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建国称帝的可能性

似洛阳这种地方,曾经是汉人的都城,百姓天生优越,归属感也比寻常百姓要强,收复之后,很快就能够恢复过来。

宗云的义军那是有口皆碑,每过一处,于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便是义军欺负百姓,拿个包子不给钱这种事情,也会受到军纪的严惩。

而每个加入义军之人,都经过了严格的筛查,做大事的意识比较强,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犯浑。

当然了,私底下做些恶事的也不是没有,只是神行飞符营除了刺探军情之外,也负责义军的内部监察。

黑狐军和红旗墰之类的营团,曾经都是刺探和暗杀为主的组织,真要调查内部人员,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再加上宗云的威望无人能及,义军之中人人俯首帖耳,从不敢有半分冒犯,类似的事情也就很少发生了。

洛阳的百姓亲身感受和体验过之后,对义军更是拥戴。

而洛阳城中可不仅仅只是寻常百姓,里头更多的是百年望族或者世家豪门。

得到这些本土势力的认可,有这些士族和豪绅大户帮着平息,整个洛阳也就安稳下来,很快步入了正轨,而这些望族和豪阀的势力遍布各地,一番宣传之下,义军的声望也就更是如日中天了。

至于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细作或者汉奸,早已被城头挂着示众的一排排尸体给吓坏了,恨不得赶忙逃离洛阳,又岂敢作恶。

这洛阳城外还用蒙古人的脑袋,筑着好几座大京观,无论谁看了,都觉得内心震撼惊骇,局面自然也就安定了下来。

洛阳有多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对于整个天下的布局而言,都是分量极重。

打下了洛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云的义军已经有了与南宋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格。

就算宗云现在建国称帝,也已经在情理之中了。

纵观历朝历代,许多举旗造反的农民军,都会占领一个曾经作为国都的地方,以此来作为根据地,更可以名正言顺当皇帝,可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数来数去,却不是很多。

涉及到建国称帝这种事情,义军的人心思也就活络起来,可以说是各怀鬼胎了。

所谓利益熏心,财富和权势,都会腐蚀人的心灵,使人变得贪婪,甚至邪恶。

这些人跟随宗云,难道只是驱逐蒙古蛮子这么单纯?

不。

虽然他们不愿承认,但最终的目的,谁没奢望过能够当从龙有功的开国元老?

义军的人都懂得作此等想法,试问天下人又该如何想?南宋朝廷又该如何想?

朝廷的军队原本就在义军屁股后头,但他们终究不可能满足于一直拾人牙慧,跟在义军后头捡便宜。

似淮南的一些小军镇,以及淮北的一些州府,或许他们会甘之如饴地收入囊中。

或许他们会乐于见得义军高歌猛进,或许他们就在后头,将义军当成先锋和炮灰。

可眼下义军打下洛阳,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掌控,如果再不遏制,宗云极有可能就建国称帝了!

消息传开之后,自然是震惊天下,有志之士疯狂往洛阳涌来,试问谁会放过这样的一个机会!

南宋虽然经济和文化再一次攀上高峰,可资本主义萌芽,贫富分化越发严重,朝廷腐败,贪官污吏肆无忌惮地搜刮和压榨,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也不是没出现过造反叛乱的事情。

义军如此高张的口碑和实力,与羸弱无用却又鱼肉百姓的南宋朝廷,两相对比之下,谁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些对朝廷有怨气的,自然要投靠到洛阳来,而那些拥护朝廷的既得利益者,已经开始在朝堂上危言耸听,请奏赵昀,一俟发兵洛阳,剿灭叛军!

朝廷对义军的称谓上,就足以说明问题,他们已经知道无法诏安义军,但忌惮于义军的强大,他们迟迟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可如今义军占领了洛阳,他们若昭告天下,将义军定义为叛军,那么就必须出兵围剿了。

朝廷的文武百官为了这件事情,也陷入了连日的争辩之中,有人仍旧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愿意看着义军去挑战蒙古汗国这个庞然大物。

从目今的形势来看,义军是极有可能成就大事的,而朝廷坐镇后方,睥睨天下,也比较符合汉人的军事思想。

当然了,朝堂上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武将们倒是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回到家中说不得要大喝三碗来偷偷庆祝,毕竟这是岳飞爷爷之后,就在没有出现过的丰功伟绩。

当初南宋联合蒙古人,灭了金国,南宋就发动了端平入洛,可惜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宋理宗赵昀发动全国,力排众议,最终未能拿下的洛阳,竟然让宗云这支短短两年间疯狂崛起的义军,给做到了!

