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章 御前会议

科尔沁尽管吞并了整个漠南蒙古,但总人口也不过十万户上下,相对于漠北二十万户,漠西的四十万户以上,实在是弱的很,也难怪巴达礼迟疑。

朱栩没有难为这位科尔沁大汗,告诉巴达礼,他将会命内阁为蒙古专门划分驻地,构建住所,不会让他们有所不适,但时间要慢慢来,不能着急。

科尔沁现在的情况虽然非常好,但漠北,漠西虎视眈眈,巴达礼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大明的关系,一部分迁入关内,与大明真正的‘同休同荣’就是最好的选择。

巴达礼躬着身,说着感谢朱栩以及大明的话,发誓科尔沁与大明同干休,永世不违背。

这个时候,小脸通红的朱慈煊,扬着头,眯着眼,醉醺醺的嘟囔道:“父皇,大汗还答应我,要给我二千骑兵,做的我亲兵……”

朱栩微怔,转头看向巴达礼。

巴达礼神色微惊,连忙起身,单膝跪地道:“陛下恕罪,这是臣与殿下的玩笑之语,不能当真的。”

朱栩看着醉态酣然的小家伙,摆了摆手,道:“不算大事,两千太多了,你挑个五十个与煊儿年纪相仿的,放入皇家军院,煊儿在童子军里,这五十人就交给他。”

巴达礼暗松口气,道“臣遵旨。”

朱栩招呼巴达礼坐下,尽可能的平和相对,也算君臣相欢。

当晚,朱栩把小家伙送到芷兰宫,海兰珠看着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朱慈煊,吓了一大跳,里里外外好一通收拾。

待躺到床上,朱栩笑着道:“没事,这酒寡淡,不要紧的。”

海兰珠不敢埋怨朱栩,脸上还是担心不已,朱慈煊是她的命根子,出一点事情她都受不了。

朱栩看着海兰珠魂不守舍,暗自摇了摇头。

第二天,朱栩在内阁,召开御前会议,主要商讨的就是分地的相关事宜。

五部尚书,清田小组组长,户部侍郎李邦华等列席旁听。

孙传庭坐在朱栩左下首,身前是一本厚厚的手札,从字迹上看,都是他亲手所写。

孙传庭看了眼,道“陛下,辽东目前开垦的荒地,总数是三十四万顷,人口六百二十七万,辽东三省已经在规划分地,臣等会派专员轮番监督巡查,三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分地。除去这六百多万人的分地,还剩下超过十四万顷可以再分,也就是将近能容纳两百万人,目前内阁的幕僚司,移民局,户部,清田小组等再加紧筹备,预计下半年可以进行向关外大规模移送灾民,逐步落实分地……”

“ān nán目前有田二十七万顷,这是ān nán巡抚上报,臣等核实的数字,可以相信。二十七万顷,可以容纳近四百万人,臣已经命ān nán巡抚衙门做好准备,明年开始输送灾民,安置落定……”

“陕川贵三省,目前人口在一千八万左右,已经能够承受灾情,无需再移出,臣计划从山西,江西,湖广,云南四省先行着手,相关工作已经在筹备,很快就会实施……”

“四省人口在三千万左右,臣打算移五四百万左右,缓解当地的应灾压力,也为日后分地腾出一些空间……”

“接着,是山东,河南,福建,广西三省,臣打算移出三百万左右,计划两年后实施……”

“关内,我大明田亩总数已经基本摸清,在一千万顷以上,目前在关内,户部掌握的皇田,皇家商贸集团收购的田亩,已经超过一百万顷,分给五百万人不成问题,随着‘新政’推进,收到的田亩会逐渐增减,明后两年,臣计划分地到两千万人,崇祯十七年左右,铺开全面划分,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我大明‘耕者有其田’,完成分地工作……”

“从各地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大明的人口应该在一万万人以内,田亩是足够划分的,问题在于户丁的登记,百姓,士绅等藏匿户口普遍,抗拒登记,随着‘新政’的推进,情况有所好转……朝廷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将会在户丁的统计上……”

孙传庭一条一条的汇报着,朱栩以及在座的其他大臣同样面露思索,在手里的手札上,用碳笔飞速的记录着。

“目前,户部的丈量土地小组已经筹建了近百小队,但还远远不够,臣等准备允许地方组建,合力丈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土地的整合工作……”

“工部的各项重大工程已经陆续开工,日臻成熟,只需按序就班推进即可,臣计划工部未来几年,工作重点转向农业的水利相关建设……”

