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阁议

毕自严等人在商议,不时有内监,禁军在大堂穿过,每一次他们都会戛然而止,然后声音更小,异常的拘谨,小心。

曹化淳与刘时敏也不停的穿梭来去,他们要与内阁沟通,确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奏本的进出,决策,颁布,都需要内阁中书与司礼监密切配合。以往两者相差很远,现在靠了在一起,更要细致,不容差错。

朱栩坐在班房的客厅里,煮着茶,侧耳也听着外面的动静,一直微笑不语。

现在不习惯是正常的,日后正轨了就会习以为常,甚至还会放肆一些。

没多久,曹化淳就进来,道:“皇上,内阁开议了。”

朱栩‘嗯’了声,擦了擦嘴,走出他的班房,来到大堂。

朱栩一出来,已经站在椅子旁边的众人齐齐抬手,就要行礼“臣等参……”

朱栩摆了摆手,道:“日后躬身示意即可,无需拘礼,都坐吧,今天是咱们第一次阁议,大家都放松一点,畅所欲言,来人,上茶。”

毕自严弄不懂朱栩的套路,只得跟着道:“是。”

一群人依次坐下,都在朱栩两手旁。

左手是毕自严,靖王,傅昌宗等人,右手是孙承宗,汪乔年,申用懋等人,都算是大明最高决策层了。

朱栩环顾一圈,心里很是满足,在很久以前他就想过今天的场面了,双手放在桌上,笑着道:“不用拘谨了,咱们开始吧,今天讨论什么?”

毕自严余光瞥了眼桌子两边的人,抬手道:“回皇上,总共三件事,一个是‘降爵’之议,二是灾情与赈灾,三是六部等的一些人事任免。”

这个时候内阁的人端着茶水上来,朱栩顺手端起茶杯,微微点头,示意往下说。

毕自严又看了眼四周,向着朱栩道:“关于‘降爵’一事,臣等认为确实事所必行,不过还需缓一缓,不能贸然而行,恐引起骚乱,所以内阁议先理清宗室,勋贵的人数,名单,对一些人与事进行定论,彻底梳理,然后分批次、阶段的进行‘降爵’或者降俸,最后才是宗室亲王,具体办法,臣等还需仔细斟酌……”

朱栩神色不动,这符合毕自严等人的行事作风,‘稳’字当头,殊不知在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情形,必须凌厉果决,一旦给这些人喘息的机会,闹出的动静只会更大,带来的压力会更多,更束手束脚。

这是他第一次主持阁议,朱栩不想出现不愉快,放下茶杯,没有表态。

毕自严见朱栩没有说话,接着就又道:“第二件事就是关于灾情与赈灾,从各地收集的情况来看,陕甘等六省情况不容乐观,每年几省的收成几乎都在递减,今年减少了两成,明年可能会更多,河,南,山,西,山.东,江.西,湖,广等地灾情虽然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至少会减一成,除了江.苏,其他省也都各有所有减。明年国库税粮收入,臣等预估在一千六百万石上下,税银估计在三千万两左右,税银,税粮缺口将会很大……”

朱栩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目光不时看向其他人。

除了毕自严外,这些人似乎都没有开口的意思,都安静的听着毕自严在说,表情没有任何异动。

毕自严同样也没有等其他人说话,自顾的道:“臣计划缩减赈灾的规模,赈灾不能一昧的依靠朝廷开仓放粮,当地衙门需要承担足够的责任……”

朱栩有些摸清情况了,微微点头,面露思索。

毕自严说了一阵,话题又一转的道“关于人事,内阁商议,孙传庭调任内阁,周应秋接任辽东总理大臣,设陕甘等六省总理大臣,傅昌宗调任,为期三年。赵晗调任吏部尚书,张秉文任户部尚书……”

这些倒都是依照朱栩的想法来的,没有什么偏差。

说完之后,毕自严看着朱栩道:“不知皇上还有何示下?”

这是阁议吗?完全是奏呈吧?与在御书房奏事有什么区别?就是多了一群人围观吗?

“你们往常也是这么议事的吗?”朱栩端起茶杯,淡淡道。

毕自严等人都是一怔,互相对视一眼,孙承宗开口道:“皇上,这些事情臣等已经议过,所以请皇上决断。”

“其他人呢,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朱栩放下茶杯,看向两手边的人道。

这些事情都是早就商议过的,且今天是皇帝第一次主持阁议,谁都不希望出乱子,闻言都没有出声,等同默认。

朱栩‘唔’了声,算是明白了,想要一个正常的讨论的会议,还需要时间培养。

过了一阵子,朱栩道“这样吧,关于‘降爵’一事,你们再商议一番,要从快,不能久拖。关于赈灾事项也不要着急,等各省巡抚进京,详细了解,再做具体部署,至于人事任命,可以公布了,都在年前上任吧,先照面,脸熟,明年正式就任。”

“臣等遵旨!”朱栩话音落下,一群人齐齐起身,抬手而拜。

朱栩压了压手,道“行了,日后在内阁无需行大礼,都随便一点,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往日是如何的还是如何,无需太多顾忌朕。”

