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见海兰珠

内阁。

左右次辅毕自严,孙承宗,来宗道,六部尚书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督政院院正,靖王朱履祜,众人围坐在内阁大堂内。

朱履祜看向毕自严与孙承宗,神色颇为放松的笑道:“两位大人,大明律,各部各衙门,地方巡抚,总督,知府的职权基本理清,税法,田亩制度等都初步拟出,各位巡抚,总督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心里微微失望。这靖王虽然极其卖力的做事,可能力,眼光都差了些,也难怪皇帝不推他接信王的首辅位置。

他这个靖王,世人眼中皇帝的亲信去找各位巡抚,总督谈,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是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朵里,谁能承受得住后果?

孙承宗倒是点头,赞了一句道:“靖王殿下的能力本官是信得过的,既然各地都没有意见,今天朝报加号,将风声放出去。”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明白,孙承宗这是要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倒逼这些巡抚总督,迫使他们不会再出幺蛾子。

毕自严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筹建的如何?”这些都算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受到户部的指导,慢慢的才能完全独立。

傅昌宗道:“目前来说都很顺利,若是要铺开到全国,关键还是地方上的支持。”

毕自严神情淡淡的点头,政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的执行力度,他心底甚至期望地方只要不反对,冷眼旁观就行,千万不能阻止羁绊!

毕自严看了眼其他人,见都没有其他说法,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样吧,明日在文昭阁开议,我们先将事情详细定下来,然后再奏请皇上批准,择日开廷议,予以确认!”

众人都没有意见,这件事拖的太久了,不管如何,先通过政改,将基调定下,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议。

朱栩一直都关注着政改的一举一动,毕自严这边决定以内阁名义在文昭阁议事,他就已经知道了。

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从本心来说,他不着急,希望这一次的‘政改’能够越完善越好,尽可能的将所有的架构都搭建好。

实际情况是……还做不到。

大明的官员从上到下,真正做好革新准备,从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大部分情况都是朱栩这个皇帝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的结果。

比如毕自严等人这次为什么这么迫切,就是在担心朱栩‘再出幺蛾子’,这样的压力迫使他们要尽快完成。稳住局势,腾出手来。

朱栩想了良久才自语道“尽快有个结果也好……”

毕自严又与众人商议一番,与孙承宗一起来到景阳宫。

“皇上,政改各项已经基本完成,臣议明日在文昭阁议事。”毕自严道。

朱栩自然是已经知道了,点点头道:“嗯,说说你们的看法。”

这场廷议虽然是准备很久,可对不少人来说还是很突然,这场精心准备的政改在朱栩眼里也很粗糙,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完善,修改。

作为皇帝他不能去参与所有的细节,否则这场政改就失去意义。只是朱栩希望这会是一个重大标志,让群臣明白,大明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方向在哪里。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心底还有这么多没有透露的想法,道:“皇上,按照您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经做到,臣认为细节可以再慢慢讨论,各位巡抚总督离开太久,恐生变。”

朱栩眉头一挑,毕自严的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大致也能猜出来,无非是怕他在生事端,微微颔首笑道“嗯,那毕师尽管安排,准备好,尽快开廷议。”

“臣遵旨。”毕自严,孙承宗两人抬手道。

朱栩喝了口茶,微微点头道:“政改的事情朕交给你们放心,尽管放手去做。对了,黄太吉的信,你们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孙承宗低头思忖,旋即抬手道:“回皇上,臣等仔细研究过,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信,应当是一种示好或者退让,肯定是科尔沁遇到了灾情,想要换取我大明的帮助。”

这一点朱栩早就想到了,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慢慢的道:“应当不止,表面上的示好实际上是一种示弱,是想要掩盖他的其他行为,朕会明锦衣卫详细调查。”

话虽然这么说,朱栩心底却在想,是该见见布木布泰与海兰珠了。

这一点孙承宗与毕自严都没有再说,大势在大明,以科尔沁与黄太吉,暂时还翻不出浪。

毕自严沉吟一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观测到,入夏之后南方将会有罕见的大雨,臣认为,此时皇上不当南下,不妨再过些日子。”

