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官员的俸禄

第58章 官员的俸禄

有了商人们出的钱,又是让他们自己承建,这投入的积极性自然不一样,定淮门外的码头很快就破土动工了。

而且这些商人们很鸡贼,他们知道朱瞻埈修建码头是为了给军营的修建运输材料,所以首先修的不是靠近定淮门这边的河道,而是更靠近军营位置的河段。

并且他们还给足了工钱,让工匠昼夜不停两班轮换,务求以最短的时间把这段码头给修好。

在古代来说,这种施工效率已经是顶天了。

所以在工匠们辛苦了几个昼夜之后,朱瞻埈的新军营还没在打地基,旁边的码头倒是已经似模似样,户部和工部运输材料的船已经在这停靠和卸货了。

比起用车马从陆上运,用船无疑可以一次运输更多的量,而且船也要比车马走的更快。

这也同样极大的提高了军营的建造速度,令一座威武的新军营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不过比军营更快建好的是朱瞻埈要的丹房和炼丹炉。

“殿下,按您的要求,丹炉高九尺、宽七尺、内按三才、外分五行,都是照着您给的图纸让工匠用黄铜铸造的,您看看可还合您的心意,要是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您尽管说,卑职立刻让人改。”一名工部的绿袍小官站在朱瞻埈身边,显得格外的恭顺和卑微,腰都弯成了一个大虾米的样子,而且说话十分的讨好谦卑,生怕朱瞻埈又什么不满意。

朱瞻埈看着眼前这个小官讨好的态度,虽然并不喜欢一个人把自己的头低到土里,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眼前的小官只是个绿袍小官,连青袍都混不上的档次,放在官场上就是俗称的九品芝麻官,如果不是工部的属官,可能连官身都混不上。

面对朱瞻埈这个太子嫡次子的皇孙,态度谦卑自然也就很好理解了。

“丹炉铸的不错,不过采买如此多的铜料,花费不菲吧?”朱瞻埈看着眼前这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丹炉,向一旁的小官询问着这座丹炉的造价。

偌大的丹炉有一人多高,通体由黄铜铸造,这造价肯定便宜不了,毕竟铜这玩意就算明朝不给当流通货币,也是真的能当钱用的。

“回殿下的话,这座丹炉造价一万贯……”小官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说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一万贯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够一户五口之家衣食饱暖的过三代人了吧?”朱瞻埈忽然没来由的感慨了一句,向小官问了一个没头没尾的问题。

小官不知该如何反应,但嘴上回答的却不慢:“殿下说的夸张了,老百姓一年到头要缴纳朝廷赋税、要服役出丁,还要家里日常开销需要支应,要是遇到了什么大事更是需要破财。

要是不事生产,光指着这一万贯花销,两代人差不多就该花光了。

但如果踏实肯干,拿着这一万贯无论是置办田地还是说愿意做点生意,都是能够传家的家业。 当然,最好还是把孩子送去读书,将来也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更能为朝廷效力,求一个青史留名。”

在明朝人的观念里,读书做官已经深入人心,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容易实现阶级跃迁出人头地的方式。

尤其是朱元璋时代虽然官不聊生,但给读书人还是有不少优待的,只要能够考上童生、秀才,就已经能够让家里免税,每个月从官府领钱粮,可以有人伺候了。

所以对于明朝的老百姓而言,读书是真的能变成富贵的。

不过这并不是朱瞻埈关心的内容,他只是转头向这名小吏继续问道:“那这位大人你呢?一万贯应该相当于你为官一生能挣到的全部俸禄还要多吧?若是你有一万贯,够伱花用多久呢?”

