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送行

朱栩对孙承宗,可以说将能给的殊荣都给了,比之毕自严还盛,毕自严只有一个侯爵,孙承宗是公爵,刻碑记事,还派遣太子,皇二子亲自护送。

这样的待遇,大明从未有过!

为此,孙承宗亲自进宫,想要谢绝,但朱栩坚持。

景正十年二月二十七,内阁右次辅,大元帅府元帅孙承宗在议会作报告,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包括勋贵公卿等等悉数到场。

孙承宗坐在轮椅上,在演讲台,看着满满当当的会议室,他苍老矍铄的脸上没有多少表情,看了眼桌上的手稿,和缓的开口。

“陛下,首辅,诸位阁老以及在场的诸位,我是孙承宗。”

没有朱栩带头鼓掌,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朱栩,孙传庭等人都在静静的看着他,没有其他动作。

“我大明军制从宣宗后期开始崩坏,到万历十年已经没有正规的军队,一应祸乱全数依靠‘征调’,早前的沿海倭乱,后面的朝鲜之战,缅甸之战,尽皆如此,再到建奴反叛,已然无兵可派,只能据守……”

“崇祯之初,皇上大感军事颓废,内忧外患,有社稷动荡之厄,诏命承宗在内诸多官员,矢志推动大明军队革新,以强大的军力维护社稷,保百姓安泰……”

“崇祯元年至三年,承宗持圣旨,王命令箭,节制全国卫所,加以整顿,废卫所,组建常备军,历时三年,在各地忠勇将领的支持下,初步完成了对卫所制的改革……”

“崇祯四年与五年,朝廷致力于各方面的改革,而我得诏命,致力于军队建设,并以实战检验改革成果,其中陆续平掉察哈尔,建奴,是以改革之心越发坚定……”

“景正初,我大明形势巨变,厄需对军队深入改革,是以军队分化出常备军,地方军,各司其职,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景正三年到六年,军队在持续改革,以强军强兵等目的,陆续组建骑兵,炮兵,铁甲军,海军,皇家军团等等,探索建立最为强大,先进军队的方向……”

“之后,大元帅府建立,使得军方有能力专注于军队的改革,并划分军区,对一应权责细化,强化,建立我大明先进,俯瞰世界的强大的军事,理论,装备,后勤等等……”

孙承宗几乎是在叙说大明军队的改革史,语气平淡,从容,波澜不惊。

但谁都知晓这些年军方改革面临的大风大浪,多少叛乱,多少祸事,多少手握重兵的总兵被处死,多少军队被解散,孙承宗又面临多少次的危机。

狂风大浪后,仿佛一切都归于平静,归于孙承宗平淡的一字一句里。

孙承宗说的口干舌燥,不知道喝了几遍茶,探头看了眼身前的稿子,道“军队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保障,只有强大的军队才保卫一个国家没有内忧外患之厄,保证社稷稳固,百姓无虑。要坚决反对军队无用论,固守论,中国论……因此,我大明将军队建设放在最优先的方向,并将持之以恒的推动军队的改革与发展,确保我大明军队走在全世界的前面,保家卫国,捍卫我大明社稷以及传承……”

孙承宗说完,艰难的站起来,对着朱栩以及所有人抬手行礼。

朱栩看着这位颤巍巍的老大人,站起来,抬手还礼。

孙传庭等人亦如此,继而整个议事厅都是这般。

孙承宗看着这副场面嘴角动了动,浑浊的双眼有些模糊。

能将一个臣子做到这样,他也是旷古绝今了吧?

孙承宗被推下来,来到朱栩右侧,下面是孙传庭提名秦良玉为右次辅,大元帅府元帅。

不知道是不是刚才孙承宗的讲话,秦良玉这次的任命本来有诸多反对声,但秦良玉的任命,议会几乎百分百的通过了!

这件事,着实惊掉了京城内外无数人的下巴,很多人还指望议会不会通过。

三月十五,冬雪初融,一辆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马车从大明门出,转道向西。

马车内,朱栩坐在正中,身边是孙承宗,孙传庭,秦良玉,傅昌宗,曹文诏,以及朱栩的两个儿子,朱慈烨,朱慈。

朱栩看着孙承宗,心里十分感慨,道:“孙师,这眨眼之间十六年了。”

朱栩登基十六年,孙承宗忙前忙后十六年,仿佛就在眨眼间,十六年间的事情似乎都不那么容易想得起来。

孙承宗倒是一脸坦然,轻松,笑着道:“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其他人都没有说话,面色平静如常,心里想法难猜。

