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持信王

坐在这种车厢内,比马车内更不舒服。

不过朱栩也经历过更难受的时候,坐在那摇摇晃晃,闭目假寐。

他边上下一点是曹化淳,厢璧左右坐的靖王与平王,平王也闭着眼,唯有靖王朱履祜一直没有办法定下心。

好一阵子,朱履祜看向朱栩,以一种和缓的语气问道:“皇上,真的要将文昭阁移到内阁吗?”

给朱由检换个哪个地方都可以,唯独‘内阁’例外,那里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没有道理进了内阁还不给权的。

这是一种明示,皇帝要放权给信王,要扶持他了。

朱履祜不清楚皇帝在打什么算盘,可清楚,这一不小心会有严重的后果。

朱栩睡不着,闻言睁开眼看向靖王,笑着道:“怎么,你有什么其他看法?”

信王,靖王,平王是目前宗室内地位、权势最高的三人,朱由检乃皇帝的亲兄弟,平王执掌宗人府,靖王的督政院涵盖了都察院全部职权,虽然眼下还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可潜藏的权势令人心惊。

朱履祜看着朱栩,微微躬身道:“皇上,信王缺乏远见,做事又反复,臣认为,以他这种急功近利的性格,不适合主持眼下的政务。”

朱栩没有说话,朱由检的性格他是比较了解的,大明现在正是革新的关键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稳步推进,决不能半途而废,任何一项政策的突然废止,都会令改革重挫,甚至给整体计划蒙上阴影。

朱履祜见朱栩不接话,思忖一会儿,又道“皇上,臣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希望皇上的革新大业能够顺利完成,实现我大明中兴,千秋万世!”

朱栩轻轻点头,抬头看着他道:“你说的朕都知道,这样吧,你也进内阁,辅助信王皇兄,匡扶得失,拾遗补缺。”

朱履祜神色微变,不动声色,目中警惕一闪,连忙道:“皇上,臣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单纯的认为,信王还不足以承担大任……”

朱栩淡淡一笑,道:“嗯,朕知道你的忠心,好好做。”

朱履祜可不敢小觑眼前的皇帝,心里忐忑,脖子有些僵硬的抬手道:“遵旨。”

马夫在前面打马,飞快的向北,一辆辆‘马车’绵延不绝,也唯有车厢内的玻璃灯罩内的灯才能勉强一直亮着。

车厢内安静了一阵子,朱栩忽然又看向朱履祜道:“靖王,你回京之后,在督政院,重新将内阁,六部九寺以及皇家政,军两院,还有地方省,府,州县等各个衙门的权职细细梳理出来,务必要明确,仔细,不能给各个衙门,官吏推诿,塞责,躲避的机会,一旦出事,要追究到人,尤其是衙门的主官!”

朱履祜一怔,慌忙道:“遵旨。”心里却越发紧张,细分权责,这明显是政改的更进一步,不知道多少人会抗拒,阴奉阳违,同时,他也会被架在火上!

朱履祜不清楚这算不算是皇帝不留痕迹给的一个教训,却知道他接下来需要更加用心才能获得皇帝更多的信任。

平王好似睡着了,在那摇摇晃晃,心里却透亮。朱履祜的企图心太明显,公然‘构陷’信王,肯定会引起皇帝不满,暗暗摇头。

曹化淳一直恭谨的跪坐在那,低垂着眼帘,抬眼看了看朱履祜,保持不动。

朱栩说完,又闭目敛息,对于朱履祜刚才的话好似完全没有在意。

车厢内的气氛有些奇怪,然后有些压抑。

外面的雪越来越大,马车的速度也在变慢,好在还在继续前行。

朱由检的马车内,有王承恩,傅昌宗,周应秋。

傅昌宗与周应秋也都已经知道了前不久朱栩对朱由检的承诺,两人表情平静,心里却都没有当一回事。

朱由检同样很清楚,这两人是皇帝的心腹,搞不定这两人,他即便搬入内阁,成为‘首辅’,可也做不了什么,与在文昭阁没有什么不同。

朱由检微笑,礼贤下士般的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户部今年的税银,税粮应该都统计出来了吧?”