朱栩知道,朝臣对他出京一直比较抵触,也就是他的威望足够,才能换来这样委婉的劝谏,要是换做天启,哪怕是万历估计早就被群臣怼死。

朱栩神色不变,道:“关于防范灾涝,内阁可有准备?”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知道是劝不了了,只得抬手道“回皇上,近几年朝廷大修水利,防范洪水会很容易,臣也与各地的巡抚,总督谈过,都会认真对待,想来不会出现大的洪灾。”

朱栩神色动了动,后世评价崇祯皇帝是‘有道无福’,其中就说‘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这‘涝’既然能与大旱相比自然非同小可。

好在朱栩确实有了多年的准备,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各地的大河都被拓宽加深,最显著的就是黄河的堤坝,在没有加固的情况下硬生生高出了三米,可见清出了多少淤泥,工程有多大。

“不能掉以轻心!”

朱栩沉色道:“待廷议结束,内阁要轮番派出人出京,巡视河道,朕会让东厂暗中调查,若是有人偷工减料,虚报实情,严重者,朕要诛他们九族!”朱栩的话里充满了杀气,虽然现在的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后世,可一旦出现灾情就会耗费大明的大量的钱粮。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朱栩绝不允许!

“臣等遵旨。”两人同时道。

“传布木布泰……不,传海兰珠来见朕。”在毕自严与孙承宗离开之后,朱栩道。

第九百六十九章 洪武号第十九章 二次弹劾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复沈阳第七百九十六章 两头翘的内阁第一百七十八章 晋商找上门(求订阅~~)第1533章 绝境第四百一十一章 下狱第三百六十二章 信王失策第八百七十五章 辽东策第1299章 回京与回京第1376章 试探第1525章 恩送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由检裁减东厂第两百二十一章 惊天骇浪第四百六十八章 遥控朝堂第1115章 严厉起来第六百一十一章 救命稻草第八百零零九章 目标靖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焕抗命第1285章 一场好戏第1222章 风雷渐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怀第1492章 新官员新衙门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六百九十八章 这块地朕都要第1292章 多出的一张椅子第1485章 皇子们站台第三百七十八章 苛责第五百九十三章 奇异的抢劫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四十六章 燧发枪第七百六十三章 炮声后的投降谈判第1330章 仆从军第六百章 阉党第九百六十五章 扬帆第七百一十五章 忍无可忍第十四章 抓人(求收藏,推荐~)第1457章 不妥协第一百零一章 借刀杀人第九十七章 魏忠贤的改变第1467章 乐观的南直隶第七百七十四章 不党而党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大势已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拢网第1477章 举报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谈第五百七十二章 汤若望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四百九十四章 辽东的人事安排第八百四十八章 禁军如狼第1467章 乐观的南直隶第一百八十三章 诏重臣进宫第九十八章 文会第两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艰难险阻第1151章 疲敌之策第1155章 倭国议和使团第一百一十三章 张皇后的站台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活就是杖毙第三百四十七章 民乱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惊魂第五百四十一章 粗暴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范家第1510章 无措的大商人们第两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谈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1136章 第一站第1420章 公主要杀人第一次单张:作者君的感言第1528章 李自成没第1473章 人小鬼大第七百九十七章 动作迅速第1333章 四国岛之战第1180章 急报第1222章 风雷渐起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将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恶少第三百四十章 欲裁一京第1509章 轻描淡写的安排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风暴前的震动第三百五十二章 翻天覆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九百二十一章 六部宣言第1404章 远交近攻第1354章 力竭而战第1274章 没有傻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六君子下狱第1457章 不妥协第1213章 演习开始第1429章 参观皇宫第四百四十七章 张献忠的初战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对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国号第八百四十一章 情敌第九百五十八章 群臣毕见第七百四十三章 誓师迎战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动莫名第1142章 血腥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