“苏扬杭农业示范区,臣等已经做了详细规划,一应政策,钱粮,人力物力全面倾斜,力争三年的时间,完成整合,重振我大明农业重镇……”

“朝报以及各地报纸越来越重要,士林间的舆论日渐倾向于‘新政’,虽然依旧有反对声,但已经构不成威胁,改革成为大明上下的共同意志……”

朱栩坐在首位,神色不动,默默听着。

孙传庭一条一条,清晰明了,深入简出。

朱栩听的很认真,对当前局势发展很满意,对孙传庭也很满意。

这些工作有如此的进展,孙传庭以及内阁众人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力,抗住了多大的压力。

朱栩随手翻开身前的草本,这是孙传庭上呈的,是他讲的这些缩略版。

大明其实已经不需要移民了,各地已经基本能够应对灾情,大的民乱长久没有出现,局势比较几年前是相当平稳。

之所以要移民,一个是缓解地方上的人口压力,为分地腾出更多的空间。另一个,就是巩固边防,充实人口。

总体来说,大明朝廷面对‘新政’的困难已经从绝大多数人反对,转变成了现实困境。

两百多年积累下的窠臼,朱栩这十多年也扫不干净,现在就是要耐心,沉住气,向着最艰难,最基本的土地问题冲击。

朱栩听着孙传庭说完,抬头看着众人。

众人神色一凛,做认真聆听状。

朱栩神色若有所思,语速不紧不慢,道:“第一,土地改革,是‘新政’的最重要一环,要持之以恒,坚决不怠,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冰山一角。第二,吏治,从我大明的历史,尤其是朕登极以来的种种情况来看,官吏的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人浮于事,欺上瞒下等劣行还是比比皆是。我们要应对,要解决,那怎么解决,朕看来,就是大力,大胆的任用,提拔年轻人。第三,商业发展,对于商业,朝廷要重视,自古以来商人就是国家阶层,国库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都是试图打压,限制,甚至还搞消灭,这些都是不可取,甚至是愚蠢的行为。堵不如疏,我大明要构建一个稳妥,长远,有效的商业管理机制……”

一群大人默默的记着,皇帝陛下说的,都是大明政策的方向,谁也不敢怠慢。

第七百零五章 无所顾忌第一千零八十章 贸易发展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将第四百五十四章 朱栩昏迷(第五更,为盟主‘保底蜀黍’贺!)第一百零六章 托孤(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第六百三十八章 下有对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琉球巨变第一百一十八章 换人(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洗第1141章 毫无压力的作战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阴谋互怼第四百零八章 火烧巡抚衙门第三百二十九章 议和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锦州第两百七十六章 晋王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战风浓烈第四十六章 燧发枪第1530章 先下手为强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五百三十一章 决意下江南第五百七十四章 信王的去处第1447章 转移危机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盘大棋第1415章 如山,如涛的压力第四百八十章 接连出击第四百五十七章 余毒未清第三章 骆养性第两百一十五章 停锦衣卫俸银第1206章 威胁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与旧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盐法第六百九十九章 开疆拓土第四百零一章 阿敏掌权第1165章 投诚第1338章 围剿第六百章 阉党第1313章 收网的时候到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限宗室俸禄第四百七十九章 计划发动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圣旨第1219章 京城第1185章 钦使到扬州第六十二章 抢劫开始第两百三十一章 顺天府的动作第十三章 激怒第1417章 第一个辞官的人第两百七十九章 东厂出手第八百五十章 南海学政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由检裁减东厂第1280章 做大做强第1494章 冰山一角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掷第1425章 朱栩来破局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宁与女将军第六百一十四章 真相第1331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一十六章 虎头蛇尾(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有杀气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国的阴谋第1522章 殖民爵位第1324章 话儒第九百五十八章 讽刺第1320章 最后的用处第两百二十五章 禽兽不如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击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饭第1291章 变局之前第1193章 欧洲前站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闽第一百三十八章 打埋伏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对声第九百七十三章 浴池春暖(第三更)第五百九十章 三天时限第四百八十一章 黄太吉的决断第三百六十六章 诛杀晋商第一百七十七章 献策宋康年第1492章 新官员新衙门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1351章 决战之夜第十四章 抓人(求收藏,推荐~)第三百三十五章 明军的捉迷藏第1396章 五道圣旨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忠贤反击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五百九十一章 时态严重第四百三十章 斩首两万第1497章 贷款陷阱第两百一十章 茶税(求订阅~)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美妙的场景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岸第五百四十八章 训斥封疆大吏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复沈阳第1539章 一直活着第两百六十一章 朱由检的通牒第1466章 倭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