在座的除了朱栩一家三口,都五十以上,已经站在大明的最顶端,什么时候离开谁也说不准。

朱栩心里自然是万千感慨,孙承宗是见证他改革的人,最大的臂膀之一,孙承宗的离去,让朱栩的心里有些难言的滋味。

孙承宗跟随朱栩十多年,知道这位看似无情的陛下实则最重情意,理着双腿的衣服,笑着道:“皇上不必如此感怀,老臣虽老,但还能活上几年,还能为皇上做些事情。”

朱栩看着他,笑着道“都说情意无价,但朕总想表示一下,可想来想去,还是俗礼,怕孙师见笑。”

朱栩几乎将能给的都给了,但总觉得还是有所亏欠。

孙承宗看着朱栩,神态前所未有的从容自若,看着马车里的众人,道:“臣不爱俗物,府愿功成。”

孙承宗这也算是转移话题,朱栩心里有憾,不舍,道:“孙师,而今临别,可有话赠与我,不论君臣,只论师生。”

孙承宗见朱栩情真意切,沉吟片刻,道:“皇上,这次改革,对我大明来说是新生,也是重创,很多地方,需要事后弥补,成祖之事,遗祸至今。”

成祖,也就是朱棣了。

这件事在大明虽然是忌讳,但很多事情已经可以谈,朱棣的庙号从太宗被改为成祖就可见一斑。

朱棣当年是zào fǎn成功,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大肆tú shā,镇压士林,严控言路,他的很多做法,与现在朱栩做的极其相似。

若是后代以此效法,亦或者隔代有人fǎn gōng倒算,清算这个时代的所有事与人,可能不止是改个庙号那么简单。

这件事朱栩只是偶尔想过,并未深想,听着孙承宗的话,神色微凛的点头,道:“朕记下了。”

其他众人也是如此,目光一沉。

所谓的‘改革都是从不法开始’,‘景正新政’也是如此,后世若是扒开来看,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正义’的解释,那么他们这些人的定位就很难说清了。

两个小家伙听的似懂非懂,只是睁大眼睛看着朱栩与这些大臣们,老老实实一点乱子也不添。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卢象升第两百九十章 辽东黄太吉第1231章 聪明人第两百二十三章 众王弹劾孙承宗(求推荐票~~)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饭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三百七十八章 苛责第九百九十六章 林丹汗的计策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绪第九百八十四章 复杂纷扰第七百四十五章 得意后的倒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轨第1403章 外交纵横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范家第1127章 甩手掌柜第1416章 傅家遇难第八百六十七章 垂死挣扎第1388章 明正天皇的野望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轨第1261章 创造上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饭第四百七十八章 只欠东风第六百九十四章 完美收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认罪第一百八十六章 山呼万岁第八百一十四章 下一个对付谁第1237章 皇帝与内阁的界线第三百一十七章 战宁远第1187章 破局第1398章 倭国处置案第五百八十九章 艰难险阻第六百五十四章 朝臣们的改变第五百五十七章 铸币第一百五十六章 六君子下狱第1443章 霸气第七百零九章 贡院风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冻结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亲第两百七十八章 信王的立威第九百二十六章 专利局(第二更)第1439章 归来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给天下看第1366章 夜袭第五百九十三章 奇异的抢劫第九百零九章 判决第四百三十二章 装逼失败第五百九十九章 危机显露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尔沁第1515章 谋大事者无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击第八百二十一章 宋应星很激动第一千一百章 天工开物第1388章 明正天皇的野望第1286章 多尔衮的识相第九百五十八章 群臣毕见第1427章 泛舟湖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终于来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乱之始(求收藏~~)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1494章 冰山一角第九百五十七章 礼成第1194章 危机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七百八十章 鸡蛋里的骨头第六百零九章 抄家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变局第九百二十章 内阁宣言第七百八十一章 刺客来袭第两百二十四章 都是自家的生意第八百零零五章 四两拨千斤第1130章 国祚千秋第两百六十八章 兖州案(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士人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对面而坐第三百八十八章 朋党的可怕第两百五十六章 训斥杨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清风运动第1469章 夙兴夜寐的朱栩第1429章 参观皇宫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尔第1355章 关门海峡第五百零四章 查周应秋第三百零三章 反击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国商人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旨意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努尔哈赤兵进宁远第两百六十二章 溃不成军第1152章 杀机暗浮第一百零九章 对面而坐第1422章 怀念朱栩第1116章 国家议会的否决第1358章 南下北上第四百章 后金生乱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的遇难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1447章 转移危机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一百二十九章 君臣对峙(第二更)第1242章 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