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制衡

孙承宗说的并不详细,只是一个笼统的想法。

不过朱栩还是从里面听出了不少东西,虽然还是沿袭了他的主体计划,却多了不少个‘制衡’,从京城到京内,从衙门内到衙门外,层层叠叠,九曲十八折,相当的复杂。

朱栩不喜欢这些‘制衡’,总觉得这是一个国家的‘祸根’,现在的社会到底是人心胜过一切,再好的制度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变成泥沼,是腐败的根源,争斗的核心。

但不得不承认,没有这些‘制衡’,一个国家是无法长久的,于国于民都是灾难。

同时朱栩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在孙承宗这些计划里,没有‘海军’,全部都是针对‘陆军’的!

“皇上,”孙承宗的话还在继续,道:“有了五大营,全国的军队就能进一步降低,不但能够更有效的应对民乱以及外部入侵,同时也能大幅降低国库支出……臣也认为,新兵营虽然不能停,但规模可以有所减小,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并没有大的战事,目前的军备已经足够防御……”

朱栩端着已经冷了的茶杯,神色不动,心里不断转念。

孙承宗的思维还是‘中庸’,并没有锐意进取的迹象,那么由他主导的‘军改’势必也会‘中庸’,并不能迸发军队该有的锐气,说不得用不了百年就会再次重蹈大明‘卫所制’的覆辙。

孙承宗说了有半个时辰,这才结尾,道:“皇上,这是臣的大致想法,具体条陈还在拟定中,皇上若是有其他意见,臣等会再做商讨。”

朱栩倒掉手里的凉茶,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上,又给孙承宗换了杯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斟酌着道:“大元帅府内,要进一步细化,作战处负责战略规划,战术制定等,指挥处负责总部、前线指挥,,训练处负责统领,训练,情报负责收集战事地图,情报,渗透等……”

孙承宗认真的听着,见没有超过他的总体架构这才暗松一口气,默默的记着。

“关于设立五大营,朕基本上没有意见,不过海外不同于内地,决胜的关键不在于陆上而在海上,没有制海权就等于平原上步卒面对骑兵,没有任何胜算……”

朱栩又喝了口茶,看着孙承宗,表情平静的道:“所以,在海岛上要塞固然重要,但海军是制胜的关键,倭国……先不管,琉球,台湾,吕宋,旧港,这是一条线,既是防御线也是封锁线,不能只是建立一个大营就算了事。对于海上的,要另外商议。之前说的几处,都归结在陆军部,朕还打算设立海军部,具体的方案方法朕已经让熊文灿,唐王在做了,大元帅府留下位置给他们,其他的,你们再商议,不要急着做决定,朕希望等明年各地总兵进京,看看他们的想法……”

孙承宗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眼前的皇帝似乎真的变了,没有了以往那么迫切,从容的有些不可思议。

‘莫不是皇上又在打其他什么主意?’孙承宗抬头看着朱栩,似乎想从他的双眼里看出什么来。

朱栩放下茶杯,自顾的续了一杯,道:“‘军改’事关重大,一定要慎重,要有广泛的支持才行,千万不能蛮干……”

孙承宗听的十分新奇,一直蛮干的不都是您吗?

朱栩仿若没有看到孙承宗的表情,继续道:“‘军改’方案先在朝廷酝酿,小范围扩大,要注意保密,不能引起大的变动,尤其是裁军事宜,一定要稳妥,有序,不要出乱子……”

陕.西等六省还好说,有秦良玉压着,云.南一带就复杂了,不止面对外敌,内部也错综复杂,既需要大军镇压,又要确保改革有序,还没有足够威望,朝廷信任的人在。

这些孙承宗同样清楚,道:“是,臣计划明年之后,再次出京一趟,亲自监督‘军改’落实。”

‘军改’说复杂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控制住了,就不怕反弹,不像‘政改’影响太大,处处都有掣肘,艰难跋涉。

朱栩微微点头,道:“嗯,这个明年再说,你们当前的要务就是‘军改’,一定要仔细完善,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

孙承宗心里诧异于朱栩的好说话,心里警惕着的道“是。”

对于‘军改’朱栩心里有很多想法,尤其是海军,不过这些还不能一股脑子的与孙承宗说,要等各地总兵,尤其是海军将领进京之后才能一起讲。

又喝了口茶,朱栩抬头看着孙承宗,道“还有其他事情吗?”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皇上,现在臣急需人手帮忙,一个兵部根本不够,臣希望卢象升,曹文诏能暂时借给臣调用。”

朱栩眉头微动,旋即就笑着道:“嗯,可以,曹文诏是你的老部下,卢象升从政从军都颇有经验,确实是都是不错的帮手,这样吧,武成阁朕暂时划给你们用,用作商议‘军改’,对了,内阁改建的图纸做好拿给朕,另外朕打算将大元帅府建立在会极门内,与内阁对应,具体设计你来做,设计好了给朕看看……”