这个问题算是一个灵魂拷问了,众所周知朱元璋给官员定得俸禄是很少的,而之后历代明朝皇帝就没想过给官员们涨工资,再加上发的还是宝钞,对于官员们来说光只靠朝廷发的工资是真的不够用。

但若是要问一万贯够一个官员用多久,这个答案却也会非常的出乎意料。

“不敢当殿下大人的称呼,卑职只是工部微末的小官,姓孙,您叫我表字守拙就好。”孙守拙有些迟疑,但咬了咬牙之后还是据实说道:“若是按卑职的收入来算,一年的俸禄是七十石,钞四十五贯,折算下来大约是一百两银子左右,若是一万贯的足银,那确实够卑职全家用上二十年。但若是一万贯的宝钞……”

孙守拙没有把话说完,因为朱瞻埈已经抬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朝廷已经禁止民间用金银铜交易,不该说的话就别说了。”朱瞻埈看着孙守拙脸上略有些不甘的表情,想了想之后却又问道:“若是朝廷发行新钞,可以兑换足额的银两,你觉得民间和官府会愿意用吗?”

听到朱瞻埈这么问,孙守拙几乎没有思考就肯定的回答道:“若是朝廷真的能发行可以兑换出足额银两的新钞,那老百姓肯定愿意用,官员自然也是一样,只是朝廷缺银子,发的宝钞又多,怎么可能兑换得了足额的银子呢?

卑职也是经历过洪武朝的,太祖爷刚发行宝钞的时候宝钞确实还算值钱,大家也都愿意花用。但是后来朝廷约印越多,宝钞也就变得不值钱起来,大家也就不爱用宝钞了。

像卑职这样的微末小官每年也就指着朝廷发放的禄米能换点银子了,发的那些宝钞真的不够用。”

这也算是向朱瞻埈倒苦水了,毕竟朝廷是按宝钞的面值发俸禄,看起来四十五贯还是挺多的,但实际上一贯宝钞能不能当一百文铜钱使都要打个问号。

所以官员每年真正能当钱花的反而是发的实物禄米,又或者将禄米折算成的各色物品。

在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带回来大量的香料的那段时间,朝廷就开始将官员们的俸禄折算成香料发放,而不是直接发大米。

不过一开始香料值钱,大家都乐呵呵的愿意接受,可是到了后来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越来越多,香料也变得不值钱之后,反而等于变相的降低了官员的俸禄,也算是一种变相降薪了。

(本章完)

第68章 长生久视之道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3章 洞天葫芦第183章 还朝第165章 猴子骑狗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05章 御门前的气运罗盘第109章 大宴仪第107章 风雨欲来第49章 奉旨练兵第305章 搏命还是躲灾第70章 气运罗盘第29章 死马肉第178章 百万两白银367.第364章 锦绣前程第247章 谣言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13章 不争为争第192章 龙女传法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299章 重训锦衣卫375.第372章第99章 真龙之躯第261章 徐妙云第197章 孔家之乱323.第320章 锦衣卫第148章 种水稻第214章 恢复第286章 蓝琪儿寻夫第35章 兑换准备金第159章第160章 运粮和出征第21章 朱棣的恼怒第300章 后续安排第100章 挑选法宝第200章 借据331.第328章 借兵第101章 赵王买药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9章 殿兴有福?第79章 金甲门神第203章 出征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第224章 灵丹与灵石377.第374章 带兵进京第221章 都家班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362.第359章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第146章 海上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35章 兑换准备金第215章 榷场第165章 猴子骑狗第77章 汉王和赵王383.第380章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101章 赵王买药第297章 飞回大明第56章 筹措资金第75章 鸳鸯阵改第36章 朝堂解惑第223章 招降第210章 庆功第255章 香火封神355.第352章 诛神第141章 再入诏狱第13章 不争为争第204章 大军先锋322.第319章 神灵属官第176章 王爷天恩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142章 “人我杀了”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52章 曲阜县令第115章 真龙现身第18章 秦淮听曲373.第370章 处置俘虏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283章 大地轮回第186章 我回来第136章 务实与国运第123章第96章 准备“化龙”第63章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120章 考虑将来第215章 榷场第42章 教授武艺第241章第149章 风调雨顺第124章 蛊惑四王第83章 疲兵之策第234章 人选第238章 顺天府第223章 招降第229章 蒙古搏克