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荀林父命令众将班师,被一员上将拦住。
荀林父顺着声音观瞧,乃是中军副元帅先谷,字彘(zhì)子。是先轸之孙,先且居之子。
荀林父说:“楚王亲自统军,兵强将广,以你部人马战楚,如羊入虎口。”
先谷听完更不服气了,咆哮着大叫:“我若不往,让世人品论堂堂晋国,没一个敢战之人,岂不可耻?此去虽死于阵前,也不能让人嘲笑晋国人没有志气!”
说罢,转身走出大帐,在营门遇到赵同、赵括两兄弟,给这哥俩说:“元帅害怕楚军,命令班师,我将独战楚军!”
赵同、赵括二人血气方刚,满脑子驰骋疆场,建功立业,齐声说道:“大丈夫正当如此,我弟兄愿率本部车马与你同去。”
三员将官也不禀告荀林父,回到自己的营盘,召集军队继续前行,有军士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军中司马韩厥。
韩厥大惊,到中军来见荀林父,说:“元帅不知道彘(zhì)子等人带领本部车马已经出发,迎战楚军了吗?如遇楚师,必败。元帅您总领全军,如果彘子他们兵败,主公追究责任,你怎么办?”
荀林父没想到先谷、赵同、赵括仗凭着将门之后,竟然如此鲁莽,蔑视军令,但是,如果战败,自己难逃其咎,一时没有办法。
韩厥看出荀林父无计可施,继续说道:“事已至此,不如三军同时前进,共同与楚军作战,如果能胜,是你的功劳,万一失败,众人一起承担责任,如何?”
荀林父拱手称谢,于是再次传令三军一起前进,迎战楚军。
先谷知道后,得意洋洋说:“我就知道元帅不能不听我的意见。”
话分两头,再说郑国郑襄公得知晋国出兵,害怕一旦战胜楚国,就要讨伐郑国背晋降楚的罪过,召集群臣计议,大夫皇戍上奏说:“臣请做为郑国使者去见晋军元帅,劝他与楚国交战。晋胜则降晋,楚胜则降楚。谁强就投降谁,这有什么顾虑的!”
郑襄公采纳这个建议,派使皇戍出使晋军,见到元帅荀林父说道:“我们国君不敢背叛晋国,一直拼死抵抗,期待上国救援,望眼欲穿,最后实在抵挡不住,为了保全社稷,只得投降楚国。楚军刚刚战胜郑国正在骄傲之中,并且出兵已经时间很长了,军士疲惫,晋军如果与其交战,我国作为后继予以增援,必能全胜。”
荀林父没有直接答复。
先谷抢先说道:“战败楚国,让郑国降服,在此一举。”
栾书说:“郑国人反复无常,他们的承诺不能轻信。”
赵同、赵括曰:“属国助战,此机不可失,彘(zhì)说的没错!”遂不由林父之命,同先谷竟与皇戍约定战楚时间。
同时,郑襄公又派人到楚国军中,也劝楚王与晋国交战,他自己两边挑斗,坐观成败。
做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真不容易!
孙叔敖考虑到晋兵初到,气势正盛,对楚王说:“晋国没有决战的决心,不如与他讲和。如果晋国不答应,然后战,是晋国不占理,他们的士气就会不如现在。”
楚庄王派蔡鸠居去晋商议罢战修和。
楚国讲和,这很符合荀林父的想法,热情接待,说道:“这是两国之福啊!”
荀林父的话刚刚落音,就听有人呵斥道:“你夺我属国,现在你军疲惫,想要躲避我军锋芒,使用和谈的伎俩故意拖延。便是元帅肯和,我坚决不肯,务要杀得你片甲不回,方显我晋国威风!快回去报告楚君,让他早早逃走,可饶他性命!”
说话的正是先谷,边说边向前冲想要打蔡鸠居,被旁边栾书拦住。
荀林父干瞪眼没办法,晋景公给自己安排的副元帅,他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