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

公元前711年,鲁公姬允得羽父撺掇弑君自立,摆其面前第一要事,便是与天下诸侯邦交事宜。

太宰羽父进谏道:“君上新立,需得天下诸侯认可,务必与四周强乱邻交好,先君隐公盟郑连齐之邦交方略,深合当下之道,可续行之。除此之外,臣意当加强与宋室之联络,争取与之成盟。与此二邦成盟,中原便是郑、宋、鲁三邦天下,无人敢与我为敌!”

鲁公姬允闻之甚悦,言道:“卿言甚慰孤心,此事有劳太宰费心!”

羽父拜谢,领命言道:“臣谨为君尽心谋划!”言讫而退。

拜别鲁公,羽父回至府中拟写邦交盟书,书日:“天道不徇,乱世纷争不止,战火所至民不聊生;纲常沦丧,民即无主,臣即无君,各起私心贪欲,不务正己之道;礼制不存,欺君罔世者比比皆是,以致人心不存公道,恰如先古之蛮民;道法缺失,民之行无所制,君之言无所循,致民失德、君欠贤。孤视之痛心疾首,今初晋鲁君,秉承先君遗志,亟待续盟诸侯,止兵歇战救民于水火,彰显天道犹存;尊周崇王正我之君臣,复修纲常于世;亲贤爱民示民行周礼,重现礼制理政;循规蹈矩劝世成方圆,谨以道法治民;愿与诸君同心协力,共襄周室复文武盛世!”

书至郑地,郑公姬寐生召集众臣开朝商议,言日:“鲁隐公遇刺身亡,新君姬允即位,众卿之意鲁可续盟否?”

公子吕出而奏日:“弑君篡位之徒,有何可议,举兵伐之以正天道便是!”

待其说罢,郑公姬寐生不置可否,肃颜欢向群臣。

见此,祭足出而奏日:“吕伯之言,臣不敢苟同,中原诸侯宋、卫一家,陈、蔡者观风之辈耳,郑欲与其鼎立争霸中原,倚郑一邦之力难成大事,可盟者独余鲁室也,此前郑、宋数战大捷,亦仰齐、鲁之助,臣意郑室致霸之路不可失鲁,然鲁公姬允失德之辈,亦不可深交!”

郑公姬寐生闻之轻点其头,而后言道:“卿言亦即孤之意,郑处中原腹地,四周强邻树立,如无盟邦为后援,郑室可存否亦为未知之数,何谈开创盛世霸业!”言罢,随即着令大夫叔詹回书鲁室,应其续盟之请。

叔詹领命,而后上言奏道:“今日议及失德之辈姬允,另臣想起另一弑君夺位之主,此人便是楚狂人熊通,现今雄踞荆湘,并数次挥师渡汉,灭权伐随,将战火燃近中原,不可不防也!”

闻言,郑公姬寐生接其言回道:“此事孤亦早考量,孤已下令公孙获携重兵把守许邑,严密监视楚军动向,孤只忧心鲁室姬允不认隐公之约,索要许邑,其时还之不是,不还亦不是,还之鲁室忧其难以匹敌楚军,不还又恐与鲁生恶致霸业垂成!”

闻君之言,叔詹再谏道:“可请复祀周公,卒成祊、田相易之约,再对其即位鲁君发书称贺,并资玉瑕珍器贿之,以示续盟之诚,料想鲁室得利,必不以我为恶,而与我修好!”

郑公姬生闻之甚悦,着其依言而行,速致信简与鲁。

鲁公姬允接获郑公回书,阅之知悉郑室有续盟之意,心中甚是欣慰,然对其独占许邑心存芥蒂,遂召太宰羽父商议。

羽父觐见奏日:“郑室示好于鲁,于我大利!其一,郑公姬寐生身为周室左卿士,所言所行可视之为天子授意,今其致书称贺君上即位,可掩诸侯之口;其二,自周室迁都洛邑,无制于天下,九洲战火骤起,与郑同盟东西相守,可无惧于天下;其三,君上言日郑室独占许邑心有不甘,依臣之意,许邑距鲁迢迢数百里,治辖甚难,不若奉送与郑,显我之大度,使其诚盟于我,再者,楚室日益强盛危及中原,我将许邑奉送与郑,由其镇守中原南大门,何乐而不为耶?”

