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朱栩的态度坚决

李邦华通过刚才一番交流,本以为对皇帝有了一些了解,这才敢说话,没想到皇帝的立场这么鲜明。

陕.西的情况很特殊,赤地千里,饿殍盈野,必须要进行特殊处置,朝廷一味的进行赈抚在他看来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要在大处布局,小处着手。

朝廷的布局,在前几年应该是最好的,可这几年国库日渐空虚,而支出却越来越大,压根不能适应现在的变化,必须要做出改变!

可从皇帝,朝廷的态度来看,很坚定,无意改变。

李邦华神色沉凝,没有再多说。

朱栩看着李邦华的神色,就知道他的态度了,心里不由得有些怒气。

这帮大人们,个个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一旦认定的事情,不管怎么样都会继续下去,阳奉阴违也罢,明目张胆也好,似乎一定要向所有人显示他们是对的才行!

这是一个皇权崩坏,权威不在,相互猜疑,彼此不信,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抛家舍国,卑躬屈膝,无所不用其极的特殊时代。

朱栩要扭转这些东西,自然容不得李邦华自以为是,坏了他的大局,同时,他也要给天下人一个明确的信号!

“朕明日去西.安,”朱栩端着茶杯,淡淡道:“三日后召集陕.西六品以上的官员,朕要见见他们。”

李邦华明显感觉到他惹得皇帝不悦,却是无动于衷,道:“臣遵旨。”

“说说其他的。”朱栩道。文官这些臭毛病朱栩心里已经有了收拾的办法,也不在这一时。

李邦华与朱栩相处的并不多,倒是没有料到他有这样的涵养,稍稍思忖,便道:“皇上,关于‘新政’陕.西已经完成的差不多,各个衙门都安置好,已经在等待内阁批复,详细的奏本,臣会在核检之后,上奏皇上。”

见识过农庄,朱栩倒是不怀疑李邦华的执行力,微微颌首,道:“陕.西现在比较特殊,‘新政’可能会束手束脚,不过大架子要构建好,一旦灾情过去,要彻底的完善……”

西南诸省情况特殊,必须要进行强权压制,集中权力,不完全适合‘新政’要求。

李邦华有些看不懂朱栩,一会儿大度异常,一会儿又相当苛刻,神色不动的道:“是。对于‘移民’……”

李邦华还没说完,曹化淳突然开口道:“皇上,要不要带他们离开?”他说着,目光瞥了眼不远处跪着的掌柜与张菉。

朱栩微微一笑,目不转睛的道:“不用,朕相信掌柜的不会乱说的。”

掌柜的一听,连忙道:“是是,皇上放心,绝对不说,草民保证,打死也不会吐露半个字!”

张菉跪在掌柜的身侧,低着头,心里冷哼一声,她一定要将今天的事情散播出去!

曹化淳瞥了眼张菉,张菉自以为隐蔽的很好,可这里到处都是禁卫,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她,她的一举一动都汇报到曹化淳手里,当天晚上曹化淳就知道她有问题,只是皇帝让隐而不发,想看看这群人到底要干什么而已。

张菉毫无所觉,心里正琢磨着要怎么泄露出去。

李邦华看了眼那掌柜与张菉,继续道:“陕.西‘移民’登记已有近一百万户,还在增加,目前已经出去一百多万人,臣与辽东的孙大人通过信,臣准备组织陕.西的青壮前往辽东开荒,以接纳更多的灾民……”

朱栩眉头一挑,道:“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你们商议好,给朕写一道奏本来,要详细,朕再与内阁讨论讨论。”

“是。”

李邦华道:“陕.西对商贩,尤其是对粮食等买卖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其他一些也进行了限制,臣知道皇上有意再开海禁,不过西南特殊,臣请皇上审慎处置。”

朱栩看着他,道:“嗯,凡是不要一刀切,朕会对西南有所区别,你们也要对商贸有所侧重,不能一下全部限制,更不能禁止……”

李邦华默然一阵,道:“是。另外,就是关于学院还有科举……”

李邦华话音未落,张菉就竖起了耳朵,悄悄抬起头,双眸冷意森森的盯向朱栩。

朱栩‘唔’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他决意普及教育,推广,扩大书院,在这件事,除了‘课纲’之外,整个大明也没有什么意见,关键问题在于科举。

当年复社呼啸大明,被朱栩强行解散,然后是‘九条规定’,将一干风月才子给挡在科举之外,再加上东林党等事情,整个大明不满朱栩的年轻士子多了去。

朱栩也知道,在士子之间,尤其是秦淮河上,有个‘终生不仕’的抵制科举联盟,并且随着‘新政’推动,抵制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

李邦华是科举出身,对科举有相当的感情,也是旧式官僚,内心肯定是想‘振兴’科举。

果然,李邦华开口道:“皇上,臣认为书院与科举可以并行,书院的生员可以入吏,科举的士子可以入官……”

