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足脑子灵活,方法多,对厉公说曰:“宋国曾受你父亲恩德,从来没有说过回报,现在仗着立你为君主的功劳,贪得无厌,说话蛮横无礼,不能任由他为所欲为。请您派使臣请齐国和鲁国帮忙周旋此事。”
厉公说:“齐国和鲁国能帮咱们吗?”
祭足说:“前些年你父亲出征讨伐宋国,都是和齐国、鲁国商量着一起出兵。何况你父亲为鲁恒公能当上国君出了大力气,既是齐国不帮忙,鲁国肯定帮。”
厉公问:“怎么跟他们说这件事呢?”
祭足说:“当初华督犯上作乱,杀了宋殇公拥立子冯为国君时,你父亲与齐国、鲁国都接受了礼物,他才办成这件事。给鲁国的是受郜鼎(郜国祭祀祖先的青铜大鼎,国宝,郜国灭亡后,鼎落到了宋国),给我国的是商彝(商朝时期的青铜大鼎,国宝,商朝灭亡后,鼎落到了宋国)。现在我们给齐国和鲁国说,把商彝还给宋国,大家都是明白人,宋公想起当初的情景,一定深感愧疚,不会再要财物城池了。”
郑厉公如梦方醒,大喜道:“原来还有这档事情!”就派人准备礼品,分头往齐国、鲁国,诉说宋庄公忘恩负义,再三索要财物的事务。
使者到鲁国,把事情给鲁桓公一说,恒公笑了:“当年,宋国只给了我一各鼎,现今郑国给了他那么多东西了,怎么还不满足啊?我今天就去找他,给你们说说情,这事靠给我,放心吧!”使者拜谢回国。
郑国使者到了齐国,齐僖公因为子忽帮助他打败戎族人的侵略,感激子忽,本来想把二女儿许配给他,被婉言谢绝,但到底在齐僖公心中,还是偏向子忽。现在郑国废了子忽,就好大不高兴,对使者厉声说道:“你们国君有什么罪,说废就废?当你们君主,实在是太难了!我将带领各国国君去你们那里讨个说法。”把所有礼品全部退回,撵回使者去。
使者给郑厉公一说,厉公大惊,赶快找祭足说:“齐僖公有意见,恐怕要出兵讨要说法,我们该怎么办?”
祭足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们操练军队,做好准备,没有什么可怕的?”
鲁桓公满口答应替郑国周旋,派人约会宋庄公。
宋庄公十分客气:“既然鲁君想和我见面,寡人应当亲自去鲁国见他,怎么能让他受旅途颠簸之苦呢?”
使者回鲁国复命,很给自己面子,鲁桓公很高兴,事情就好办了。毕竟人家也是一国国君,在派人约定鲁国和宋国的中间地点相会。
宋庄公与鲁桓公如期见面。
你好我好客气一番后,话归正题,鲁桓公替郑国子突说情,请求送庄公少要些财物。
宋庄公一听,原来是为这事啊!有点不高兴,说:“郑国子突受我的恩惠太大了!就好像一颗被遗弃的鸡蛋,我小心翼翼捡来孵化,直到现在羽翼丰满;他所答应给我的酬劳,是他本人自愿的,有祭足作证,还发了誓言。现在已回国取得了君位,马上翻脸不认账,我可不是好欺骗的?”
鲁桓公周旋道:“您的恩惠,他怎么会忘呢?可是他刚当上国君不久,国库空虚,一时凑不够,能够宽限一些时间,以后会少不了您的,这事我给你做担保!”
宋庄公听鲁桓公说完,反问:“金、玉、粮食,一时凑不够的借口还说得过去,那三座城交割,也就说句话的事,为什么也磨磨蹭蹭?”
鲁桓公解释说:“子突怕的是祖宗基业拱手让人,留下话柄被人耻笑,所以用三城的赋税替代,不是已经送给你几万锺粮食了嘛!”
宋庄公说:“二万锺粮食,是在许诺的财物里面的一部分,和三座城没丁点关系,何况许诺的物品,给我一半也没有。现在就这样,往后一拖,时过境迁,不就全忘了?我还有什么指望啊?您替我想想办法吧!”皮球又踢回来了。
鲁恒公没想到宋庄公如此固执,暗自摇头,话说道这份上,聚会到此为止。两人分手,各归各国。
鲁桓公派人去郑国,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给郑厉公和祭足。
郑厉公又派人带上商彝大鼎呈献给鲁桓公说:“这原是宋国的宝贝,我们不敢擅自保留,请送还给宋国,代替三城。我们再进献三十双玉璧,二千镒黄金,麻烦您再去给说说好话,求求情。”
鲁桓公情不得已,只得硬着头皮亲自去宋国。二国君相见寒暄过后,鲁桓公又替郑国赔礼道歉,把玉璧、黄金交给宋庄公,说:“你说的没错,郑国许诺东西,给你还没有一半,我严肃斥责了他,郑国这才努力准备了这些东西给你。”
宋庄公这次聚会,表现的冷淡了许多,看了看送来的玉璧、黄金,客套话没说就问:“三座城什么时候交割?”
鲁桓公答道:“郑厉公考虑到祖先创业艰难,他不敢因自己的恩怨就轻易地丢失领土。现在敬献一件宝物,希望能代替三城。”命令身边随从抬进来一件物品。
宋庄公听说“私人恩怨”四个字,眉头微微一皱,命令把抬进来这个物品的黄锦缎揭开,他认得是商彝大鼎,这是当初宋国贿赂郑国的礼物,脸色顿时沉下来,这不是在揭露自己的短处嘛!假装不认识,问:“这东西有什么用?”
鲁桓公说:“这是贵国宝贝,郑厉公的父亲曾给你们国家帮忙,你们赠送给他的,郑国一直视为珍宝,如今郑厉公不敢继续占有,归还给您。希望您考虑旧日情份,免去割让的三城。这样,郑厉公和郑国以后的国君一定都会感激您的。”
宋庄公听到提起自己篡位,贿赂各国的事,羞的面红耳赤,含含糊糊说道:“以前的事我记不清了,我回去问问怎么回事。”
鲁恒公看到宋庄公惭愧的样子,认为庄公不会再索取三城,也就不再追问,二人又客套一番,拱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