闻其一习话语,鲁公姬允心中释然,赞日羽父道:“卿观天下竟能如此透彻,孤之得太宰,犹如鱼之得水也!如卿所言,当下孤当何从耶?”

见问,羽父回禀道:“君上胸怀海纳百川,不计蝇头小利,倾重宗庙社稷之任,臣之幸,鲁邑百姓之幸也!”

鲁公姬允闻言大喜,挥手言道:“太宰勿要再谬赞孤也,且为孤谋划之!”

闻言,羽父俯身施礼应诺,继而回言道:“依臣之意,君上当先收受郑人所赠玉瑕珍器,应期复祀周公之请,以田换祊稳其心神,而后礼请郑公赴鲁相会,全邦交之礼,以正诸侯视听!臣意垂邑可也,因其地近宋、卫,郑、鲁修好可震慑二邦,令其日后不敢轻辱我也!”

待其说罢,鲁公姬允点头称是,言日:“太宰所言甚是,望卿力成此事!”

见说,羽父领命,鲁公姬允续问道:“卿既提及宋、卫,可知其收获孤之续盟信简,其意下如何?”

羽父摇头回言道:“宋公与夷久有称霸中原之心,历来视郑、鲁为敌,卫室唯其马首是瞻,闻言二公接获君上书简,当即拒绝君上续盟之请,宋公与夷更是将书简掷于鲁使脸上,言日弑君篡位无德之辈,不屑我盟!”

鲁公姬允闻之怒气填凶,切齿骂道:“匹夫无礼至甚,孤必亲往伐之!”说罢,即令羽父备军出征。

羽父为之再三规劝,言日新君初立,不宜大兴刀兵。

鲁公姬允年少气盛,对其所劝只是不听,定要伐宋。

羽父拗其不过,只得领命退下筹备。

春二月中旬,路旁野草新芽出土,闻之战鼓阵阵,马踏残花而过,鲁军六万之众踏上征程,开启春秋乱世争霸新篇章。

宋公与夷闻讯鲁室进犯,拍案怒言道:“孤不犯尔,尔竟来寻死,孤正好替天行道,除此逆子!”

言罢,遂令孔父嘉为先锋,领精兵两万先行,宋公与夷自领中军四万紧随其后。

两军会于郓城,浩浩荡荡十余万众,对峙于边境线。

两军愈行愈近,相距一里而止步,各自摆开阵势,随之宋公与夷出至阵前喊话,言日:“姬允小儿,何人借胆与尔,竟敢犯我军威!”

闻之,鲁公姬允气不打一处而来,回言骂道:“宋老匹夫目中无人,速速乞降免尔一死!”言讫退回本阵。

羽父一声令下,三军齐出靠向宋军,宋军主将孔父嘉亦是长剑一挥,指引三军迎敌。

两军皆将战车置于前,步卒后之,弓兵再后之,骑兵守两翼,是为战场基本阵法。

转眼间,两军短兵相接,激战于一处,战鼓震天齐响,号角竞声长鸣,传令号旗如浪翻滚,人喊马斯不绝于耳。

战约一刻,两军势均力敌,战居陷入僵持,宋军主将孔父嘉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经验奉,遂与宋公与夷,愿领精骑二千,绕敌后侧直击鲁公后军。