傅昌宗倾身,表示对信王的尊重,道:“是,税粮两千一百万石,白银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这个收入包括了商税,关税,外加茶,盐等的一部分。

这也是因为朱栩不想让户部,或者说是国库过于尴尬的原因。

朱由检眉头一皱,税银在增加,税粮却在减少,问向傅昌宗道:“税粮为什么减少?本王记得去年是三千万石?”

傅昌宗稍作沉吟,道:“回王爷,去年因为有补缴欠粮,各地整肃比较严厉,所以才多出一部分,今年全国灾情加重,朝廷免了不少地方的赋税,单西南几省就近一半,因此税粮在减少,并且今后还会不断减少。”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户部在推广番薯,玉米。

户部没有刻意隐瞒,可朱由检从奏本也看不出详细,闻言神色凝重,心里却暗松。虽然这个比去年糟糕,可比天启,甚至是万历后期都好很多,就没有多问,转向周应秋道:“周尚书,吏部的年终考核应该有结果了吧?”

没有了京察,吏部考核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任何一名官吏,在考核上随便加上一句负面词语,吏部内部,甚至是廷议上都能被扫进垃圾篓。

当初赵南星以‘浮躁’一词,将三百多浙党,昆党,楚党等官员赶出朝堂,赶出京师,其威力可见一斑!

周应秋神色沉着,语气平静的道:“回王爷,已经定下了。”

朱由检看着周应秋,从周应秋的语气中他就听得出,这位‘隐相’并不喜欢他。

朱由检以亲和的语气,笑着道:“嗯,回京之后,请周尚书送到文昭阁,本王要看这些考核。”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稍稍沉默,旋即道:“王爷,您还没有搬入内阁,是否太急切了一些?”

朱由检脸色微变,沉声道:“周尚书此话何意?”

傅昌宗也有些意外的看向周应秋,旋即心里一动,暗感这位周尚书的老奸巨猾。

周应秋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道:“王爷,有些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不该插手的,我劝您不要插手。皇上胸怀四海,志存高远,不会为眼前的小事计较,可作为臣子,该有的分寸,您也要把握好……”

朱由检脸色阴沉,不说皇帝准许他搬入内阁,单说他是先帝遗诏的摄政王,难道还没有看吏部官吏考核的权力吗!

周应秋说完这些就没有说话,坐在那,垂着眼帘,神色平静,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

王承恩冷眼旁观,他很清楚,朱由检特意将帝党两个首领找来,就是为了拉近关系,方便以后施政,可这位周尚书明显很排斥信王。

他看了眼傅昌宗,见他无动于衷,心里突然一震,在朱由检耳边低声道:“王爷,不要再说了。周尚书的话,是说给皇上听的。”

朱由检太阳穴跳了跳,愤怒之下飞速冷静下来,陡然间醒悟。

周应秋不同于傅昌宗,傅昌宗是皇帝的亲舅舅,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皇帝的人,是‘帝党’,他对朱由检态度和缓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与猜疑。可周应秋不一样,这位执掌天下官吏帽子的‘隐相’要是惹起皇帝猜疑,那是随时都可能下狱的!

与其说他刚才的话是在教训信王,不妨说是向皇帝表忠心。

朱由检虽然想通了,心里还是愤怒,看着周应秋沉声道:“本王怎么做事还不用你来教训,本王回京之后就要清查吏部,若是让本王发现不法之处,休怪本王严惩!”

周应秋微微倾身,不说清查需要皇帝点头,真的进了吏部,想让人看什么,不想让人看什么,还是他说了算,因此表情越发的淡漠。

周应秋也是无奈,随着信王的地位抬升,不止是他,除了傅昌宗外的大部分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向皇帝表达‘忠心’才行,否则就有可能被踢出‘仕途’,以皇帝的年纪,一旦被踢出就有可能是终身‘不仕’!

