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 劝进

朱由检站在边上,对于军政,他早已经视若不见。

孙传庭也神色凝肃,道:“皇上,贼酋大胜内喀尔喀,这个时候断没有议和的理由,只怕是缓兵之计,预谋想要再次南下。”

朱栩手里拿着的是袁崇焕的奏本,言称黄太吉议和心切,朝廷可以同意,以争取扩建辽东防御工事的时间,望朝廷授权他与建奴谈和。

心里不禁的摇头,站在朱栩的角度来说,黄太吉的战略很清晰,表面上与大明和平相处,互不攻伐,实际上是让后金有足够的时间,全力打垮蒙古与朝鲜,解除后顾之忧,以便全力与大明决战。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根本是难以成功的,辽东地广人稀,无力与骑兵对战,即便是攻下沈/阳也孤城难久。

朱栩沉吟良久,叹道:“这个袁崇焕,就没有一点体察上意的眼力……”

孙传庭见朱栩没有议和的意思,面色稍缓,道“皇上,决不能让辽东有议和之权,不然辽东从上到下松懈,会给建奴可乘之机。袁崇焕,已经不适合留在辽东了。”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袁崇焕也一直是他的心病,生怕他在辽东干出什么事情来。不过眼见大战即临,作为辽东老帅,临阵换将也是大忌。

拍打一阵奏本,朱栩道:“先别动他,孙阁老过一阵子就要回京了,辽东,还是交给他朕才安心。”

孙传庭知道朱栩的想法,没有意见,道:“皇上,那,袁崇焕怎么回复?”

朱栩眼神冒出一道冷芒,道“上次申斥他,显然没有什么作用。兵部回信给他,告诉他,不能擅动,今后一切与建奴来往文书,全部直接交给兵部,不得擅权!”

孙传庭道:“是。”

朱栩看了眼朱由检,道:“曹化淳,传旨给熊廷弼,自即日起,严加防范,内紧外松,不得给建奴丝毫机会,若是辽东有所差池,朕拿他是问!”

“遵旨!”曹化淳在一旁,躬身道。

孙传庭看了眼朱由检,稍作迟疑,道:“皇上,明年兵部将对各地常备军进行更换装备,训练,缺银甚多,臣请户部先加预算,以免到时掣肘。”

朱由检眉头一沉,连忙上前道:“皇上,臣对明年的税银做了估算,最多不过三百万两,臣议除却九边重镇,其他地方应该削减支出,否则户部独木难支,没有过多饷银可出……”

朱栩抬手压了压,对着孙传庭道:“兵部的饷银,今后从内帑,户部经手,先拨二百万两于兵部暂用。”

孙传庭心里大喜,拜道:“谢皇上。”

朱由检神色动了动,情知朱栩的内帑已经枯竭,出处多半是朱栩在外面的商行生意,心里对于商人行径非常不喜,但能有税银缓解户部担负,他犹豫着也没有反对。

孙传庭又禀报了几件事,得到朱栩许可,便实相的告退出了御书房。

朱由检这才有机会,道“皇上,山/东兖州之事,臣认为并非黄大人一人之责,臣请缓处。”

“缓处?”

朱栩看着朱由检,心里暗笑,神色不动的道:“皇兄打算如何处置?”

朱由检知道朱栩不喜欢东林人,现在抓住了把柄,只怕不会轻易罢休,他早就想好了措辞,稍作组织便道:“皇上,黄大人有失察之责,身为御史难辞其咎,但黄大人向来清廉刚正,行事稳妥,臣认为,可小惩大诫,戴罪立功。”

朱栩点头,道:“具体如何处置?”

朱由检看了眼朱栩,道:“臣议,罚俸一年,降三级留用。”

朱栩看着朱由检,若有所思的道:“其他人呢,科道,都察院的,上级?”