宋公与夷对其所奏直言称赞,准其所行,叮嘱其扰乱敌军阵脚即可,不必死战。

孔父嘉领命起行,亲领二千精骑,密行赶往鲁军后侧。

鲁公姬允并羽父高居云车之巅,全神贯注于眼前战事,丝毫未觉身后有何异样。

忽闻得后方喊声起,鲁公姬允放眼望去,不知何处蹿出一支宋军,驰马横刀直往己处杀来。

羽父见此,恐鲁公有失,急命护卫营迎战宋军,严令拼死退地,以护君上周全。

随即鸣金撤军回援后阵,前军正在激战,不知其所以然,见后军一阵骚乱,以为大败,纷纷夺路而逃。

宋公与夷于云车之上见得此状,知孔父嘉偷袭鲁军后阵得手,乱其军心过赫然奏效,遂放声大笑,下令三军趁势强攻,誓要一举击溃鲁军,擒杀鲁公姬允。

羽父见大势已去,纷乱间帅领护卫营,护得鲁公姬允拼死杀出宋军重围。

几经血战,鲁公姬允得以逃脱宋追杀,还都曲阜后,仍自惊魂不定。

战后清算,此役折去人马六千余,逃散着万余,辎重粮草更是无可计数。

鲁公姬允闻报心痛万分,悔不听羽父之言,方至今日之惨败,遂召其商议,问日:“孤初即位为君,生平首战便至惨败,臣民必不服孤,太宰有何良谋助孤耶?”

见问,羽父回言道:“胜负乃兵家常事,君上不必太过忧心,此战失利,而至军心不稳,更加民心惶恐,皆为预料中之事,君上善加安抚则可,日久必能恢复,臣所虑者乃是天下大势!”

闻之,鲁公姬允即喜又忧,喜者乃是邦中无大事,忧者乃羽父所提之天下大势,遂问道:“天下大势若何?”

见问,羽父低头一阵叹息,继而回道:“郓城大战,天下皆知,我军失利,诸侯弃鲁从宋者,必不在少数,我则势孤也,其时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鲁室危矣!”

闻其所言,鲁公姬允一阵心惊肉跳,忙问道:“似此,孤当何为耶?”

见问,羽父紧接话语回道:“当务之急乃是寻求盟邦助我,眼下我可盟之诸侯,亦仅余郑、齐二邦,郑、齐与宋数战中原,定难互释前嫌,此乃我之契机也,君上当示好二邦,与其成盟,如此方可保我鲁室宗庙无虞!”

闻之,鲁公姬允赞道:“卿言极是,孤该从何处着手耶?”

羽父低头思索一阵,回言道:“前者郑公致书君上,言日请复祀周公,卒成祊、田相易之约,君上可应其所请,邀其会晤以示续盟之意,卒成鲁、郑盟好。若得成行,则见郑、齐交好,鲁、郑成盟,齐必亲我,得此二邦相助,我何惧于宋、卫,何惧于天下!”

鲁公闻之大喜,赞颂羽父大才,有如太公再世,随即致书郑公姬寐生,应其复祀周公之请,并邀其越邑会晤。

春末三月初,郑公姬寐生应邀前往垂邑,鲁公姬允出城相迎,置以酒宴,为其接风洗尘。

席始,鲁公姬允举杯相邀,言道:“郑公远涉至此,旅途劳苦艰辛,谨以此酒,慰孤倾敬之心!”

闻言,郑公姬寐生提杯回道:“郑、鲁世代交好,鲁公有请,孤怎敢弗面不至!”说罢,两人满饮一樽。

饮罢,鲁公姬允置杯于案,续言道:“世人皆言,孤乃弑君夺位之徒,孰知孤之苦与难耶?”说罢,续饮一樽。

郑公姬寐生出言安抚道:“鲁公不必太过忧心,日久见人心,是非功过且留于后人评说!”言讫,举杯相敬。

鲁公姬允礼谢回敬,与其同饮,而后续言道:“郑公好言相劝,孤心甚慰,然孤失德已成事实,自知无言再祭周公,闻君有意祀奉,孤愿将许田奉送与公,劳郑公代孤略表敬贤忠君之念!”说罢,又再饮得一樽。

郑公姬寐生接其言回道:“鲁公大义存心,孤又岂能藏私,愿以祊地换之许田,兼以玉瑕珍器为补!”说罢,陪饮一樽。

鲁公姬允见之,拱手赞道:“人言郑公大公无私,今日得见,方始信之,孤祈请与郑成盟,愿君许之!”