赵昀为端平入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承受了不小的后果,为了洛阳,可谓灰头土脸。

可到了宗云这边,却是从者如云,仿佛天下民心都开始往洛阳这边流了!

历史上疯狂崛起的农民军,也不是没有,远的不去说,单说后世满清的太平天国,便是其中的一个。

太平天国也是短短一两年便疯狂崛起,从广西金田,一路打到南京,而南京也曾经是古时的国都,洪秀全正是在南京,建立了天朝!

但这种政权通常都是烈火烹油,来得也快,散得更快,从最开始的一呼百应,到最后的众叛亲离,也就几年的时间。

因为这种政权没有根基,没有王朝的底蕴,当时的社会形式也没有给他们成长的土壤,加上领导者丧失了雄心壮志,只有冲锋陷阵的勇气,却没有治理国家的雄才伟略。

无论如何,南宋朝廷方面已经将宗云视为最大的威胁,甚至比蒙古人的威胁还要大!

蒙古人要西征,要争权夺位,或许还会跟南宋议和,划江而治,互开边事,共同发展,让南宋继续苟延残喘。

可如今义军疯狂崛起,对蒙古人穷追猛打,南宋朝廷也深受其害,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只是若真的昭告天下,将义军定义为叛军,那么就是一种宣战,到时候朝廷就不得不真的发兵围剿义军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都在议论争辩,持久不下。

他们也不断派天使来接触义军,甚至让李庭芝和杜庶等人,来探听宗云的意思,劝说宗云接受朝廷的招安,甚至抛出了要封宗云为王的诱惑!

这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了。

宗云眼下已经拥有了建国称帝的资格,你丢个郡王的条件出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只是这些都是寻常人的看法罢了,在朝臣们的眼中,这是最为妥当,也是对宗云最大的忍让。

不过结果跟他们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样,或者说是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

宗云自然是不会接受郡王册封的,他也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意思,或者说暂时没有这个心思。

在别人看来,洛阳是块福地,甚至是龙兴之地,最适合用来建国称帝。

但宗云却并不这样认为,即便他要当皇帝,也不会在洛阳,而是要等他打下开封!

汴梁乃是北宋国都,若宗云能够收复汴梁,到时候再建国称帝,即便没有名正言顺,也足以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因为南宋是让外敌从汴梁赶出去的,这一百多年都能够收复回来,岳飞爷爷眼看着有希望打下开封,将这座都城给夺回来,却又让自家皇帝给坑了。

许多人都骂秦桧是千古奸臣,可秦桧难道不是给宋高宗赵构背黑锅的吗?

若不是皇帝忌惮功高盖主的岳飞,试问他又怎么可能发出十八道金牌?

你们既然保不住自己的国都,又无法收复回来,还被蒙古人打得节节败退,已经被赶到淮河以南了,仍旧不断往南边驱逐。

南宋朝廷没本事夺回来的开封汴梁,让两年间便横空出世,疯狂崛起的宗云义军给夺回来了,到时候宗云要在开封汴梁称帝,试问谁还敢说三道四?

宗云不是不想当皇帝,他就是看到了南宋朝廷的无能,才组建义军,才自己动手打天下。

他只是觉得洛阳,还远远不是能够暂时歇息的地方,还不足以让他放慢脚步,更不足以让他满足于现状。

若此时在洛阳建国称帝,义军就会松懈下来,人人都想着得到更高的职位,想要谋求更大的利益,无论对义军,还是对百姓,都是大祸,而非大福。

远的也不看了,只消看看方腊建立的那个昙花一现的永乐朝,就能够知道,在不合适的时候当皇帝,会带来多么可悲的下场。

相反,宗云没有称帝,这些义军就会继续战斗下去,而且心中这股渴望会越发积攒,化为征战的动力,爆发起来就越是疯狂!

洛阳你不当皇帝,那么开封呢?或者在幽州?

只要宗云没有操之过急,义军就能够继续保持生命力,保持那种征战天下的野心和动力,一旦称帝,义军会认为大功告成,忙于争权夺利,就再没可能将蒙古人赶汉人的河山了!

