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帝召见

第22章 皇帝召见

皇帝要见谁,自然有宫里的人第一时间去找人,而被找的人也必须马上来见皇帝。

那可是天子,天底下最尊贵、权力最大,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谁敢让他等?

不过在明朝这个通讯、交通都还不算发达的时代,就算是皇帝要在京城里见个人,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见得到的。

倒不是说有谁敢不来见天子,而是古代除了骑马坐轿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交通工具了,而从皇城外面进到宫城里面面见皇帝,就算腿脚快也得走上至少半个小时。

尤其是此时大明的帝都还在南京,而南京的宫城可是要比后来迁都北京之后还大的。

所以当朱瞻埈被人从秦淮河上叫到宫里的时候,日头都已经偏西了,朱棣所在的尚书房里也点上了灯火。

“孙儿参见爷爷!”朱瞻埈并没有叫朱棣为皇帝,更没有所谓的三呼万岁,只是很恭敬的行礼之后便乖巧的站在了自家胖老爹的身边。

其实所谓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叫法大多是后世杜撰,明清两朝都不太会在正式场合这么喊。

尤其现在还是明初,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对此都是不怎么喜欢的,所以宫廷礼仪也相对简单。

至于朱瞻埈,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是有着充分认知的,他只是太子第二个儿子,没有他大哥朱瞻基那样好圣孙的护身符,朱棣虽然疼爱他,但这种疼爱并不是他恃宠生娇或者在皇帝面前摆姿态的本钱。

所以来了之后,他什么也没说,而是等着朱棣开口。

“小猴崽子总算是来了,上了这么个破折子给你爷爷添堵,是想爷爷打你屁股是不是?”朱棣对朱瞻埈并没有摆出一副皇帝的架子,反倒更像是爷爷对孙子:“说说吧,你既然敢上折子,心里应该有解决的办法了吧?伱要敢说没有,爷爷现在就让人把你拖下去打板子!”

听到朱棣这么说,朱瞻埈也收起了自己想要谦虚推脱的话,想了想之后对一旁的两位尚书问道:“请问两位大人,以一县之地为例,大约能有多少有功名的读书人?按大明律法他们又能够享受多少免税的优待?”

“殿下,您这个问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朝律法规定,士人虽有优免,但也只是免掉了他们的杂役,税还是要交的。”夏元吉听到朱瞻埈这么问,立刻便开口进行解释:“太祖皇帝曰:‘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所以太祖皇帝下令‘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而不是不交税,殿下您可不要误会了啊!”

自己身为读书人,又是京中大官,夏元吉如何不知道朱瞻埈问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如何能在皇帝面前挑破这个窟窿?

真要挑破了天下读书人可是会戳他脊梁骨的,那是自绝于士林。

然而朱瞻埈却懒得跟夏元吉打哈哈,只是换了一个方式问他:“那一县之地,投献之田几何?莫要在我面前打哈哈,前些日子我特意求了皇上,派锦衣卫下去查过了,夏尚书还是据实已告吧。”

“瞻埈,何为投献?”听到朱瞻埈的问题,朱棣顿时产生了好奇。 虽然不算是那种长在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但一些乡野地方上的东西,他也确实不算太了解。

“所谓投献,便是农户将自家土地挂靠在地方乡绅士族名下,只向乡绅缴纳佃租从而逃避朝廷赋税的一种手段。”朱瞻埈完全不顾一旁夏元吉和蹇义难看的脸色,直接将这件事说了出来:“我朝自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优待士人,特许免除杂役,以让士子们能够安心读书,然而地方乡绅却以此为名逃避赋税。

他们和地方官员上下勾结,将本应由他们缴纳的赋税和徭役全都摊派到普通农户身上,令其需要缴纳远远超出朝廷要求的赋税,农户不堪重负,便又会将土地投献给乡绅,以逃避日益繁重的朝廷赋税。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之下,投献之民只会越来越多,而老老实实给国家交税的民户也会越来越不堪重负,要么同样投献成为佃户不用再交税,要么就是……”