闻言,郑公姬寐生拱手回礼,对其言道:“鲁公贤而知理,君之言,即孤之意,何敢当请耶?”说罢,鲁公姬允大喜,执杯起身,弯腰致谢。

见之,郑公姬寐生亦起身回礼,继而二公举杯相庆,约期夏初四月丁未,越邑再行盟典。

次日,郑、鲁二公并肩出城,谈笑风声好不畅快,同行数里方才互别告辞,各择其道归至邦里。

鲁公姬允回至曲阜,即令太宰羽父于越邑建造祭坛,务必于半月内建成,以免延误郑鲁合盟大典。

郑公姬寐生返邦之后,为稳固郑鲁同盟,亦寻思奉送鲁室一分大礼。

问及群臣,众皆言日,鲁公新败于宋,助其雪耻便为最佳大礼。

闻及众卿谏言,郑公姬寐生一时犯难,无从定夺。

难者不在于宋为敌,郑、宋争战多年已成宿敌,挫宋亦利郑室中原争霸,郑公姬寐生乐而为之。

如何挫宋方为难处,宋军近日大败鲁师,兵锋正盛,起军伐之恐难取胜!为此,郑公姬寐闭门苦思数日无果,一日信步,路间偶遇宋公子子冯,计由心起顿生良策。

郑公姬寐生遂邀其同路而行,行间随问道:“公子出居郑室业近十载,衣食起居可还妥否?”

公子子冯于其身侧拱手致谢,回言道:“吾本流方之人,落魄至此,承盟郑公厚恩,使吾得以寄居贵地,苟延残喘活命至今,何敢奢求过甚!”

闻之,郑公姬寐生点头赞日:“公子可忍常人之不能忍,能容常人之不能容,实乃大丈夫是也!”

闻及所言,公子子冯再谢回言道:“郑公谬赞也!”待其说罢,郑公姬寐生续言道:“孤观公子绝非池中之物,试问公子可曾想过重返宋室?”

见问,公子子冯叹言回道:“岂能不想,奈何父君传位与夷,敕令吾与左师脖生前不可与之相见,死后不可前往祭祀,重返宋室此生不可望也!”

闻其如是说,郑公姬寐生出言抚慰道:“公子休要如此悲观,汝若真有此想,孤可助汝一臂之力!”

闻言,公子子冯拜谢,问日:“敢请示下,公欲如何助吾耶?”

见问,郑公姬寐生敛颜正色回道:“十载而过,宋穆公遗志恐已无人记得,公子返宋最大障碍乃是司马孔父嘉,此人乃宋穆公钦点托孤大臣,必定不允汝归宋境,由是此人不除皆为空谈!”

闻其所言,公子子冯心凉半截,摊手拂袖言道:“如公所言,司马孔父嘉统领宋室三军,吾一落魄公子,如何与之相抗耶?”

闻之,郑公姬寐生缓言慰道:“公子有心,世无难事也!孤闻宋室大夫华父督与司马孔父嘉同朝为臣,皆为两朝元老,然司马孔父嘉深得宋公与夷器重,冠以三军统帅,大夫华父督则备受冷落,为此满腹怨言,公子可利此良机,除去孔父嘉!”

公子子冯闻之,仍是不解,问日:“如何行事?敢请郑公教吾!”

郑公姬寐生止步停行,凝视公子子冯,对其言道:“此前不久,宋师大败鲁军,公子可借称贺之名,携珍香眷返宋朝觐,伺机说通大夫华父督,与汝里应外和共襄大事!”

闻其所言,公子子冯恍然大悟,拱手拜谢,语称事成之后,定当重金礼谢郑公今日赐言,说罢转身退下。

郑公姬寐生驻身于后,望其声影走远,大事可期终展笑颜。

转眼即至夏四月,初旬,郑公姬寐生摆驾出行,东出新郑,赴越邑会盟之约。

丁未日,郑公姬寐生行抵越城。鲁公姬允先期抵达,已于越城等侯多日,已为郑公姬寐生安排好起居行址,见其驾至,即令人前往接引至住处暂歇。

入夜又置宴为其接风洗尘,席间郑公姬寐生与其浅谈了些来日盟典礼节,为不误来日盟典,早早便辞别鲁公,返回住处歇息。

次日,二人同期而至祭场,场中设有祭坛一座,四周置席是为观礼台。

观礼者,多为鲁室属邦,如纪、腾、许、薛等。太宰孔父职任司礼,及至二公行至坛下,开口宣道:“盟典启辰!”