孙承宗再次怀疑朱栩另外有什么计划,心头微沉,有些不安,还是答应着道:“臣遵旨。”

“嗯,去吧,一定要仔细,不要遗留什么后患。”朱栩放下茶杯道。

“是。”孙承宗心里有顾忌,起身抬手,告辞出去。

朱栩又倒了杯茶,放着手里转着,目光看着孙承宗离开的背影。

这些人,深受儒家‘中庸’思想所限,事事都求一个‘全’,没有什么锐气,眼前的事情还可以,要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百年的规划,他们不但不能成为良辅,甚至还会成为拖累,阻碍。

‘看来,还得另辟蹊径。’朱栩抿了口茶,心里自语。

“皇上,”曹化淳从外面急匆匆进来,拿着一张纸条,道:“皇上,四.川,贵.州交界一带大地震,初步估计,至少七个府,数十万人受影响……”

朱栩对这些都快麻木了,接过纸条看了眼,旋即点头道:“交给内阁处理吧。”这是锦衣卫的飞鸽传书,两省的具体奏报可能要慢好几天。

曹化淳点头,又迟疑着道“皇上,近来朝野有些不太正常的流言在传播。”

朱栩站起来,走向他的案桌,神色如常的道:“又是什么流言?”

曹化淳跟上前几步,道“都是老生常谈,说灾情是上天对皇上的警示,言称皇上无德,并且对先帝传位多加揣测,还出现了童谣。”

朱栩‘唔’了声,不算什么新鲜事,京城关于他那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多了去了,虱子多了不痒,摆了摆手,道:“让督政院控制一下吧,这种事情也杜绝不了。”

曹化淳看着朱栩,迟疑着又道:“有人上奏,请皇上下‘罪己诏’,平复民怨,奏本被内阁压住,没有到司礼监。”

朱栩眉头一挑,抬头看向曹化淳。

历史上崇祯几度下罪己诏,显然不会是他自己愿意的,这是老套路用在他身上了?

‘罪己诏’不是随便用的,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人分别是汉武帝,崇祯。汉武帝是为了缓和战事过重带来的国家不稳,确实也起到了作用,所以后世帝王经常效仿。但崇祯的‘罪己诏’有着极其‘悲凉’的色彩,那是亡国之‘诏’,最后一道还是他煤山吊死前写下的。

在这个时候,朱栩要是下‘罪己诏’,那无疑自掘坟墓,承认了之前所有事情都是‘错’的,那‘反正’的声音将会盈天!

有心险恶啊!

第1300章 蝇营狗苟的官员第八百三十八章 君臣交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贵的驿站第两百五十二章 信王府夜议(下)第五十一章 筹钱的方法第七百章 新得利益者第七百二十二章 零伤亡的战争第1293章 队伍不好带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推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顺第1375章 军心浮动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十六章 青楼见孟侯(求收藏,推荐~~)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乱之始(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胶着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法宗法哪个大?第1218章 归程第1197章 前夜第两百四十四章 越来越放肆第三百五十五章 杀气第1463章 论战消弭第1538章年愿望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1337章 攻入四国岛第四百八十七章 使臣恭贺第五百五十六章 窠臼第一百一十八章 换人(求收藏~)第八百二十章 军器局第1407章 庞大的商业计划第1498章 土地丈量队第1177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杀气腾腾的序幕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给天下看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尽其然第七章 以退为进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抚被掳走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1192章 朱由检的恶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商贾贱民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两百年心愿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变了第两百九十九章 信王愤懑第1421章 孙传庭敲打不安分势力第七百零五章 无所顾忌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下大同的启迪第四百三十九章 株连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荒唐寿宴第四百零一章 阿敏掌权第三百一十七章 战宁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臣服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议第1135章 倭国事启第五十一章 筹钱的方法第九百八十四章 复杂纷扰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声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北分治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六百四十六章 科尔沁巨变第四百八十一章 黄太吉的决断第1201章 角力第六百七十二章 发难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绪第三百七十章 镇压第1253章 孙传庭带来的惊恐第九百五十二章 定情信物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风波暗藏第1429章 参观皇宫第八百二十三章 烙铁入水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战降临第七百一十章 间邪司初立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战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围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杀第六百二十三章 乱了第1437章 诏安第1404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一十一章 还是漕运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两百五十四章 召见孙传庭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师的波涛汹涌第七百一十五章 忍无可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最难处境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意孤行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朱栩的意外反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外臣逼宫第三百零一章 严峻的形势第二十五章 线索(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三章 奇异的抢劫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交锋第1222章 风雷渐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被杀上门第四百九十章 汉人太少第一千零四章 冰冷冷的警告第一百一十七章 结案第1457章 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