宗云清楚这一点,朝廷却不会给他时间,这也是宗云的心头隐患,而杨璟自然也能够看清楚这一点。

所以杨璟才知道,洛阳不是宗云的终点,更不是他杨璟的终点。

他必须继续南下,回到朝廷,回到那个他一直逃避,不愿回去的朝廷。

他要为宗云争取时间,缓和朝廷和义军之间的关系,掐灭朝廷要围剿义军的那点火头。

否则宗云又会给岳飞爷爷那样,事到临头,却又功亏一篑,没有败给蒙古人,却败给了身后那个软弱的庞然大物,只能引来千古遗憾和唏嘘。

至于义军占领洛阳,攻陷河南府,不断收复河南府的地界,为攻打开封做准备,这些都不是杨璟能考虑的,他要做的只是继续往南!

第七百一十二章 受封侯爵审时度势第六百零零二章 赖活真的不如好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宁死不屈忠贞不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清河郡主见客献艺第三百七十八章 审问奴婢抽丝剥茧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小档头送来喜报第五百七十二章 同意协议询问状况第六百五十二章 别吉姐妹大打出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配队伍各自出发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野狼和兔子第六百五十章 治疗完毕仇人上门第四百四十一章 家乡面貌乌烟瘴气第四百五十四章 遭受胁迫完成冥婚第三百五十六章 生死相搏生死相依第六章 金蚕化鬼蝶第三十章 江陵府密探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理局势急迫第三十三章 解蛊第一百二十七章 来龙去脉第一百九十八章 幕后黑手现身第六百二十九章 怯薛精兵前来拿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兵临城下内应先行第三百四十九章 矩州城门敬拜夫子第八百一十五章 无心义举终归得报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理局势急迫第七百五十五章 双赢方案皆大欢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龙首险关苍山捷径第七百二十六章 惊心动魄终是擒龙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父无犬子耶第二百五十章 三招半试牛刀第四百四十三章 太岁头上莫要动土第八百零零六章 奸臣邪道联手抹杀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配队伍各自出发第七百八十五章 邪道暴怒恶法来袭第四百八十八章 难兄难弟别有说词第六百一十一章 红夷别吉趁乱掌权第三百四十三章 局势稍安商议对策第八百零零九章 暂且歇息接手命案第四百七十一章 走火入魔真人授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兵马都监奋力厮杀第二百二十九章 说半招就半招第五百二十九章 郡主归期热泪两行第二百六十章 签子拨云见日第四百五十四章 遭受胁迫完成冥婚第一百一十五章 御医受袭第八十四章 援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驿站案发第七十章 丹药第四十二章 听审第五百零零零章 殿中御史围攻相府第七百二十八章 属下查人官家亲临第三百四十二章 参详密信破译苗文第四百四十章 牵马夜行仙云山间第五百四十六章 官家抬举带刀上殿第五百一十三章 夜深人静被困噩梦第三百四十五章 临战之际休养生息第二百一十七章 米饭青苗腌菜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风亮节第二百四十六章 巧妙化解挑衅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招一招半招第三章 掘墓开棺,谁人识君第一百八十六章 趋于平静第六百四十一章 冲突引爆朝争契机第六百五十八章 丞相攀咬呈献卷宗第二百九十章 大宗师的陨落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女金蝉脱壳第二百零零九章 皇帝奸臣名妓第六百九十六章 城门虽破却陷僵局第五百一十七章 败局已定却添彩头第七百七十二章 诡异伤势义子拔毒第五百六十章 丁丁杀手再度作案第四百七十一章 走火入魔真人授法第二章 巴陵又夜雨,何处是我家第五百一十章 官家差遣结束休沐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殿秋风横扫落叶第三百八十六章 惊天密报天时利好第五百九十五章 神力双雄震撼敌我第四百七十八章 皇城提举请吃烤肉第五十六章 采集第五百二十八章 宣召入宫再遇淑妃第五百四十九章 早朝之前对话右相第一百五十二章 毫无效果第六百二十二章 故人现身远离喧嚣第四百七十九章 奇怪的封赏与任命第四百九十一章 王朝心脏暗流涌动第六百九十七章 步枪建功士气大振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无派来拜访第四百五十二章 家宴饮罢夜游洞庭第二百八十二章 竹王的高傲冷第六章 金蚕化鬼蝶第一百九十九章 纸团勘破玄机第四百六十一章 内等子虞侯吐真言第二百零零零章 假案真相大白第五百八十六章 道城寻人又遇命案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女金蝉脱壳第六百九十九章 建国称帝的可能性第五百一十章 官家差遣结束休沐第二十五章 逼问第四百六十三章 圣母设计杨璟反杀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妪性情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