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0311袁山松升职记

袁崧点点头,又接着说道,“除了他们两人的相继离去外,我还得到了另外两个消息。”

“哦?”

“第一个消息,是米贼的主力部队已经逃向了东海之外的郁州岛,这儿离燕国的距离似乎更近!朝廷为了防止他们从东海登陆,遂任命此前与你们在海盐一起抵敌的都督府司马刘寄奴,为下邳郡守。”

听说刘裕出任下邳太守,并与米贼针锋相对时,范二不由得摇摇头,苦笑着回应道,“此前刘寄奴分别在句章、海盐、京口等地,都有大败米贼的记录,只怕孙恩见了他也要头痛呢,所以利用他来防止米贼登陆,倒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对策。问题是,米贼一定要从下邳登陆吗?难道他们不能避开刘寄奴,继而再次登陆海盐?句章?甚或是沪渎?”

袁崧点点头,叹了口气道,“我的想法也与你的差不多。米贼上次无论是在海盐还是在京口,都没有得到任何便宜,所以我认为他们手上的存粮应该支持不了多久了。最多只要两个月,他就会再次登陆。”

陈遗看着袁崧担忧,也忍不住开口道,“朝廷吃在没有水军的亏啊,上回米贼攻打进城,如果有水军沿京口而上,就可对他们关门打狗,如今又何至于担心他们去而复返呢?”

李祥则安慰道,“府君且放心,咱们现在不但在沪渎出海口设置了隐秘的瞭望塔,而且这儿的防御工事也都不错,只要他敢率军前来,我必然带着将士们与他们死拼到底!”

“有我,有你们在,自然可以保证吴郡城不失,可问题是......朝廷的调令很快就要下来了!”袁崧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道。

“调令?什么调令?”陈遗和李祥先是面面相觑了一番,又异口同声地问道。

从袁崧的脸色上,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他口中的调令是关于自己的,而他的调令直接影响到作为幕僚的他们。

袁崧苦笑着将京中友人传来的消息坦然说了出来,“朝廷打算调任我为雍州刺史,我现在的职务则交由桓谦来兼任......”

“府君这是加官进爵了啊。”

范二这句到了嘴边的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至于恭喜他升迁的话就更没有了。

因为朝廷在此时将袁崧升职,并不是袁崧想要的结果,因为这个升迁简直是莫名其妙,推动他升迁的,一定是某一只黑手。

从明面上看,袁崧从吴郡太守到雍州刺史是升迁,可实际上呢?

吴郡的人口是四十万人,雍州的人口连十万都不到!

更重要的是,雍州的控制权现在正在殷仲堪手中,他会轻而易举交出刚从冯该手上抢来的胜利果实吗?

就算殷仲堪愿意交出雍州,袁崧这个没什么作战经验的文官,难道可以凭借从吴郡带去的少许部曲,抵挡前秦的侵略吗?

此外,袁崧还有一个最担心的地方,——他一旦离开了吴郡,桓谦能够守住米贼的进攻吗?

谁会相信桓谦这个临阵脱逃者呢?

至少袁崧是不信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直呼其名了。

明白了袁崧的担忧后,范二也只得笑着安慰,“咱们所做的,无非是听天命、尽人事而已,米贼不来便罢,若是来了,那自然是全力以赴与他们拼杀的。希望桓谦能够成长起来吧,但人家做主的事,咱也不能管那么多不是?府君放心,到时候你去雍州,我必然亲自送你。”

范二送袁崧,便是让他有狐假虎威之意,这当然是针对殷仲堪的。

袁崧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众人又聊了一会,沪渎垒的暗桩终于拔除了一半,于是袁崧也跟着范二上了船,船队便在守军将士们的领航下进了吴江。

一直到傍晚时分,船队才终于缓缓接近吴郡码头,袁皙儿和小婵此时也早已等在当地,迎接着范二和袁崧的归来。

进入码头后,李祥先是让吴郡的士卒们将他们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带回了家,这才出来换掉在此看守的黎民军。

至于黎民军的战利品,范二则直接令吴郡籍的三十余将士及一百陌刀队员,在甘绦的率领下乘着四艘船连夜离开了码头。

他们的行动路线,自然是来时的路。

看着甘绦带着战利品离去后,范二这才与袁皙儿并肩往城门口走去,两人免不了说些别后的思念,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也是由袁皙儿之口,范二才意识到现在的城内,也并不如袁崧所说的那么平静。

城内的十几个粮食铺子,截止到昨天已经关门了七八家,这理所当然引起了百姓们的恐慌,这大概也是袁崧乘马几十里跑去迎接范二的真正原因吧?