朱栩眉头微动,心里明了了。

书院的学生,其实士绅阶层的相当少,多数都是寒门子弟,他们没有钱入私塾,书院又免费,于是蜂拥而入。

但是书院的规模很小,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所以都是泥腿子,穷苦之人。

在大明已经固化的利益集团中,这些寒门子弟出头的几率是很小的,也难怪李邦华想要将他们划入‘吏’的行列,甚至于对李邦华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朱栩自然不是这么想的,静静的听着李邦华的话。

“科举是优中选优,不当缩减,臣请皇上放松禁令,为国纳才……”李邦华道,在这里,他的话比较多,说了比较长的时间。

张菉在不远处听着,目光灼灼的盯着朱栩,如果目光是刀,一定能戳遍朱栩全身。

朱栩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很坚决,不执行朝廷禁令,违反法度纲纪,一律要严惩!

这是他重塑朝纲必须手段,绝不会妥协分毫!

等李邦华说完了,朱栩神色冷淡,语含警告的道:“这件事自有朝廷法度,有什么想法可以写奏本给内阁,但绝不允许私自乱来!”

李邦华感觉到了朱栩的强硬态度,没有再多言,现今的朝廷,已经不是大臣们高声说话就一定会有效果的时候了。

张菉伸手握住藏在腰间的刀,恨不得现在就扑上去,杀了狗皇帝。

朱栩与李邦华说了近两个时辰,讨论的范围也极其广泛。

李邦华除了现在的文官普遍的一些臭毛病,其他能力倒是很强,比朱栩这一路上见到的都强,甚至于某些方面,傅昌宗,周应秋都比不上。

直到李邦华走了很久,朱栩还坐在椅子上,心里回顾着与李邦华的谈话内容。

这也是让他最受益匪浅的,需要细细琢磨,好一会儿转向记录的内监,道:“整理好,晚上送去朕的房间。”

那内监连忙起身,道:“是。”

“你们也下去吧。”朱栩对着掌柜,张菉摆手。

“是。”掌柜颤巍巍的起来,匆忙退向后面。

张菉深深的看了眼朱栩,冷着脸跟着离开,心里对杀狗皇帝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朱栩坐在那,手指敲着桌面,又快又急。

曹化淳知道,他的内心一定在做着一些很是艰难的决定。

朱栩手指一顿,眯着眼道“准备一下,去过西.安之后就直接回京,其他没去的地方,让各处写奏本给朕看吧。”

第五百七十三章 领事裁判权第1362章 僵持第一百六十七章 决战(上)第五百四十章 两面受敌第八百七十章 童谣第1538章 血染第八百二十七章 煮酒论天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与西班牙人谈判第两百一十三章 廷推辅臣第1445章 局面改善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七百二十二章 零伤亡的战争第一百八十一章 努尔哈赤兵进宁远第一千零七章 战争推迟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银子来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异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还需努力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盘大棋第六百八十四章 极端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战第七百六十六章 惊人的海贸利润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盐法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上出事了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二十八章 反应(求收藏,求推荐~~)第1136章 第一站第1464章 黑脸阁老第1511章 大商们的吐血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与银第七百四十三章 誓师迎战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九百九十八章 收尾第七百一十一章 勘正‘心学’第九百二十二章 战略转变第一百一十六章 虎头蛇尾(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三章 精彩纷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军策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缓则圆第1136章 第一站第1369章 德川家光的杀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还有谁?第两百五十六章 训斥杨涟第四百八十三章 沈阳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嚣尘上第1154章 摧枯拉朽的海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乡间见闻第1328章 倭国难第两百七十五章 劝进第九百三十五章 事发第1501章 蒙古入关第1184章 立太子第九十八章 文会第1429章 参观皇宫第九百零九章 判决第1416章 傅家遇难第1344章 大开杀戒第1381章 决战之日第1205章 两大机构成功第1475章 对外干涉的起念第1353章 厮杀第四百八十章 接连出击第1340章 阶段性胜利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减衙门第九百四十五章 开端第1165章 投诚第1297章 乱局的冰山一角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鲜分治第八百七十三章 禅房暖春第六百一十三章 光明未来第六十九章 打广告第1325章 雷劈泰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努尔哈赤兵进宁远第1318章 演习示威第六百一十章 蛮横到讲道理第三百五十九章 查抄福王府第三百一十二章 锦州战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风暴前的震动第两百四十五章 今后都不用上朝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婚进行时第七百五十八章 军火生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献策宋康年第九百二十章 内阁宣言第四百四十章 东厂降格第七十七章 不对劲(求收藏,求推荐~~)第1146章 友好的谈判氛围第三百八十八章 朋党的可怕第九百九十章 大跨步(求月票~)第五百七十七章 朝臣抱团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军权在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杀气腾腾的序幕第1386章 伊达政宗的投诚第1328章 倭国难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持信王第四百三十章 斩首两万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给面子第1421章 孙传庭敲打不安分势力第九百八十四章 复杂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