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祭天斩龙

第213章 祭天斩龙

狼居胥山距离勿兰忽失温并不算远,即便是大军前往也只走了三两天的时间就到了山脚下。

对于封狼居胥这件事,明军上下所有人都抱着极大的期待和激动。

这可是封狼居胥!汉家军功之最!自古以来一个将军所能够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如此了!

“自古以来,汉家率军打到这的,除了汉代的冠军侯之外,也就只有朕了吧?”骑着马上矗立在狼居胥山的山头,眺望着远方,朱棣心中不由得豪气干云。

听到朱棣这么说,朱瞻埈凑趣的笑道:“若是论皇帝的话,爷爷您是千古以来,唯一打到这封狼居胥的皇帝,称一句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虽然对于千古一帝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有人说朱棣算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不算,对于他五次北征也有人各种抹黑,说是什么“团建”“郊游”。

更无耻一点的连朱棣是蒙古人的后代,跑草原上找爹这种无耻至极的言论都说的出来。

却始终无法掩盖这位帝皇,是前溯五百年至汉唐,后数五百年至现在,唯一一位领兵打到了狼居胥山和贝尔加湖畔的皇帝,此等武功千古未有!

说一句千古一帝,朱棣绝对当得上。

后世满清的康麻子评价朱元璋说他治国是治隆唐宋,而朱棣则在历史上留下了远迈汉唐的评价。

华夏历史上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对匈奴也好,突厥也好,都没有占据有如明朝对蒙古如此大的优势,匈奴突厥基本还是可以同汉唐的军队进行一些交战。

而到了明朝,却出现蒙古军队被明朝军队打得心胆皆碎,望风而逃的局面,实在是自古以来未有的情形。

可以说正是朱棣对蒙古的北征,打崩了蒙古人的心气,打崩了他们自成吉思汗时代开始建立起来的蒙古铁骑的自信与骄傲,自此以后蒙古人便再也成不了大气候了。

即便他们后来能够俘虏堡宗这个没出息的败家子,也做不到再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席卷天下,只能偏安于蒙古草原,无望窥伺中原了。

所以朱瞻埈这句“千古一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评价。

“千古一帝?朕算不上。和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比,朕有不如他们的地方。”朱棣似乎是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些古代皇帝,但他却也有着自己的骄傲:“但就凭朕打到了这,后世子孙哪怕再不齿于朕,提到朕的时候也该有三分敬意。”

“三分敬意怕是不够,咱们大明文治上治隆唐宋,武功上远迈汉唐,后世子孙提起爷爷您来该有十分敬意才对。”朱瞻埈此时想起后世评价大明的这两句话,便把它安在了朱棣的身上。

听到朱瞻埈的这个评价,朱棣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便攥紧了手中的马鞭,先是低声轻叹了一声:“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随后便大声对着身边的人下令道:“传令全军,垒土为台,朕要登坛祭天,封狼居胥!”

“遵旨!”朱棣身旁一众明军将领和朱瞻基、朱瞻埈两兄弟,尽皆抱拳躬身,大声应是。

——————————————————

皇帝一声令下,大军自然随之而动,一座九尺高台很快就被垒砌起来。

虽然这次出征军中没有携带祭天用的礼器,但在朱瞻埈现场拿出了一批首山之铜的礼器之后,这祭天的准备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如果是在京城祭天,那必然有着繁琐的礼仪。

即便只是皇帝登泰山封禅,礼仪规制也比现在要繁琐的多。

但封狼居胥自古以来就只有一次,霍去病当年也就是垒砌了一个土台,然后祭祀天地而已,并没有什么礼制传承下来。

更不用说他当年是将军和侯的身份,与皇帝之间也还差着等级。

所以对于封狼居胥该用何种礼仪,军中稍微懂点礼制的几个将领很是争论了一番,最终还是朱瞻埈拍了板,决定采用封禅祭天的方式来封狼居胥。

由朱瞻埈拿出的用首山之铜铸造的大鼎被安放在了高台最顶端,燃起的烟火敬告天地,汉家子孙在此祭祀昊天上帝与朱家祖先,大明的军队打到了这里,在这里向神灵和祖先奉上祭品。