而船队在码头靠岸后,一切便都恢复正常了,袁崧终于可以安心地过腊八节了。

次日一早,吴郡城的百姓终于难得一次地得到了一个大好消息,——吴郡的将士们从海外购回了大量的粮食,百姓们可以前往排队购买。

在两个月之前,吴郡的百姓何尝担心过吃不上饭?

可即便是两个月的时间,也将人们折腾得够呛,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人不担心自己称为饿死鬼?

而两个月之后,袁府君终于没有骗人,码头上的粮食随便买!

也不知谁传出的,吴郡有可能迎来罕见粮荒的谣言,一时之间不攻自破。

看了衙门布告的百姓,自是奔走相告,或是挑着箩筐、或是拿着布袋、或是推着小车、或是赶着牲口,纷纷走向码头。

看到码头上停着的几十艘近十丈长,三五丈高的大船时,百姓们刚刚还暗藏在心底的担忧,总算是彻底消除了。

城内那些早几天已经关门的,还有那些处于观望中的粮食店,在亲眼看到码头上的几十船粮食之后,也都纷纷恢复了供货。

既然粮食没有真正出现危机,自然该以信誉为重。

在这纷纷扰扰中,范二和袁皙儿也定了婚,他们见面的机会变得更少,但离真正成亲的日子却越来越近了。

正文_0306出海正文_0381各方博弈正文_0048养晶成功了!正文_0434北奔正文_0185山雨欲来风满楼正文_0106跟体育老师学的素描正文_0412晋魏的一场硬仗正文_0046母糖(第三更)正文_0197变脸正文_0210为了每天的一顿饭正文_0055影响自由落体的相对条件正文_0215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文_0216厚此薄彼的尴尬正文_0186以工代赈正文_0072雷恩加尔的家底正文_0099炒颜料吃正文_0087大车拉女人正文_0009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正文_0036点石成金正文_0234过把瘾就死正文_0164奶冰这种小事正文_0108大功告成正文_0255投石车大战正文_0105安贫乐道的素食动物正文_0400拓跋珪之死正文_0358大破江陵城正文_0343水战正文_0023江左风华第一正文_0311袁山松升职记正文_0427对阵北凉军正文_0060阿基米德定律正文_0435飞蛾扑火正文_0283劫倭国济贫正文_0308火攻正文_0349庾楷和王愉的失策正文_0278东下吴郡正文_0212茄鲞正文_0258桓玄必须死!正文_0064我能助你复国!正文_0131选修课和必修课正文_0191拦河坝工程正文_0415背水一战正文_0049太极殿驻健康宫办事处正文_0172倾国倾城第一人正文_0045算盘和十六进制正文_0159吟诗岂能不登楼?正文_0005战斗吧!少年正文_0277增兵计划正文_0007袁山松的深情厚意正文_0331妍皮不裹痴骨正文_0044公主之野望正文_0207王国宝之死正文_0129达者为先正文_0419定城伏击战正文_0365湖口见闻录正文_0412晋魏的一场硬仗正文_0065我爱晋国,所以我怕她亡了正文_0048养晶成功了!正文_0141颍川陈氏正文_0274逼婚正文_0328罗企生的尴尬正文_0030甘纯的革命需求正文_0328罗企生的尴尬正文_0322挖坑正文_0176强借!正文_0450纳降正文_0264鄂州孟氏正文_0061双喜临门正文_0393朱龄石伐蜀正文_0281那些青葱岁月正文_0133变速齿轮的杠杆原理正文_0422鸠摩罗什正文_0206荆州之变正文_0244三八洲伏击战正文_0357井栏攻城正文_0450纳降正文_0286兰苦寺正文_0220将离正文_0345逆江而上的北府军正文_0073人人都爱二公子正文_0196钱庄大计正文_0394灭蜀归来正文_0317棋局正文_0432四军混战正文_0087大车拉女人正文_0347铩羽而归正文_0414姚绍的主动出击正文_0267好久不见正文_0391后秦的援军正文_0342殷遹败逃正文_0219坏消息和好消息正文_0268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正文_0432四军混战正文_0070朝天阙正文_020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正文_0379谢氏庄园正文_0311袁山松升职记正文_0311袁山松升职记正文_0367重启海上丝绸之路正文_0439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