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经过几任有能力的国君经营以后,此时的魏国在诸侯国之中已经称得上首屈一指了。
太子申看着徐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回答说:“没有。”
徐生说:“太子亲自讨伐韩国,如果侥幸取得胜利,拥有的财富超不过魏国,手中的权势超不过魏王;万一失败,太子您的地位有被动摇的危险。不讨伐韩国,既没有失败的危险,有不失您日后称王的荣耀,这是小民百战百胜的方法。”
太子申想了想:“好!感谢先生指教,我立即班师回国。”
徐生又说:“太子能听从我的建议,但不一定能行得通。俗话说一人烹鼎,众人啜汁。现在想要借助太子成就自己的人多得很,太子想要班师,需要众人听从才行!”说完,徐生告辞离去。
太子准备下令班师,庞涓制止说:“大王把三军重任托付给太子,未分胜败,就要班师,跟失败有什么区别?”
庞涓带领的众将都不答应撤军,不想空跑一趟。
打一场胜仗,战利品和奖励很丰厚的,这些年这些人净打胜仗了,没少得到好处。
太子申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前进。
韩昭侯得知魏国来攻,慌忙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宣王大集群臣,问道:“是否应该救韩国?怎么做对齐国有利?”
相国驺忌(zōu jì)说:“韩、魏交兵,是我们邻国的福气,不应该救。”
田忌、田婴意见统一,他们说:“魏国如果灭掉韩国,增强了实力,必定会转过头来,讨伐齐国,唇亡齿寒,不能不救。”
两个意见,各说各的道理,孙膑坐着一旁,一声不吭。
齐宣王看看孙膑说:“军师什么意见?难道救和不救都不对吗?”
孙膑回答:“对。”
在座的人都是一愣,眼光都落到孙膑身上。
孙膑继续说:“魏国依仗自己军事力量强大,前年讨伐赵国,现在又讨伐韩国,他能够不惦记齐国吗?如果不救,是放弃韩国,纵容了魏国,所以说不救韩国不对;魏国刚刚出兵,韩国还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我们就发兵救援,这样的话我们代替韩国与魏国交战,劳师费力,而韩国坐享其成,所以说救也不对。”
齐宣王点点头问道:“那应该怎么办?”
孙膑回答:“为齐国考虑,先答应去救,让韩国安心;韩国知道我们要去救援,一定会尽力抵抗,魏军也会全力进攻,等他们两国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才出兵,到那时,我们的对手魏国军队已经耗尽实力,属于强弩之末,容易对付,奄奄一息的韩国被我们解救,这样是用最少的力气,取得最大的功绩,这个方法比前面说的两种意见不好吗?”
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办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智慧。
齐宣王鼓掌称妙,向韩国使者承诺:“让你们国君放心,我们立即整顿军马发兵救援。”
韩昭侯得知齐国答应出兵,满怀信心,激励将士全力抵抗,前后与魏国交战五六次,都没有取胜,韩国军队节节败退,魏军很快就要打到都城。
此时,韩昭侯又派出使者,催促齐国速发救兵。
齐宣王拜田忌为元帅,田婴为副元帅,孙膑为军师,率车五百乘去救韩国。
田忌准备下令往韩国进发,迎战庞涓,又被孙膑拦住说:“不能,不能!上次救援赵国,没有去赵国;现在救韩国,也不用直接去韩国。”
田忌问:“军师的意思是,直接进攻魏国,逼迫庞涓来救吗?”
孙膑回答:“对啊!解围的方式,就是攻击他必须回军来救的城镇。”
田忌按照孙膑的策略,率领三军向魏国进发。
庞涓连打了阵胜仗,将要逼近魏国国都,忽然接到本国警报:“齐兵又来入侵魏国,望元帅速班师来救。”
庞涓大惊,立即传令弃韩回魏。
韩兵被打怕了,担心有诈,也没有敢追。
孙膑得知庞涓从韩国撤军,对田忌说:“三晋(韩、赵、魏)兵素来以彪悍闻名,瞧不起齐国,善战者应该因势利导,《兵法》上说:‘急行军一百里与敌人争战会损失一位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战只会有一半士兵赶到。'我军远道而来魏国,应该伪装成怯战的样子,引诱庞涓上当!”
田忌问:“怎么伪装?”
孙膑说:“行军需要做饭,做饭需要用灶,根据现在军灶使用数量,明后天逐渐递减,庞涓看到我们的军灶逐日减少,一定认为我军怯战,军卒每天都有逃亡,以他的性格,必定会昼夜兼程赶来歼灭我们,只要魏军骄傲轻敌,疲惫赶来,我们的计策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