闻宣,二公弯腰面朝诸众施以一礼。

待其礼闭,太宰羽父在宣道:“宣读盟约!”言罢,赞简颂日:“承天之意,合万之心;郑鲁誓盟,戮力同心;崇周靖乱,下礼黎民;永世互尊,再造盛世!“

阅毕合卷,再宣道:“祭天!”

待其音落,礼乐响起,二公携手同登祭坛。

不多时,二公行至坛顶,各取一樽,双手托之,高举过顶,朝天一摆,祭洒香案!

祭天礼闭,太宰羽父又宣道:“祈地!”

闻及所言,二公落杯于案再取一樽,低托至脐,弯腰再拜,祭洒案下!

祈地礼成,太宰羽父续宣道:“誓盟!”

获言,二公放落空杯取其三樽,转身相对,托樽平胸,互施一礼,齐声言日:“渝盟背誓者,天人共戮,宗庙尽毁坏无享其邦!”言讫,各自饮尽杯中之酒。

继而转身,再朝香案神位敬礼,三拜而止。

至此,坛下太宰羽父最后宣道:“礼毕!”

观礼台上诸尽皆起身,鼓掌相贺,坛上二公见此,举杯相敬。

继而二公缓步走下祭坛,落座与众同饮,至夜方散。

次日,郑公姬寐生辞别鲁公,摆驾返郑自不必说。

且说宋公子子冯,自得郑公姬寐生授言,筹得金千金,绝色女眷一名,于郑公赴越不久,亦起行往宋。

入得商丘拜帖请见,获宋公与夷议事大厅召见。

公子子冯携礼前往,入得厅堂集众卿目光于一身,行抵君前十步而止,继而跪拜于地,行以君臣大礼。

未待其起声,司马孔父嘉厉声责问到:“穆公遗诏,公子与勃至死不得返宋,汝何敢违抗君名耶?甲士何在,托将出去,斩之!”

闻言,公子子冯不动声色赴地不起。

及至甲士走至身后,宋公与夷拂袖拦下,对之诸卿言日:“将死之人,取其性命,不急于一时,且听其如何说法!”言讫,又对堂公子子冯言日:“汝何以至宋,起身回话!”得君授命,公子子冯缓缓起身,拱手回言道:“下臣非为不知先君遗命,今冒死请见,实为君上故!”

闻其所言,宋公于夷冷笑连连,续问道:“汝且试言如何为孤乎?”

见问,公子子冯缓缓道来:“君上即掌宋室十载,历大小十一战,前者十战尽属败绩,天下皆言宋师无能,及至日前,君上亲征大胜鲁军,使我宋室得以扬眉吐气,如此大快人心之事,吾身为宋臣,纵死亦要亲至称贺,以此告知天下,宋师雄风仍在,使之诸候莫敢欺我!”

宋公与夷冷颜笑道:“念汝忠君系邦之心,不予问罪,着汝速速离宋,及后未得诏言不得返宋,如有再犯,定斩不饶!”

闻言,公子子冯拜谢,接其言道:“谨谢君上不杀之恩,此次入宋所携千金愿,权做贺礼敬献君上,更于洛动觅得绝色佳人一名,臣意奉君为妾,愿君上纳之!”

闻言,宋公与夷大笑回道:“千金纳入府库,女眷遍赐与司马为妾,此役司马勇袭敌后功不可没,美人配英雄,日后定成佳话!”