朱棣本人则站在祭拜的位置上对着临时制作的神位叩拜上香,诚心祈祷。

一封写在黄绢布帛上的祭文被投入了大鼎,焚烧以上呈天地鬼神,玉璧和其他祭品则被供奉到了神位之前,由皇帝亲自向昊天上帝和朱家祖先敬献酒肉作为供奉。

而台下的十几万明军也随着他们的皇帝一起,跪在地上向着天地鬼神诚心祷告,祈求上苍继续庇佑大明江山社稷。

作为主持祭礼的礼官,朱瞻埈在引导朱棣祭天的同时,也在启动自己事先布置好的仪轨,抽取了此地之前龙女告诉他的地脉龙气。

随着仪轨启动,此地自上古秦汉匈奴时就积累下来的草原民族的龙气被抽取出来,在祭坛上空凝聚成了一条土黄色的虬龙。

见此虬龙,朱瞻埈立刻大声对朱棣说道:“此乃自匈奴时起,北方草原民族之龙脉,恭请吾皇斩此龙脉,绝北方草原民族之气运!”

朱棣不明所以,还在为虬龙的出现而震惊,但听到朱瞻埈这么说,他便不假思索的拔出了朱瞻埈在祭礼之前交给他的一把佩剑,对着天空中的虬龙便是一剑虚斩。

随即,虬龙的脑袋便被砍了下来,径直滚入了高台上的大鼎之中。

“恭喜吾皇,贺喜吾皇,斩此孽龙,绝草原气运!”朱瞻埈趁机大喝一声,连带着高台下十几万明军也跟着高声欢呼起来。

朱棣此刻还未搞清楚这到底演的哪一出,但身为统帅和皇帝的本能让他随即转身,对着十几万大军举起了手中刚才斩龙的佩剑,高声喝道:“大明威武!”

随着朱棣的这一声呼喊,空中失去了龙头的土黄色龙身随即化作一道流光汇聚到了朱棣的佩剑上,将整把剑染成了金色。

而十几万明军也随即高声欢呼道:“大明威武!皇上威武!”

(本章完)

第238章 顺天府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审计第68章 长生久视之道第264章 神道之说第110章 着为永例第121章 海盐和粮食第75章 鸳鸯阵改第227章 威压草原361.第358章第114章 弹劾342.第339章 银子和黄河第146章 海上第291章 刺杀与逃亡第42章 教授武艺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38章 丹药出炉第124章 蛊惑四王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185章 加九锡第107章 风雨欲来第88章 定身术第145章 出征第184章 一百万两白银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140章 眼界不够开阔第204章 大军先锋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255章 香火封神348.第345章 不输不入362.第359章第149章 风调雨顺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第114章 弹劾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174章328.第325章 云南沐家第119章 龙女多情第250章 笑看风云第185章 加九锡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110章 着为永例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110章 着为永例第169章 检地347.第344章 斩神第264章 神道之说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3章 洞天葫芦第142章 “人我杀了”第186章 我回来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262章第75章 鸳鸯阵改第234章 人选第200章 借据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56章 筹措资金261章发重了,内容已修改第94章 朝堂隐忧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98章 国运加持第252章 曲阜县令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61章 徐妙云第265章 选秀女第14章 皇帝遇刺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233章 解缙还活着吗319.第316章 偷师学艺368.第365章 改天换地第266章 抄家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120章 考虑将来第86章 朱高煦的惊讶323.第320章 锦衣卫第208章 两军冲阵第53章 义乌兵第176章 王爷天恩第137章 听涛水阁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291章 刺杀与逃亡第282章 地脉布阵第253章 深夜拜访第49章 奉旨练兵第173章 菱刈金矿第36章 朝堂解惑第302章 南洋方略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闲话储位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184章 一百万两白银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204章 大军先锋365.第362章 收获第208章 两军冲阵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19章 殿兴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