毕自严,孙承宗等都面色肃然,半分松弛都没有,道“是。”

朱栩挑了挑眉,转头向曹化淳道:“将朕要批的奏本都送到内阁来,景阳宫那边以后朕就不去了。”

“是。”曹化淳应声道。

“你们忙你们的吧。”朱栩站起来,摆了摆手,向着他的班房走去。

毕自严等人本能的就要抬手‘恭送皇上’,又硬生生的停了下来。

一群人看着朱栩的背影,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孙承宗与毕自严对视一眼,沉吟着道:“今天先这样,晌午过后,我们再碰头。”

众人都不大清楚皇帝这是要做什么,很是有些警惕,这阁议上也没看出什么,都只得面色沉着的点头。

朱栩回到班房,关上半扇门,坐在椅子上,看着已经叠了一堆的奏本,随手拿起一本来。

大明现在的朝野气氛还是很僵化的,从内阁就可窥出一斑,本应该激烈的争议,结果变成了上奏,私底下早就商议好了,内阁的阁议完成变成了摆设。

朝臣们团结一心谋事本应该是好事情,眼下这种却未必是。

“看来,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朱栩自言自语,旋即也没放在心上,一如在御书房一样,在这里批阅起奏本来。

外面也是静悄悄的,哪怕是有人穿梭在毕自严等人班房之间,脚步也是轻的不能再轻。

内阁笼罩重重的压力之下,似乎外面每个人的呼吸都被刻意压抑着。

曹化淳在朱栩右手的班房内,他的房门也是半开,人影来来去去,比任何人都要忙碌。

刘时敏在朱栩的左手班房内,他相对来说少一些,可内监们也是挨着进出,片刻都不停歇。

他们两边还各有三个班房,同样是接踵而至,拥挤离开,窃窃私语不断。

在离他们不过两丈外的内阁中书郑友元一直在看着,心里不禁感慨,即便是内阁也没有这样忙碌,难怪都说当今皇帝勤政,这样的工作量就算不勤也没办法。

这样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每个班房里都渐渐沉下心做事,也忘记了还有朱栩在的这一节,每个班房都是进进出出,吵吵嚷嚷,无休无止。

外面一些官员进来,本来还犹豫着要先去见皇帝,最后都被刘时敏挡驾,新定立了一条规矩:来来往往,头主分明。

直到晌午的时候,御膳房前来送餐,一群人才恍然醒悟,皇帝还在内阁。但之后又仿佛没觉得怎么样,内阁在一种怪异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

在晌午之后没多久,孙承宗接到消息,匆匆出了内阁。

——曹文诏回京了。

第八百二十一章 宋应星很激动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宁远第1158章 一概接受第八百六十八章 杀气腾腾的序幕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样学样第两百七十六章 晋王府第1359章 突然逃跑第1485章 皇子们站台第两百九十八章 宗王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野心的萌芽第1288章 变态的情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寻常的车队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议第八百七十八章 集思广益第1384章 倭国艰难的谈判第九百九十六章 林丹汗的计策第五百零六章 幕后之人第1207章 随手画了几条线第1419章 又一个要辞官第六百一十六章 公子,想要翻本吗?第1449章 疯狂扩张的开始第1309章 大规模集权第1377章 血腥战术第八十章 摔跤第1247章 吊诡第1465章 傅昌宗发飙第五百六十二章 信王逼宫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阳奉旨查案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新编的书籍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乱第1241章 毕自严前的吹大气第1381章 决战之日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缓则圆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诏入陕第六百一十二章 试探谁?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规劝第八十九章 狠揍第1111章 山雨欲来第1360章 花钱买情报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活就是杖毙第五十一章 筹钱的方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女神捕第八百七十章 童谣第两百一十六章 商业模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场酒的时间第九百八十四章 复杂纷扰第八百七十九章 十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击第七百九十四章 矛头直对第1208章 打头风第1357章 炮轰关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不从也得从第1482章 大议开始第七百五十六章 高不可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抚与府尹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考场闹剧第两百五十五章 魏忠贤的大招第一百零九章 对面而坐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钱庄的利害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1230章 风向陡转第1382章 城破第1436章 烽火再起第九百四十三章 严明法纪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绪第九百九十八章 收尾第四十六章 燧发枪第八百四十三章 就是你了第1420章 公主要杀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战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定国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须与朝廷态度一致第六百八十六章 姐姐的房间第两百五十八章 如潮的压力第七百一十章 间邪司初立第四百四十五章 黄河改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万燝杖毙第八百八十章 夜议第1170章 迁都之议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八百零零二章 内阁强势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对声浪第三百五十八章 诸王反对第七十六章 收拢第1184章 立太子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尔的对策第三百零八章 临行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投诚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败流寇第1189章 回京第两百二十四章 都是自家的生意第三百二十章 坑杀第八百七十章 童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宫第四百七十六章 欲伐辽东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声第1458章 突然而来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