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慧及必伤

建安长公主受不住打击,竟一病不起,皇上心中着急,命御医全力救治,然而她心已死,自然是药石无灵。

后来幸得齐妃和贤王的多次开导,才使她重燃了生机,直言无脸回去面对齐家祖宗,愿留在京城,皇上本就心中愧疚,对此当然是求之不得,且因此对齐妃母子也颇为另眼相看。

建安长公主入住长公主府后,特意修了一座小佛堂以为齐小侯爷停灵之用,待她百年之后,再一同回齐家归葬。

此后长公主也一改不问世事的处事,投桃报李,没少在皇上面前不动声色地为贤王美言,贤王得了建安长公主的助力,在皇上心中份量日渐加重,最终逼得太子反叛,终始得贤王登上了那个位置。

这也是让李瑶琴最为得意的,沈家势大又如何,还不如她的一个连环计的作用大呢。

李瑶琴正遐想中,林景周正好走来,李瑶琴忙迎上前来,夫妻二人一时说说笑笑,李瑶琴便道:“齐小侯爷也真是不孝,怎么让建安长公主一个人来到京城呢。”

林景周说道:“是有些奇怪,不过与咱们不相干,管他们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瑶琴笑道:“我是想着,建安长公主在皇上心中不同别人,贤王爷若是能拉拢到她,倒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只是她到底是长辈,有些话不好说,而齐小侯爷年轻,大家说不得能说到一处去,便能间接影响到长公主了。”

林景周自鼻子里哼出一声笑来。说道:“这不消你说。贤王爷早就在做这个事了。你如今只管看好茗哥儿和蓉姐儿就是了,朝廷上的事,你一个内宅的妇道人家,还是少管为妙。”

李瑶琴噎了一下,忙道:“蓉儿如今还小,天天除了睡就是吃的,至于茗儿,我如今哪里能沾上手。天天被母亲捧在手中,倒也替咱们在父母跟前尽了孝心了。”

林景周见提到儿子,心里生出几分自豪来,面上便带了笑意,对李瑶琴说道:“也是你教导的好,每次母亲见了我,都要拉着夸半天呢,相夫教子,天下怕再也没有你做的好了。”

李瑶琴微红了脸,低笑道:“让你如此一说。怪不好意思的,也是因为你实在是优秀。他随了他的父亲罢了,况且这相夫教子,也是我心里乐意做的,有什么值得夸的。”

林景周不由动了情,上前拥了妻子,感慨道:“我何德何能,有妻若斯。”

李瑶琴靠在林景周怀中,却忍不住再次暗叹:为什么古代男子就如此容不下有才能的女子呢,非得关到内宅不可。

林夫人今天又带着孙子去亲朋聚会中走了一圈,回来心中越发的高兴,对丈夫夸耀道:“我看来看去,总觉得再没有比茗儿聪明惹人疼的孩子了。”

定国公闻言,却蹙了眉道:“慧极必伤,孩子如此小,却那样聪慧,未必是福气。现就有个六皇子的例子在前边……”

林夫人忙忙打断丈夫的话,说道:“六皇子出身尴尬,性情乖僻,怎可与咱们茗儿相提并论。茗儿乃是国公府的嫡子长孙,又聪明乖巧,谁人不喜,谁人不夸,又有你帮着把关,他将来成就必不可小觑。”

定国公闻言冷笑道:“不过是比别人略聪慧些罢了,哪里就说到将来的成就?夫人也该冷静下来了,孩子是自家的好,可也不能这样得意忘形。定国公府的老少,太平盛世,就该窝在一旁安享富贵,边疆不稳时,征战沙场,胜了是皇上的洪福庇佑,败了是我林家的本事不济,哪来的什么成就,难不成还想功高盖主不成?”

林夫人听了丈夫之言,不由的脸上青一块白一块的,悔道:“倒是我思虑不周了,只是这个孩子实在聪明机警,让人心疼,便不免得意了些。”

定国公叹道:“除了天生愚钝的,谁家的孩子不是伶俐聪敏的,茗儿也就是比别的略好些,也不用夸成个神童。况且别人只说他小小年纪识得那许多的字,说话又是如此之甜,却不想他为这些费了多少心力,如今被人这么一夸,倒象是他天生就带来的,若是让他生出这个想头来,岂不是误了他。”

见林夫人低下头来,定国公又道:“我这几年因公总不在家,不然是决不让你们这般教孩子的,咱们是武将之家,练习武艺,识得兵法,才是主要的,他一个小小孩童,只管好好玩闹,从小养个好体魄,将来也能锤炼一二,难不成以后我定国公府的保家卫国的重任由一个书生来担当?不说违了祖业,以后怕也难在内朝作局外人了。”

林夫人忙辩解道:“又没让茗儿见天地趴在那里读书识字,我也监督着儿媳,每日里让他出来活动活动的。”

定国公哼道:“你心里要有分寸,让他好好跑着玩几年,等我有时间了,定要亲自教导他一番,长在内宅,免不了男儿气短脂粉气重,这可不象我林家的子孙。”

林夫人不敢作声,心里一面埋怨李瑶琴将文臣家的作风带了来,一面还是觉得丈夫小题大做,儿子还不是人人称赞的青年儒将。

再说皇宫里,皇上对于建安长公主的到来,心中极其的高兴,又看她虽年纪已大,身体却仍是健康,越发的欣慰。

虽然他下面也有兄弟,但因为关着君臣大义,并不能再如从前那般亲密,倒是建安长分主,长姐如母,又无关皇族权利之争,且其母子均对他有救命之恩,故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皇上一连几日,在宫中款待长公主,又叫来儿子们相陪着她玩耍,还道:“没有大姐就没有我的今天,更不会有他们,所以大姐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他们,谁敢忤逆不听,大姐只管教训,我也是必不饶他的。”

