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九 一桩丑闻的突然出现

这一波来自地方的反抗浪潮被郭某人顺利平息之后,太学新政也步入正轨。

郭某人在筹备最后一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地方学校和学宫的建设进度和恢复进度。

太学不可能容纳下全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虽然他们最向往的一定是太学,但是地方上的学宫学校依然是那些无法来到洛阳的读书人的首选。

新式教育模式构建的差不多之后,郭鹏下令从太学内部调派一批有教学经验的讲师,让他们携带国家规定的五经正本前往地方学宫和学校传播标点符号的要义。

告诉地方上的那些学子什么是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怎么用,以及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做文章之类的。

总之这一波普及教化是要尽快完成的,让标点符号尽快站稳脚跟,好方便郭某人对察举制度下手。

为此,郭某人还特意批了一笔经费给地方政府重修学宫和学校,使之可以尽快招揽地方读书人。

学宫和学校的生源与太学采取同样的方式,士人,寒门学子,还有受到选拔的担任乡村官吏的黎庶子弟。

对于学生人数,郭鹏则要求按照学校和学宫内的老师人数进行安排,多一点少一点都是可以安排的,但是总体原则是多多益善。

郭鹏恢复了一个东汉以前就有的壳子,然后要往这个壳子里装一点新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之中,郭鹏也体会到了习惯对于人们的影响。

一个新玩意儿,别管它最初诞生的时候多离奇,但是只要进入了社会系统之中并且存在一定的时间,就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郭鹏最开始要让黎庶子弟进入学校里学习知识的时候,被强烈反对,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让士人们接受这个事实,让渡一些利益之类的。

而到现在,担任乡村官吏的黎庶出身的子弟进入太学学习已经是常态。

除了经常受到士子们的鄙视之外,士人们已经不再对【他们存在于太学】这件事情感到不习惯了。

他们反而觉得这是正常的,每日惯例鄙视也是正常的,不惯例鄙视一下感觉都不太日常。

这次立学宫、学校,郭鹏规定学宫和学校也要招收黎庶子弟,这个时候,就没人提出反对意见了,好像默认了一样。

习惯是有着强大的惯性和生命力的,一旦成功扎根,想要再次祛除就难了。

正如见过一次的光,哪怕只是见过一次,一生就再也不可能忘记。

士人的底线被一步一步的突破,一步一步的向下探索,郭某人的步伐越来越坚决,越来越不容质疑。

最开始的艰难,到现在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容易,这让郭某人相信,天下大势正在被他所引领。

势,在他的手里。

一念至此,郭某人就对自己的计划更有信心了。

这一波筹备和等待持续了四个月,持续到了延德六年年底。

郭鹏从内库里掏出了不少钱来帮助地方的学宫还有学校恢复建设还有招生,同时不断督促地方政府和学宫学校大力推广标点符号的存在。

致力于让每一个学子都知道什么是标点符号,然后学会运用标点符号,并且擅长使用标点符号来读书学习写文章。

为了打成这个目的,郭某人连续下发三道圣旨督促此事的推动,为此还把学部的官员大量往外派,监督地方学政。

延德六年过去之后,延德七年到来。

延德七年的头三个月风平浪静,延续了延德六年最后四个月的平静,让官员们和士人们都放下了心,觉得皇帝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他们觉得皇帝通过一系列爆破式的操作终于达成了文治的目标,终于满足了,所以决定要消停一点。

同时,皇帝大概也有点累了,所以很长时间不搞事情,官员们和士子们都觉得自己度过了非常难忘的一段和平时光。

然后他们竭力的吹捧皇帝,吹捧他的丰功伟绩,把他吹捧的如同圣人一般,简直是数千年难得一见的人物。

看起来,皇帝非常满意。

可正当他们觉得皇帝会就此安稳下去,而士人们的黄金时代也即将到来的时候,却发生了几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这几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发生,却偏偏发生了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延德七年四月新一轮的举孝廉活动的全面展开。

各州郡根据各自的人口数量开始向中央礼部推举孝廉、茂才,然后由礼部进行复试。

说是复试,其实更像是走个流程和形式,并不黜落谁。

然后士子们就能成为郎官,步入仕途。

这是自汉武帝以来就一直都在推行的国家选拔官员的政策,运行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

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好制度,只能说这个制度是人在运行,人在参与。

发展到如今,这个制度已经完全固化,成为了各地士族和官吏、豪强子弟分割政治利益的手段。

你为我家子弟举荐,我为你家子弟举荐,投桃报李,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共同构建起了一张把整个天下都囊括其中的关系网。

在这种事情上,官员们总是得心应手。

但是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礼部的命令下达之后,各地方政府也立刻开始了这波日常骚操作,太学内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因为士子们都清楚,虽然说举孝廉是有规则的,可是这些规则在拥有身份地位的他们看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他们进入太学获得了学籍,得到了被察举的资格,接下来只要等待他们在家乡的家人帮着他们一起操作一波,就可以安心等待着进入礼部参加复试,然后去皇帝身边做郎官了。