朱瞻埈没有说下去,但朱棣却听得出来他想说什么,无非是“民变”两个字而已。

但比起民变,更重要的是朝廷收不上来税了,财政破产可是比民变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朱棣终于展现出他身为皇帝的威严与气势,看着朱瞻埈,向他追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朱瞻埈点了点头,但看了一眼一旁急着想要说话的蹇义和夏元吉,却又摇了摇头。

“点头又摇头,你什么意思?有办法就说,非要爷爷揍你是不是?”朱棣顿时不高兴了,一巴掌拍在了身前的御案之上,很是生气。

朱瞻埈见状,朝着蹇义和夏元吉投去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然后才说道:“回爷爷的话,孙儿这确实有解决的办法,但这是慢办法,需要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天下安定才能一点一点的改过来,想要短时间内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是不可能的,而且会触动天下士族的利益被千夫所指,孙儿实在是不敢说。”

“说,有什么不敢说的,朕这个皇帝在这给你撑腰,大可畅所欲言。”若是平时,朱棣或许会有顾虑,但今天他着实憋了一肚子的气,说起话来自然也就不顾及那么多了。

而皇帝的这个态度,也让一旁的蹇义和夏元吉脸色大变,赶忙出言阻止道:“陛下三思!士族乃是朝廷根基,动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万一士族躁动,恐天下不安,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轻动啊!”

很显然,无论是蹇义还是夏元吉,都猜到了朱瞻埈要说什么,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朱瞻埈把那句话说出来。

堂堂金丹真人又怎么会怕区区士林躁动,他和朱棣客气那是他要扮演好皇孙的角色,并不是他真的不敢说,而且朱瞻埈的法子也不是蹇义和夏元吉所想的那样。

所以在朱棣又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朱瞻埈这才说道:“解决之道简单一点的,便是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天下没有人不交税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投献的事情了。不过……”

(本章完)

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319.第316章 偷师学艺第71章 气运之说第146章 海上第15章 袖里乾坤第55章 修建码头第297章 飞回大明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15章 袖里乾坤第200章 借据第205章 饮马河畔第184章 一百万两白银第226章第1章 欢迎收藏356.第353章 剥皮第7章 大明天朝计划345.第342章 怎么花钱363.第360章第246章 时代变了319.第316章 偷师学艺第313章 佛道两门第165章 猴子骑狗第122章 造船第304章 洞天之宝第241章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60章 运粮和出征第49章 奉旨练兵第274章 准备大婚(4K)第95章 当他放屁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105章 御门前的气运罗盘第157章 景福宫之变第196章 计划第183章 还朝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206章 勿兰忽失温第224章 灵丹与灵石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306章 口腹之欲第29章 死马肉第138章 意外第215章 榷场第262章第291章 刺杀与逃亡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312章 知无不言第3章 洞天葫芦第155章341.第338章 本州岛上327.第324章 西南叛乱第121章 海盐和粮食请假条336.第333章 开放海禁第252章 曲阜县令324.第321章 招募第174章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57章 十万两白银第114章 弹劾第66章 玉药和俗务第138章 意外第38章 丹药出炉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18章 秦淮听曲第247章 谣言370.第367章 火龙第112章 藩王领军第288章 铁骑突围第200章 借据第60章 户部衙门第153章 朝鲜的廷议第34章 汇票和银行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269章 新府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第188章 张氏教子第99章 真龙之躯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52章 募兵第141章 再入诏狱378.第375章 大军回京第92章 亲叔侄第96章 准备“化龙”第147章 天津卫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173章 菱刈金矿324.第321章 招募第34章 汇票和银行第74章 勋贵站队325.第322章 王命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39章 初试成药第197章 孔家之乱第158章 登陆济州岛第179章 女倭王第243章 刺杀第51章 诏狱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