朱由检知道朱栩这是要株连,抬着手争辩道“皇上,黄尊素是主责,其他人都是次要,臣已经命文昭阁内的辅员议罪,不日与刑部,大理寺商议,之后会有奏本呈递皇上。”

朱栩暗笑,朱由检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他本也没有想理会黄尊素,直接道:“黄尊素降三级可以,随行的都给事中就地免职查办,其他的交由皇兄议罪。”

朱由检本准备与朱栩争辩一番,没想到朱栩只是处置了随行的给事中,不由得一愣,旋即慌忙定音的道:“遵旨。”

朱栩当做没有看到朱由检的小心思,想了想又道:“皇兄,年关将近,各路王勋贵胄,公卿大臣,皇兄要拟好奏本,该如何奖赏,如何走动,不能落下一个。”

朱由检也已经在着手,道:“是,臣已经在准备。”

朱栩颌,道:“鲁王府在这次兖州府案中,表现很好,有我大明王室风范,朕准备下旨嘉奖,皇兄那边,也要准备。”

朱由检也心知鲁王涉案,见朱栩能够如此‘理智’的处置,心里也大感放松,抬手躬身道:“是。”

朱由检见朱栩今天这么好说话,乘胜追击的道:“皇上,关于登基大典,臣议从简,现今国库空虚,不宜大肆……”

朱栩一摆手,道“这个皇兄尽管看着办,朕并不在意。”

有了朱栩这句话,朱由检心里暗喜,道:“遵旨。”

朱由检一连过了两关,便开心的说起其他‘小事’,企图转移话题,淡化他刚才的‘算计’。

朱栩除了点头就是颌,对朱由检的大多政见没有什么异议。

实则上,大明现在缺的不是好的政见,也不是缺人才。

而是缺少执行力!

在腐朽的体质、激烈的党争中,再好的政策,最终也会成为最差劲的,甚至不如没有。

朱由检觉得朱栩难得的‘通情达理’,也越热情的与朱栩讨论起来,各式各样的政策、意见从他嘴里说出,然后得到了朱栩的肯。

两人说了大半个时辰,朱由检才颇为意犹未尽的离开。

朱由检一离开,刘时敏就走过来,道:“皇上,礼部议呈三进表。”

朱栩眉头一挑,道“现在?”

所谓的‘三进表’,还是做谦的那一套,臣子劝进,新皇帝自认能力不够、对不起先帝,表示拒绝,臣子上了三次劝进表,新皇帝才勉为其难的登基为帝。

按照规矩,他要明年二月份,也就是过年后没几天正式登基,现在还差近两个月。

刘时敏道“是,礼部张尚书认为,此事乃我朝当前最为重要之事。”

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范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顾炎武第1322章 不寻常第1484章 愚民教育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京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政开始第七十五章 骆第五百零二章 周应秋是贪官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战第一百五十九章 叶向高致仕第1166章 受降第1292章 多出的一张椅子第1155章 倭国议和使团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掷第三百五十一章 争风吃醋第八百零零九章 目标靖王第1527章 截杀孙承宗第八百三十一章 冬夜帐暖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斩不赦楔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部际联席第两百一十五章 停锦衣卫俸银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乱第六十章 魏良卿找罪受第1340章 阶段性胜利第九百九十九章 朕坚定不移第五百四十章 两面受敌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战第1188章 案中案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诛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诏入陕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亲第六十四章 波及国公第两百三十四章 努尔哈赤死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逾越第四百二十七章 诡异的多尔衮第1352章 李定国遇险第1205章 两大机构成功第六百九十一章 这是我的大明第一百一十章 聪明人(求收藏~)第1383章 风雨飘摇的幕府第八百九十七章 呢哝软语第1303章 灰烬中的朝气第一百零九章 对面而坐第四百六十八章 遥控朝堂第1398章 倭国处置案番外三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隐忧第六百零一章 万事俱备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九百零一章 洪武号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诚第七百五十章 倒地的荷兰人第一百零二章 蹦跶(第三更)第1352章 李定国遇险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隐忧第三章 骆养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会议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举泄题第1302章 毕自严真病了第1538章 血染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七百五十一章 决战(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帝师的踌躇满志第1416章 傅家遇难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范家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论长短第1115章 严厉起来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权不下县第1432章 朱栩出海第九百四十九章 悠闲第两百六十六章 巡视兖州第两百七十九章 东厂出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朱由检审案第1402章 孙传庭施压第1366章 夜袭第五百六十二章 信王逼宫第六百四十八章 训话第五百七十二章 汤若望第两百六十章 抗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惊人相似的历史第两百九十章 辽东黄太吉第1524章 新问题第1305章 平王要说话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锋所向第1520章 东风已来第九百五十二章 定情信物第三百二十九章 议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检反对第四百五十四章 朱栩昏迷(第五更,为盟主‘保底蜀黍’贺!)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祸起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议第1335章 惨胜第五百八十一章 廷议开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战第1387章 幕府使者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