才能说服自己回到洛阳。”

诸葛亮回敬。

最后就剩下司马懿了。

“孔明,我就不敬你了。”

司马懿一手端着酒杯笑道:“就在刚才,我也把申请外放的奏表递上去了,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也会到凉州边地去找你的。”

徐庶、孟建和石韬惊讶的看着司马懿。

诸葛亮只是稍微愣了一下,看着司马懿的表情,便露出了真挚的笑容。

“仲达,我以为你只是在开玩笑。”

“一开始,我也以为你在开玩笑,但是想了想,我觉得你说的很对。”

司马懿一口把杯中酒喝干:“若不能知道我在洛阳城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或许,我继续待在洛阳城里也没什么意义了。”

“真的要去?”

“真的要去。”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视一眼,而后一笑,场面充满了莫名的氛围。

这让徐庶等三人更加疑惑了。

一个两个都赶着离开内阁那么有前途的地方,去凉州那等苦寒之地忍受风吹日晒和艰苦的环境,图什么啊?

就是那种莫名其妙的理由吗?

他们怎么想也不能理解这两人的理由,总觉得这样做很傻逼。

人是不能互相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快乐也不相通。

所谓我见诸君如傻逼,诸君见我应如是。

在这个大家互相把对方当傻逼的时代,能做到嘴上相互尊重对方的想法,不开口闭口就是骂人的话,就已经很难得了。

诸葛亮和司马懿尝试着互相理解,并且互相认同,互相不把对方当傻逼,已经可谓是知己的典范。

这场酒宴之后的第二天,司马懿被郭鹏喊去了勤政殿书房,然后出来,收拾收拾行李。

当天下午,司马懿就得到自己被调往凉州敦煌郡广至县当县长的调令,责令五日内准备好,启程赴任。

两人有一天的时间差,所以诸葛亮先出发,然后在洛阳城西的驿站里等到了之后赶来的司马懿。

之后,两人携手共进,一路上品味人间最美的风景,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帝国边陲的征途。

那必然是遥远且伟大的征途。

而同一时刻,郭某人又在洛阳城内给自己的臣子们下达了一项新的任务。

修史。

修《后汉书》。

这其实不是郭某人自己想到的,郭某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还没想到要修史书。

只是蔡邕闲来无事,某一日上表给郭鹏,希望郭鹏可以对他开放宫廷内收藏史料的场所,他想用余下的生命修一部关于东汉帝国的史书。

他想为东汉帝国收尸,全了自己最后一个念想,给他所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那些人做传,记录他们所经历的所发生的事情。

于是郭某人才想到了修史的事情。

其实也不怪他,准确的说,这一时期,直到数百年后,史书的重要性和政治意义并没有为人所重视。

且直到隋唐以前,修史书都不是官方组织的事情,都是私人行为,历朝历代官方并没有想过专门派一群人给前朝修史。

包括《史记》在内,最开始的名字叫《太史公书》,是司马迁的私修史书。

更早的孔子所修鲁国史书《春秋》、无名氏所修《战国策》还有《竹书纪年》等等都是一个性质的私修史书。

东汉时期,班固兄妹联手修了《汉书》。

汉末三国时期,有诸国官僚士人私著的《魏略》、《三国志》、《英雄记》、《魏书》、《吴书》等私修史书。

到南北朝时期,包括《后汉书》、《华阳国志》等等,也是私修史书。

当时的政府官方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也不认为史书具备隋唐之后所普遍认知的可以给上一个朝代盖棺定论并且宣布自家政权合法性的政治意义。

