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0160你吟诗来我做赋

继谢灵运之后,司马元显、王纵、王凝之的两个儿子以及几个书院的教授等人,尽皆鼓舞起来,相继吟了一首或是当场所做或是袖在诗囊中的诗篇。

在座的一众宾客中,若谢灵运自认诗才第二,谁敢称第一?

所以他们收获的称赞和欢呼,自是每况愈下的,这情形正如九斤老太所言的一代不如一代;但诗篇的质量,并不碍于他们品尝二锅头的资格。

可每个喝过第二楼镇楼之宝的“诗人”,心中多的却是悔意。

这悔意有一半来源于“献丑不如藏拙”的觉悟,更因为二锅头入口后的刺激。

毒药一样的镇楼之宝可算是将喝过的人坑惨了,但他们偏偏不露声色,将这种痛苦强忍下来,以便祸害更多的后继者。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镇楼之宝是个坑爹货时,他们便停下继续冒头的冲动。

事实上,剩下的人之所以放弃机会,多半还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再怎么绞尽脑汁做出来的诗,在谢灵运的这珠玉面前,都不过是瓦石而已。

与其挖空心思去陪太子读书,还不如做一个快乐的围观者呢!

然而,当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跟谢灵运一争高下时,坐于王凝之下首的陶渊明却坚定地站了起来。

谢灵运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陶渊明却已年过而立。

如果这儿是角斗场,后者大概可以这么邀架,“阁下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年少多金、才高八斗、风华绝代......像你这么出色的人,老子最少也可以一个打十个!”

然而,文人雅士的诗会和野蛮人争斗的角斗场却是两个极端。

陶渊明即便力大无穷,能够用来战胜谢灵运的,也不应该是身上的那一膀子力气。

他此刻所能表现的,也唯有谦谦君子的风度,“‘珠玉在前,木椟在后’,在下也有了一首,就此芹献于诸位方家。”

如果说谢灵运是强龙、是京城来的天才少年、是江左诗坛上的一颗新星;那陶渊明就是江州现在的诗坛上最亮的一颗明星了,他在江州诗坛这一亩三分地中,总还是有些号召力的。

当陶渊明站起来准备勇斗恶龙时,江州本地人便理所当然地多了些期待,而他也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谢灵运对陶渊明的诗名也是有所了解的,此刻也只有微笑着远远向他点头,以宽容和友善的气度表示出自己的期待。

范宣子亦是欣慰地点点头,又用手指了指身前案子上的二锅头,温言道,“元亮太谦虚了吧,且先饮一杯二锅头。”

陶渊明走向前来,从范该手上接过了酒杯,仰脖将这已倒出了许久的酒,一口喝将下去。

他情不自禁地皱了皱眉,好一会才从喉咙被火烧的错觉中回复过来,而后奇怪地看了看范宣子和范宁。

他原本以为这酒是他们动了手脚,看到他们古井无波般的脸后,也就更加迷茫了。

陶渊明摇摇头,而后清了清嗓子吟咏起来,“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因为第二楼的特殊设计,他的吟咏声似乎被加倍放大了,众人也都沉浸在他的诗意中,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起来。

及至他诗中的最后一个字落下后,全场都安静了下来,而后便响起了情不自禁的掌声。

这掌声先是稀里哗啦的,而后便慢慢整齐了起来,掌声四散蔓延,传遍四周。

谢灵运第一个出场,虽是先声夺人,但前面却没有铺垫和对比。

而在陶渊明之前的十余人,则都成了他的垫脚石,现在他的诗一出,众宾客便觉得耳目一新,犹如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似的;又加之地方保护的特色,所以陶渊明在自己的地盘上理所当然获得了该有的尊重。

事实上,单从诗歌的意境和手法上比较,陶渊明这一首诗和谢灵运所做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陶渊明的诗中,前面四句用的是“比兴”的手法,表现了登高所见的景色;第五第六句尾全诗的诗眼,既总结了前面的景色,又否定了古来争名夺利者迷茫人生的象征。

后面的诗句,便是对古来争名夺利者迷茫人生的否定,以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了。

陶渊明这一首是兴“废替之叹”,伤“荣华不久”的诗,基调似乎有些暮气,却又偏偏是拟古之作。

如果是讲笑话比赛,评委们自然可以从选手赚到的吆喝和掌声,来评判笑话的好坏。

至于诗的好坏,当然就要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评判了,要不然范宣子、王凝之等人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众人正在讨论到底谁该夺魁之时,司马元显却突然张口道,“范安彦提议咱们登楼吟诗,却不知他是否吟了?”

司马元显这简直就是诛心之论,因为吟诗是王凝之提出来的,范二只是补充了大家喜闻乐见的“登楼”。

然而并没有人指出他的谬论,因为他的皇族地位像一座大山摆在那儿,更重要的是范二的一坛子二锅头得罪了太多的人。

刚才喝过酒的人都明白司马元显打的注意,所以都纷纷附和起他来。

谢灵运和陶渊明则开始用目光搜索范二的身影,他们对范二的诗名自是了解的,所以一开始便对他充满了期待。

范二又何尝不知他们?

但他只是听了谢灵运的诗后便躲了起来,跑到了观景台的一个角落里绞尽脑汁地修改起《滕王阁序》来。

他早已进入了浑然忘我的境界,现在连过去了多久都不知道了,更何况他们的期待?