傅昌宗早看出了周应秋的心思,所以闭目在那装睡,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朱由检的这个狠话,自然也是给外人听的,否则他即便搬到了内阁,情势也不会改观多少。

其他马车内也都各有商议,不过更多的是这次如何论功行赏,那些人会高升,空缺的位置又如何填补,尤其是仿佛真空一般的辽东,有多少好位置。

不知道过了多久,车队终于到了西平堡,稍作休息,车队要换马,西平堡也在清理道路。

这休息的空隙,朱由检马车里的话很顺利的传到了朱栩的耳朵里。

朱栩先是一愣,随即就想到了周应秋的用意,甚至周应秋的话不止是说给他听的,也包括所谓的‘帝党’,是怕有些人分不清状况,会乱来,破坏朝政。

朱栩心里透亮,脸上却无奈的摇头道:“这周应秋真是不给朕省心……曹化淳,你亲自去皇兄马车,代朕训斥周应秋,就说他‘骄纵跋扈,目无尊长’,立刻向信王请罪,并且保证以后不再犯!”

曹化淳应声,起身出了马车,转向信王马车。

靖王与平王暗暗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平王是个老好人,可也心明眼亮,不由的暗自担心,信王会不会再搞出个‘信王党’,那可真就触及皇帝的底线,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曹化淳当着朱由检的面宣了朱栩的‘口谕’,周应秋面上平静,心里没不舒服反而很高兴,领了旨意,很干脆的转身就给朱由检躬身行礼,道:“下官之前冒犯王爷,还请王爷大人大量,不要怪罪下官。”

朱由检本来心里藏了口恶气,此刻也算是出了,冷哼一声,转身进了马车,声音冷淡的道:“周尚书,还是换个马车吧。”

第五百二十二章 信王不干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上出事了番外四第1212章 血腥味的海风第七百五十五章 虽远必诛第四百三十章 斩首两万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两百八十九章 火炮演习第四百六十五章 晚上的问题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动莫名第二百零八章 军政布局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进一步第1134章 李定国第1216章 欧洲民主之父第1451章 多尔衮谋自立第四百四十三章 宁完我死了第七十三章 张皇后的担忧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复沈阳第1320章 最后的用处第六百一十章 蛮横到讲道理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并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战略部第五百九十九章 危机显露第三百四十四章 南/京守备第1302章 毕自严真病了第九百七十章 出征第1412章 为官者为民第五十四章 教学第三百九十八章 扩充信王权力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临城下第九百六十章 难难难第九百八十三章 精彩纷呈第一千零六掌 送行第1351章 决战之夜第1399章 倭国定第九百一十六章 正中下怀第七百七十六章 顺位继承制第八百二十六章 周应秋去职第两百八十二章 案结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三百三十一章 打断四肢(第三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外臣逼宫第两百二十二章 赵南星等人进京第八百七十三章 禅房暖春第1207章 随手画了几条线第1315章 狂风起第1140章 开战第1415章 如山,如涛的压力第九十八章 文会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管船遇袭第七百零二章 开放型商业城市第七百一十七章 岛津要决战第三百九十七章 东林屈服第四百零二章 封疆大吏们反抗了番外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嚣尘上第1335章 惨胜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尔衮入京第1393章 幕府兵败如山倒第九百九十四章 意外的手段第五百一十六章 料理干净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忠贤反击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给面子第八百一十七章 定调第六十四章 波及国公第八百六十九章 制衡第两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五百二十四章 乡间见闻第八百五十二章 恐惧蔓延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戏第三百四十六章 对信王的第一次赞同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华撂挑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黄太吉的决断第一百八十三章 诏重臣进宫第八百五十章 南海学政第四百三十七章 报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永宁与女将军第三百八十九章 裁驿站之议第五百七十八章 魑魅魍魉第1519章 手段齐出第六百二十章 旨意入京第八百八十九章 钱庄第两百九十五章 大胜第九百九十一章 传旨第三百三十四章 出击第五百四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1460章 恍如隔世的一群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洞房花烛第三十四章 试探(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部事第两百二十四章 都是自家的生意第七百三十一章 海不平,国不安第1192章 朱由检的恶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信王逼宫第七百七十五章 原来如此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惊魂第九百二十章 内阁宣言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