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路攻倭

第135章 三路攻倭

制糖技术在我国由来已久,三国时期的交州就能出产一种叫做“蔗饧”的糖浆,并且干制之后还能做成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虽然制糖技术历史悠久,但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制糖技术还与西域和天竺地区有一定的差距,魏文帝曹丕就曾经炫耀式的向吴国皇帝孙权赠送5饼“西国石蜜”,称东吴的瓜果皆不能比拟。

唐代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曾派人专门去天竺地区学习制糖技术,高宗李治也曾让王玄策从天竺带回十位制糖工匠,以提升大唐的制糖水平。

至此,我国制糖技术这才得到了充分发展,一直到宋朝时期,因为海贸发达,糖也就成为了宋朝大规模出口的大宗货物之一。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盛赞糖霜“胜于崔浩水晶盐”,并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自此,“中国糖”开始在世界上逐渐行销,打响了名声。

到明代,制糖工匠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意思是达到了可以用来出口到西洋的顶级品质。

因此对于明朝来说,制糖工艺是极为纯熟的,朱瞻埈一提这件事,郑和就微微点头说道:“若是小琉球国能够出产蔗糖,于其国这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我大明可以用粮食、布帛、丝绸等物与其交换,获得大宗蔗糖货物以后贩往南洋等地,其利足以满足我大明在此驻军的用度了。”

朱棣对财政的事情从来不感兴趣,但听到郑和这么说了,知道这大抵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他也点头应允道:“若是琉球其国能种植甘蔗生产蔗糖,我大明派人去教他们技术,倒也显得是我上国仁德,到时候让其国负担一下我大明驻军保护他们的开支,也算是他们对我大明的孝顺了。”

显然,朱棣一句话,便将大明派往琉球等地的驻军开支甩给了小琉球国,算是大明教导他们种甘蔗的学费了。

对此朱瞻埈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对于琉球这样的小国来说,如果花点钱就能得到大明在其国驻扎军队提供保护,这可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了。

换做周边其他小国,怕是求都求不来这种好事。

在这个时代,大明是这个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也就是曾经征服欧亚的蒙古人因为祖上阔过,家里还有点家底能够和大明交手一下,周边其他国家在大明眼里只是随时都能碾碎的危卵。

所以能够得到大明的庇护,还是直接驻军这种的,对于一些小国来说,那真的是求都求不来的。

至少对于琉球国而言,大明驻军足以保证使其不再受到倭国的欺负。 要知道倭国欺负琉球可是从很早就开始了,一直到倭国的幕末时代,盘踞九州岛的萨摩藩,就是靠着压榨琉球国奄美大岛的岛民为其生产蔗糖,才还清了萨摩藩几代藩主欠下的一百万两的巨债,随后更是支撑起了萨摩藩的近代化改革,以此作为推翻幕府的基础。

而当时萨摩藩对琉球岛民的压榨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将奄美大岛上所有适合种植甘蔗的土地都种上了甘蔗,而岛民则只能去吃有毒的苏铁果实充饥,可谓是残酷至极。

所以朱瞻埈并不担心琉球国能不能种甘蔗和生产蔗糖,更不担心琉球国会不会接受这件事。

毕竟大明是讲究礼仪和道德的,作为天朝上国从来不会去压榨藩属小国。

与之相反,大明愿意教给琉球国制造蔗糖的技术,这对于琉球国来说简直像是天恩一样。

三人议定此事,朱棣便对郑和说道:“既然如此,三保你回头辛苦一下,作为使节出使琉球把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的技术都带过去,然后看看琉球什么地方适合驻军,就在那边设立一个卫所作为驻军吧。”

三言两语之间,这件事便被彻底确定下来,朱棣甚至连召集朝臣商议的想法都没有。

倒不是说朱棣独断专行,而是这种小事根本用不着拿到台面上来商议,尤其是朱棣还是派郑和去处理这件事。

唯一可能有点微词的也就是礼部那边了,毕竟对琉球国这么厚赏,其他藩属国很有可能有意见,他们礼部不好处理。

不过就算真是如此,朱棣也同样不会在意,毕竟礼部的官不就是用来做这个的么?

说罢了这件事,朱棣对着朱瞻埈继续问道:“你的征倭方略就是从琉球国借道北上,先拿下这个什么九州岛,然后以此为跳板攻打其国么?”

“不,我的计划是兵分三路,我这一路确实是从小琉球借道北上,但不是去打九州岛,而是这!”朱瞻埈说着,便将手指敲在了地图上的一处位置:“石见银山,倭国最大的银矿,咱们第一步要先把这拿下来!咱们跨海而来,劳师远征必不能持久,所以要追求速战速决。

石见银山是倭国重要的财源,直击此处,倭国必兴兵来救,若能一鼓作气将其国军队歼灭,便能够速战速决,为整场战事节约不少时间。”

“方法是不错,可我观倭国其地,虽然你说它地贫民弊,但算算凑十万兵马应该还是没问题的,伱的青玉卫虽然悍勇,但也只有一卫,就算加上天津三卫,以四卫兵马战一国,小子你是不是托大了?”朱棣看向朱瞻埈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显然对朱瞻埈的战略安排是满意的,但打老了仗的朱棣也能够一眼看出朱瞻埈这样安排的不足来。

对此朱瞻埈只是笑道:“宁王和辽东三王四位叔祖,还有我三叔他们去各自的封地应该有一段时间了,想必他们的王卫已经重新召集起来了,那到时候我从琉球渡海北上,四位叔祖的兵马从朝鲜与倭国之间的济州、对马、壹岐等岛渡海而来,与我汇合之后以五藩之兵力对倭国,要是这都打输了,那也没脸面说自己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后代了。”

(本章完)

第29章 死马肉第125章 瓜分倭国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131章 控风之术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31章 东宫的老虎364.第361章 青鳞领军第165章 猴子骑狗383.第380章第20章 亡国之祸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338.第335章 热议第20章 亡国之祸323.第320章 锦衣卫第180章 归国第159章请假条第131章 控风之术第83章 疲兵之策第15章 袖里乾坤第107章 风雨欲来第146章 海上第16章 太极拳第53章 义乌兵365.第362章 收获第60章 户部衙门第276章 亲迎礼第10章 小宫女胡善祥第120章 考虑将来345.第342章 怎么花钱第289章 虚无僧第18章 秦淮听曲第9章 天命变了第165章 猴子骑狗377.第374章 带兵进京第251章 4K章节324.第321章 招募第250章 笑看风云第27章 倭国金山第13章 不争为争第124章 蛊惑四王第212章 策马扬鞭第9章 天命变了第187章 坤载复魂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第151章 仁川登陆第60章 户部衙门第297章 飞回大明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66章 玉药和俗务367.第364章 锦绣前程第246章 时代变了第199章 掏袖子第194章 凤阳朱 小家气第214章 恢复请假条321.第318章 子嗣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353.第350章 群魔乱舞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105章 御门前的气运罗盘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226章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263章第247章 谣言348.第345章 不输不入361.第358章第30章 背后的靠山请假条第115章 真龙现身第149章 风调雨顺第153章 朝鲜的廷议第246章 时代变了第158章 登陆济州岛第297章 飞回大明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48章 朱棣要练兵第96章 准备“化龙”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86章 朱高煦的惊讶第40章 不死药第50章 永乐大典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4章 胖老爹朱高炽第175章 迁徙和分地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第124章 蛊惑四王第51章 诏狱里的人才第223章 招降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282章 地脉布阵318.第315章 郑王党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1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