闻言,司马孔父嘉施礼拜谢。

随之,公子子冯拜退,言日:“余愿已了,臣谨告退,就此离宋,不敢多做逗留!”言讫,转身退去。

宋公与夷负手驻立而观,司马孔父嘉怒目相送,望其身影走远,二人绝未想道,日后性命均系此人之手。

出得宫门,将近驿馆之时,突从巷中窜出一人,拦于车前。

公子子冯定睛望去,拦路之人乃是大夫华夫督,遂快步下车,上前献礼。

来至大夫华夫督跟前,公子子冯俯身子拜,言道:“不意冲撞大夫,小子死罪,大夫可曾受伤耶?”

闻言,大夫华夫督啧啧称赞,回言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十载磨砺,公子处事竟能圆滑至此,堂上一翻称赞,可使君臣无言,千金佳人更是化解仇家敌意,其女美颜动人,老夫观之亦生纳妾之意也!”

公子子冯拜谢,回言道:“此处非说话之地,祈请大夫随我而往!”说罢,伸手邀请大夫华父督与其同行。

车至驿馆,二人寻得一僻静雅间,相对而坐。

公子子冯端壶为其斟酒,随而言道:“大夫为何不在府中歇息,而往路中拦下小子车驾耶?”

闻之,大夫华夫督对其所言置之不理,自顾言道:“公子当真不知老夫为何截道拦车乎?其他不言,只问公子此次返宋是否为争位而来?”

闻言,公子子冯反问道:“大夫何出此言耶?”

见问,大夫华父督回道:“公子乃先君嫡出,有属长子,宋室宗庙理应由汝继承,皆因小人进谗,公子无端被其流放他国,长达十年之久,稍有雄心者,必定返邦争位,今于大堂观得公子言行进退自如,可见公子争位之心,谓乎不只稍有雄心也!”

见其出言挑明,公子子冯接其话语言道:“即位为君谁人不想,只可惜军政皆在其手,无能为力罢了!”

见说,大夫华父督提杯相邀,言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夫可为公子谋乎?”

闻言,公子子冯亦提杯回敬,回言道:“求之不得,愿闻大夫高论!”说罢,二人同饮一樽。

落杯于案,大夫华父督起身礼拜道:“老夫自有谋划,公子知之愈少,于公子愈安全,祈请公子速速离宋,以免为奸人所害!”

闻言,公子子冯亦起身回礼拜谢,言道:“事成与否,全在大夫之手,小子在此谢过!”

待其言罢,大夫华父督转身而退,公子子冯亦于夜间起行离宋。

返程路上,遭遇大雨突袭,连下十日不止,原野之上白茫茫一片,尽成汪洋。

公子子冯车驾为洪水所困,只得于颖成暂歇。

此次洪灾覆盖面积之广古所罕见,中原几无寸土干地,受难百姓争相涌往高地,望之拖家带口,布衣滥衫饥肠辘辘,其景好不凄凉。

郑公姬寐生治灾布告高悬城头,严令各州府官员妥善安置灾民,携领州府守军治水保苗,务必保证今秋百姓食粮得以入仓。

由是于别邦不同,仅可于郑地见之军民同心携手抗洪壮举。

大雨半月而止,中原大地尽皆被淹,郑、宋、鲁受灾至甚。

郑室内因治灾得道,保得半数粮苗,可保今岁百姓口粮,免生饥荒。

宋、鲁则因坐视不理,千顷良田全为洪水浸没,百姓今岁定将无粮果腹,势成饥荒而至百姓逃散至别邦。

得知灾情,郑公姬寐生亲自领兵押送千石粮食赴鲁赈灾,只因郑、鲁新盟,稳固盟邦而为之。

得其所赈,鲁公姬允欣喜不已,意欲大排宴席款待郑公姬寐生,被其婉拒,言之天降大灾,百姓无以为食物,切勿铺张浪费。

鲁公姬允受其所教自愧不已,办理完交接,目送其郑军车队返邦,自顾叹日:“为君若此,夫复何求!“随即下令鲁室上下潜心救灾,若有怠误者,必定严惩不怠。

中原洪水为患,诸侯各自救灾,焦头烂额之际,西北晋室内乱再生战端,晋侯姬光侵陉庭之田,陉庭盟南鄙启曲沃武公伐翼,欲知详情,且看下回分解。

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