直到甘绦走过来拉了拉他的袖子,他才从那种斗罗大陆的斗破苍穹中回过神来。

“啊,怎么了?”范二借着月色和第二楼的灯火通明,一眼就认出了身前的甘绦。

“他们都叫你过去作诗呢,你有了没有?”看着范二一头雾水,甘绦忍不住担忧起来。

范二摇摇头,随之大步往厅中走去,众人的目光也理所当然聚在他身上。

范宁、范宣子、顾恺之以及宗谷、祖会等,这些真诚希望范二好的人,脸上都或多或少地多了一丝担忧。

众人的心思各不相同,非要说心思最复杂的人,大概非范宣子莫属了。

他原还以为二锅头会是最好的奖品,到头来却发现它如同毒药,吃了毒药的人也就理所当然地对范二横眉冷目了。

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又是谁?

范宣子生性耿直,自然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

看着范二走入厅中,范宣子便充满期待地笑问起来,“安彦,可也有了?”

范二苦笑,随即摇摇头。

范二的表现,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一片哗然。

不是说了范安彦曾在含章殿给天子吟诗获得好评的吗?难道传言是假的?

果然还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吗!

还敢提议登楼做诗,现在玩火自焚了吧?该!

对于范二现在的表现,许多人只觉得一阵快意,听说他做不出诗后,似乎比吃到烤鸭饮到果酒还爽。

这样的一种爽当然不能表露在脸上,毕竟是文人雅集嘛,心内的恶毒还是需要表现为同情和惋惜的,于是刚才的喧哗声很快就变成了安慰声。

范二此时却对众人拱手做礼,“范逸之辜负诸位了,小子之所以做不出诗,要怪就怪谢公子的诗出来得太快,做得太好;在他的珠玉面前,我只能退避三舍了。不过,我后来又另辟蹊径,做了一篇辞赋出来,也不知能否......”

范二一开始说到在谢灵运之前退避三舍时,众人还都自责和赔笑,可当他说到做了一首辞赋之后,场面却顿时陷入了安静中。

安静,落针可闻的那种安静!

众人的眼神都集中在范二身上,没有任何人开口说话,但心绪却各有不同。

范二的诗名是的确有的,他能够做出好诗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一时无法做出诗来,这都没有什么可羡慕或是指责的。

可他做不出诗是因为做赋的话,这就......

这逼装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概括了赋的特征是“铺才逦文,体物写志”,他又指出“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由此可见,赋是由《诗》和《楚辞》演变而来的,《诗经》可以说是赋的远源,而《楚辞》则是赋的近源,所以今人又将这种文体称为辞赋。

辞赋介乎于诗和文之间,讲究骈四俪六、层层铺排,还必须得压韵,创作难度非常之大;辞赋比一般的诗歌更加细腻和深涩,篇幅也更长,甚至长得离谱。

辞赋的逼格和创作难度都要远远高于诗词,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

范安彦之所以选择做赋,看来并不是不能做诗,而是要以辞赋压倒谢客儿和陶元亮啊!

这人也太心机了吧!

他真的不是哗众取宠吗?

正文_0233柏肆之战正文_0357井栏攻城正文_0047《千字文》正文_0340心中有愧正文_0128春天的故事正文_0051新四大家族(第三更)正文_0044公主之野望正文_0248让子弹飞正文_0385重骑兵正文_0196钱庄大计正文_0417杀入关中正文_0201梅岭的战略性地位正文_0125中原的月亮比罗马圆正文_0360鼓励生育正文_0362三权分立正文_0211逆天的伙食正文_0077进击的混血儿正文_0449抢夺水门正文_0033公主去哪儿了?正文_0237潜入江陵正文_0206荆州之变正文_0215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文_0143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邪?正文_0126资本论正文_0285人生贵得适意尔正文_0236十年磨一剑正文_0227不抛弃、不放弃正文_0438赫连文陈正文_0362三权分立正文_0264鄂州孟氏正文_0259扪虱倾谈惊四座正文_0415背水一战正文_0118真正的吃货正文_0272王愉的离开正文_0133变速齿轮的杠杆原理正文_0188一场闹剧正文_0156北京烤鸭正文_0183早点铺里的小道消息正文_0229桃花源里走出的野人正文_0128春天的故事正文_0012太元二十年的第一场雪正文_0216厚此薄彼的尴尬正文_0116老人范宁的烦恼正文_0022传说中的司马道子正文_0136寒食正文_0176强借!正文_0435飞蛾扑火正文_0286兰苦寺正文_00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正文_0016碎尸案正文_0432四军混战正文_0386轻骑冲阵正文_0113队率叶添龙正文_0318米贼的堡垒正文_0145安全套你个头啊!正文_0003破坏约战的正确打开方式正文_0169后拍卖会时代正文_0396秘密潜回京城正文_0317棋局正文_0235十国并立正文_0369与后秦建交的可行性正文_0109蔡葵的正式加入正文_0081报账正文_0281那些青葱岁月正文_0033公主去哪儿了?正文_0417杀入关中正文_0112背道而驰的逆行者正文_0377刘牢之之死正文_0009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正文_0068世界上最好的糖正文_0444入主契吴城正文_0428傅弘之的瓶颈正文_0200阶段性总结报告正文_0362三权分立正文_0363柴壁之战正文_0182兵制正文_0070朝天阙正文_0361中国梦正文_0220将离正文_0280近乡情怯正文_0043求婚只是为了逃婚正文_0120第二楼正文_0318米贼的堡垒正文_0077进击的混血儿正文_0355夺门正文_0272王愉的离开正文_0350豫章雷氏的覆灭正文_0232囊萤映雪正文_0337守株待兔正文_0205新的度量衡——“温度”正文_0300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正文_0391后秦的援军正文_0148囫囵吞枣正文_0427对阵北凉军正文_0340心中有愧正文_0425凉州的局势正文_0016碎尸案正文_0056《咏雪忆范宁》正文_0057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正文_0403后秦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