长公主只微微一笑,她有自知之明,她与皇上有姐弟情谊,与下面的侄子可没什么情意,自来皇家无亲情,她若是真敢拿大,等她们这一辈去了,有自己孙子受的。

几天下来,长公主倒有些为未来的大齐朝担心。

太子平庸无能,看着总觉不是个成大事的,想来皇上也是如此认为的,只是现在刚过上太平日子,故不敢轻易更换太子,以免动了根基,因着心里的矛盾,便时而抬举太子,时而又有些抬举贤王,左右摇摆不定。

贤王也确实有些太打眼,且也不是个老实的,只看他这些日子在自己跟前转悠,又伙着齐妃同她认同宗,她只当看戏,她夫家早就被诛了九族,哪里还有什么族人,看来这贤王心里大着呢。

至于三皇子,看来是知道自己没什么指望了,只专心当些闲差,或者召些书生著些书,四皇子看着也是有几分心机的,不过因其母亲出身低,倒也不敢怎么动弹,五皇子嘛,也就是个寻常的高傲皇子,看着倒是没什么的野心,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心里到底如何打算的,谁又知道呢。

建安长公主一圈看下来,倒是着实为皇上担忧,只是这皇上立嗣本就是大事,对错只能留给后人评说,她已经老了,再没有心思参与权势之争,况且她已经嫁入齐家,庄氏一族的事,她也管不着,她现在只想守着孙儿,太太平平地过着日子,将来九泉之下与丈夫团聚,也就交代了一生了。

皇上倒也问过建安长公主对一干侄儿的印象,长公主回答得滴水不漏,有褒有贬,但细思下来,却无任何实质内容,倒是对皇上说道:“这几天怎么没见到老六呢,说来也是个英雄人物,单那新甲衣之事,就不得了,如果早些年就制出,不知能少死多少人呢。”

皇上知道这是姐姐想到外甥了,也是一阵唏嘘,忙笑道:“老六向来顽劣不堪,又处处忤逆我,故前些日子被我罚了闭门思过,既然姐姐为他美言,那就提前放他出来,我让他来给你谢恩。”

皇上说到做到,果然让人去传了旨,并命六皇子一家前来参见姑母。

建安长公主看着面前长身玉立的六皇子,心中暗自庆幸:看来不让东福来京是正确的。

提起孙儿,建安长公主心里不由一阵沉重。当年她带着孙儿回到老家,因为孙儿是齐家唯一的独苗,她不免疼宠的利害了些,真是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就这么小心翼翼地照料着他一路长大成为一个翩翩少年。

建安长公主深知一些世家的陋习,怕孙儿被那些丫头们拐带坏了,便只让小厮们伺候,丫头一概不准上前,哪知却矫枉过正,竟让孙儿自此喜与男儿一处,而讨厌女子,等到她发现时,已是悔之晚矣。

偏在这时,却自京城传来六皇子与金家的风流韵事来,孙儿记在心里的是六皇子的风流美艳,而她记在心间的则是六皇子是如何的阴狠毒辣。

第24章 稚子之语第311章 查看账目第131章 犯相思病第13章 月夜惊怕第230章 以死相挟第156章 事有偏差第55章 姐妹情深第271章 闺中密友第93章 月亮之祸第158章 秋君心乱第13章 月夜惊怕第334章 了却红尘第196章 山中遇刺第44章 寻医不遇第230章 以死相挟第52章 请来神医第132章 沈母旧事第338章 松哥被擒第85章 故人相见第123章 秋君抱恙第247章 前世侍妾第96章 橘生淮北第152章 大嫂有喜第118章 贤王赔罪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127章 沈家旧物第97章 六爷问道第267章 重见绵匣第240章 齐小侯爷第296章 选妃之事第223章 何生瑜亮第20章 途中训奴第272章 世袭罔替第156章 事有偏差第219章 仙人相助第225章 嬷嬷传话第298章 石家献美第256章 亲事被拒第236章 东陈覆灭第170章 把话挑明第26章 指东说西第207章 边氏灰心第52章 请来神医第344章 前世后续一第172章 天命皇后第253章 较量结果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40章 女婿人选第266章 柳暗花明第133章 太子纳妾第190章 不离不弃第241章 慧及必伤第124章 斩断情思第230章 以死相挟第13章 月夜惊怕第235章 治国之道第301章 昭英归来第110章 贼寇招供第260章 兰儿许亲第2章 新帝登基第220章 他山之石第288章 公主正名第101章 妻妾斗法第172章 天命皇后第45章 开诚布公第288章 公主正名第299章 事情余波第309章 置换江山第257章 又出状况第36章 各自谋算第220章 他山之石第324章 笑谈亲事第121章 倒霉太子第135章 做客沈府第188章 六爷吃醋第98章 程沈互访第273章 宝藏钥匙第306章 三道旨意第33章 献防箭衣第228章 容妃求情第182章 假设之事第157章 秀梅心事第175章 终于礼成第109章 六爷夸功第80章 离心离德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68章 负荆请罪第71章 沈府对策第263章 安政称臣第306章 三道旨意第236章 东陈覆灭第112章 六爷赔罪第140章 探听消息第39章 沈府家事第218章 劝求六爷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70章 母仪天下第182章 假设之事第29章 交浅言深第123章 秋君抱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