最开始禁止私修史书的人是隋文帝杨坚,不过隋朝国祚短,没有能贯彻落实。

到了唐朝也没明令禁止,但是设置了专门修史书的国史馆。

从那以后被认同的所谓正史绝大部分都是官方下令组织修订,为了给上一个朝代盖棺定论并且宣扬自家政权合法性了。

这种史书就被称作正史,当然除了满清之外,也没有真的严厉禁止私人修史,不过一律称之为野史罢了。

于是满清只好流行起了打打擦边球的考据学。

而眼下,修史只是一群社会精英出于个人的某种目的或者志向而进行的行为,和官方没什么太大关系。

对蔡邕来说,想给东汉帝国收尸是一回事,自己闲极无聊也是一回事,并且想着和司马迁还有班固兄妹比肩也是一回事。

他也想给后世留下一点重要的东西。

八百零九 文聘归降一千二百二十 自己夺来的权力,哭着也要享受它七百七十一 皇权危机六百一十九 刘璋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蜀中甜美的空气一百四十一 他是军阀九百零九 不愧是我儿一千四百五十三 十年后的重逢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来找我谈婚事的十二 出发去雒阳一千一百九十九 许靖有幸成为这场大戏的一号男主角一百九十三 被登基的刘协八百六十二 郭某人得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七百七十五 变雒为洛二十 求见蔡邕六百零一 张文远VS周公瑾四百九十五 狮儿不可与争锋一千零五十八 问题主动找上了诸葛亮八百八十 公孙康纵兵抢粮七百九十四 刘璋称帝一千二百六十九 怎么能让你去投降呢?七百三十一 郭某人的危机公关一千四百 失败的行刺一千三百三十四 郭珺憎恨嫡长子继承制三百四十四 现在最重要的是求活一百四十五 短暂的重聚一千零六 陛下和老臣都被田元皓蒙蔽了三十六 波澜起一千二百一十 魏国不能崇文抑武一百一十一 长期发展规划二百二十九 曹纯的心理阴影一千二百二十六 这叫我的面子往哪里放?九百八十二 贵霜国似乎有很多黄金?五百二十二 天子丧命八百一十九 韩卿,我想回家一千四百五十三 尴尬的州刺史们三百八十五 袁术无所畏惧三百三十 哈士奇和狼长得还蛮像的四百零六 袁术再牛,也是天的儿子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国是个骑在马背上的国家二百零八 酸枣盟誓一千一百九十八 让老臣代替陛下去死,天下就能安定了一千零三十三 有点等不及的感觉八百八十一 张飞兵临襄平城一千五百二十九 这就是兵法与国力之结合一千五百二十八 李乾决定毕其功于一役一千一百七十六 国际已经没了一百二十一 你不负我,我不负你四百七十三 生病的杨彪四十五 阳球必须死一千四百四十九 崩溃的安息帝国一千二百一十一 士人们对此眉头紧锁七百九十七 攻伐荆州,平灭刘表一 卧冰求鲤2.0(上)一千一百六十 孔老夫子真是可怜啊五十七 送上门的唐周一千三百二十 在劫难逃七百零二 郭氏愿永远与蔡氏携手同行一千二百六十六 士武觉得十分憋屈一千一百二十二 然后雍闿就死了一千二百六十九 怎么能让你去投降呢?五百六十九 汉室江山,是不是已经到头了?三百八十六 阎象到底也没有得出最终的答案一千一百九十三 于是很多人就裂开了七百三十三 张辽的自保之道一千一百五十九 士人们的奇迹终究没有发生六百八十一 韩遂之死一千五百一十 “幸运儿”王粲一千一百九十五 皇帝真的要对察举制度动手了二百六十八 宗员死了七百零九 汉室的昨日,郭氏的明日一千二百三十五 儿子请父亲收回成命!一百五十一 悲壮的糜氏一千零九十三 天降猛男郭子凤一千一百三十四 魏帝国已经开始重新出发了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尽快归来一千四百九十八 杀人不诛心,就等于什么都没做一千四百四十九 崩溃的安息帝国一千三百五十一 郭鹏是怎么做皇帝的,郭瑾也会怎么做皇帝六百九十二 小皇帝很不喜欢荀彧二百四十六 被粉碎的骄傲七百八十二 退位与禅让二十四 难怪孟德看得起你一千四百五十五 毛玠兵行险招七百六十二 “手忙脚乱”的郭某人三百六十九 他们对袁术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一千一百一十三 崩溃的扶罗韩八百四十六 严颜主动出击四百七十五 刘表注定无法北上三百二十一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百六十九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三百九十四 郭子凤到底要干什么?三百一十六 让冀州多一点忠臣吧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响力九十五 郭鹏的准备行动一千零六十七 诸葛亮很有想法二十五 你和孟德很像八百一十二 韩嵩的最后努力六百零七 自我怀疑的孙策一千一百四十八 黄龙殿会议九百六十八 郭某人顿时多了许多孝子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