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 参观皇宫

包理游听了大喜,飞快的将这群文坛大佬迎接入内阁。

‘新政’之所以举步维艰,被处处诟病,除了太过超前,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有就是缺少士林的支持。

最为反对的,自然也是士林那些顽固的儒学大家。

如果有眼前的这些大佬背书,不但能大大减少‘新政’的阻力,还将拥有更加坚定的yú lùn支持。

孙传庭听到消息,自然大喜过望。他的威望不足,这些文坛大佬,正是雪中送炭。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的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rén dà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单单是乡里福祉也要有所顾及才是。”

孙传庭等人听着,面面相觑。

这些大儒,哪一个不是清高自傲,对于俗务避之不及,厌恶头顶,这次是怎么了?

这些疑惑按耐在心底,孙传庭带着他们逛了皇宫,又出了大明门,来到宫外的六部所在,带着他们一一观看。

之后甚至还去了皇家政院等地,将大明机构所在,通通走了一圈。

这些儒学大家自然又发了一通感慨,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孙传庭的内阁,支持‘新政’,呼吁孙传庭有所作为,无惧流言蜚语,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扫除大明陈病旧窠。

当晚,孙传庭宴请这些大佬,朝廷六部,包括宗人府,皇家政院,皇家银行等要员齐聚,与这些大儒畅谈。

第二天一道早,有五十多明朝当世最为顶端的大儒的联名文章发表在朝报上。

这篇文章是船山先生亲手操刀,写的不算华丽,但有理有据,结合圣人之言,又有新的解释,是固化的儒家思想向前迈的一大步。

朝报已经覆盖所有身份,报纸发展这么多,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固定读者。船山先生这篇文章一出,在大明上下,尤其是士林之间掀起巨大风浪。

这五十多个大儒,徒子徒孙的关系网相当复杂,一时间压住了很多声音,士林间支持‘新政’的声音甚嚣尘上,第一次盖过了反对声,占据yú lùn主导。

接着,这些大儒的私人访谈开始,一些大编辑开始对他们进行访问,并进行记录,整理,第二天开始陆续发表。

一连三天,有这些大儒背书,孙传庭的处境大为改变。加之权力稳固,还在进行的清扫,孙传庭四周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支持者,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盛景!

三天后,这些大儒要走了,孙传庭热情相送,还派了巡防营的士兵专门保护。

大家们进京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临走还带了一些形式各异的‘润笔费’,算是皆大欢喜。

轮到最后的船山先生,孙传庭刻意留了一下,冒着雪,在包理游陪同下,送船山先生出城。

船山先生边走边说,道“‘新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阁老责任重大,望请坚持,勿要轻言放弃。”

孙传庭点头应是,瞥了眼前面不远处的亭子,停住脚步,道:“老先生,现在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一同进京来支持学生了吧?”

船山先生一怔,看着孙传庭笑着道:“我还以为你早就猜到了,那你猜猜,谁有这么大本事,能请动我们这些深山老林,顽固不化的老家伙?”

番外四第1444章 册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天下共主第九百七十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打埋伏第1230章 风向陡转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风暴前的震动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内伤的大臣们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三十五章 联袂(求收藏,推荐票~)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会的骂声第九百零五章 国家意识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四十六章 燧发枪第六十八章 接收(今天三更,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场酒的时间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与旧人第八百零零五章 四两拨千斤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1483章 孙传庭的施政纲要第1247章 吊诡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将第两百二十三章 众王弹劾孙承宗(求推荐票~~)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游第五百四十八章 训斥封疆大吏第1456章 抨击儒学的开始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两百六十六章 巡视兖州第四百八十章 接连出击第两百一十八章 商场圈地第1452章 人口太多了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九百九十四章 意外的手段第一百零五章 大议结束第1347章 李定国登岸第1307章 开始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变局第两百七十一章 帝王术第1446章 养贼自大第四十三章 客氏死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东林是先贤第一千章 严厉的五条第六十二章 抢劫开始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朱栩的意外反应第1264章 打出去的难堪第1182章 陷阱第1144章 来自明朝的干涉第五十一章 筹钱的方法第1508章 乱象纷呈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阴谋破产第七百五十一章 决战(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宽衣解带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进一步第1127章 甩手掌柜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四十七章 表兄(求收藏~)第一千零三章 毕自严讲政第八百三十三章 名节千古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章 坑道厮杀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尽其然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场酒的时间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头第五百二十章 唐王第1405章 世界贸易大会第八百七十四章 餐前娱乐第两百一十四章 议裁撤锦衣卫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管船遇袭第1526章 送行第八百六十九章 制衡第1282章 大动作第九十八章 文会第四百五十九章 闲不住的神捕第三百七十一章 软骨头第四百四十五章 黄河改道第七百六十五章 归心第三十九章 怒动第1322章 不寻常第八百九十三章 审辩怼第七百四十三章 誓师迎战第三百七十一章 软骨头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第六百四十三章 荒唐寿宴第1248章 首辅代表的人第七百零九章 贡院风潮第三百四十章 欲裁一京第1365章 勾结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1118章 地方藩篱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两百二十五章 禽兽不如第两百六十一章 朱由检的通牒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血第1289章 张筠很生气第两百三十二章 张维贤的觉悟第五百八十八章 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