本来一切都该是这样的。

但是一桩丑闻的突然出现让这一年度的举孝廉行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情发生在兖州陈留郡,该郡下辖某个县有一个士子,六年前他母亲去世了,他很孝顺,决定为母亲守孝。

守三年不够,一守守了六年,在当地广为传唱,人人都称赞他是个大孝子。

于是被郡守举为孝廉。

结果,他爆出了守孝期间和妻子生了一个儿子的惊天丑闻。

七百零二 郭氏愿永远与蔡氏携手同行九百五十七 探索之路的尽头,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四百零四 孤意已决,御驾亲征北伐郭贼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并不喜欢一掷千金一千零九十二 郭鹏还会继续折腾下去九十五 郭鹏的准备行动一千一百六十八 西域地区的三个都护府四百七十三 生病的杨彪六十二 长水司马郭子凤六百七十 他们觉得郭鹏累了一千三百零二 无论如何都要走出去一百八十三 救驾三百六十二 进化的郭鹏五百九十一 蒋钦的抵抗失败了二百一十八 他成了英雄七百四十三 他们无耻的笑容映衬着新时代的曙光七百五十三 荆州应该是保不住了吧?一千二百三十七 廷杖一千一百五十九 曹仁真的非常忧虑一千三百三十九 活字印刷与求是书屋一千三百四十四 陛下春秋正盛,何故退位?一百八十二 宦官出逃,郭鹏渡河一千零七 你让我还怎么相信你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四百二十一 年轻人的选择一千二百零八 郭鹏终于理解了程昱的全部一千二百八十八 荆州举士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愤的地步一千四百五十七 司马懿与毛玠九百五十九 联合商队西出玉门关二百九十九 做老板的感觉,真好三 以孝治国大汉朝二百五十五 一路打,一路吞并一千一百四十一 为父说了,你做得很好一千三百六十三 孔子和墨子将成为中华文化庙堂之中的文理二圣九百四十 张飞渴望战争九百七十 开挂的郭氏二百二十五 他们还能以汉臣自居吗?六十二 长水司马郭子凤一千三百零四 我们只授人以鱼,从不授人以渔一千四百零二 历史早就被另外一个人改写的面目全非了一千三百一十八 程昱觉得自己这一波血赚一百七十 我也想要这样一心一意的舔狗啊!一千四百四十五 魏帝国第三任皇帝三百六十六 并州乱起七百四十 周瑜之死一千二百零一 曹仁辞职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觉得农部尚书诸葛瑾之女如何?四百七十四 杨彪露出了一丝悔意一千二百八十八 荆州举士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愤的地步七百三十九 他们就是为了破阵而诞生的一千二百一十六 独夫之心一千二百七十一 罪臣士燮,恭迎王师!四百七十八 如此这般的我,配不上封公的赏赐吗一百五十五 郭鹏由衷的感恩一千四百五十二 毛玠的回答非常的政治正确七百三十七 必须要对得起魏王殿下赐给我们的肉食一千三百七十五 关羽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多彩一百一十 来做我的亲卫吧一千零一十九 吾弟所言,深得吾心一千零五十二 文明和野蛮的界限从来没有在曹休的心里如此明确过九百一十 天子要加征商税了?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鹏八百一十六 如此的一群真实的人啊一千一百八十八 振臂一呼而百应者,又怎么会是你这种逆贼四百七十二 休假?不存在的六百五十八 夸官五百二十六 没人能给他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九百八十九 来自后院的烽烟一千一百八十三 废黜赵王爵位七百三十 水上鏖战一千一百八十九 上一个时代最后的残留物三百八十七 袁术正式称帝八百二十九 纵使郭鹏举十万之众来,愿为陛下拒之!一千二百七十 徐晃可不认为自己的将军做到头了一千零六十三 这是司马氏向曹氏报恩的机会一千一百八十六 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击三百五十 这并不能实现他的梦想八百七十九 于禁要回报郭鹏对他的信任三百八十三 你这个天子是不是太菜了一点?七百三十一 郭某人的危机公关一千三百七十七 张飞决定打游击一千五百二十四 云州的最后之战八百一十八 刘琮北上洛阳八百七十七 柳毅忽然觉得有什么恐怖的事情正在发生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尽快归来五百七十四 郭鹏又打起了诸葛丞相的主意一百一十八 不择手段的前进九百五十一 曹休兵进柳中城六百七十三 郭鹏回收铸币权八百八十六 郭瑾主动请缨一千三百四十八 西蜀公国七百七十七 刘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大玩家九百五十八 跨越数百年的恐惧一千四百七十七 所以诸位,真的有人比我更能解决问题啊一千一百六十三 曹休素来如此阴阳怪气一千五百五十九 他们都回来了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机不仅仅在于商业,更在于政治三百一十一 讨伐袁绍(为盟主武选清吏司加一更)一千四百八十九 吕虔更想做到的是帮助安息国恢复太平三百三十三 焦虑的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